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卷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3)

1. 涼膈散

元明粉(三錢),大黃(五錢),連翹(二錢),焦梔子(三錢),黃芩(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薄荷(一錢)加竹葉十片。白蜜三匙沖。丹溪涼膈散方。去芒硝大黃二味。加桔梗。治同。

白話文:

元明粉(三錢),大黃(五錢),連翹(二錢),焦梔子(三錢),黃芩(一錢五分),炙甘草(五分)薄荷(一錢)另加竹葉十片。用白蜜三匙沖服。此藥方源於丹溪涼膈散方,去掉了芒硝和大黃兩味藥,並添加了桔梗。治療與丹溪涼膈散方相同。

一凡太陽腑症。膀胱之氣不化。口渴。宜五苓散以化氣治之。如熱結膀胱。小腹脹痛如狂。以桃仁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一、凡是太陽腑症狀,膀胱氣候不正常。口渴。宜用五苓散來化氣治療。

二、如果熱氣聚集在膀胱,小腹脹痛如狂。用桃仁承氣湯來治療。

2. 五苓散

桂枝(八分),豬苓(四錢),茯苓(三錢),白朮(二錢),澤瀉(三錢)水煎。

白話文:

  • 桂枝(八分):這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

  • 豬苓(四錢):這是一種中藥,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

  • 茯苓(三錢):這是一種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 白朮(二錢):這是一種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作用。

  • 澤瀉(三錢):這是一種中藥,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

將這些中藥材加水煎煮,即可服用。

3. 桃仁承氣湯

桃仁(十粒),元明粉(三錢),大黃(四錢),桂枝(八分),炙甘草(五分)水煎。或加澤蘭二錢以行氣分。

白話文:

  • 桃仁(十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 元明粉(三錢):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 大黃(四錢):具有瀉熱通便、清腸消炎的功效。

  • 桂枝(八分):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的功效。

  • 炙甘草(五分):具有補益中氣、緩急止痛的功效。

將上述藥材一起加水煎煮,即可服用。

如果需要行氣分,可以再加入澤蘭二錢。澤蘭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脈候傷寒之脈。緩大者昌。沉微小促。症反倉皇。洪緊滑數。初病則康。若遇日久。何敢云臧。溫邪脈象。微澀者殃。弦緊則甚。非躁即狂。若云類症。以此為綱。陽脈見之。宜瀉宜涼。陰脈見之。溫通之方。症象一反。不必商量。不忍坐視。仔細加詳。

白話文:

疾病症候和脈象:傷寒的脈象:緩慢而洪大的脈象,病情會好轉;沉伏細微而短促的脈象,病情會突然惡化;洪大急促而滑數的脈象,如果在病初出現,病情會好轉;但如果出現的時間較久,就不能說病情會好轉了。溫病的脈象:脈象微澀的,病情會加重;脈象弦緊的,病情會更嚴重;脈象浮躁或者狂亂的,如果出現類似的症狀,可以以此為綱領。陽脈出現這些脈象,應該瀉火清熱;陰脈出現這些脈象,應該溫通經絡。症狀一反常,就不必再考慮,不能坐視不管,要仔細斟酌病情。

4. 暑症

(附中暑,冒暑,傷暑,暍症,暑風,伏暑,暑厥)

暑者。後夏至而起。因天氣一動。而蒸淫熱迫。地氣一升。而穢濁上騰。人之患也。由口鼻吸受。氣分被阻而先傷。不能輸化而升降失度。水穀蘊蓄而濕亦停滯。故曰暑必挾濕。其病者發熱頭脹。自汗心悸。舌淡且紅。口微渴。宜輕清理氣。大忌發表。恐重傷其衛陽也。若衛陽一傷。

白話文:

暑熱病是從夏至後開始出現的。由於天氣炎熱,暑氣蒸騰,地氣上升,穢濁之氣隨之而升騰,這也正是人們患病的原因。通過口鼻吸入這些穢濁之氣,首先會損傷氣分而被阻礙,導致升降失調,水穀不能正常運化,濕氣也因此停滯不前。所以說暑熱病必定會伴有濕氣。暑熱病的患者表現為發熱、頭脹、自汗、心悸、舌淡或紅、口微渴等症狀。治療當中應該輕微地清解裡氣,但不要發汗,否則會加重對衛陽的損傷。一旦衛陽受損,就會加重病情。

有昏憒亡陽之變。古人云。暑家忌汗。是要道也。○中暑者。因其人陽氣先傷。不能外衛。先有伏寒在內。一觸暑邪。即暈眩昏迷。不省人事。指甲青。唇口青。肢冷如冰。自汗如珠。凝而不流。系內受伏寒。外應暑熱。脈必雙伏。法在不治。危在旦夕。急用通關散以吹入鼻中。

白話文:

會發生昏迷、陽氣耗損的變化。古人常說,在炎熱的夏天忌出汗,這是正確的說法。中暑的人,是因為陽氣先受損。所以無法抵禦外來的邪氣。先有寒氣潛伏在體內。一旦受到暑邪的侵襲,就會暈眩昏迷,不省人事。指甲和嘴脣變成青色,四肢冰冷如冰。自汗如珠,但汗水凝結而不流動。這是因為體內受到寒氣侵襲,外在受到暑熱的影響。脈搏一定會很弱、不明顯。很危急,隨時可能死亡。緊急使用通關散吹入鼻中。

