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自制腎氣湯

熟地(八錢),茯苓(四錢),澤瀉(四錢),丹皮(三錢),山萸肉(一錢),懷山藥(二錢),淡附片(三錢),安桂(六分研沖),車前子(炒二錢),牛膝(三錢)加地骷髏(二兩即萊菔殼)煎湯代水。

白話文:

熟地黃(八錢),茯苓(四錢),澤瀉(四錢),山茱萸肉(一錢),懷山藥(二錢),單皮(三錢),淡附片(三錢),安桂(六分研磨後,沖泡飲用),車前子(炒過後二錢),牛膝(三錢)和地骷髏(二兩,就是蘿蔔殼)一起煎煮,然後用湯汁代替水。

2. 二苓二術湯

(自制),

治濕症之總方。加減之法在後。

白朮(二錢),蒼朮(一錢),白茯苓(三錢),赤茯苓(三錢),陳皮(一錢),天仙藤(二錢),通草(一錢),草豆蔻(一錢)

白話文:

白朮(12克),蒼朮(6克),白茯苓(18克),赤茯苓(18克),陳皮(6克),天仙藤(12克),通草(6克),草豆蔻(6克)

水煎服。

如濕邪上受而為外濕者。加羌活獨活防己(各一錢五分)如濕自下受而為內濕者。加木瓜淡附片(各二錢)如濕傷腑陽。化瀉。小便短澀者。加淡乾薑川連(各八分)欲嘔加姜半夏(一錢五分)欲噯加厚朴(一錢)代赭石(一錢)挾食加檳榔枳實(炒各二錢)腰重加防己生黃耆(各二錢)濕注小腸淋痛者。加琥珀(八分)豬苓滑石各三錢。

白話文:

如果濕邪從上半身侵入而成為外濕,就再加入羌活、獨活、防己(各1.5錢)。

如果濕邪從下半身侵入而成為內濕,就再加入木瓜、淡附片(各2錢)。

如果濕邪傷害了臟腑陽氣,就要化解濕邪,減少排尿次數。如果小便短而澀,就再加入淡乾薑、川連(各0.8錢)。如果想要嘔吐,就再加入姜半夏(1.5錢)。如果想要打嗝,就再加入厚樸(1錢)、代赭石(1錢)。如果濕邪挾帶食物,就再加入檳榔、炒枳實(各2錢)。如果腰部沉重,就再加入防己、生黃耆(各2錢)。如果濕邪浸潤小腸,導致淋痛,就再加入琥珀(0.8錢)、豬苓、滑石(各3錢)。

腫而脈澀者。加姜三片。淡附片二錢。車前子(炒三錢)痰多加竹茹一丸。其餘之症。宜變通而加減之可也。

白話文:

腫脹且脈搏澀滯者,可增加生薑三片、淡附片二錢。如果痰多,可再增加竹茹一丸。其他症狀,應根據情況變化加減藥物。

脈候,濕邪之脈。必是沉遲。洪為陽水。澀乃病危。弦則木旺。細為陰衰。初病見洪。微汗可推。久病見洪。其象非悲。陰見陽脈。治療必佳。陰見陰脈。病必支離。

白話文:

脈象,濕邪的脈象。一定沉穩遲緩。脈寬大為陽氣水濕,脈澀滯為病情危重。脈弦緊為木氣旺盛,脈細小為陰氣衰弱。初病見脈寬大,微汗可治。久病見脈寬大,預後不佳。陽脈見於陰症,治療必定有效。陰脈見於陽症,病情必會難以診斷。

3. 燥症

燥氣之症。有內傷外感之分。更有上下之殊。內傷之燥。必腎液內耗。精血早奪。治以滋腎養肝之法。外感之燥。由風熱太盛。氣傷津耗。治必清金潤燥為主。上燥者。火爍金傷。胃無輸化之機。清養肺胃為宜。下燥者。相火無制。腎無化精之權。壯水養心為主。至若病後化燥者。

白話文:

這是燥症的類型。有內傷和外感之分。而且還有上下之別。內傷的燥症,一定是腎液消耗,精血早失的緣故。治療方法是滋補腎陰,養護肝臟。外感燥症的形成是風熱太盛的影響,氣血受損,身體津液大量耗損所致。治療方法必須以清肺、滋潤燥熱為主。上燥是火氣旺盛,耗傷金氣,胃失去了輸化精微的作用。治療方法應著重於清化肺胃。下燥是相火亢盛,腎臟失去了化育精微的功能。治療方法應著重於滋補水陰,養護心臟。至於在生病後而轉化成燥症的。

宜金水並治。邪熱未清。而化燥者。宜清潤為先。葉氏以清燥救肺湯治上燥。必以玉女煎治下燥。以復脈湯治內傷之燥。三才湯治三焦之燥。其治燥之大略具矣。學者當知通變焉可也。

白話文:

應當用金水並治的方法。由於邪熱沒有完全清退,而化成燥熱的,應該先用清潤的方法治療。葉氏用清燥救肺湯治療上部燥熱,一定要用玉女煎治療下部燥熱,用復脈湯治療內傷引起的燥熱,用三才湯治療三焦引起的燥熱。這樣燥熱的治療大概就齊全了。學者應當知道通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