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心法要訣》~
1. 調經門
2. 婦科總括
男婦兩科同一治,所異調經崩帶癥。嗣育胎前併產後,前陰乳疾不相同。
白話文:
[婦科總覽] 男子與女子的醫療治療原則上相同,但不同之處在於調理月經、崩漏、帶下及婦科腫瘤等問題。從懷孕前的準備、孕期保健到產後護理,以及女性特有的前陰部與乳房疾病的處理,都有其獨特之處。
3. 天癸月經之原
先天天癸始父母,後天精血水穀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沖盛月事行。
白話文:
在人還未出生時,天癸(一種促進生殖系統發育的物質)就由父母遺傳下來,出生後,則是由精血和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來滋養。當女子到了十四歲左右(也就是二次七歲),天癸開始運作,這時候任脈通暢,衝脈旺盛,於是月經開始來潮。
4. 婦人不孕之故
不孕之故傷任沖,不調帶下經漏崩,或因積血胞寒熱,痰飲脂膜病子宮。
白話文:
關於婦女無法懷孕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傷害到了任脈和衝脈,導致了白帶不正常、月經量多或月經崩漏的情況。也可能因為子宮內有積血,或是子宮處於寒熱不均的狀態。另外,因為痰飲或脂膜疾病影響到子宮,也是造成不孕的可能原因之一。
5. 月經之常
月經三旬時一下,兩月並月三居經,一年一至為避年,一生不至孕暗經。
白話文:
這段古代中醫文字在現代白話文中的意思是:正常的月經週期是每個月來一次,大約每三個星期左右。有時候兩個月來三次也是正常的,這被稱為並月或三居經。而一年只來一次月經的情況,則被稱為避年。如果一個女性終其一生都沒有月經,那可能是因為她懷孕了,或者有其他隱藏的生理狀況,這被稱為暗經。
6. 月經異常
經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經。受孕行經曰垢胎,受孕下血漏胎名。
白話文:
在月經週期中,如果出現從口中吐血或者鼻腔流血的情況,這被稱為「逆經」,指的是血液向上異常流動。若女性在懷孕期間仍出現月經,這種現象被稱為「垢胎」。而懷孕後有出血的情況,則被命名為「漏胎」。
7. 外因經病
天地溫和經水安,寒凝熱沸風蕩然,邪入胞中任沖損,婦人經病本同參。
白話文:
當天氣溫和,女性的月經週期就會平穩正常。然而,如果遭受寒冷會導致血液凝滯,過度的熱會使血液沸騰,風邪則可能擾亂身體平衡。這些外在因素進入子宮內,會傷害到任脈和衝脈,進而造成婦女月經不調的問題。其實婦女的月經疾病,其根本原因都是參考這幾個主要因素。
8. 內因經病
婦人從人不專主,病多憂忿鬱傷情,血之行止與順逆,皆由一氣率而行。
白話文:
「女性如果情感生活複雜,對人情感不專一,容易產生許多憂慮、憤怒和鬱悶的情緒,這些情緒會傷害她們的心情。血液在體內的流動、停止以及順暢與否,都是由一身之氣來引導和控制的。」
9. 不內外因經病
血者水穀之精氣,若傷脾胃何以生,不調液竭血枯病,合之非道損傷成。
白話文:
血液是來自水谷的精華氣息,如果脾胃受損,那麼血液該如何生成呢?當身體液體失調直至耗盡,就會導致血液乾涸的病症,這都是因為生活作息或飲食不當,長久累積所造成的傷害。
10. 血色不正病因
血從陽化色正紅,色變紫黑熱之徵,黃泔淡紅濕虛化,更審瘀塊黯與明。
白話文:
當血液在正常代謝下,其顏色應呈現鮮紅色。若血色轉為深紫色或黑色,這可能是身體有熱毒的徵兆。而血色若顯現出像黃泔水一樣的淡紅色,則可能是濕氣過重或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在判斷時,還需進一步觀察是否有凝結的瘀血塊,以及這些瘀血塊的顏色是暗沉還是明亮,以作進一步的診斷。
11. 氣穢清濁病因
熱化稠黏臭必穢,寒化清徹臭則腥,內潰五色有臟氣,時下而多命必傾。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如下:
[氣味清濁與疾病源頭]
如果體內氣血因熱氣轉化,會變得濃稠且帶有惡臭,這表示體內環境污濁。若氣血因寒氣影響,會變得清澈但散發魚腥味,這代表體內寒氣過重。體內若有五臟六腑的氣息混雜,排出物呈現多種顏色,這顯示身體機能已開始衰弱。若這種情況頻繁發生,對生命的威脅將日益嚴重。
12. 愆期前後多少
經來前後為愆期,前熱後滯有虛實,淡少為虛不脹痛,紫多脹痛屬有餘。
白話文:
月經來潮時間的提前或延後被稱作「愆期」,月經提前可能是身體過熱,延後則可能因氣血運行不暢,但這兩種情況都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如果經血色淡且量少,通常沒有脹痛感,這多屬於虛證;相反地,如果經血顏色偏深紫色,伴有脹痛感,則多屬於實證,也就是體內有過多的瘀血或熱氣。
13. 經行發熱時熱
經行發熱時潮熱,經前血熱經後虛,發熱無時察客熱,潮熱午後審陰虛。
白話文:
在月經來潮時會出現發燒或陣發性潮紅發熱的症狀,這通常是在月經來前因為血液過熱,月經結束後則是因為身體虛弱所導致。若發燒的時間不固定,應詳細檢查是否為外感風熱引起。而若在下午時分出現陣發性潮紅發熱,則應審視是否為陰虛的表現。
14. 經行寒熱身痛
經來寒熱身體痛,當分榮衛與虛實,有汗不脹衛不足,無汗而脹榮有餘。
白話文:
在月經來潮時感到忽冷忽熱並且身體疼痛,這時候應該分辨是因為營氣或是衛氣的問題,以及身體是否虛弱或實壯。如果有流汗且沒有脹感,那可能是衛氣不足;如果沒有流汗卻有脹感,那可能是營氣過剩。
15. 經行腹痛
腹痛經後氣血弱,痛在經前氣血凝,氣滯腹脹血滯痛,更審虛實寒熱情。
白話文:
【月經來潮時腹部疼痛】
腹部疼痛若發生在月經後,通常是因為身體的氣血狀態較為虛弱;而疼痛若出現在月經來臨前,則可能是由於體內氣血凝滯所致。當氣機運行不暢,會導致腹部脹滿;血液流動受阻,則會引發疼痛。在治療上,更應詳細辨別患者是屬於虛證、實證,還是有寒或熱的情況。
以上就是你要求的文字現代化翻譯。
16. 經行瀉吐
經行泄瀉是脾虛,鴨溏清痛乃寒濕;胃弱飲傷多嘔飲,食傷必痛吐其食。
