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厥症

厥者。上逆之症也。世人咸以手足厥冷者指為厥症。非也。詎不知手足冷如冰者曰厥逆。厥者。其也。逆者。冷也。厥逆者。言其手足逆冷也。與厥症之厥不同也。凡厥症四肢亦必逆冷。故世人往往誤解。以手足逆冷便稱厥也。然厥症有手足先冷而後厥者。系木盛土衰也。有先厥而後手足逆冷者。

是氣鬱而不達於四體也。木盛則土必衰。當補其土以泄其木。氣鬱者四體失和。當溫煦其氣以分布四肢。其厥乃愈也。仲景傷寒書。有四逆散以治三陽厥逆。四逆湯以治三陰厥逆。此皆治四肢逆冷之道也。又有凡陰陽不相順接謂之厥。厥者手足必逆冷也。其陽虛故溫之。陽陷而不與陰相順者。

白話文:

這是氣鬱結,不能散佈到四肢的緣故。木旺則土必衰弱。應該補益脾土,以洩去肝木。氣鬱結的人,四肢失衡。應該溫煦氣血,使之調和分佈到四肢。這樣,厥症才會痊癒。仲景的《傷寒書》中,有四逆散來治療三陽厥逆,四逆湯來治療三陰厥逆。這些都是治療四肢逆冷的方法。又有凡是陰陽不相順接,就稱之為厥。厥症的人,手足必定逆冷。其陽氣虛衰,所以要溫煦。陽氣陷伏,不能與陰氣相順接的。

則下之。邪熱入陰而未深者。則散之。以上之辨。顯系厥症。手足逆冷。與三陰三陽之厥逆有異也。經云。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此渾指厥字而不言厥逆。可知厥逆非厥脫之厥明矣。厥者。下行極而上也。蓋足三陽之脈。起於足指之間。足三陰之脈。聚於足心之下。凡陽勝陰虛。

白話文:

如果熱邪入侵陰分,但還沒有深入的話,則用發散的方法治療。上面所說的分別,顯然是指厥證。手腳冰涼,與三陰三陽的厥逆是不同的。經典上說,熱邪深入,厥證也深入,熱邪輕微,厥證也輕微。這裡把厥字統指厥證,沒有說厥逆。由此可知厥逆不是厥脫的厥是明確的了。厥這個字,是指下行極致而又上升的意思。足三陽的脈絡,起始於足趾之間,足三陰的脈絡,匯聚於足跟之下。凡是陽盛陰虛,

陽乘於陰。曰熱厥。陰虛之症。足心多熱。故熱厥必由足下起。如陰勝陽虛。陽不勝陰。曰寒厥。寒自內生。不由外來。寒厥之病四肢多冷。陽氣獨虛。由足五指而上行。又云。寒厥由於秋冬陰盛時。縱欲奪精。屢虛其下。寒氣因而上逆。陽氣衰於外。而四肢皆逆冷也。若熱厥之病。

白話文:

陽氣強盛,陰氣虛弱,這叫做「熱厥」。陰氣虛弱的症狀是足心的位置很熱。因此熱厥的起始症狀必然是從足部開始。如果是陰氣勝過陽氣,陽氣不能勝過陰氣,這叫做寒厥。寒邪是由內部自發產生的,不是由外部侵入的。寒厥這種疾病的症狀是四肢特別的寒冷,這是因為單純的陽氣虛弱,這種病從足部的五個腳趾開始並向上蔓延。還有一說,寒厥是由於秋冬二季陰氣盛的時候,縱慾過度損耗精氣,導致下元經常虛弱,因而寒氣上升,陽氣在體外衰弱,於是四肢都感覺寒冷。如果是熱厥這種疾病,則是由於陰氣盛於內,陽氣勝過於陰,因此發生的。

由於醉飽入房。真元耗竭。脾腎之陰兩傷。陽亢之勢。莫能制遏。故陽勝之病。手足溫也。夫人之一身惟陰陽二氣而已。陽主表。陰主裡。表裡循環。維護身中。外接四肢。分陰陽二厥。厥之大義。括其全矣。考內經而知陰陽氣逆。而為虛損之症。即寒厥熱厥之謂也。寒厥宜補其陽。

白話文:

由於過度飲酒或暴飲暴食,導致身體虛弱,真元耗盡。脾和腎的陰氣都受損,陽氣過盛,無法控制。所以出現陽盛之病,手腳發熱。人的身體只有陰陽二氣。陽主外,陰主內。表裡循環,維護身體健康。外接四肢,分為陰陽二厥。厥的意思是包括全部。參考內經,知道陰陽二氣逆亂,就會導致虛損之證。也就是寒厥和熱厥。寒厥應該補陽氣。

熱厥宜補其陰。如王冰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亦是救陰救陽之法也。他如煩勞過度。陽氣暴張。而發為煎厥。二陽一陰發病。則變為風厥。○五絡俱竭。蜚屍鬼擊。卒然中惡。氣分自下而上。陽氣抑鬱於中。則發為屍厥。○惡血衝心。致發血厥。○痰涎迷悶。

白話文:

