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經候總論

〔良〕,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壬為陽水,配丁而化木。癸為陰水,合戊而化火。故曰: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女子陰類,故得癸焉。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氣降,與之從事,故曰天癸也。常以三旬一見,以像月盈則虧,不失其期,又名月信也。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證相類。若被驚恐勞役,則血氣錯亂,經脈不行,多致勞瘵等疾。若逆於頭面肢體之間,則重痛不寧。若怒氣傷肝,則頭暈、脅痛、嘔血,而瘰癧、癰瘍。若經血內滲,則竅穴淋瀝無已。凡此六淫外侵,而變證百出,犯時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嶽,可不畏哉。

白話文:

【良,岐伯說:女子七歲時,腎氣開始旺盛,換牙並長髪。到了十四歲,天癸(女性性成熟的標誌)到來,任脈運行,太衝脈也變得強大,每月的生理週期開始規律。「天」指的是純真之氣,「癸」指的是壬癸之水。壬是陽水,配對丁而轉化為木。癸是陰水,結合戊而轉化為火。所以說:水和火,是陰陽的象徵。女子屬陰性,因此得到癸。太衝脈是血液的海洋,任脈主掌懷孕,這兩脈的流通使經血逐漸充盈,按時下落。純真之氣下降,與其活動同步,所以稱為天癸。通常每月見一次,仿照月亮由圓變缺,不會失約,又稱月經。如果遇到月經來臨,最需要注意謹慎,否則會與產後症狀相似。如果遭遇驚嚇、勞累,則可能導致血氣混亂,經脈不通,常引起癆病等疾病。如果逆向影響頭部、四肢,則會感到沈重不適。如果怒氣傷害了肝臟,則會出現頭暈、肋痛、嘔血,以及結核、腫瘤。如果月經內滲,則會導致流產無止境。所有這些由外界侵入所引起的病症,變化多端,發作時輕微如秋毫之末,一旦形成,則嚴重如山嶽,實在令人敬畏。】

〔薛〕,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

〔良〕,婦人月水不調,由風邪乘虛客於胞中,而傷衝任之脈,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蓋衝任之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經為表裡,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然月水為經絡之餘,苟能調攝得宜,則經應以時矣。

〔薛〕,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東垣先生謂脾為生化之原,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竊謂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有先期而至者,有後期而至者,其說詳見後條。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白話文:

血是水谷精氣的精華,它調和五臟,滋養六腑,在男人轉化為精,在女人則形成乳汁,往下則為血海。所以雖然心主血,肝藏血,但都受脾的統攝,補脾和胃,血自然會生出來。月經期間,不可以用苦寒、辛散的藥物,飲食也要注意。

婦女的月經不調,是因為風邪趁虛侵入子宮,損傷衝任脈,影響手太陽、少陰經。衝任脈都起源於子宮,是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表裡相通,上面連接乳汁,下面連接月經。月經是經絡的餘氣,只要調攝得當,就會按時來臨。

經書上說:飲食進入胃,精氣遊走,向上輸送到脾,脾氣散發精氣,向上歸於肺,通調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水精四散,五經並行。東垣先生說脾是生化之源,心統攝全身經絡的血液,這話的確說得精闢。我認為心脾平和,月經就會正常,如果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就會導致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從而造成月經不調。有的月經提前,有的月經延後,詳細的說法後面會講。因為血生於脾土,所以說脾統血。凡是血病都要用苦甘的藥物,以助陽氣,生陰血。

〔辨色〕

〔丹〕,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也。血為氣之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凝則凝,氣滯則滯,氣清則清,氣濁則濁。往往見有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色淡者,亦虛也,而有水混之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紫者,氣之熱也。黑者,熱之甚也。今人但見其紫者、黑者、作痛者、成塊者,率指為風冷,而行溫熱之劑,則禍不旋踵矣。良由《病源》論月水諸病,皆曰風冷秉之,宜其相習而成俗也。或曰:黑,北方水色也。紫淡於黑,非冷而何?予曰:經曰亢則害,承乃制,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況婦人性執而見鄙,嗜欲加倍,臟腑厥陽之火,無日不起,非熱而何?若曰風冷,必須外得,設或有之,蓋千百一二者也。(冷證外邪初感,入經必痛。或不痛者,久則鬱而變熱矣。且寒則凝,既行而紫黑,故非寒也。)

白話文:

經血是陰血,陰氣依附陽氣,因此呈現紅色,是火之顏色。血氣相依,氣熱則血熱,氣寒則血寒,氣升則血升,氣降則血降,氣凝則血凝,氣滯則血滯,氣清則血清,氣濁則血濁。經血成塊是氣凝,行經前疼痛是氣滯,行經後疼痛是氣血虛,血色淡薄是虛弱且有水氣混雜,經期錯亂是氣亂。紫色的經血代表氣熱,黑色的經血代表熱氣更盛。如今很多人看到經血呈紫色、黑色、疼痛、成塊,就認為是風寒,使用溫熱藥物,結果卻適得其反。這是因為《病源》書中將月經病症歸咎於風寒,久而久之便成為習俗。有人說黑色是北方水之顏色,紫色比黑色淡,怎麼會不是寒症?我說:經書記載「亢則害,承乃制」,熱氣過盛必會伴隨水氣化解,所以熱則呈紫色,更甚則呈黑色。況且婦女天生性情執著而容易受到外物影響,慾望更甚於男子,五臟六腑的陽氣旺盛,無時無刻不在燃燒,怎麼會是寒症?如果說是風寒,就必須是外在因素導致,就算真有風寒,也是少之又少。 (寒症是外邪初感,入侵經脈就會疼痛。如果沒有疼痛,久而久之就會鬱積成熱。而且寒氣會使經血凝滯,行經後才會呈現紫色或黑色,所以並非寒症。)

〔海〕四物加黃芩黃連湯,治經水如黑豆汁。

四物湯(四兩),黃芩,黃連(各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服。

〔丹〕,月經黑,口渴倦怠,形短色黑,脈不勻似數。

赤芍藥,香附米(各半兩),黃柏(炒),黃芩(各三錢),甘草(二錢),

上為末,醋糊丸,白湯下五六十丸。

白話文:

治療經血像黑豆汁一樣的患者,可以使用四物湯加黃芩黃連湯,四物湯四兩,黃芩、黃連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藥服用。另外,月經黑、口渴倦怠、身形矮小、面色黑、脈象不均似數的患者,可以使用赤芍、香附米各半兩、炒黃柏、黃芩各三錢、甘草二錢,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藥,用白湯送服,每次五六十丸。

永康胡八娘子,二十歲。二月經事不來,忽行,小腹痛,有塊,血紫色。

白芍藥,白朮,陳皮(各半兩),黃芩,川芎,木通(各二錢),甘草(炙,少許)

何孺人,氣滯血澀,脈不澀,經不調,或前或後,紫色,口苦,兩大腿外臁麻木,有時癢,生瘡,大便秘滯。

麻子仁,桃仁,芍藥(各二兩),枳殼,白朮,歸頭,威靈仙,訶子肉,生地黃,陳皮(各五錢),大黃(煅,七錢),

白話文:

永康的胡八娘子,二十歲,二月月經沒有來,突然來了,小腹疼痛,摸起來有塊狀物,顏色是紫色的。

用白芍、白朮、陳皮(各半兩)、黃芩、川芎、木通(各二錢)、甘草(炙,少許)來治療。

何孺人,氣滯血澀,脈象不澀,月經不調,有時提前有時延後,顏色是紫色的,口苦,兩條大腿外側臁骨部位麻木,有時還會癢,生瘡,大便秘結。

用麻子仁、桃仁、芍藥(各二兩)、枳殼、白朮、歸頭、威靈仙、訶子肉、生地黃、陳皮(各五錢)、大黃(煅,七錢)來治療。

各為末,粥丸如桐子大,白湯下五六十丸。

〔丹〕,經水色淡者,氣血俱虛也,宜八物湯之類。八物者,四物、四君子也。如兼它證,隨證加藥。

〔樓〕,婦人年四十八,因有白帶,口渴,月經多,初血黑色,後來血淡,倦怠食少,臍上急。

白朮(一錢半),白芍藥,陳皮(各一錢),木通,枳殼,黃芩(各五分),縮砂仁,甘草(炙,各三分),紅花(豆許)

上煎湯下保和丸三十丸、抑青丸二十丸。

白話文:

藥丸大小像桐子,用白湯送服五十到六十顆。經期血色淡的女子,是氣血雙虛,應該服用八物湯之類的藥物,八物湯指的是四物湯加上四君子湯。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就根據症狀加藥。這位婦人四十八歲,有白帶、口渴、月經量多,一開始經血是黑色的,後來血色變淡,還有倦怠、食慾不振、臍上疼痛的症狀。處方:白朮一錢半,白芍藥、陳皮各一錢,木通、枳殼、黃芩各五分,縮砂仁、甘草(炙)各三分,紅花少許。煎湯服用,並服用保和丸三十顆、抑青丸二十顆。

〔審多少〕

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將發疼痛,醫者不審,一例呼為經病。不知陽勝陰,陰勝陽,所以服藥無效。蓋陰氣乘陽,則包藏寒氣,血不運行,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和血氣,平陰陽,斯為福也。

陽勝陰,月候多者,當歸飲。

當歸飲,抑陽助陰,調理經脈。

當歸(微炒),地黃(酒蒸,焙),川芎,白朮,白芍藥,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婦女的疾病往往與月經的突然變化有關,如月經量時多時少,來經時間不規律,並伴有疼痛。許多醫生在沒有詳細分析病因的情況下,一概將之診斷為月經病。實際上,這是由於體內陰陽失衡所導致的。當陰氣壓過陽氣,身體會出現寒氣,血液運行受阻,這就像是天寒地凍,水結成冰一樣,因此月經量變得時少且在月經結束後。反之,如果陽氣壓過陰氣,血液就會過度流通,類似於天熱地熱,月經量增加且在月經開始前。因此,應該調和體內的氣血,平衡陰陽,這纔是對健康有益的做法。

對於月經量多的情況,可以使用「當歸飲」進行治療。

「當歸飲」具有抑制陽氣、輔助陰氣的功效,能調理女性的經脈。

成分包括:當歸(微炒)、地黃(酒蒸,烘焙)、川芎、白朮、白芍藥、黃芩(各等份)。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空心溫服。

陰勝陽,月候少者,七沸湯。

七沸湯,治榮衛虛,經水愆期,或多或少,腹痛。

當歸,川芎,白芍藥,蓬朮,熟地,川薑,木香(各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

經水過多為虛熱,為氣虛不能攝血。

〔海〕四物加黃芩白朮湯,治經水過多。

四物湯(四兩),黃芩,白朮(各一兩),

〔丹〕,經水過多。

黃芩(炒),芍藥(炒),龜板(炙,各一兩),椿樹根皮(七錢半),黃柏(炒,三錢),香附(二錢半),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材三錢,用一盞半水煎煮,煎到剩下八分,空腹溫熱服用。

如果陰氣過盛,陽氣不足,月經量少,可以用七沸湯來治療。

七沸湯用來治療氣血虛弱,經期不規律,或經量過多或過少,伴隨腹痛的症狀。

配方包括當歸、川芎、白芍藥、蓬朮、熟地、川薑、木香,每味藥材等量。

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煮,煎到剩下八分,溫熱服用。

如果經量過多,可能是虛熱或氣虛導致血無法收攝。

可以用四物湯加黃芩白朮湯來治療經量過多的問題。

四物湯用四兩,黃芩和白朮各用一兩。

另外,也可以用黃芩(炒)、芍藥(炒)、龜板(炙,各一兩)、椿樹根皮(七錢半)、黃柏(炒,三錢)、香附(二錢半)來治療經量過多的問題。

上為末,酒糊丸,空心白湯下五六十丸。

〔丹〕,一婦人脈弦而大,不數,形肥。初夏時倦怠,月經來時多。此稟受弱,氣不足攝血,故行多。

白朮(一錢半),黃耆(生),陳皮(各一錢),人參(五分),甘草(炙,三分),

經水澀少,為虛為澀,虛則補之,澀則濡之。

〔海〕四物加葵花湯,治經水澀少。

四物湯(四兩),葵花(一兩),一方:又加紅花、血見愁。

白話文:

上藥磨成粉末,用酒糊成丸,空腹用白湯送服,每次服用五六十丸。

有一位婦人,脈象弦緊而有力,脈搏不規律,體型肥胖。在初夏時節感到倦怠,月經量多。這是因為她的先天稟賦較弱,氣虛不足以攝血,所以月經量多。

處方:白朮一錢半,黃耆生品一錢,陳皮一錢,人參五分,甘草炙製三分。

月經量少且澀滯,是因為身體虛弱和血行不暢,虛則補之,澀則潤之。

四物加葵花湯,用於治療月經量少且澀滯。

處方:四物湯四兩,葵花一兩。另一種方劑:加紅花和血見愁。

四物湯加熟地黃當歸湯,治經水少而色和。

四物湯(四兩),熟地黃,當歸(各一兩),

〔脈〕,師曰:有一婦人來診,言經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師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師曰:亡其津液,故令經水反少。設經下多於前者,當所苦困,當言恐大便難,身無復汗也。

