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治法通論
如人行五里,再進一服,無時。若虛熱病,四物湯與參蘇飲相合,名補心湯主之。添柴胡名五神湯,大能補虛退虛熱。潮熱加黃芩、地骨皮,柴胡。一方加柴胡、乾葛、黃芩、人參。虛熱口乾,加麥門冬、黃芩一兩。虛渴,加人參、乾葛、烏梅、栝蔞根。虛而多汗,加煅牡蠣、麻黃根各半兩。
虛寒潮熱,加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棗子。若四肢腫痛,不能舉動,宜與蒼朮各半湯主之。若大便燥結,四物湯與調胃承氣湯各半,名玉燭散主之。若流濕潤燥,宜四物理中各半湯。若氣血俱虛,四物與四君子湯各半,名八珍湯主之。
加縮砂仁保胎氣,令人有子。若熱加黃芩。若因熱生風者,加川芎、柴胡、防風。一方無。血氣勞,加荊芥、柴胡。血風兩脅築痛,或盤腸成塊,加大黃、蓽茇、乳香。血弱生風,四肢痹疼,行步艱難,加人參,乳香、沒藥、麝香、甘草、五靈脂、羌獨活、防風、荊芥、地龍、南星、白附子、澤蘭,為末,蜜丸。木瓜鹽湯下。
血風膨脹,加甘草、木香、枳殼、馬兜鈴、葶藶、紫蘇、藿香、地黃,空心服。臟腑秘,加大黃、桃仁。滑泄,加官桂、附子。虛瀉,加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茱萸、續斷、乾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蜜丸。鹽梅湯下。嘔加白朮、人參。一方有生薑。
嘔吐不止,加藿香、白朮半兩,人參二錢半。嘔逆飲食不入,加白朮、乳香、甘草、人參、縮砂、益智仁、胡椒。若咳嗽,加桑白皮、半夏、人參,生薑、北五味子、甘草。感風勞嗽,加款冬花,知母、阿膠、半夏、麻黃、甘草、馬兜鈴、黃芩、杏仁、柴胡、姜錢、訶子、烏梅。若發寒熱,加乾生薑、牡丹皮、柴胡。
一方加芍藥。如寒熱往來,加炮乾薑、牡丹皮各一分。若平常些少虛眩,肢體瘦倦,月信不通,只用生薑、薄荷。此是婦人常服之藥,蓋味寡而性緩,效遲而功深。若大渴,加知母、石膏。若水停心下,微吐逆者,加豬苓、茯苓、防己。若心腹脹滿,加枳殼、青皮。虛汗,加麻黃根。
汗多,加浮麥。大便下血。四肢寒,膨脹,腸胃有風,槐花、積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內消、紫草、石榴皮、陳皮、青皮、黃芩、甘草、白茅根、槐角。腸風下血,加槐角、槐花、枳殼、荊芥、黃芩、大腹皮、紅內消、地榆、石楠葉、白雞冠花、為散煎,一半為末,空心、鹽湯、舊酒調下。
鼻衄吐血,加竹青、蒲黃、藕節、半夏、丁香、訶子、桂花、紅棗、飛羅面、白茅根、蚌粉。若頭昏項強,加人參、黃芩。若虛寒似傷寒者,加人參、柴胡、防風。若虛煩不得睡,加竹葉、人參。若諸痛有濕者,四物與白朮相半,加天麻、茯苓、穿山甲,用酒煎服。治老人風秘,加青皮等分,煎服。
白話文:
治療方法總論
如果病人走了五里路,可以再服一次藥,沒有時間限制。如果是虛熱的病症,用四物湯和參蘇飲合在一起,稱為補心湯來治療。加入柴胡,稱為五神湯,能大大地補虛退虛熱。如果是潮熱,就加入黃芩、地骨皮、柴胡。有一個方子是加入柴胡、葛根、黃芩、人參。如果虛熱導致口乾,就加入麥門冬、黃芩各一兩。如果虛弱導致口渴,就加入人參、葛根、烏梅、栝蔞根。如果虛弱又多汗,就加入煅牡蠣、麻黃根各半兩。