熱厥的治療原則是補充陰氣。就像王冰所說的:"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這也是一種補陰救陽的方法。其他如:過度勞累。陽氣暴漲。而發為煎厥。二陽一陰發病。則變為風厥。○五絡俱竭。蜚屍鬼擊。卒然中惡。氣分自下而上。陽氣抑鬱於中。則發為屍厥。○惡血衝心。致發血厥。○痰涎迷悶。

則成痰厥。○因酒醉得厥。為酒厥。○因飽食致厥。為食厥。○以上數端。皆卒然致厥。○如骨枯爪痛而厥者。名骨厥。○身立如椽為骭厥。(骭音幹上聲脛骨也)喘而強者為陽明厥。吐出長蟲者為蛔厥。又有厥頭痛。厥心痛。厥腰痛。以及厥疝。痿厥。痹厥。腳氣厥之屬。

白話文:

那麼就會形成痰厥。因為酒醉而得厥,稱為酒厥。因為吃撐了而得厥,稱為食厥。以上這幾種情況,都是突然發生的厥證。像骨瘦如柴、爪甲疼痛而得厥的,名稱為骨厥。身體僵直如椽木而得厥的,稱為骭厥。(骭音幹,脛骨)喘氣、強烈的,稱為陽明厥。吐出長蟲的,稱為蛔厥。還有得厥而頭痛、心痛、腰痛,以及得厥而疝氣、痿弱、麻木、腳氣的症狀。

皆氣閉而氣上逆。因痛而氣不通。故厥也。○又內經有風與厥並論。後人並未發明。概以猝倒暴厥。名曰中風。以手足逆冷。指名為厥。何顛倒若此哉。經云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又曰。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而暴死。氣復則生。不反則死。又云。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

白話文:

所有的情況都是氣閉塞而導致氣逆上升的,疼痛而使得氣不通,所以才發生厥證。○《黃帝內經》也有風與厥並論的說法,後人卻沒有將其闡釋清楚。一般將忽然倒下、突然厥倒的情況稱為中風;將手足逆冷的情況稱為厥。為什麼顛倒成這個樣子呢?《黃帝內經》中說突然發生厥證的,不知道跟人說話;又說,氣與血一起向上運行,就會發生成大厥;厥症發作而突然死亡的,氣又恢復運轉了就復活了,不恢復運轉了就死亡;又說手少陰、足太陰、足陽明的經絡。

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重而形無知。其狀若死。各曰屍厥。顯非手足逆冷可概之也。夫靜而不搐為厥。動而多搐為風。脈微身冷為厥。脈浮身暖為風。風則邪氣有餘。厥則正氣不足也。學者能稽古研究。潛心體會。則下手施治。機圓法活矣。○查葉氏論厥。謂從下逆上之病也。

白話文:

五臟皆衰竭了。導致人的脈搏都沉重,而身體沒有知覺。狀貌如同死亡。各個都說這是屍體的僵厥現象。顯然不是手足冰涼的概況。安靜而沒有抽搐的是厥症。動動就抽搐的稱為風症。脈搏微弱,身體冷的是厥症。脈搏浮動,身體溫暖的稱作風症。風症是指邪氣有餘。厥症是指正氣不足。學習此道的人能夠參考古籍,認真研究,用心體會,那麼在動手治療時,才能思維靈活,方法多變。查葉氏關於厥症的論述認為,是從下面往上升的疾病。

良由氣血日偏。陰陽一併而成。雷風相薄鬱極而發也。勢漸者猶可轉危為安。勢暴者更發而致劇也。痰填胸中。則有燒鹽湯以探吐之。痰去而自安矣。若火升莫制。則用瀉心湯以瀉之。或用萬氏牛黃丸以清之。至於邪穢蒙神。昏無知識而兼譫語者。有至寶丹蘇合香丸以開其竅道。

白話文:

之所以這樣,是由於氣血日漸衰弱,陰陽混合在一起而形成。雷一般的神氣與風一般的情志相互侵襲,鬱積到極點而發作。勢頭漸緩的,猶可轉危為安;勢頭猛烈的,更會發作而致嚴重。痰凝聚在胸中,可用燒鹽湯來引吐。痰去清除了,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如果火氣上升難以控制,就用瀉心湯來瀉火。或者使用萬氏牛黃丸來清火。至於邪氣和穢氣矇蔽精神,昏迷無知並伴有譫妄語症狀的,可用至寶丹和蘇合香丸來打開神識通道。

厥頭痛者當用天麻二陳湯。厥心痛者。更以丹參蠲痛丹。腰痛治以舒筋湯。厥疝投以蔥白丸。且夫痿厥痹厥之兩症。必須血肉之品以補其不足。有氣升於上而陰虛於下者。則髮腳氣。有金匱之礬石湯。崔氏之八味丸。皆治厥之大略也。亦足供一時之採擇爾。

白話文:

  • 頭痛的時候,應該服用天麻二陳湯。心痛的時候,可以使用丹參蠲痛丹。腰痛可以用舒筋湯治療。疝氣可以使用蔥白丸治療。

  • 至於痿厥和痹厥這兩種疾病,必須服用有益於血肉的藥物,來補益身體的不足。

  • 如果身體上部有氣上衝,而身體下部陰虛的話,就會得腳氣。金匱中記載的礬石湯,以及崔氏的八味丸,都是治療厥病的概略方法。這些方法,也足以供應一時的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