〔先期後期〕

王子亨曰: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為不調。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衰盛所致。

白話文:

四物湯加熟地黃當歸湯 治經水少而色和

方劑:

四物湯(四兩),熟地黃、當歸(各一兩)。

功效:

治療經水量少,但顏色正常的女性。

醫案:

脈診:

師傅說:有一位婦女來看病,說她的經水量變少,不如以前多,這是怎麼回事呢?師傅回答:她之前是否有過腹瀉、大量出汗或小便過多?師傅解釋: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體內津液流失,因此造成經水減少。如果經血量比以前多,病人應該會感到身體不適,並會提到排便困難、不出汗等症狀。

先期後期:

王子亨說:經期是身體氣血的正常表現,它反映著人體陰陽的盛衰變化,以此可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因此,女性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月經。如果月經出現過多或不足,都屬於月經不調。陽氣過盛,就會導致經期提前;陰氣不足,就會導致經期推遲。而月經時多時少、斷絕不通、崩漏不止等情況,都是由於陰陽失衡所造成的。

〔丹〕,經不及期者血熱,四物湯加黃連。肥人不及日數而多痰者,血虛有熱,南星、白朮、蒼朮、黃連、香附、川芎作丸。

〔薛〕,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者,宜加味逍遙散。有因脾經鬱滯者,宜歸脾湯(方見雜病健忘門。)有因肝經怒火者,宜加味小柴胡湯。(方見傷寒少陽病。)有因血分有熱者,宜加味四物湯。(即四物加柴胡、丹皮、山梔。)有因勞役火動者,宜變證。(方見雜病勞倦門。)

白話文:

經期不準時,是因為血熱,可以用四物湯加黃連來治療。肥胖體質的人,經期提前且痰多,是因為血虛有熱,可以用南星、白朮、蒼朮、黃連、香附、川芎製成丸藥服用。

經期提前,可能是脾經血燥,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也有可能是脾經鬱滯,可以用歸脾湯來治療。也可能是肝經怒火,可以用加味小柴胡湯來治療。也有可能是血分有熱,可以用加味四物湯來治療,也就是四物湯加上柴胡、丹皮、山梔。如果經期提前是因為勞役過度導致火氣上升,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先期湯,治經水先期而來,宜涼血固經。

生地黃,川當歸,白芍藥(各二錢),黃柏,知母(各一錢),條芩,黃連,川芎,阿膠(炒,各八分),艾葉,香附,炙甘草(各七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煎溫服。

金匱土瓜根散,治帶下經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七錢半),

白話文:

「先期湯」用於治療月經提早來潮,宜涼血固經。方劑包括生地黃、川當歸、白芍藥各二錢,黃柏、知母各一錢,條芩、黃連、川芎、阿膠(炒)各八分,艾葉、香附、炙甘草各七分。水煎,取二盅煎至一盅,溫服。

「土瓜根散」用於治療白帶過多、月經不調、小腹脹痛,且一個月才來一次的症狀。方劑包括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七錢半。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按:仲景此方,乃破堅下血之劑,則經不及期有汗血者矣,前論所未及也。欲知汗血有無,須以小腹滿痛與不滿痛別之。

〔丹〕,經水過期血少,川芎、當歸、人參、白朮與痰藥。過期色淡者,痰多也,大棗加芎、歸。過期色紫有塊,血熱也,必作痛,四物湯加香附、黃連。

〔薛〕,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者,宜人參養榮湯。有因肝經血少者,宜六味地黃丸。有因氣虛血弱者,宜八珍湯。(三方並見雜病虛勞門。)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酒送服,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一天服用三次。

這個方子是仲景用來破堅下血的,適用於經期延遲且伴有汗血的患者,之前論述中沒有提到。想要判斷是否有汗血,要觀察小腹是否脹痛。

經期延遲,出血量少,可以用川芎、當歸、人參、白朮,以及治療痰症的藥物。如果經期延遲,血色淡薄,則說明痰多,可以用大棗、川芎、當歸。如果經期延遲,血色紫暗,且有血塊,說明血熱,必然伴有疼痛,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香附、黃連。

如果經期延遲卻來了,可能是脾經血虛,可以用人參養榮湯;可能是肝經血少,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可能是氣虛血弱,可以用八珍湯。(這三個方子都在雜病虛勞門中。)

過期飲,治經水過期不行,乃血虛氣滯之故,法當補血行氣。

熟地黃,白芍藥,當歸,香附(各二錢),川芎(一錢),紅花(七分),桃仁泥(六分),蓬莪朮,木通(各五分),甘草,肉桂(各四分),

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溫服。

滋血湯,治婦人心肺虛損,血脈虛弱,月水過期。

人參,山藥,黃耆(各一錢),白茯苓(去皮),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各一錢半),

白話文:

「過期飲」用來治療月經周期延誤,原因是血虛氣滯,需要補血行氣。藥方包括熟地黃、白芍藥、當歸、香附、川芎、紅花、桃仁泥、蓬莪朮、木通、甘草、肉桂等,用水煎煮,飯前溫服。

「滋血湯」用來治療婦女心肺虛損、血脈虛弱、月經周期延誤。藥方包括人參、山藥、黃耆、白茯苓、川芎、當歸、白芍藥、熟地黃等。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脈〕,師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否者,此為居經,三月一來。師曰:寸口脈微而澀,微則衛氣不足,澀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浮而澀,澀則衛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氣澀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遲,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澀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問曰:婦人妊娠三月,師脈之,言此婦人非軀,今月經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一作實。)故令少血,時發灑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蓄煩滿血,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謂右脈浮大,左脈反弱也。)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先將藥材放進兩碗水裡煎煮,直至剩下半碗水,在飯前服用。

〔調經平劑〕

簡易方當歸散,治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

當歸,川芎,白芍藥(炒),黃芩(炒,各一兩),白朮,山茱萸肉(一兩半),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日三服。如冷去黃芩,加肉桂一兩。

人參養血丸,(《和劑》)治女人稟受素弱,血氣虛損。常服補衝任,調經候,暖下元,生血氣。

烏梅肉(三兩),熟地黃(五兩),當歸(二兩),人參,川芎,赤芍藥,蒲黃(炒,各一兩),

白話文:

「調經平劑」指的是調節月經的藥方。其中「當歸散」適用於經脈不調,月經週期不規律,例如三個月才來一次,或一個月來兩次。方子由當歸、川芎、白芍藥、黃芩、白朮、山茱萸組成,細粉末後溫酒服用。若體寒可去黃芩,加肉桂。而「人參養血丸」則適合先天體質虛弱,血氣不足的女性,長期服用可補益衝任二脈,調經,溫暖下焦,生血氣。方子由烏梅、熟地黃、當歸、人參、川芎、赤芍藥、蒲黃組成。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溫酒米飲任下。

逍遙散,(《和劑》)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臍腹脹痛,痰嗽潮熱。

當歸,白朮,白芍藥,柴胡,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入薑、薄荷葉煎服。薛新甫加牡丹皮,山梔炒各五分,名加味逍遙散。《神巧萬全方》無當歸、芍藥、甘草,有人參、黃耆各等分。

增損四物湯,治月事不調,心腹疼痛,補血溫經,駐顏。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八十丸,溫酒或米湯送服。

逍遙散,治療血虛煩熱,月經不調,臍腹脹痛,痰嗽潮熱。

當歸、白朮、白芍藥、柴胡、茯苓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半兩,加入生薑、薄荷葉煎服。薛新甫在方中加了牡丹皮、山梔子炒各五分,稱為加味逍遙散。《神巧萬全方》中沒有當歸、芍藥、甘草,而添加了人參、黃耆各等分。

增損四物湯,治療月經不調,心腹疼痛,補血溫經,美容。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牡丹皮,白朮(各一錢半),地骨皮(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濟生方》論曰:《內經》云,百病皆生於氣。經有所謂七氣,有所謂九氣。喜、怒、憂、思、悲,恐、驚者,七氣也。七情之外,益之以寒熱二證,而為九氣也。氣之為病,男子婦人皆有之,惟婦人血氣為患尤甚。蓋人身血隨氣行,氣一壅滯,則血與氣並,或月事不調,心腹作痛。

或月事將行,預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瀝不斷,心腹作痛。或遵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甚則手足搐搦,狀類驚癇。或作寒熱,或為癥瘕,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而不治,轉而為瘵疾者多矣。

白話文:

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牡丹皮、白朮各一錢半,地骨皮一錢,共為一服,用水二盅煎至一盅,飯前服用。

《濟生方》裡說,《內經》中提到,百病皆源於氣。經書中提到了七氣和九氣。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就是七氣。除了七情,再加寒熱兩種病證,就成了九氣。氣導致的病症,無論男女都會有,但女性因血氣容易受影響,更易患病。人體血液隨著氣血運行,氣一阻塞,血氣就會一同受阻,導致月經不調、心腹疼痛。

月經將來之前就先疼痛,或月經已來卻淋漓不絕,心腹疼痛,或腰脅疼痛,或牽連背部,上下疼痛刺痛。出現嘔吐、不思飲食,嚴重者手足抽搐,狀似驚癇。或發熱發冷,或長瘤,肌肉消瘦。不僅無法受孕,長期不治,轉變成癆病的也很多。

戴復庵云: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後,或少或多,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子半錢,兼咽獨附丸。

升麻和氣飲(見雜病水腫門。)

澹寮煮附丸,治經候不調,血氣刺痛,腹脅膨脹,頭暈噁心,崩漏帶下,並宜服之。

香附子(擦去皮,不以多少,米醋浸一日,用瓦銚煮令醋盡。)

上醋糊為丸,梧子大,日乾,每五十丸淡醋湯下。

白話文:

戴復庵說:婦女每月經期應當按時來潮,不應有過多的經血,這就像陰曆的月相會缺失一樣。如果經期提前或延後,經血量過少或過多,或者在經期到來之前就感到身體不適,或者經期來潮時斷斷續續,這些情況都稱為經期不調。

[和氣飲]加半錢香附子,同時服用獨附丸。

[升麻和氣飲](詳見雜病水腫門。)

澹寮[煮附丸],用於治療經期不調,血氣疼痛,腹脅脹滿,頭暈噁心,崩漏帶下等症,皆宜服用。

香附子的處理方法:去除外皮,不論多少,用米醋浸泡一天,再用瓦罐煮至醋完全蒸發。

將處理好的香附子製成醋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晾乾,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醋湯送服。

一方:香附一斤,艾葉四兩,當歸二兩,制同。名艾附丸。

沉香降氣散,順氣道,通血脈。

烏藥,木香,香附子,縮砂仁,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鹽湯調下。

嚴氏抑氣散,治婦人氣盛於血,變生諸證,頭暈膈滿。

香附子(四兩),茯神,甘草(炙,各一兩),陳皮(二兩),

上為末,每二錢,食前沸湯調下。

紺珠正氣天香湯,治婦人一切氣,氣上湊心,心胸攻築,脅肋刺痛,月水不調。

白話文:

一種藥方叫做艾附丸,由香附一斤、艾葉四兩、當歸二兩混合製成。沉香降氣散可以順氣道、通血脈。烏藥、木香、香附子、縮砂仁、甘草各等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鹽湯送服。嚴氏抑氣散用來治療婦人氣盛於血,導致頭暈膈滿等症狀,由香附子四兩、茯神、甘草(炙)各一兩、陳皮二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沸湯送服。紺珠正氣天香湯用來治療婦人一切氣虛,例如氣上衝心、心胸憋悶、脅肋刺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臺烏藥(二錢),香附子(八錢),陳皮,蘇葉(各一錢),乾薑(半錢),

上㕮咀,每七、八錢,水煎服。

上抑氣例。

煮附丸醋製,佐以當歸,則氣中之血藥也。今世以童便、酒、醋、鹽水四制,而以四物佐之,皆本於此,人人知之,故不著。氣鬱多者,宜於雜病氣證門中選用,不必拘此。

東垣益胃升陽湯,治婦人經候不調,或血脫後脈弱食少,水泄日二三行。

黃耆(二錢),白朮(三錢),炒曲(一錢半),當歸身,陳皮,炙甘草,人參(各一錢),升麻,柴胡(各半錢),黃芩(半錢,秋去之)

白話文:

東垣益胃升陽湯

方劑組成:

  • 臺烏藥(二錢)
  • 香附子(八錢)
  • 陳皮(一錢)
  • 蘇葉(一錢)
  • 乾薑(半錢)

用法:

  • 以上藥材研末,每次取七至八錢,水煎服。

主治:

  • 上抑氣例。

方劑解說:

  • 此方以香附子、臺烏藥等藥材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配合陳皮、蘇葉等藥材行氣化濕,溫陽散寒,以緩解氣鬱之症。
  • 煮附丸醋製,佐以當歸,則氣中之血藥也。此處是指香附子以醋製,加入當歸,可同時調理氣血。
  • 今世以童便、酒、醋、鹽水四制,而以四物佐之,皆本於此,人人知之,故不著。此處指現今醫家以童便、酒、醋、鹽水等不同方法炮製香附子,並加入四物湯藥材,皆源於古方,已為醫家所熟知,故不再贅述。
  • 氣鬱多者,宜於雜病氣證門中選用,不必拘此。此處指氣鬱證較重者,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在雜病氣證門中選用其他方劑,不一定要拘泥於此方。