如果是虛寒引起的潮熱,就加入柴胡、地骨皮、白朮、茯苓、甘草、秦艽、知母、黃芩、麥芽、貝母、人參、烏梅、紅棗。如果四肢腫痛,不能舉動,可以用蒼朮各半湯來治療。如果大便乾燥結塊,用四物湯和調胃承氣湯各一半,稱為玉燭散來治療。如果需要疏通濕氣和滋潤乾燥,可以用四物湯和理中湯各一半。如果是氣血都虛,可以用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各一半,稱為八珍湯來治療。
加入縮砂仁可以保胎氣,幫助婦女懷孕。如果是熱症,就加入黃芩。如果是因為熱而生風,就加入川芎、柴胡、防風。也有方子沒有這些藥。如果是氣血勞損,就加入荊芥、柴胡。如果是血風導致兩脅疼痛,或者腸道內有硬塊,就加入大黃、蓽菝、乳香。如果是血虛生風,導致四肢麻木疼痛,行走困難,就加入人參、乳香、沒藥、麝香、甘草、五靈脂、羌活、獨活、防風、荊芥、地龍、南星、白附子、澤蘭,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用木瓜鹽湯送服。
如果是血風導致身體膨脹,就加入甘草、木香、枳殼、馬兜鈴、葶藶、紫蘇、藿香、地黃,空腹服用。如果臟腑便秘,就加入大黃、桃仁。如果腹瀉滑脫,就加入官桂、附子。如果是虛弱導致的腹瀉,就加入人參、川芎、白芷、蒲黃、炒阿膠、白朮、吳茱萸、續斷、乾薑、附子、肉桂、黃耆、赤石脂、甘草,用蜂蜜做成藥丸。用鹽梅湯送服。如果嘔吐,就加入白朮、人參。有的方子會加入生薑。
如果嘔吐不止,就加入藿香、白朮各半兩,人參二錢半。如果嘔吐且無法進食,就加入白朮、乳香、甘草、人參、縮砂仁、益智仁、胡椒。如果是咳嗽,就加入桑白皮、半夏、人參、生薑、北五味子、甘草。如果是因為感受風邪或勞累引起的咳嗽,就加入款冬花、知母、阿膠、半夏、麻黃、甘草、馬兜鈴、黃芩、杏仁、柴胡、生薑、訶子、烏梅。如果發冷發熱,就加入乾生薑、牡丹皮、柴胡。
有的方子會加入芍藥。如果寒熱交替,就加入炮乾薑、牡丹皮各一分。如果平時只是稍微頭暈、肢體疲倦、月經不調,就只需要用生薑、薄荷。這是婦女常用的藥方,因為藥性平和,作用緩慢,但是效果深遠。如果口渴嚴重,就加入知母、石膏。如果水停留在心下,稍微有嘔吐的感覺,就加入豬苓、茯苓、防己。如果心腹脹滿,就加入枳殼、青皮。如果是虛汗,就加入麻黃根。
如果多汗,就加入浮小麥。如果是大便出血,四肢發冷,身體膨脹,腸胃有風,就用槐花、枳殼、漏蘆、荊芥、木香、白雞冠花、木通、紅內消、紫草、石榴皮、陳皮、青皮、黃芩、甘草、白茅根、槐角。如果是腸風下血,就加入槐角、槐花、枳殼、荊芥、黃芩、大腹皮、紅內消、地榆、石楠葉、白雞冠花,磨成粉末煎煮,一半煎煮,一半磨成粉末,空腹時用鹽湯或舊酒送服。
如果是流鼻血或吐血,就加入竹青、蒲黃、藕節、半夏、丁香、訶子、桂花、紅棗、飛羅麵、白茅根、蚌粉。如果頭暈、脖子僵硬,就加入人參、黃芩。如果是虛寒的症狀類似傷寒,就加入人參、柴胡、防風。如果虛煩睡不著,就加入竹葉、人參。如果各種疼痛並且有濕氣,就用四物湯和白朮各一半,加入天麻、茯苓、穿山甲,用酒煎服。治療老年人便秘,加入青皮等量,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