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9)

1. 麻黃加朮湯

治寒濕在表。身體煩疼。當出微汗。

麻黃(去根節八分),桂枝(七分),炙甘草(五分),杏仁(去皮尖三錢),白朮(二錢)水煎。

白話文:

麻黃(去掉根部和節部,留下八分),桂枝(七分),炙甘草(五分),杏仁(去皮和尖端,三錢),白朮(二錢),用水煎服。

2.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麻黃(去根節八分),杏仁(去皮尖三錢),苡仁(四錢),炙甘草(五分)水煎服。忌風宜避。

白話文: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點,八分),杏仁(去除皮和尖端,三錢),苡仁(四錢),炙甘草(五分),將這些藥材一起水煎服下。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此藥期間應避免風寒,並應注意保暖。

3. 開肺解毒湯

(自制),

治濕溫咽痛衄血等症。

桔梗牛蒡子黃芩(酒炒各一錢五分),連翹,銀花(各二錢),赤小豆,生甘草(各一錢),馬勃(五分)加青果二枚。竹葉二十片。

白話文:

  1. 桔梗、牛蒡子、黃芩(用酒炒製),連翹、銀花(各兩錢),赤小豆、生甘草(各一錢),馬勃(半錢),再加入青果兩個。

  2. 竹葉二十片。

4. 防己黃耆湯方

治風濕重疼。身重脈浮。汗出惡風。

防己(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白朮(二錢),黃耆(二錢)加姜二片。棗二枚。水三杯煎。如喘者。加蜜炙麻黃(五分),胃不和。本方加白芍(一錢)氣短上逆。加桂枝(二分蜜炙)下有沉寒。加細辛(四分)服後當坐褥上。令微汗出而瘥。

白話文:

防己(1.5錢)、炙甘草(0.5錢)、白朮(2錢)、黃耆(2錢),再加兩片薑、兩顆紅棗,用三杯水煎煮。如果有喘氣的症狀,要額外加入蜜炙麻黃(0.5錢)。如果胃部不調和,就要額外加入白芍(1錢)。如果氣短且往上逆,就要額外加入蜜炙桂枝(0.2錢)。如果有沉寒的症狀,就要額外加入細辛(0.4錢)。服用此方後,應坐在褥子上,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痊癒。

5. 桂枝附子湯

治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渴不嘔。脈虛澀者。

桂枝(一錢),泡淡附子(二錢),生薑(五分),炙甘草(五分)加棗二枚。水煎溫服。

白話文:

  • 桂枝(6克),

  • 水泡過的附子(12克),

  • 生薑(3克),

  • 炙甘草(3克),

  • 加棗子兩個。

  • 用水煎煮,溫熱服用。

6. 白朮附子湯

治風濕之病。大便堅。小便利者。

白朮(二錢),泡淡附子(二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

白話文:

白朮(十二公克),泡淡附子(十二公克),炙甘草(三公克),生薑(三片)

7. 苓薑朮桂湯

治濕傷陽氣。脾虛失運。

茯苓(三錢),乾薑(一錢),白朮(二錢),桂枝(五分)水煎。

白話文:

茯苓(15公克),乾薑(5公克),白朮(10公克),桂枝(3公克)加水煎煮。

8. 溫中利濕湯

(自制),

治酒濕傷胃。阻膈欲成噎膈者。

桂枝乾薑,淡附子白朮檳榔葛花,白蔻仁(沖),雞內金陳皮(各一錢)

白話文:

桂枝,乾薑,淡附子,白朮,檳榔,葛花,白蔻仁(沖),雞內金,陳皮(各五公克)

水煎服。○如大便堅燥。加酒蒸大黃(三錢)大麻仁(三錢)足腫。加木香(一錢)如酒濕成蠱者。加黑醜(一錢)炒蕪荑(一錢)如膀胱之氣不化。而囊腫如升斗者。用綿茵陳(五六錢)煎湯代水煎藥。如不應。其病不治。脈必沉而無力。宜更服金匱腎氣丸。以丸作湯劑而服。名腎氣湯也。

白話文:

水煎後服用。○如果大便乾結。加酒蒸大黃(三錢)大麻仁(三錢)已經足夠。如果酒氣濕邪已形成病根者。加黑醜(一錢)炒蕪荑(一錢)如果膀胱之氣不化。而囊腫像升斗那麼大者。用綿茵陳(五六錢)煎湯代替水煎藥。如果沒有效果。這個病就治不好了。脈搏一定會沉而無力。應該改服金匱腎氣丸。將丸藥製成湯劑服用。叫做腎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