另附:

  • 東垣益胃升陽湯亦可用于治疗婦人經候不調,或血脫後脈弱食少,水泄日二三行等症。
  • 方劑組成:
  • 黃耆(二錢)
  • 白朮(三錢)
  • 炒曲(一錢半)
  • 當歸身(一錢)
  • 陳皮(一錢)
  • 炙甘草(一錢)
  • 人參(一錢)
  • 升麻(半錢)
  • 柴胡(半錢)
  • 黃芩(半錢,秋去之)

注: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煎。腹痛加芍藥,嗽去人參。

補中益氣湯,治婦人、室女經候不調,脈微食少,體倦或熱。(方見雜病首冊勞倦門。)

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方見雜病首冊虛勞門。)

上補氣例。

〔調經暖劑〕

大溫經湯,(《金匱》)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經損娠,瘀血停留,小腹急痛,五心煩熱,並皆治之。

吳茱萸(湯泡),牡丹皮,白芍藥,肉桂(去粗皮),人參,當歸(去蘆),芎藭,阿膠(碎、炒),甘草(炙,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半夏(二錢半),

白話文:

上方的藥方中,每次服用半兩,用清水煎煮。如果腹痛,可以加芍藥,咳嗽的話,就把人參去掉。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婦人和少女經期不調,脈象微弱,食慾不佳,身體疲倦或發熱。

四君子湯和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虛勞。

以上是補氣類的藥方。

調經暖劑中,大溫經湯用於治療衝任虛損,月經不調,月經量過多,或經期延誤,或崩漏出血過多,或經期受損懷孕,瘀血停留,小腹劇痛,五心煩熱等症狀。

藥方包含吳茱萸(湯泡)、牡丹皮、白芍藥、肉桂(去粗皮)、人參、當歸(去蘆)、川芎、阿膠(碎、炒)、甘草(炙,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半夏(二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小溫經湯,(《簡易》)治經候不調,血臟冷痛。

當歸,附子(炮,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溫服。

溫經湯,(《和劑》)治婦人血海虛寒,月水不調。

川芎,當歸,芍藥,蓬朮(各一錢半),人參,牛膝(各二錢),桂心,牡丹皮(各一錢),甘草(半錢),

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滋血湯,滋養榮血,補婦人,治血海久冷。

白話文:

將藥材放進藥罐中,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飯前服用。

小溫經湯,出自《簡易》,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子宮寒冷疼痛。

當歸和附子(炮製過,各取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煮八分,空腹溫熱服用。

溫經湯,出自《和劑》,用於治療婦女血虛寒、月經不調。

川芎、當歸、芍藥、蓬朮(各取一錢半)、人參、牛膝(各取二錢)、桂心、牡丹皮(各取一錢)、甘草(取半錢),

用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不拘時服用。

滋血湯,可以滋養血液、補益婦人,治療血海虛寒。

當歸(一錢半),川芎,麥門冬(去心),牡丹皮,人參,芍藥,琥珀(另研,各一錢),半夏曲,官桂,阿膠(炒),酸棗仁,甘草(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加味吳茱萸湯,治衝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後,或崩漏不止,赤白帶下,小腹急痛,每至經脈行時,頭眩,飲食或少,氣滿心怯,肌肉不澤,悉皆治之。

半夏(二錢),吳茱萸,當歸(各一錢半),麥門冬(去心),乾薑,白茯苓,苦梗,南木香,防風,牡丹皮,甘草(各一錢),官桂,北細辛(各半錢),

白話文:

當歸、川芎、麥門冬(去心)、牡丹皮、人參、芍藥、琥珀(另研,各一錢)、半夏曲、官桂、阿膠(炒)、酸棗仁、甘草(各半錢)這些藥材,一起煎成一劑藥,用兩碗水,加三片生薑,煎到一碗,飯前服用。這種藥方叫做「加味吳茱萸湯」,主要用於治療衝任虛弱、月經不調、崩漏不止、白帶異常、小腹疼痛、經期頭暈、食慾不振、氣短心悸、皮膚乾燥等症狀。另外,半夏(二錢)、吳茱萸、當歸(各一錢半)、麥門冬(去心)、乾薑、白茯苓、苦梗、南木香、防風、牡丹皮、甘草(各一錢)、官桂、北細辛(各半錢)這些藥材,也是這個藥方常用的藥材。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桃仁散,治婦人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後復來,狀如瀉水,四體虛倦,不能飲食,腹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後,或經月不來,多思酸物。

桃仁,半夏,當歸,川牛膝,桂心,人參,蒲黃,牡丹皮,川芎,澤蘭葉(各一錢),赤芍藥,生地黃(各一錢半),粉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薑黃散,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

白話文:

將藥材一起煎煮,水量兩碗,加生薑三片,煎至一碗,飯前服用。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婦女月經不調,或淋漓不絕,或停經後又復發,像瀉水一樣,四肢疲倦,食慾不振,腹部堅硬疼痛,無法行動,月經提前或延後,或經期不來,並且總是想吃酸的東西。

薑黃(片子者),白芍藥(各二錢),玄胡索,牡丹皮,當歸(各一錢半),蓬朮,紅花,桂心,川芎(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酒半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紫石英丸,(《本事》)治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曾說是陰勝陽,是陽勝陰,所以服藥少效。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和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乘,以平為期。宜服此丸。

白話文:

薑黃(切片)、白芍藥(各兩錢)、玄胡索、牡丹皮、當歸(各一錢半)、蓬朮、紅花、桂心、川芎(各一錢),

以上藥材製成一劑,用水兩盅、酒半盅,煎煮至一盅,不拘時間服用。

紫石英丸,用於治療婦女病,多為月經時多時少,或提前或延後,並伴隨疼痛。醫生通常將此歸為經病,卻不曾區分是陰盛陽虛還是陽盛陰虛,所以用藥效果不佳。其實,陰氣過盛,則胞宮寒冷,血氣不流通,如同天寒地凍,水凝結成冰,因此月經量少,且在月經結束後出現。若陽氣過盛,則血氣流散溢出,如同天暑地熱,水沸溢出,因此月經量多,且在月經來臨前出現。應該調和陰陽,調節氣血,使二者不再互相制約,以達到平衡為目標。宜服用此丸。

紫石英(細研,水飛),川烏(炮),杜仲(炒去絲),禹餘糧(煅,醋淬),遠志(去心),澤瀉,桑寄生,桂心,龍骨(別研),當歸,人參,肉蓯蓉(酒浸),石斛,乾薑(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兩),牡蠣(煅),川椒(去目併合口者不用,炒出汗,各半兩),

白話文:

將紫石英研磨成細粉,再用水飛法處理;川烏用炮製法處理;杜仲去除絲狀物後炒製;禹餘糧煅燒後用醋淬火;遠志去除心部;澤瀉、桑寄生、桂心、龍骨(需單獨研磨)、當歸、人參、肉蓯蓉(用酒浸泡)、石斛、乾薑(用炮製法處理)、五味子、甘草(用炙法處理)各取一兩;牡蠣煅燒,川椒去除眼睛和嘴巴部分,再炒至出汗,各取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飲湯下。

暖宮丸,治衝任虛損,下焦久冷,月事不調,不成孕育。崩漏下血,赤白帶下,並皆治之。

生硫黃(六兩),赤石脂(火煅),海螵蛸,附子(炮去皮臍,各三兩),禹餘糧(九兩,火煅醋淬)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醋湯送下。

內補當歸丸,治血氣虛損,月水不調,或崩中漏下,去血過多,肌體羸困,及月水將行,腰腿重痛,並皆治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暖宮丸用於治療衝任虛損、下焦久寒、月經不調、不孕、崩漏下血、赤白帶下等症狀。

生硫黃六兩,赤石脂(火煅)、海螵蛸、附子(炮去皮臍,各三兩)、禹餘糧(九兩,火煅醋淬)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溫酒或醋湯送服。

內補當歸丸用於治療血氣虛損、月經不調、崩漏下血、失血過多、身體虛弱、月經將至腰腿疼痛等症狀。

當歸(去蘆,炒),阿膠(炒),白芷,續斷,乾薑(炮),芎藭,甘草(炙,各四兩),熟地黃(半兩,焙),附子(炮去皮臍),白芍藥,肉桂(各二兩),吳茱萸(湯泡,焙),白朮(各三兩),蒲黃(八錢,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熟乾地黃丸,治婦人風虛勞冷,胃弱水穀不化,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月水不調,淋瀝不止,或閉斷不通,結聚癥瘕,久不成胎,一切諸虛之證。

熟地黃,五味子(各一兩半),柏子仁(炒,另研),牛膝(去苗,酒浸焙),芎藭,禹餘糧(火煅,醋淬),白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卷柏(去根),山藥,厚朴(去粗皮,制),乾薑(炮),白芷,細辛(去苗),防風(以上各一兩),赤石脂(二兩,煅另研),杜仲(去粗皮,炙),蕪荑(炒),人參(去蘆),川椒(去目併合口者),蛇床子,艾葉(炒),續斷(各七錢半),紫石英(煅,另研,水飛),石膏(煅,另研,各三兩),當歸(去蘆,炒),澤蘭(去梗),官桂(去粗皮,各二兩二錢半),石斛(一兩一錢半),甘草(炙,一兩七錢半),

白話文:

將當歸、阿膠、白芷、續斷、乾薑、芎藭、甘草各取四兩,熟地黃取半兩,附子去皮臍後炮製,白芍藥、肉桂各取二兩,吳茱萸以湯泡後焙乾,白朮取三兩,蒲黃取八錢並炒製。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以煉蜜混合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以溫酒送服。此方名為熟乾地黃丸,用於治療婦女因風虛勞冷導致的胃弱、消化不良,或腸虛受寒導致的大便稀溏,或月經不調、淋瀝不止、閉經不通,或腹部積聚癥瘕,久久不孕,以及其他虛弱症狀。

熟乾地黃丸的配方包括熟地黃、五味子各一兩半,柏子仁炒製後研磨,牛膝去苗後酒浸焙乾,芎藭、禹餘糧火煅後醋淬,白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卷柏去根,山藥、厚朴去粗皮並制備,乾薑炮製,白芷、細辛去苗,防風,以上各取一兩。赤石脂取二兩,煅製後研磨,杜仲去粗皮後炙製,蕪荑炒製,人參去蘆,川椒去目併合口者,蛇床子,艾葉炒製,續斷各取七錢半,紫石英煅製後研磨並水飛,石膏煅製後研磨,各取三兩,當歸去蘆後炒製,澤蘭去梗,官桂去粗皮,各取二兩二錢半,石斛取一兩一錢半,甘草炙製,取一兩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米飲送下。

禹餘糧丸,治血虛煩熱,月水不調,赤白帶下,漸成崩漏。

禹餘糧(火煅,醋淬),白石脂(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鱉甲(去裙,醋炙),桑寄生,白朮,厚朴(去粗皮,制),當歸(去蘆),柏葉(炒),乾薑(炮,各一兩),白芍藥,狗脊(去毛,各七錢半),吳茱萸(湯泡焙,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或米飲湯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送服。

此方名為禹餘糧丸,主治血虛煩熱,月經不調,白帶或赤帶異常,甚至發展為崩漏的症狀。

方中包含:禹餘糧(火煅,醋淬)、白石脂(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鱉甲(去裙,醋炙)、桑寄生、白朮、厚朴(去粗皮,制)、當歸(去蘆)、柏葉(炒)、乾薑(炮,各一兩)、白芍藥、狗脊(去毛,各七錢半)、吳茱萸(湯泡焙,半兩)。

鹿茸丸,治衝任虛損,又為風寒所乘,尺脈微小。甚者可灸關元穴。

鹿茸(炙),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續斷(二兩),柏葉,附子(炮),熟地黃,當歸(酒浸),艾葉(各七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按:此足少陰厥陰藥也。今人多用之,故收入。治血虛濕勝帶下甚捷。

升陽舉經湯,(東垣),治經水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證。輕手其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之證。陰火亦亡,見熱證於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去也。當溫之、降之、引之、燥之,此法大升浮血氣,補命門之下脫也。諸藥言根,近苗處去苗便是。

白話文:

鹿茸丸,用來治療衝任虛損,又因風寒入侵,導致尺脈微弱的病症。嚴重者可以灸關元穴。

藥材包括:鹿茸(炙)、赤石脂、禹餘糧(各一兩)、續斷(二兩)、柏葉、附子(炮)、熟地黃、當歸(酒浸)、艾葉(各七錢半)。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這是一個治療足少陰、厥陰的藥方。現代人經常使用它,因此收錄在這裡。它能有效治療血虛濕盛導致的帶下過多。

升陽舉經湯,出自東垣醫書,用來治療經水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這是氣血俱虛,大寒證。輕輕觸摸脈搏,發現脈搏跳動頻快,或舉起手指時感到脈搏弦緊或澀,都是陽氣虛脫的表現。陰火也衰竭,表現為口鼻眼感到熱或口渴,這些都是陰虛陽盛欲去之徵兆。治療時應溫陽、降火、引血、燥濕,這樣才能提升浮陽血氣,補益命門虛脫。藥材選用時,要取根部靠近苗的地方,去除苗即可。