得嚏則生。無嚏則死。即用大順散為主。加附子以祛內寒。加川連以清心營。或用獨參湯以先扶正氣。然後用藥為妥。緩則不救。○冒暑者。必奔走道路。吞飢受餓。氣不充體。暑邪上冒。頭目眩暈。心神慌亂。壯熱氣粗。脈必浮滑。急用黃連香薷飲。以溫散之。或有腹瀉者。

白話文:

中醫認為,打噴嚏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可以將體內的病邪排出體外,因此打噴嚏有利於人體健康。如果不打噴嚏,反而可能導致疾病的加重甚至死亡。在治療感冒時,醫生通常會使用大順散作為主要藥物,並加入附子以去除體內的寒邪,加入川連以清心營。如果患者的正氣不足,也可以使用獨參湯來先扶正氣,然後再使用其他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延誤病情,導致嚴重的後果。

在炎熱的夏季,如果不小心感冒了,通常是由於奔走道路、吞飢受餓,導致氣血不足,暑邪乘虛而入,引起頭目眩暈、心神慌亂、壯熱氣粗等症狀。脈象通常是浮滑的。此時,醫生通常會使用黃連香薷飲來治療,以溫散暑邪。如果患者有腹瀉的症狀,也可以使用其他藥物來治療腹瀉。

縮脾飲清之。凡世俗間動云痧氣。妄加針刺。傷其營血。致血不榮筋。有昏痙轉筋之變。而不可救藥。宜加察之可也。○夫傷暑者。因受暑而傷。暑熱傷氣。一受暑邪。不急調治。漸入營分。陽已外泄。陰氣更被耗散。陰陽兩虛。形若虛勞。內熱外寒。脈必虛數。東垣清暑益氣湯最妙。

白話文:

以縮脾飲來清熱。一般人常說痧氣,隨意針灸,傷害血液,導致經筋失養,產生昏迷抽筋的現象,難以治癒。應該仔細觀察才能治療。○因暑熱而受傷的,是由於暑氣而受傷的。暑熱之氣,一但受到暑邪入侵,如果不趕快治療,漸漸進入血液,陽氣已經流洩,陰氣更加被耗散,陰陽兩虛,形狀像虛勞。內部燥熱,外部寒冷,脈搏一定虛數。東垣清暑益氣湯最為有效。

如胃中痞滿者。去黃耆甘草可也。○暍者。是重傷於暑也。金匱云。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齒板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以白虎加人參湯。最為妥恰。

白話文:

如果胃中痞滿,去掉黃耆和甘草就可以了。暑病。是指因暑受到嚴重傷害。金匱要略說。太陽中暑。發熱惡寒。身體沉重疼痛。脈搏弦細而遲緩。小便已經排淨。 بدنبال有汗毛直豎。手腳冰冷。稍有勞累。身體就會發熱。口張開。門牙的前部乾燥。如果讓他們出汗。那麼惡寒會更嚴重。增加溫針。那麼發熱會更嚴重。多次瀉下後。那麼尿血會更嚴重。以白虎湯加人參湯。最為妥當。

然後人鮮有增減。宜細玩之。○暑風者。是夏月傷風也。宜香葛湯治之。○又有伏暑之病。古所未著。並無發明。近時所云伏暑者。即葉天士先生為伏氣之疾。從秋分以前。暑邪未消。至秋分以後。而患暑病。名為伏氣。又云秋時晚發即俗名伏暑之病耳。其脈滯。其形怯。口舌黏膩。

白話文:

之後人們增減的不多。宜細細地玩味。○暑風:是夏月傷風。應該用香葛湯來治療。○又有伏暑病。古書沒有記載也沒有說明。近時所說的伏暑,就是葉天士先生說的伏氣的疾病。從秋分以前,暑熱未消。到秋分以後。而患上暑病,名為伏氣。又說秋時晚發就是俗名伏暑的疾病。他的脈搏滯澀,神態怯懦,口舌黏膩。

或微有寒。或單發熱。熱時脘痞氣窒。渴悶煩悗。每至午後。則病甚矣。入暮更劇。熱至天明。得汗則諸恙悉減。日日如是。必三候外邪氣方解。日減一日而始全愈。倘治不得法。不治者甚多。治之之法。宜存陰清營。潤燥清氣。最為妥洽。○又暑厥之病。即內經熱深厥亦深之意。

白話文:

或是微寒,或是單獨發燒。發燒時胃部脹悶,氣息不通暢。口渴,心情煩悶。每天到了下午,病情就會加重。到了傍晚更是嚴重。發燒一直持續到天亮,出了汗之後各種症狀就會減輕。每天都是這樣,一定到第三天才會解除外邪之氣。症狀會一天天減輕,最後完全康復。如果治療方法不對,很多人都治不好。治療的方法,應該以清營陰,潤燥清氣為主,這樣最合適。

暑厥的病,就是中醫典籍《內經》所說的「熱深厥亦深」。

因暑邪鬱於上焦。伏火由內而升。陽氣升騰。陰熱內灼。自下而上。由內應外。或挾起肝陽致陡然厥逆。肢冷麵赤。宜自制抑陽清暑湯治之。大忌發散峻表等劑。恐致氣脫。戒之戒之。用蘇合丸擦牙亦穩。

白話文:

由於暑邪鬱結在頭頸胸部等上焦部位。伏火從內而上升。陽氣上昇。陰熱內熱灼燒。從下到上。由內到外。或牽動肝陽上升,導致突然昏厥。四肢冰冷,面部潮紅。應該採取自制的抑陽清暑湯來治療。大忌使用發散表面的藥物。擔心會造成氣脫。要慎重。用蘇合丸擦牙齒也可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