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心法要訣》~
1. 雜證門
2. 熱入血室
熱入血室經適斷,邪熱乘虛血室潛,寒熱有時如瘧狀,小柴胡①加歸地丹。
附方:
①加味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炙草,當歸,生地,丹皮
加薑棗水煎服。
熱入血室經適來,晝日明瞭夜譫妄,無犯胃氣上二焦,熱隨血去自無恙。
熱入血室成結胸,下血譫語頭汗出,二者皆當刺期門,隨其實取泄而去。清熱行血①桃紅丹,靈脂地草穿山赤。
附方:
①清熱行血湯:桃仁(一錢),紅花(一錢),丹皮,五靈脂,生地(各二錢),甘草(五分),穿山甲,赤芍(各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熱入血室】
在女性月經剛完的期間,如果邪熱乘虛而入,影響到藏血的子宮,就會產生類似瘧疾的症狀,如寒熱交錯。這種情況,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再加入當歸、生地和牡丹皮等藥材來治療。
附方: 加味小柴胡湯的成分有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炙甘草、當歸、生地和牡丹皮。將這些藥材與薑棗一同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邪熱在女性月經期間進入血室,會導致白天清醒,夜晚則出現譫妄的現象。治療時應避免傷害到胃氣和上焦的運作,邪熱隨著血液排出,病情就能得到緩解。
如果邪熱進入血室造成結胸的情況,表現為下血、譫妄和頭部冒汗的症狀,這時應針刺期門穴,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進行放血治療,邪熱隨之排出。此外,還可以使用清熱行血的湯藥,成分包括桃仁、紅花、牡丹皮、五靈脂、生地、甘草、穿山甲和赤芍。
附方: 清熱行血湯的成分為桃仁(一錢)、紅花(一錢)、牡丹皮、五靈脂、生地(各二錢)、甘草(五分)、穿山甲、赤芍(各一錢)。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3. 血分水分總括
經水先閉後病腫,任沖寒濕血壅經;先發水腫後經閉,水溢皮膚氾濫行。血分難醫水易治,二者詳參要辨明。
白話文:
如果月經先停了,然後身體出現腫脹,這是因為任脈和沖脈受到寒濕影響,導致血液在經絡中堵塞;反之,若先有水腫現象,然後才月經不來,這是由於過多的水分無法排出,導致水分滲透到皮膚下,造成泛濫般的水腫。
處理血液問題比較困難,而處理水分問題則相對容易,對於這兩種情況,必須詳細研究並清楚區分。
這就是"血分水分總括"的現代解釋。
4. 血分證治
血分血壅不能行,四肢浮腫病非輕,但使經通腫自散,紅丹膝入小調經①。
附方:
①小調經散
白話文:
在血分的病症中,如果血液壅滯不流通,會導致四肢出現浮腫,這樣的病情可不能輕視。只要能讓經絡暢通,浮腫自然就會消散。這時,我們可以使用一種叫做「紅丹膝入小調經」的藥物。
附上的處方為: 「小調經散」。
5. 水分證治
先腫後閉名水分,停飲膀胱氣不行,水消腫退經自至,茯苓導水①效通神。
附方:
①茯苓導水湯
白話文:
首先出現水腫然後有小便不暢的症狀,我們稱之為水分病。這主要是因為飲水停滯在膀胱,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所致。當體內的水分減少,水腫消失後,月經自然就會恢復正常。使用茯苓導水湯治療這種情況,效果非常顯著,堪稱神奇。
附帶的處方如下: 茯苓導水湯。
6. 夢與鬼交證治
獨笑獨悲畏見人,神虛夜夢鬼邪侵,歸脾湯①調辰砂珀,定志清心魂魄寧。
附方:
①歸脾湯
白話文:
[對於夢與鬼交的症狀與治療]
(內容翻譯): 一個人時會突然發笑或悲傷,害怕見到他人。這是因為精神虛弱,在夜晚的夢境中容易受到邪鬼的侵擾。可以服用歸脾湯,再調和辰砂和琥珀,這能幫助安定心志,清理內心,讓魂魄得到平靜。
附帶的藥方: 歸脾湯。
7. 梅核氣證治
婦人咽中如炙臠,或如梅核結咽間。半夏厚朴湯①最效,半樸蘇苓姜引煎。
附方:
①半夏厚朴湯:半夏,厚朴,蘇葉,茯苓(各二錢),生薑
水煎服。
白話文:
[梅核氣的診斷與治療]
婦女有時會感到咽喉像被烤肉梗住,或是覺得好像有顆梅子卡在喉嚨裡。對於這種情況,使用半夏厚朴湯效果最好,這藥方由半夏、厚朴、蘇葉、茯苓和生薑等材料組成,一起煎煮服用。
附帶提供藥方:
半夏厚朴湯:所需材料為半夏、厚朴、蘇葉和茯苓,每種材料各取二錢,再加上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8. 血風瘡證治
遍身㾦㿔如丹毒,癢痛無時搔作瘡,血風風濕兼血燥,加味逍遙①連地方;愈後白屑肌膚強,血虛不潤養榮湯②。
附方:
①加味逍遙散
②益氣養榮湯(即人參養榮湯)
白話文:
[血風瘡的診斷與治療]
全身長滿了像丹毒一樣的紅疹,癢和痛不分時間,一抓就變成傷口。這種情況是由於血風、風濕,加上血液乾燥所導致的,治療上可用加味逍遙散,配合當地的藥材一起使用。病癒後,皮膚會留下白色的鱗屑,且肌膚變得堅韌,這是因為血虛不能滋潤身體,需服用益氣養榮湯(也就是人參養榮湯)來調理。
附上的處方為:
- 加味逍遙散
- 益氣養榮湯(即人參養榮湯)
9. 臁瘡證治
憂思鬱怒肝脾損,濕熱生瘡長兩臁,外屬三陽為易治,內屬三陰治每難。初起紅腫敗毒散①,濃水淋漓補中②煎,晡熱陰虛宜六味③,食少畏寒桂附丸④。
附方:
①人參敗毒散
②補中益氣湯
③六味地黃丸
④桂附地黃丸
白話文:
[臁瘡的診斷與治療]
因過度憂慮、思緒鬱悶及憤怒,導致肝脾受損,濕熱之氣積聚,進而在雙腿下部形成瘡瘍。若病在皮表,屬三陽經絡範疇,相對容易治療;但若病在深處,屬三陰經絡,治療上往往較困難。
臁瘡初期,紅腫現象明顯,可用「人參敗毒散」來排毒消腫。當瘡口滲出大量膿水時,則需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體質。如果下午時分出現發熱,且有陰虛表現,則建議服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陰補腎。對於食慾不振,畏寒怕冷的患者,「桂附地黃丸」則是更好的選擇。
附錄配方:
-
人參敗毒散
-
補中益氣湯
-
六味地黃丸
-
桂附地黃丸
10. 足跟痛證治
督脈發源腎經過,三陰虛熱足跟疼,六味地黃①滋真水,腫潰流膿用八珍②。
附方:
①六味地黃丸
②八珍湯
白話文:
【足跟疼痛的治療】
督脈起源自腎臟,並從此經過。當足部的三條陰脈(即肝、脾、腎經)出現虛熱的情況,便可能導致足跟疼痛。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臟,增強體內的水分,達到治療的效果。如果足跟出現腫脹、潰瘍並且有膿液流出的嚴重症狀,則應使用八珍湯進行治療。
附帶的藥方:
-
六味地黃丸
-
八珍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