柴胡根,當歸根,白朮,黃耆(各三錢),藁本(去土),羌活根,防風根(各二錢),紅花,白芍藥(各五分),獨活根(一錢半),桃仁(去皮尖研,十枚),細辛(六分),川芎,熟地黃(水中沉者),人參(去蘆),黑附子(炮去皮臍),甘草梢(炙,各一錢),肉桂(去粗皮,秋冬五分,夏不用)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至八分,空心稍熱服。

〔調經破血之劑〕

紅花當歸散,治婦人血臟虛竭,或積瘀血,經候不調,或斷續不定,時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緊硬,及室女月水不通,並皆治之。

白話文:

柴胡根、當歸根、白朮、黃耆各三錢,藁本去土,羌活根、防風根各二錢,紅花、白芍藥各五分,獨活根一錢半,桃仁去皮尖研,十枚,細辛六分,川芎、熟地黃(水中沉者)、人參(去蘆)、黑附子(炮去皮臍)、甘草梢(炙)各一錢,肉桂去粗皮,秋冬五分,夏季不用。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兩盞水煎煮至八分,空腹溫服。此方適用於女性血虛、瘀血阻滯,導致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斷斷續續,伴隨腹痛、腰痠、小腹脹痛、月經不通等症狀。

紅花,紫葳,牛膝,白芷,蘇木(捶碎,各一錢),桂心(一錢半),當歸尾,劉寄奴(各二錢),赤芍藥(三錢),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盅,同煎至一盅,空心服。

大玄胡索散,治婦人經病,併產後腹痛,或腹滿喘悶,或癥瘕癖塊及一切心腹暴痛。

玄胡索,赤芍藥,川楝子(去核),蓬莪朮,京三稜(煨),厚朴(薑製),當歸,黃芩,川芎,桔梗,檳榔(各一錢),木香,官桂(去粗皮),甘草(各半錢),大黃(二錢),

白話文:

紅花、紫葳、牛膝、白芷、蘇木(捶碎,各一錢)、桂心(一錢半)、當歸尾、劉寄奴(各二錢)、赤芍藥(三錢)、甘草(半錢),以上藥材共為一服,用一盅水和一盅酒一起煎煮,直到剩下半盅,空腹服用。

此方名為大玄胡索散,可治婦女經期不順,產後腹痛,或腹脹氣喘,或有腫塊、硬塊,以及一切心腹劇痛。

玄胡索、赤芍藥、川楝子(去核)、蓬莪朮、京三稜(煨)、厚朴(薑製)、當歸、黃芩、川芎、桔梗、檳榔(各一錢)、木香、官桂(去粗皮)、甘草(各半錢)、大黃(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鱉甲丸,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痛,時發刺痛,漸成勞狀。

鱉甲(去裙,醋炙),桂心,三稜(醋煮,炒),牡丹皮,牛膝(去苗),琥珀,訶子(取肉),桃仁(去皮尖雙仁者,麩炒),土瓜根,大黃(煨,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桃仁湯送下。

〔針灸〕

〔心〕,月經不調,陰獨(三分,此穴大效,須待經定為度。在足四指間,三壯。)

白話文:

取藥材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煉好的蜂蜜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粒,飯前用桃仁湯送服。

此藥方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肌肉發黃枯萎,脅肋下有氣結塊疼痛,時常發生刺痛,漸漸出現勞累虛弱的症狀。

針灸方面,針對月經不調的女性,可以在心經上的「陰獨」穴位進行針灸。該穴位位於足趾間,三寸處,針灸效果顯著,但需待月經穩定後再進行。

〔東〕,又法:內踝下白肉際青脈上,灸隨年壯。

〔集〕,又法:中極,三陰交,腎俞,氣海

〔心〕,經閉久,忽大崩,復又斷絕,復又大行不調者。豐隆(六分,止血。),石門(五分,斷經)

婦人五旬經斷後再行,或多或少,或瘀或紅並下,腹中氣滿如胎孕。天樞,中脘,氣海(各五分,立愈)

〔甲〕,婦人漏下,苦血閉不通,逆氣脹。血海主之。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時休止,天樞主之。(《千金》作腹脹腸鳴,氣上衝胸。)小腹脹滿,痛引陰中,月水至則腰脊痛,胞中瘕,子門有寒引髕髀。水道主之。(《千金》引髕髀作大小便不通。)

白話文:

「東」穴,另一個方法:內踝下方白肉交界處青筋之上,艾灸,灸的數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集」穴,另一個方法:中極、三陰交、腎俞、氣海。

「心」穴,經期閉止很久,突然大量出血,又斷絕,又再次大量出血不調者。豐隆穴(灸六分,止血)。石門穴(灸五分,斷經)。

婦女五十歲經期停止後又再次出現經期,或多或少,或瘀血或紅色都一起排出,腹部氣體充滿像懷孕一樣。天樞、中脘、氣海(各灸五分,立即痊癒)。

「甲」穴,婦女陰道出血不止,苦於血閉不通,逆氣脹滿。血海穴主治。女子胞中疼痛,月經不按時停止,天樞穴主治。(《千金方》記載為腹脹腸鳴,氣上衝胸。)小腹脹滿,疼痛牽引至陰部,月經來潮時腰脊疼痛,胞中積塊,子門有寒氣牽引至膝蓋和大腿。水道穴主治。(《千金方》記載為大小便不通。)

〔身痛〕

〔產寶〕,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氣血盛,陰陽和,則形體通。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

越痛散,治血氣虛寒,身體作痛。

虎骨(五銖),茯苓,甘草,藁本,防風,白芷,當歸,芍藥,續斷,白朮,附子(各三銖)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盞,不拘時服。

〔腹痛〕

〔良〕,婦人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少陰經,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若憂思氣鬱而血滯,用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方見經閉。)若血結而成塊,用萬病丸。

白話文:

產婦在經期時,經水流通,運行氣血,調和陰陽,滋養身體。氣血充盈,陰陽調和,身體就會舒暢。如果外在的衛氣不足以滋養,內在的榮血不足以灌溉,導致氣血不足,月經將要來臨,身體就會先感到疼痛。

越痛散這副藥,用來治療血氣虛寒導致身體疼痛。

虎骨(五銖)、茯苓、甘草、藁本、防風、白芷、當歸、芍藥、續斷、白朮、附子(各三銖)

將以上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水兩盞,生姜五片,大棗兩枚,煎至一盞,不拘時服用。

婦女經期腹痛,是由於風寒入侵子宮經絡衝任脈,或傷了手太陽、少陰經,可以使用溫經湯或桂枝桃仁湯。如果因憂思氣鬱導致血瘀,可以使用桂枝桃仁湯或地黃通經丸。(方劑見經閉部分。)如果血凝結成塊,可以使用萬病丸。

〔薛〕,前證若風寒傷脾者,六君子加炮姜。(方見雜病虛勞。)思慮傷血者,四物加參、術。(方見雜病虛勞。)思慮傷氣者,歸脾加柴、梔。(方見雜病健忘。)鬱怒傷血者,歸脾、逍遙兼服。余參前後論治之。

〔戴〕,經事來而腹痛者,經事不來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調故也。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湯加吳茱萸半錢,香附子一錢。和氣飲加茱萸半錢亦可用。痛甚者玄胡索湯。然又恐感外邪、傷飲食致痛,痛不因血,尤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因冷而節,因節而痛,宜大溫經湯;冷甚者,去麥門冬不用。

白話文:

薛氏說,先前症狀像是風寒傷脾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炮姜。(方劑見雜病虛勞。)思慮傷血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黃芪。(方劑見雜病虛勞。)思慮傷氣的,可以用歸脾湯加柴胡、梔子。(方劑見雜病健忘。)鬱怒傷血的,可以用歸脾湯、逍遙散一起服用。我參考前人論述,依此進行治療。

戴氏說,月經來潮時腹痛,或月經不來但腹部也疼痛,都是血氣不調造成的。想要調血,就要先調氣,可以用四物湯加吳茱萸半錢、香附子一錢。和氣飲加吳茱萸半錢也可以。疼痛嚴重者,可以用玄胡索湯。但是也要考慮是否因外邪入侵、飲食不當導致的疼痛,若疼痛不是因為血氣不調,就要仔細診斷。和氣飲能兼治各種情況,如果因受寒而導致經期不順,進而引起疼痛,可以用大溫經湯;如果寒氣很重,可以去掉麥門冬不用。

〔丹〕抑氣丸,治臨經之時腹痛。

以四物湯加玄胡索、陳皮、牡丹皮、甘草。痛甚以關脈,痛少以童便煮香附,入條芩為丸。經水將來而痛者,四物湯加桃仁、香附、黃連。

〔海〕八物湯,治經事將行,臍腹絞痛,臨經痛者,血澀故也。

川芎(二錢),當歸,芍藥,熟地黃(各二錢),木香,檳榔,玄胡索,苦楝(碎、炒焦,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本〕,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㽲痛不可忍,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

白話文:

抑氣丸用於治療經期前後的腹痛,以四物湯為基礎,加入玄胡索、陳皮、牡丹皮、甘草,疼痛劇烈者則用關脈,疼痛較輕者則用童便煮香附,再加入條芩製成丸劑。經水將來而痛者,則在四物湯中加入桃仁、香附、黃連。八物湯用於治療經期將至、臍腹絞痛、臨經痛,因血澀所致。藥方包含川芎、當歸、芍藥、熟地黃、木香、檳榔、玄胡索、苦楝,水煎服。此外,抑氣丸還可治療婦人月經不調導致的心腹臍痛,以及產後惡露不淨、血上搶心、昏迷等症状。

悶不省,氣絕欲死者,,琥珀散,。

京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熟地黃,官桂,菊花,真蒲黃,當歸(各一兩),

《濟生方》無菊花、蒲黃,有玄胡索、烏藥。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一方不用菊花、蒲黃,用烏藥、玄胡索,亦佳。予家之秘方也。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衝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後救人急切不少,此藥亦宜多合以濟人。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昏迷不醒,呼吸微弱,像是快要斷氣,可以用琥珀散治療。琥珀散的配方是:京三稜、蓬莪朮、赤芍藥、劉寄奴、牡丹皮、熟地黃、官桂、菊花、真蒲黃、當歸(各一兩)。

《濟生方》的配方中沒有菊花、蒲黃,而是用玄胡索、烏藥代替。

將前五味藥材與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一起煮,直到豆子煮爛,然後將豆子焙乾,加入後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調服,空腹或飯前服用。

另外有一種配方不用菊花、蒲黃,而是用烏藥、玄胡索代替,效果也很好,這是我的祖傳秘方。這個方子對於一般血氣痛,服用一次即可見效;產後血衝心,服用兩次即可治愈;常服效果更佳。我以前用這個方子救過不少危急病人,建議大家多備用這個方子,以備不時之需。

〔大〕交加散,治榮衛不和,月經湛濁,逐散惡血。腹痛經血諸疾,並皆治之。

生薑(二斤,搗取汁,存滓用),生地黃(二斤,取汁存滓),白芍藥,當歸,桂心(各一兩),紅花(炒,無惡血不用),沒藥(另研,各半兩),玄胡索(醋紙包,煨熱,用布擦去皮),蒲黃(隔紙炒,各一兩),

上將地黃汁炒生薑滓,生薑汁炒地黃滓,各焙乾,用諸藥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若月經不依常,蘇木煎酒調下。若腰痛,糖酒調下。

白話文:

交加散用於治療氣血失調、月經不調、血塊瘀積等症狀。藥方包含生薑、生地黃、白芍藥、當歸、桂心、紅花、沒藥、玄胡索、蒲黃等,根據不同症狀,用溫酒、蘇木酒或糖酒調服。

交加地黃丸,治婦人經不調,血塊氣痞,肚腹疼痛。

生地黃(搗汁,存滓),老生薑(搗汁,存滓,各一斤),玄胡索,當歸,川芎,芍藥(各二兩),明沒藥,木香(各一兩),桃仁(去皮尖),人參(各半兩),香附(半斤),

上為末,先以生薑汁浸地黃滓,以地黃汁浸生薑滓,曬乾,皆以汁盡為度,共十一味,作一處曬乾,研為末,醋糊為丸,空心以薑湯下。

〔大〕交加散,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癥,產後中風。

生地黃,生薑(各五兩,各研取汁)

白話文:

交加地黃丸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血塊氣滯、肚子疼痛等症狀。將生地黃和老生薑分別搗汁取渣,再將兩種渣分別浸泡在彼此的汁液中曬乾,直到汁液完全被吸收,然後與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醋糊做成丸子,空腹用薑湯送服。交加散則用於治療婦女氣血不暢、經脈不通、腹痛、氣多血少、結塊成癥、產後中風等症狀,只需將生地黃和生薑分別研磨取汁即可。

上交互取汁浸一夕,各炒黃,漬汁盡為度,末之。尋常腹痛,酒調下三錢。產後尤不可闕。

溫經湯(方見前。)

〔云〕桂枝桃仁湯,治經候前先腹痛不可忍。

桂枝,芍藥,生地黃(各二兩),桃仁(四十枚),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去滓,溫服。

玄胡索湯,(《濟生》)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遂使血與氣並,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經候不調,但是一切血氣疼痛,並可服之。

當歸(去蘆,酒浸,銼炒),玄胡索(炒去皮),蒲黃(炒),赤芍藥,官桂(不見火,各半兩),片子薑黃(洗),乳香,沒藥,木香(不見火,各三錢),甘草(炙,二錢半),

白話文:

將上藥材交互取汁浸泡一夜,然後分別炒至黃色,直到汁液完全吸收,磨成粉末。治療一般的腹痛,可以用酒調和三錢服用。產婦產後更不可缺少。

溫經湯(方劑見前)。

據說桂枝桃仁湯,用於治療經期前出現難以忍受的腹痛。

桂枝、芍藥、生地黃各二兩,桃仁四十枚,甘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盞,加入姜三片,棗一枚,一同煎煮去渣,溫服。

玄胡索湯,出自《濟生》一書,用於治療婦女或少女因七情傷感而導致血氣不和,出現心腹疼痛,或連帶腰脅疼痛,或牽連背部,上下疼痛,甚至抽搐,月經失調等症狀,凡是一切血氣疼痛,都可以服用。

當歸(去蘆頭,酒浸後切片炒),玄胡索(炒去皮),蒲黃(炒),赤芍藥,官桂(不經火),各半兩,片子薑黃(洗淨),乳香、沒藥、木香(不經火),各三錢,甘草(炙烤),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吐逆,加半夏、橘紅各半兩。

〔丹〕,瘀血

香附子(醋煮,四兩),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大黃(蒸),當歸(各一兩),川芎,紅花(各半兩),瓦龍子(煅,醋煮一晝夜,二兩),

上炊餅為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五十丸。

三神丸,治室女血氣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經行澀少,或經事不調,以致疼痛。

橘紅(二兩),玄胡索(去皮,醋煮),當歸(去蘆,酒浸銼,略炒,各一兩),

白話文:

服用藥物時,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七片,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前溫熱服用。如果出現嘔吐,則需加入半夏和橘紅各半兩。

香附子用醋煮,取四兩,桃仁去皮尖,牡丹皮、大黃(蒸)、當歸(各一兩)、川芎、紅花(各半兩)、瓦龍子(煅,醋煮一晝夜,取二兩)。將以上藥材混合,以炊餅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空腹時溫酒送服,每次三、五十丸。

三神丸用於治療處女血氣相搏,腹中刺痛,疼痛蔓延至心臟,經期血量少,或月經不調導致疼痛。橘紅取二兩,玄胡索去皮,用醋煮,當歸去蘆,酒浸後切碎,略炒,各取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艾湯送下,米飲亦得。

〔垣〕柴胡丁香湯,治婦人年三十歲,臨經預先臍腰痛,甚則腹中亦痛,經縮二三日。

柴胡,羌活,丁香,全蠍,當歸身,生地黃

上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

沒藥除痛散,逐寒邪,療腹痛。

蓬朮(炮,一兩),當歸(焙),玄胡索,五靈指,肉桂(去粗皮),良薑(炒),蒲黃(炒),甘草(炙),沒藥(各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可以加到一百丸,空腹服用艾湯送服,用米湯也行。

柴胡丁香湯,用於治療三十歲的婦女,在月經來臨前預先出現臍腰疼痛,嚴重時腹中也會疼痛,經期縮短到兩三天。

藥方包括柴胡、羌活、丁香、全蠍、當歸身、生地黃。

將所有藥材一起煎一劑,用四杯水煎至一杯,去除藥渣,稍微溫熱後,飯前服用。

沒藥除痛散,用於驅散寒邪,治療腹痛。

藥方包括蓬朮(炮製,一兩)、當歸(焙乾)、玄胡索、五靈指、肉桂(去粗皮)、良薑(炒)、蒲黃(炒)、甘草(炙)、沒藥(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溫酒調服。

〔婁〕,一婦人三十歲,每因浴後必用冷水淋通身,又嘗大驚,遂患經來時必先少腹大痛,口吐涎水,然後經行,行後又吐水二日,其痛直至六七日經水止時方住,百藥不效。予診其脈,寸滑大而弦,關、尺皆弦大而急,尺小於關,關小於寸,所謂前大後小也。遂用香附三兩,半夏二兩,茯苓、黃芩各一兩半,枳實、玄胡、牡丹皮、人參、當歸、白朮、桃仁各一兩,黃連七錢,川楝、遠志、甘草各半兩,桂三錢,茱萸一錢半,分十五帖,水煎,入生薑汁兩蜆殼熱服,後用熱湯洗浴得微汗乃已。忌當風坐臥,手足見水,並吃生冷,服三十帖全愈。半年後,又因驚憂,前病復舉,腰腹時痛,小便淋閉,心惕惕跳,驚悸。予意其表已解,病獨在裡。先與灸少衝、勞宮、崑崙、三陰交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氣大下之,下後用香附三兩,蓬朮、當歸身各一兩半,三稜、玄胡索、桂、大黃、青皮,俱醋製,青木香、蘹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兩,烏藥、甘草、縮砂、檳榔、苦楝肉各半兩,木香、吳茱萸各二錢,分作二十帖,入新取牛膝濕者二錢,生薑五片,用荷葉湯煎服,服訖漸安。

白話文:

一個三十歲的婦人,每次洗完澡都用冷水沖全身,又經常受到驚嚇,因此每次月經來潮前都會先感到小腹劇痛,口吐唾液,然後才開始月經,月經完畢後還會吐口水兩天,疼痛一直持續到六七天月經結束才停止,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我診斷她的脈象,寸脈滑而大且弦,關脈和尺脈都弦而大且急,尺脈比關脈細,關脈比寸脈細,這就是所謂的前大後小的脈象。於是,我用香附三兩,半夏二兩,茯苓、黃芩各一兩半,枳實、玄胡、牡丹皮、人參、當歸、白朮、桃仁各一兩,黃連七錢,川楝、遠志、甘草各半兩,桂三錢,茱萸一錢半,分成十五帖,用水煎煮,加入生薑汁兩蜆殼熱服,服藥後用熱水洗澡,微微出汗即可。忌諱吹風、坐臥、手腳沾水,也不要吃生冷食物。服用三十帖後完全痊癒。半年後,她又因驚憂,舊病復發,腰腹時常疼痛,小便閉塞,心臟怦怦直跳,心悸。我覺得她的表面症狀已經消除,病根只在內部。先用灸法灸少衝、勞宮、崑崙、三陰交穴位,以止悸定痛,然後用桃仁承氣湯瀉下,瀉下後用香附三兩,蓬朮、當歸身各一兩半,三稜、玄胡索、桂、大黃、青皮,都用醋製,青木香、蘹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兩,烏藥、甘草、縮砂、檳榔、苦楝肉各半兩,木香、吳茱萸各二錢,分成二十帖,加入新鮮的牛膝二錢,生薑五片,用荷葉湯煎服,服用完畢後逐漸好轉。

上行血例。

加味烏沉湯,治婦人經水欲來,臍腹㽲痛。

烏藥,縮砂,木香,玄胡索(各一兩),香附(炒去毛,二兩),甘草(一兩半),

上細銼,每服七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時溫服。

上抑氣例。

〔薛〕,一婦人經行腹痛,食則嘔吐,肢體倦怠,發熱作渴。此乃素稟氣血不足,用八珍湯二十餘帖而愈。後生子二年而經不行,前證仍作,服八珍湯、逍遙散百餘劑方愈。(八珍湯即雜病虛勞門八物湯。)

上補虛例。

〔汪〕,一婦人瘦小,年二十餘,經水紫色,或前或後,臨行腹痛,惡寒喜熱,或時感寒,腹亦作痛,脈皆細濡近滑,兩尺重按略洪而滑,此血熱也。或謂惡寒如此,何謂為熱?曰:熱極似寒也。遂用酒煮黃連四兩,香附、歸身尾各二兩,五靈指一兩,為末,粥丸,空腹吞之而愈。一婦年二十一歲,六月經行,腹痛如刮,難忍求死,脈得細軟而駛,尺則沉弱而近駛,汪曰:細軟屬濕,數則為熱,尺沉屬鬱滯也。以酒煮黃連半斤,炒香附六兩,五靈脂半炒半生三兩,歸身尾二兩,為末粥丸,空心湯下三四錢。服至五六料,越九年得一子。又越四年,經行兩月不斷,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愈。續後經行六七日,經止則流清水,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痛亦止。又經住只有七八日,若至行時或大行五六日,續則適來適斷,或微紅,或淡紅,行後常流清水,小腹大痛,漸連遍身,胸背腰腿骨里皆痛,自巳至酉乃止,痛則遍身冷熱,汗大出,汗止痛減,尚能飲食,自始痛至今,歷十五年,前藥屢服屢效,今罔效者何也?汪復診之,脈皆洪滑無力,幸其尚有精神。汪曰:此非舊日比矣。舊乃鬱熱,今則虛寒。東垣曰,始為熱中,終為寒中是也。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乃陰盛隔陽,當作寒治。且始病時而形斂小,今則形肥大矣。醫書曰,瘦人血熱,肥人氣虛,豈可同一治耶?所可慮者,汗大泄而脈不為汗衰,血大崩而脈不為血減耳。其痛日重夜輕,知由陽虛不能健運。故亦凝滯而作痛。以證參脈,宜用助陽,若得脈減痛輕,方為佳兆。遂投參、耆、歸、術大劑,加桂、附,一帖,來早再診,脈皆稍寧,服至二三十帖,時當二月至五月,病且愈,蓋病有始終寒熱之異,藥有前後用舍不同,形有肥瘦壯少不等,豈可以一方而通治哉。

白話文:

婦人經期將至,臍腹絞痛,可服用加味烏沉湯治療。

烏藥、縮砂、木香、玄胡索各一兩,香附(炒去毛,二兩),甘草(一兩半),將藥材細切,每次服用七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不拘時間溫服。

〔丹〕,經過後而作痛者,乃虛中有熱,所以作痛。

新荷姐頭痛口乾,經行後身痛,腰甚痛。

生地黃,白朮,芍藥(各一錢),芎藭,歸身尾(各五分),黃柏(炒),甘草(炙,各三分),

上用水入少酒,煎服。

按:經後腹痛為虛明甚。若脈不數,證無頭熱,未可斷其為熱也。無熱八珍為宜,有熱逍遙為宜。

上寒熱例。

〔發熱〕

吳茭山治一婦經血過多,五心煩熱,日晡潮熱,諸藥不效,以四物加胡黃連,三服而愈。

薛新甫治一婦人發熱口乾,月經不調,兩腿無力,服祛風滲濕之劑,腿痛體倦,二膝浮腫,經事不通。薛作肝脾腎三經血虛火燥證,名鶴膝風。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兩月,形體漸健,飲食漸進,膝腫漸消,不半載而痊。前證若脾腎虛寒,腿足軟痛,或足膝枯細,用八味丸。

白話文:

丹藥,在經期結束後出現疼痛,是因為虛弱體內有熱氣,所以才會疼痛。

新荷姐頭疼口乾,月經結束後身體疼痛,腰部特別痛。

生地黃、白朮、芍藥(各一錢)、芎藭、歸身尾(各五分)、黃柏(炒)、甘草(炙,各三分),

以上藥材用水加少許酒煎煮服用。

按:月經結束後腹痛是虛弱明顯的表現。如果脈象不數,症狀沒有頭熱,不能確定是熱症。沒有熱症應該服用八珍湯,有熱症應該服用逍遙散。

以上是關於寒熱證的例子。

發熱

吳茭山治療一位婦女經血過多,五心煩熱,下午潮熱,服用其他藥物都不見效,於是用四物湯加胡黃連,服用三次後痊癒。

薛新甫治療一位婦女發熱口乾,月經不調,雙腿無力,服用祛風滲濕的藥物後,腿痛身體疲倦,雙膝浮腫,月經也不通。薛新甫認為這是肝脾腎三經血虛火燥的證候,稱為鶴膝風。使用六味丸、八味丸兩種藥丸,連續服用兩個月,體力逐漸恢復,飲食逐漸改善,膝蓋腫脹逐漸消退,不到半年就痊癒了。如果之前的症狀是脾腎虛寒,腿腳酸痛,或者腳膝枯瘦,應該服用八味丸。

若飲食過多,腿足或臀內酸脹,或浮腫作痛,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主之。一婦人經候過期,發熱倦怠,或用四物、黃連之類,反兩月一度,且少而成塊,又用峻藥通之,兩目如帛所蔽。薛曰:脾為諸陰之首,目為血脈之宗,此脾傷五臟皆為失所,不能歸於目矣。遂用補中益氣、濟生歸脾二湯,專主脾胃,年餘尋愈。

一婦人月事未期而至,發熱自汗,服清熱止汗之劑,反作渴頭痛,手掉身麻,此因肝經風熱,用柴胡、炒芩、連、炒山梔、歸、芍、生地、丹皮各一錢,參、耆、苓、術各一錢五分,川芎七分,甘草五分,二劑其汗全止,更以補中益氣而愈。凡發熱久者,陽氣亦自病,須調補之。

白話文:

如果吃太多食物,導致腿腳或臀部酸脹,甚至浮腫疼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來治療。一位婦女月經推遲,發熱倦怠,曾經用四物湯、黃連之類的藥物,卻反而造成兩個月才來一次,而且量少且成塊,又用峻藥通經,結果雙眼視物模糊。薛氏醫生說:脾臟是陰氣的根本,眼睛是血脈的彙集處,這次是脾臟受傷,導致五臟失調,無法將氣血輸送到眼睛。因此用補中益氣湯、濟生歸脾湯,專門調理脾胃,一年多後終於痊癒。

另一位婦女月經提前,發熱自汗,服用清熱止汗的藥物,反而出現口渴、頭痛、手抖、身體麻木的症狀。這是因為肝經風熱,可用柴胡、炒黃芩、黃連、炒山梔子、生地黃、川芎、白芍、丹皮各一錢,人參、黃耆、茯苓、白朮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服用兩劑後汗就完全止住了,再用補中益氣湯調理,就完全康復了。凡是發熱時間長的人,陽氣也會受到損害,需要調補才能恢復。

一婦人氣血素虛,經行不調,飲食少思,日晡熱甚,用十全大補加山茱萸、山藥、丹皮、麥門冬、五味子而愈。次年秋,患寒熱,或用清脾飲而元氣愈弱,仍以前藥而愈。一婦人素勤苦,冬初患咳嗽發熱,久而吐血、盜汗,經水兩三月一至,遍身作痛。或用化痰降火藥,口噤筋攣,此血虛而藥益損耳。

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山藥治之,年餘而痊。

〔寒熱〕

經水適來適斷者,或有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湯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

白話文:

一位婦女原本氣血虛弱,月經不調,食慾不佳,常感到疲倦,下午特別容易發熱。醫生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山茱萸、山藥、丹皮、麥門冬、五味子,就治好了她的病。第二年秋天,她又患了寒熱症,有人用清脾飲治療,結果元氣更加虛弱,還是用之前的藥才治好。

另一位婦人平時過於勞累,冬天剛開始就患了咳嗽發熱,病症拖延很久,還吐血、盜汗,月經兩個月才來一次,全身疼痛。有人用化痰降火的藥物治療,結果她嘴巴緊閉,筋脈抽搐,這是因為她本來血虛,而藥物又傷損了她的元氣。

後來用加減八味丸以及補中益氣湯加入麥門冬、五味子、山藥,治療了一年多才痊癒。

如果婦女月經來得時常不規律,或是有寒熱交替的症狀,先服用小柴胡湯去除寒熱,之後再用四物湯調養。

〔本〕,婦人血脈不調,往來寒熱,狀如勞倦。

當歸,川芎,甘草,黃耆,官桂(去粗皮,各一兩),熟地黃,白朮,白芍藥(各二兩),柴胡,阿膠(各半兩),

為細末,每服五錢,棗一枚,水煎空心溫服。白湯點服亦得。常服不生帶下,調血脈,養子宮,終身無病。

太倉公治一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以為寒熱也。公診之曰:內寒月事不下也。即竄以藥,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所以知其病者,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屬,嗇而不屬者其來難堅,故曰月不下。肝脈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女子月盛則懷胎。

白話文:

在古代的中醫學文獻中,有一個方子被稱為「調經散」,用於治療婦人的血脈不調,表現為反覆發熱和畏寒,類似勞累的情況。以下是該方子的成分:

  • 當歸: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
  • 川芎:能調理氣血,止痛。
  • 甘草:有調和諸藥、補益脾胃的功效。
  • 黃耆:補中益氣,固表止汗。
  • 官桂(去粗皮):溫暖腸胃,引導藥力下行。
  • 熟地黃:滋陰補血。
  • 白朮:健脾燥濕。
  • 白芍藥:平肝緩急,止痛。
  • 柴胡:疏肝解鬱,引導藥力向上。
  • 阿膠:滋陰養血。

這些藥物經過細緻研磨後,每次服用約五錢(約15克),搭配一個大棗,用熱水煎煮後空腹溫服。也可以用白開水沖泡飲用。長期服用此方可以防止白帶過多,調節血脈,養護子宮,使人一生無病。

曾有一位名叫太倉公的大夫,為一名女性診治腰背疼痛及寒熱症狀。眾多醫生都認為這是寒熱症狀,但太倉公診斷出來是因為內寒導致月經不能正常排出。他使用了上述方子,不久後月經就順利排出,病狀得到改善。這個女性的病狀是因為她一直希望能夠生育男兒,但未能如願。通過診脈,發現她的腎脈緊縮且與其他脈搏不連貫,表示月經難以順暢排出。肝脈則從左側出現,表明她對生育男兒的渴望。男性以精液為主,女性以血液為主,男性精液充盈時會有性慾,女性月經旺盛時會懷孕。

夫肝,攝血者也。厥陰弦出寸部,又上魚際,則陰血盛可知矣。(別詳師尼寡婦條內。)

薛新甫治一婦人耳內或耳後項側作痛,寒熱口苦,月經不調,此肝火氣滯而血凝,用小柴胡加山梔、川芎、丹皮治之,諸證悉退。月事不行而寒熱者,詳經閉門。

〔熱入血室〕

〔良〕,婦人傷寒傷風發熱,經水適來,晝則安靜,暮則譫語,有如瘧狀,此為熱入血室。治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宜服小柴胡湯。若脈遲身涼,當刺期門穴,下針病入五吸停針,良久,徐徐出針。凡針期門穴,必瀉勿補。肥人二寸,瘦人寸半也。

白話文:

肝臟負責調節血液。如果厥陰脈在寸關脈處跳動有力,並且延伸至魚際穴,就表示陰血充盈。

薛新甫曾經治療一位婦人,她的耳朵或耳後頸部疼痛,伴隨寒熱、口苦、月經不調的症狀。這是因為肝火氣滯導致血凝。他使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川芎、丹皮治療,所有症狀都消失了。月經不調伴隨寒熱的症狀,請詳閱經閉門的內容。

婦女患上傷寒或傷風導致發熱,月經恰好來潮,白天安靜,晚上卻胡言亂語,像瘧疾一樣,這就是熱入血室。治療時不要損傷胃氣以及上焦和中焦,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遲緩,身體冰冷,就要針刺期門穴,針刺深度為病氣進入五個呼吸的時間,停留片刻後再慢慢拔出。針刺期門穴時,一定要瀉氣,不要補氣。肥胖的人針刺深度為二寸,瘦弱的人針刺深度為一寸半。

〔薛〕,前證若因勞役,或怒氣發熱,適遇經行而患前證者,亦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治之。血虛,用四物加柴胡。若病既愈而熱未已,或元氣素弱,並用補中益氣湯。脾氣素郁,用濟生歸脾湯。血氣素虛,用十全大補湯。

許學士治一婦病傷寒發寒熱,遇夜則如見鬼狀,經六七日忽然昏塞,涎響如引鋸,牙關緊急,瞑目不知人,病勢危困。許視之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經來否?其家云:經水方來,病作而經遂止,得一二日發寒熱,晝雖靜,夜則有鬼祟,從日昨不省人事。許曰:此乃熱入血室證。

仲景云,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晝則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發作有時,此名熱入血室。醫者不曉,以剛劑與之,逐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喘急息高,昏冒不知人。當先化其痰,後除其熱。乃急以一呷散投之,兩時頃,涎下得睡,省人事;次授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三服而熱除,不汗而自解矣。一婦人患熱入血室證,醫者不識,用補血調氣藥治之,數日遂成血結胸。

白話文:

如果前證是因勞累或生氣導致發熱,剛好遇到月經來潮而患上前證,可以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來治療。如果血虛,就用四物湯加柴胡。如果病好了但熱還沒退,或元氣本來就虛弱,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脾氣本來就鬱結,就用濟生歸脾湯。如果血氣本來就虛弱,就用十全大補湯。

許學士曾醫治一位婦女,她患傷寒,發寒發熱,到了晚上就好像看見鬼一樣,持續六七天,突然昏迷,流口水像鋸子發出的聲音,牙關緊閉,閉眼不認人,病情危急。許學士問她,得病之初,是不是正好碰上月經來潮?她家人說,月經剛來,就病了,月經也因此停止,發寒發熱一兩天,白天雖然精神正常,但晚上就好像有鬼祟,從昨天起就昏迷不醒。許學士說,這是熱入血室的證狀。

仲景說,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月經恰好來潮,白天神志清醒,晚上就神志不清,好像看見鬼一樣,發作有規律,這叫做熱入血室。如果醫生不懂,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就會導致胸膈不暢,口水涌上喉嚨,喘不過氣,呼吸急促,昏迷不醒。應該先化痰,再退熱。於是,許學士緊急用一呷散給她服用,兩個時辰後,口水流出來,病人睡著了,神志清醒。接著,許學士給她服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服了三次,熱退了,不流汗就自己好了。有一位婦人患熱入血室,醫生不識,用補血調氣的藥物治療,幾天后就形成了血結胸。

或勤用前藥,許公曰:小柴胡已遲,不可行也。無已,刺期門穴斯可矣。予不能針,請善針者治之。如言而愈。或問: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也?許曰: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入於血室,血為邪所迫,上入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胸中矣。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養木,血養肝。

方未受孕,則下行之為月水,既孕則中蓄之以養胎,及已產則上壅之以為乳,皆血也。今邪逐血並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藥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虞恆德治一少婦,夏月行經得傷寒似瘧,譫語狂亂,諸醫皆以傷寒內熱,投雙解散、解毒湯服之,大汗如雨,反如風狀,次以牛黃丸金石之藥,愈投愈劇。一日延虞診視,脈弦而大,虞思傷寒內熱狂亂,六陽俱病,豈不口乾舌黑,況脈不數,病體捫之或熱或靜,其腹急痛,意必有內傷在前,傷寒在後。今傷寒得汗雖已,內傷則尚存故也。

白話文:

如果常使用前藥,許公說:「小柴胡湯已經太遲了,不能再用。沒辦法了,就只能刺期門穴了。我不會針灸,請擅長針灸的人來治療。 」按照他的說法,病就好了。有人問:「熱入血室,為什麼會形成結胸呢?」許公說:「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動,遇到經水快要來或剛斷的時候,邪氣乘虛而入血室,血液被邪氣逼迫,上入肝經,肝臟受到邪氣侵犯就會神志不清,看見鬼,再進入膻中,血液就會結聚在胸中。為什麼這麼說呢?婦女平常,水滋養木,血滋養肝。

還沒懷孕的時候,血向下流為月經,懷孕了就留在體內滋養胎兒,生完孩子之後就向上壅塞變成乳汁,都是血。現在邪氣隨著血液都歸於肝經,聚集在膻中,結聚在乳房下面,所以用手觸摸就會痛,藥物無法達到,所以要刺期門穴。

虞恆德治療一位年輕婦女,夏天月經期間得了傷寒,症狀像瘧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許多醫生都認為是傷寒內熱,給她服用雙解散、解毒湯,出了一身大汗,反而像風寒一樣,接著又用牛黃丸等金石藥物,越用越嚴重。有一天,虞恆德來診視,病人脈象弦而大,虞恆德想,傷寒內熱狂亂,六陽俱病,怎麼可能口乾舌燥,而且脈象不快,身體摸起來有熱有冷,腹部疼痛,一定是有內傷在前,傷寒在後。現在傷寒已經通過出汗痊癒了,但是內傷還存在,所以才會這樣。

因細問之,患者曰:正行經時,因飲食後多汗,用冷水抹身,因得此證。方知冷水外閉其汗,內阻其血,邪熱入室,經血未盡,血得邪熱,乍靜乍亂,寒熱譫語,掉眩類風,須得玉燭散下之而愈。下後譫語已定,次以四物、小柴胡湯調理,五日熱退身涼,其患遂瘳。

《衍義》云:一婦人溫病已十二日,診之其脈六七至而澀,寸稍大,尺稍小,發寒熱,頭赤口乾,不了了,耳聾。問之,病數日經水乃行,此屬少陽熱入血室也,若治不對病,則必死。乃按其證與小柴胡湯服之,二日,又與小柴胡湯加官桂、乾薑一日,寒熱遂止。又云:臍下急痛,又與抵當丸微利,臍下痛痊,身漸涼,脈漸勻,尚不了了,乃復與小柴胡湯。次日,但胸中熱躁,口鼻乾,又少與調胃承氣湯,不得利。

白話文:

患者表示,她在月經期間,因為飯後出汗,就用冷水擦拭身體,結果就出現了這個病症。醫生了解到冷水會阻礙汗液排出,也阻礙血液運行,導致外邪入侵,月經未盡,血液受到外邪影響,時而平靜時而紊亂,出現寒熱、神志不清、頭昏眼花、類似風邪的症狀,需要用玉燭散來排出月經,才能痊癒。排經後神志恢復正常,之後用四物湯和小柴胡湯調理,五天後發熱退去,身體涼爽,病症就痊癒了。

次日心下痛,又與大陷胸湯半服,利三行。次日虛煩不寧,時妄有所見,復狂言,雖知其尚有燥屎,以其極虛,不敢攻之,遂與竹葉湯去其煩熱,其夜大便自通,至晚兩次,中有燥屎數枚,而狂言虛煩盡解。但咳嗽唾沫,此肺虛也。若不治,恐乘虛而成肺痿,遂與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乾薑五味子湯,一日咳減,二日而病悉愈。以上皆用仲景方。

薛立齋治一婦人經行,感冒風寒,日間安靜,至夜譫語,用小柴胡加生地治之頓安。但內熱頭暈,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而愈。後因惱怒,寒熱譫語,胸脅脹痛,小便頻數,月經先期,此是肝火血熱妄行,用加味逍遙加生地黃而愈。一婦人因怒,寒熱頭痛譫語,日晡至夜益甚,而經暴至。

白話文:

第二天病人感到胸口疼痛,又喝了半碗大陷胸湯,排泄了三次。第二天病人感到虛弱煩躁不安,時常胡言亂語,甚至出現幻覺。雖然知道病人體內還有燥屎,但因病人虛弱,不敢強攻,於是給她喝了竹葉湯,減緩煩熱。當晚,病人自行排便,一次比一次多,排出幾顆燥屎,狂言和煩躁感也消失不見了。但病人仍然咳嗽,吐出很多唾液,這是肺虛的表現。如果不治療,恐怕會乘虛而入,導致肺痿,於是給她喝了去掉了人參、大棗和生薑的小柴胡湯,並加入了乾薑和五味子湯,一天咳嗽減輕,兩天後病就好了。以上所用的都是仲景的方劑。

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她經期來潮時感冒了風寒,白天安靜,晚上開始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薛立齋給她用了小柴胡湯加生地黃,病人馬上就安定下來。但是,婦女仍然有內熱頭暈的症狀,薛立齋給她用了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病好了。後來,婦人因為生氣,出現寒熱、神志不清、胸脅脹痛、小便頻數、月經提前等症狀,這是肝火血熱妄行引起的,薛立齋給她用了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病就好了。還有一位婦女因為生氣,出現寒熱頭痛、神志不清,從下午到晚上症狀越來越嚴重,月經也提前來了。

蓋肝藏血,此怒動火而血妄行,用加味逍遙散加生地黃治之,神思頓清。但食少體倦,月經未已。蓋脾統血,此脾氣虛,不能攝血,用補中益氣治之,月經漸止。一婦人懷抱素郁,感冒經行譫語,服發散之劑不應,用寒涼降火,前證益甚,更加月經不止,肚腹作痛,嘔吐不食,痰涎自出。此脾胃虛寒,用香砂六君,脾胃漸健,諸證漸退,又用歸脾湯而全愈。

加味小柴胡湯,治婦人傷風,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致如瘧狀。

柴胡(三錢),半夏,黃芩(各二錢),生地黃,人參(各一錢半),甘草(半錢),

白話文:

肝臟負責藏血,如果人容易生氣,火氣上衝,就會導致血液亂流,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加上生地黃來治療,精神馬上就會清醒。但如果患者食慾不佳、身體疲倦、月經還沒有結束,這就說明脾臟統攝血液的功能失調,脾氣虛弱,無法收攝血液,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月經就會逐漸停止。曾經有一位婦人,長期心情鬱悶,感冒後經期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服用發散藥物沒有效果,於是用寒涼藥物降火,結果病情更加嚴重,月經量也越來越多,還伴有肚子痛、嘔吐、不思飲食、痰液自出的症狀。這說明脾胃虛寒,可以用香砂六君湯來治療,脾胃逐漸恢復健康,各種症狀也逐漸減輕,最後再服用歸脾湯就完全康復了。

加味小柴胡湯,用來治療婦人傷風感冒,之後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發作時間規律,月經剛結束,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導致血液凝滯,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

柴胡(三錢),半夏,黃芩(各二錢),生地黃,人參(各一錢半),甘草(半錢),

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棗二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乾薑柴胡湯,治婦人傷寒,經脈方來,熱入血室,寒熱如瘧,或狂言見鬼。

柴胡(一錢),桂枝(三分),栝蔞根(五分),牡蠣(煅),乾薑(炮),甘草(炒,各三分),

上水煎服,汗出而愈。

海蛤散,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宜服此藥,及針期門穴。

海蛤,滑石(煅,水飛),甘草(各五錢),芒硝(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雞子清調下。小腸通利,其結血自散。更用桂枝紅花湯發其汗則愈。(方見。)

白話文:

製作一劑藥,用兩盅水,加入五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剩下一盅,不限時間服用。

乾薑柴胡湯,用於治療婦女傷寒,經期將至時,熱邪侵入血室,出現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或神志不清說胡話,看見鬼怪。

藥方如下:柴胡一錢、桂枝三分、栝蔞根五分、牡蠣(煅燒)、乾薑(炮製)、甘草(炒製,各三分)。

將藥方用水煎煮服用,出汗後即可痊癒。

海蛤散,用於治療婦女傷寒,血塊積聚於胸膈之間,適合服用此藥,同時針刺期門穴。

藥方如下:海蛤、滑石(煅燒,水飛)、甘草(各五錢)、芒硝(一兩)。

將藥方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雞蛋清調服。小腸通暢,血塊自然散去。再用桂枝紅花湯發汗,則可痊癒。(藥方見其他地方)。

〔泄瀉〕

汪石山治一婦經行,必瀉三日然後行,診其脈皆濡弱,此脾虛也。脾屬血,屬濕。經水將動,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後下流為經。脾血既虧,則虛而不能運行其濕。令作參苓白朮散,每服二錢,一日米飲調下二三次,月餘經行不瀉矣。一婦年逾四十,形長色脆,病經不調,右脈浮軟而大,左脈虛軟而小近駛,當時經前作泄。今年四月,感風咳嗽,用湯洗浴汗多,因泄一月。

六月,復因洗浴,發瘧六七次,瘧雖止而神思不爽。至八月盡而經水過多,白帶時下,瀉泄,遂覺右腳疼痛。舊曾閃肭腳跟,今則假此延痛臀腿、腰脅、尻骨,頸項右邊筋皆掣痛,或咳嗽一聲,則腰眼痛如腰札,日輕夜重,叫號不已,幸痛稍止,飲食如常。今詳月水過多,白帶時下,日輕夜重,瀉泄無時,亦屬下多亡陰,宜作血虛論治,服四物止痛之劑益甚。九月,汪復診視,始悟此病乃合仲景所謂陽生則陰長之法矣。

白話文:

〔泄瀉〕

汪石山曾經治療一位婦女,每次月經來潮,必定要腹瀉三天之後才來,診脈發現脈象皆濡弱,這屬於脾虛。脾臟主血,也主濕。月經將要來臨,脾臟的血先流注到血海,然後再向下流動形成月經。脾臟的血氣虧損,就會虛弱而無法運化濕氣,導致腹瀉。於是給她開了參苓白朮散,每次服用二錢,一日用米湯調服兩到三次,一個多月後,月經來潮時就再也沒有腹瀉了。

另一位婦女,年逾四十,身形瘦長,面色蒼白,患有月經不調,右脈浮軟而大,左脈虛軟而小且接近疾脈,每次月經來潮前就會腹瀉。今年四月,她感染風寒咳嗽,用湯水沐浴後出汗過多,導致腹瀉了一個多月。

六月,又因為沐浴,發瘧疾六七次,瘧疾雖然止住,但神思不爽。到了八月底,月經量過多,白帶時常流出,腹瀉不止,還感覺右腳疼痛。以前曾經閃過腳跟,如今舊疾復發,疼痛蔓延至臀部、大腿、腰脅、尻骨,頸項右側的筋都牽扯疼痛。有時咳嗽一聲,就會覺得腰眼疼痛,如同被刀刺一樣,白天輕微,夜晚加重,疼痛難忍,整天哀號不止。幸運的是疼痛稍稍減輕,飲食正常。

如今仔細分析,月經量過多,白帶時常流出,白天輕微,夜晚加重,腹瀉不止,都是由於下焦虛損,陰液虧虛所致,應該從血虛的角度來治療,服用四物止痛的藥物效果會更好。

九月,汪石山再次診視,終於明白此病符合仲景所言「陽生則陰長」的道理。

夫經水多,白帶下,常泄瀉,皆由陽虛陷下而然,命曰陽脫是也。日輕夜重,蓋日陽旺而得健運之職,故血亦無凝滯之患,而日故輕也。夜則陰旺而陽不得其任,失其健運之常,血亦隨滯,故夜重也。遂以參、術助陽之藥,煎服五七帖,痛減。此亦病證之變,治法殊常,故記之。

〔月水不斷〕

婦人月水不斷,淋瀝無時,或因勞損氣血而傷衝任,或因經行而合陰陽,皆令氣虛不能攝血。若時止時行,腹痛脈沉細,此寒熱邪氣客於胞中,非因虛弱也。

〔薛〕,前證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恚怒傷肝,逍遙散。肝火妄動,加味四物湯。脾氣虛弱,六君子湯。元氣下陷,補中益氣湯。熱傷元氣,前湯加五味、麥門、炒黑黃柏。儒者錢思習子室,年三十餘無嗣,月經淋瀝無期,夫婦異處幾年矣。思習欲為娶妾,以謀諸餘。余謂此鬱怒傷肝,脾虛火動,而血不歸經。乃肝不能藏,脾不能攝也。當清肝火、補脾氣,遂與加味歸脾、逍遙二藥四劑,送至其家,仍告其姑曰:服此病自愈,而當受胎,妾可無娶也。果病愈,次年生子。一婦人性急,每怒非太陽、耳、項、喉、齒、胸乳作痛,則胸滿吞酸,吐瀉少食,經行不止。此皆肝火之證,肝自病則外證見,土受克則內證作。余先以四物加白朮、茯苓、柴胡、炒梔、炒龍膽,清肝養血。次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藥、神麯、吳茱萸、炒黃連,以培土製肝,漸愈。惟月經不止,是血分有熱,脾氣尚虛,以逍遙散倍用白朮、茯苓、陳皮,又以補中益氣加酒炒芍藥,兼服而安。一婦人多怒,經行旬余方止,後淋瀝無期,肌體倦瘦,口乾內熱,盜汗如洗,日晡熱甚。皆由肝脾虧損,無以生髮元氣,用參、耆、歸、朮、茯神、遠志、棗仁、麥門、五味、丹皮、龍眼肉、炙草、柴胡、升麻治之,獲痊。一婦人懷抱不舒,腹脹少寐,飲食素少,痰涎上湧,月經頻數。余曰:脾統血而主涎,此鬱悶傷脾,不能攝血歸源耳。用補中益氣、濟生歸脾而愈。

白話文:

女性月經量多、白帶異常、經常腹瀉,都是因為陽氣虛弱下陷導致的,稱為陽脫。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這是因為白天陽氣旺盛,能夠正常運作,所以血液沒有瘀滯的問題,因此白天症狀較輕。晚上陰氣旺盛,陽氣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導致血液瘀滯,因此晚上症狀較重。可以用人參、黃芪等補陽的藥物煎服五到七帖,疼痛就會減輕。這也是疾病症狀的變化,治療方法也與平常不同,所以要記錄下來。

女性月經不停,時斷時續,可能是因為勞損氣血傷及衝任二脈,也可能是因為月經期間陰陽失調,導致氣虛無法攝血。如果月經時斷時續,伴隨腹痛、脈沉細,這是寒熱邪氣侵入胞宮,並非因為虛弱。

如果是因為鬱結傷脾,可以用歸脾湯治療。如果是因為怒火傷肝,可以用逍遙散治療。如果是肝火妄動,可以用加味四物湯治療。如果是脾氣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治療。如果是元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如果是熱傷元氣,可以在前述湯藥中加入五味子、麥冬、炒黑黃柏。

一位名叫錢思習的儒生,三十多歲無子,月經時斷時續,夫妻分居多年。思習想要娶妾,來尋求傳宗接代。我認為這是因為鬱怒傷肝,脾虛火旺,導致血液不歸經,肝臟無法藏血,脾臟無法攝血。應該清肝火、補脾氣,於是給他開了加味歸脾湯和逍遙散,共四劑,送到他家,並告訴他妻子說,服用這些藥物就能治好病,並且可以懷孕,不用再娶妾。果然,病癒後,次年生子。

一位女性性情急躁,經常生氣,就會出現太陽穴、耳朵、頸項、喉嚨、牙齒、胸部和乳房疼痛,伴隨胸悶、吞酸、嘔吐、腹瀉、食慾不振、月經不停等症狀。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肝臟生病就會出現外在症狀,脾臟被克制就會出現內在症狀。我首先用四物湯加上白朮、茯苓、柴胡、炒梔子、炒龍膽草,清肝養血。然後用四君子湯加上柴胡、芍藥、神麴、吳茱萸、炒黃連,培補脾土,制約肝火,逐漸痊癒。但是月經不停,這是血分有熱,脾氣尚虛,可以用逍遙散,加倍使用白朮、茯苓、陳皮,再加上補中益氣湯,加入酒炒芍藥,同時服用,就能治癒。

一位女性經常生氣,月經要持續十多天才停止,後來就月經不停,身體消瘦,口乾舌燥,盜汗,下午發熱。這是因為肝脾虧損,無法生髮元氣。可以用人參、黃芪、當歸、白朮、茯神、遠志、酸棗仁、麥冬、五味子、丹皮、龍眼肉、炙甘草、柴胡、升麻治療,就能痊癒。

一位女性胸悶不舒,腹脹失眠,食慾不佳,痰涎上湧,月經頻繁。我說:脾臟統血並主涎,這是鬱悶傷脾,無法攝血歸源。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和濟生歸脾湯治療,就能痊癒。

膠艾湯,治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水過多,淋瀝不斷。

阿膠(炒),川芎,甘草(炙,各二兩),當歸,艾葉(炒,各三兩),熟地黃,白芍藥(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煎。一方有黃耆。

續斷丸,(《大全》)治月水不斷,口乾心煩,四肢羸乏,飲食減少。

川續斷,當歸,烏賊骨,黃耆,牛角䚡(燒),五味子,甘草,龍骨(煅研),赤石脂,熟地黃(各一兩),地榆(半兩),艾葉,附子,乾薑,川芎(各七錢半),

白話文:

膠艾湯可用於治療勞傷血氣、衝任虛損、月經量過多、淋漓不盡等症狀。續斷丸則適用於月經不斷、口乾心煩、四肢無力、食慾不佳等症狀。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禹餘糧丸,治久冷,月水不斷,面黃肌瘦,虛煩減食。

禹餘糧(二兩),鹿角膠(七錢半,粉炒),紫石英,續斷,赤石脂,熟地黃,川芎(各一兩),乾薑,黃耆,艾葉,柏葉(炒),當歸(炒),人參,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牡蠣丸,治血海虛損,月水不斷。

牡蠣粉,赤石脂,代赭石(各一兩),阿膠,川芎,當歸,鹿茸,續斷,乾薑(各三兩),甘草(二錢半),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經驗方,治經血不止。

黃芩(五分),當歸,柏葉,蒲黃(各四分),生薑(二分),艾葉(一分),生地黃(二十四分),伏龍肝(十二分),

上㕮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二服。

又經血不止,詩云:婦人經血久淋漓,舊蕊蓮蓬燒作灰,熱酒一杯調八字,自然安樂更無疑。

又方,蓮蓬殼,拒霜花(二味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

伏龍肝散,(《和劑》)治血氣勞傷,衝任脈虛,經血非時注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親,臍腹冷痛,月經不止。

白話文:

這是一份古老的中醫方劑,用於治療經血過多的情況。方劑名稱為「經驗方」,主要用於治療經血不止的症狀。

成分包括:

  • 黃芩(五分)
  • 當歸(四分)
  • 柏葉(四分)
  • 蒲黃(四分)
  • 生薑(二分)
  • 艾葉(一分)
  • 生地黃(二十四分)
  • 伏龍肝(十二分)

以上各藥物均需切碎後,以二升水煎煮至剩餘八合,分成兩次服用。

另外,有一首詩歌描述了治療經血過多的方法:「婦人經血久淋灕,舊蕊蓮蓬燒作灰,熱酒一杯調八字,自然安樂更無疑。」

另一個方劑為「蓮蓬殼,拒霜花」(兩種材料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

「伏龍肝散」(《和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血氣勞損、衝任脈虛弱所引起的經血異常流出,如像豆汁一樣的流血,或者形成血塊,或者各種顏色的血液混合,伴有腹部冷痛,以及月經不停止等症狀。

伏龍肝,麥門冬(去心),赤石脂(各一錢),熟地黃,艾葉(炒,各一錢半),當歸(去蘆,炒),川芎(各二錢半),肉桂(去粗皮),乾薑(炮),甘草(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固經丸,治經水過多不止,乃陰虛挾熱所致,法當補陰清熱。

黃柏(三兩),龜板(炙,四兩),黃芩(二兩),白芍藥(三兩),樗根皮(一兩半),香附子(童便制,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以空心食前白湯下五、七十丸。

〔月水不利〕

〔良〕,婦人月水不利者,由勞傷氣血,體虛而風冷客於胞內,傷於衝任之脈故也。若寸脈弦,關脈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竅生瘡。尺脈滑,血氣實,經絡不利,或尺脈絕不至,兼主小腹引腰痛,氣攻胸隔也。

白話文:

伏龍肝、麥門冬(去掉心)、赤石脂(各一錢),熟地黃、艾葉(炒過,各一錢半),當歸(去掉蘆頭,炒過)、川芎(各二錢半),肉桂(去掉粗皮)、乾薑(炮製過)、甘草(各半錢)。

以上藥材一起做成一服藥,用兩盅水,加入兩枚紅棗,煎煮到一盅的量,飯前服用。

這個方子叫做「固經丸」,用於治療月經量過多不止的情況,屬於陰虛夾熱導致,需要補陰清熱。

黃柏(三兩)、龜板(炙烤過,四兩)、黃芩(二兩)、白芍藥(三兩)、樗根皮(一兩半)、香附子(用童尿浸泡處理過,一兩半)。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飯前用白湯服用五、七十顆。

如果婦女月經量少,可能是因為勞累損傷氣血,身體虛弱,風寒入侵子宮,傷害衝任經脈導致。如果寸脈弦緊,關脈沉伏,屬於肝臟病變,同時伴隨腹痛,孔竅生瘡。如果尺脈滑數,血氣充盈,經絡不通暢,或者尺脈消失,則伴隨小腹牽引腰部疼痛,氣體上衝胸膈。

〔薛〕,前證屬肝膽二經,蓋肝膽相為表裡,多因恚怒所傷。若本經風熱,用補肝散。(方見脅痛門。)血虛用四物加酸棗仁,若腎水不足用六味丸,若患諸瘡瘍,治見後。

牛膝散,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

牛膝(酒製,一兩),桂心,赤芍藥,桃仁(去皮尖),玄胡索(炒),當歸(酒浸),牡丹皮,木香(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牡丹散,治月候不利,腹臍疼痛,不欲食。

白話文:

薛氏所述症狀屬於肝膽二經,因為肝膽互為表裡,多因憤怒所傷。如果本經有風熱,則可用補肝散。此方可見脅痛門。若血虛則可用四物湯加酸棗仁;若腎水不足則可用六味丸;若患有瘡瘍,則待治見之後再治療。

牛膝散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臍腹疼痛、小腹牽引腰部、氣攻胸膈等症狀。

藥方如下:牛膝(酒製,一兩)、桂心、赤芍藥、桃仁(去皮尖)、玄胡索(炒)、當歸(酒浸)、牡丹皮、木香(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溫酒調服。

牡丹散用於治療月經不調、腹臍疼痛、不欲飲食等症狀。

牡丹皮,大黃(炒,各一兩),赤茯苓,桃仁,生地黃,當歸,桂心,赤芍藥,白朮(各七錢半),石韋(去毛),木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溫服。

產寶方,治女人月經不利,臍下氣脹,上攻欲嘔,不得睡。

當歸(四錢),乾漆(三錢,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五丸。

養榮湯,治婦人血海虛弱,心中恍惚,時多驚悸,或發虛熱,經候不調。

白芍藥,川芎,熟地黃,薑黃,當歸,川薑,青橘皮,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白芷(各等分),

白話文:

牡丹皮、大黃(炒)、赤茯苓、桃仁、生地黃、當歸、桂心、赤芍藥、白朮各一兩七錢半,石韋(去毛)、木香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薑,煎煮七分,空腹溫服。此方稱為產寶方,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臍下氣脹,上衝欲嘔,失眠等症狀。

當歸四錢,乾漆(炒至煙盡)三錢,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溫酒送服。此方稱為養榮湯,用於治療婦女血虛,心神不安,容易驚悸,發熱,月經不調等症狀。

白芍藥、川芎、熟地黃、薑黃、當歸、川薑、橘皮、五加皮、牡丹皮、海桐皮、白芷各等分,將這些藥材混合使用。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烏梅一個,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送紫桂丸五十粒。(紫桂丸方見帶下。)

〔過期不止〕

《產寶》云:男子生於寅,寅屬木,陽中有陰,故男子得八數。女子生於申,申屬金,陰中有陽,女子得七數。男以氣為主,八八則卦數已盡,盡則陽精痿。女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任衝脈虛衰,天癸絕,地道不通而無子矣。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衰微之際,又為邪氣攻衝,所以當止不止而崩下也。

許學士云:婦人經脈過期不及,腰腹疼痛,或七七數盡而月經下者,宜用當歸散治之。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物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生薑五片和烏梅一個,煎至一盞,溫熱服用,不限時間,並服用紫桂丸五十粒。(紫桂丸的方劑見於帶下。)

《產寶》記載:男子出生於寅時,寅屬木,陽中有陰,所以男子得八數。女子出生於申時,申屬金,陰中有陽,所以女子得七數。男人以氣為主,八八則卦數已盡,盡則陽精痿。女人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任衝脈虛衰,天癸絕,地道不通而無子。或者因勞傷過度,喜怒無常,經脈衰微之際,又遭邪氣侵襲,所以經期不止而崩下。

許學士說:婦女經期延遲或提前,腰腹疼痛,或者七七之數已盡而月經仍然下者,宜用當歸散治療。

當歸散,治婦人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素問》云:七損八益。謂女子七數盡而經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方見前調經平劑條。)

〔竹〕芩心丸,治婦人四十九歲以後,天癸當住,每月卻行,或過多不止。

用黃芩心枝條者二兩,米泔浸七日,炙乾,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末,醋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

上二方熱者宜之。

茸附湯,補任沖,調血氣。

白話文:

當歸散用於治療婦女停經已久,經期不規律,可能三個月或四個月才來一次,也可能一個月來兩次,伴隨腰腹疼痛。根據《素問》記載,女子七七之數盡而經不依時者,是因為血有餘,不可止經,只要能讓經期規律,不再腰痛即可。《芩心丸》則用於治療婦女四十九歲以後,原本應該停經,卻仍然每月來經,甚至過多不止。茸附湯則用於補益任脈和沖脈,調和血氣。

乾薑(四兩),肉桂(去粗皮),附子,龍骨(生用),防風(各一兩),牡蠣(煅),當歸(各二兩),鹿茸(三兩,酒炙)

每服半兩,水二盅,煎八分,溫服。

補中芎藭湯,治風虛冷熱,勞傷衝任,月水不調,崩中暴下,產後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

當歸,乾薑(炮,各三兩),川芎(蜜炙),黃耆,甘草(炙),吳茱萸(炮黃),杜仲(炒),熟地黃,人參(各一兩),

每服三錢,水一盅半,煎一盅,空心服。

上二方寒者宜之,蓋亦有血海虛寒而不禁者也。

〔薛〕,前證若肝腎虛熱,用當歸散。肝血虛熱,四物加柴、梔、丹皮。肝火內動,小柴胡加山梔、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歸脾、逍遙兼服。肝腎虧損,歸脾、六味兼服。仍與前後月經不調治驗同用。一婦人年五十,內熱晡熱,經水兩三月一至。此血虛有熱,用逍遙散加山茱萸治之而愈。後有痰作渴,或小便不調,或頭暈白帶,用六味丸而安。

白話文:

乾薑四兩,肉桂去粗皮、附子、龍骨(生用)、防風各一兩,牡蠣(煅)、當歸各二兩,鹿茸三兩(酒炙),每服半兩,水二盅,煎八分,溫服。這個方子叫做補中芎藭湯,可以治療風虛冷熱、勞傷衝任、月水不調、崩中暴下、產後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

當歸、乾薑(炮,各三兩)、川芎(蜜炙)、黃耆、甘草(炙)、吳茱萸(炮黃)、杜仲(炒)、熟地黃、人參(各一兩),每服三錢,水一盅半,煎一盅,空心服。這兩個方子都適合寒症,因為有些人的血海虛寒,就容易受不了。

如果前述症狀是肝腎虛熱,可以用當歸散治療。肝血虛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柴胡、梔子、丹皮。肝火內動,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子、丹皮。肝火血燥,可以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可以用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可以用歸脾湯和逍遙散一起服用。肝腎虧損,可以用歸脾湯和六味地黃丸一起服用。這些方子也可以用於月經不調,方法相同。

有一個五十歲的婦人,內熱、午後發熱,經水兩個月才來一次。這是血虛有熱,用逍遙散加上山茱萸治療後就好了。後來她又出現痰多、口渴、小便不調、頭暈、白帶等症狀,服用六味丸後就恢復正常了。

〔脈〕,問曰:婦人年五十數,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師曰:此婦人前絕生,經水不下,今反清血,此為居經,不須治,當自止。經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

白話文:

在脈學方面,有個問題提出來:一個五十幾歲的婦女,突然有三天都不停的排出清色的血液,該如何治療呢?老師回答:這位婦女之前已經停經,沒有月經了,現在反而排出清色的血液,這是因為她進入了一種叫做「居經」的狀態,不需要特別治療,會自行停止。正常來說,婦女的經血持續五天後就會停止,那麼只需要五天就可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