白話文:
經期時出現腹瀉的情況,這通常是因為脾臟功能虛弱所致。若大便像鴨糞般稀軟且伴有下腹部疼痛,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受了寒濕之氣。胃部功能不佳時,過量飲水易導致嘔吐,而飲食過量則會引起胃痛,接著將會把吃下去的食物吐出來。
17. 錯經妄行成吐衄崩
逆行吐血錯行崩,熱傷陰陽絡妄行;血多熱去當用補,血少雖虛須主清。
白話文:
翻譯內容如下:
[錯誤的生理週期導致大量出血、嘔血及月經過多]
[內容] 生理週期紊亂導致嘔血及不正常的大出血,這是因為體內過熱損傷了陰陽平衡,使得血管運作失常。如果出血量大,待熱氣退去後,應採用補益的方法來調理身體。即使出血量少,雖然身體已虛弱,仍需主要使用清熱的方式來治療。
18. 經水過多兼時下白帶
多清淺淡虛不攝,稠黏深紅熱有餘,兼帶時下濕熱穢,形清腥穢冷濕虛。
白話文:
[月經量過多且時常出現白帶的問題]
內容翻譯為:「如果月經量非常多,顏色清淡,通常代表你的身體處於一種虛弱的狀態,無法有效的控制月經的流量。而如果月經血稠厚、顏色偏深紅,這可能表示你體內的熱氣過剩。
同時,如果你經常出現白帶的情況,且白帶質地濕潤、顏色深、味道重,這通常是由於體內的濕熱過盛所導致的。然而,如果白帶質地清澈、味道腥臭,這可能是由於體內寒濕過盛,身體處於一種虛弱的狀態。」
19. 調經證治
補養元氣四君子⑴,參苓朮草棗生薑。異功⑵加陳兼理氣。虛痰橘半六君湯⑶。嘔吐香砂六君子⑷。渴瀉七味⑸藿葛香。脾瀉參苓白朮散⑹,薏桔山蓮砂扁方。思慮傷脾損心血,歸脾⑺歸耆棗遠香。減參加柴歸芍薄,逍遙⑻調肝理脾方。合物八珍⑼兼補血。耆桂十全大補湯⑽,去參苓朮雙和飲⑾。去芎加陳養榮湯⑿。脾胃虛寒吐且瀉,理中⒀減苓加乾薑。
附方:
⑴四君子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水煎服。
⑵異功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五分),陳皮(二錢)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⑶六君子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半夏,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銼,薑棗水煎服。
⑷香砂六君子湯:即上方加藿香葉、砂仁。
⑸七味白朮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藿香,木香,乾葛(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⑹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山藥(炒),甘草蓮肉(去心),白扁豆(薑汁炒,各一錢五分),薏苡仁(炒),砂仁,桔梗(各八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服。
⑺歸脾湯:人參,黃耆(炙),白朮(土炒),茯神,當歸,龍眼肉,遠志(去心),棗仁(炒,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薑棗水煎服(原歌括漏龍眼肉)。
⑻逍遙散: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白朮(土炒一錢)
上銼散,加薄荷,水煎服。
⑼八珍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各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
⑽十全大補湯: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⑾雙和飲:即十全大補湯去人參、白朮、茯苓。
⑿人參養榮湯:即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陳皮、遠志、五味。
⒀理中湯:白朮,人參,乾薑,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婦人血病主四物①,歸芎白芍熟地黃。血瘀改以赤芍藥,血熱易用生地黃。表熱有汗合桂草②,表熱無汗合麻黃③,少陽寒熱小柴④並,陽明熱合調胃湯⑤。
附方:
①四物湯:熟地(二錢),川芎(一錢),白芍(炒二錢),當歸(二錢)
上為粗末,水煎服。
②桂枝四物湯:當歸,熟地,川芎(各二錢),白芍(炒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炒,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③麻黃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各二錢),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十粒),甘草(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④柴胡四物湯: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五分),柴胡,人參,黃芩(各二錢),甘草(五分),半夏(二錢制)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⑤玉燭散: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各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
上銼,每服八錢,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調整月經的治療方法]
對於調理月經,我們首先會使用「四君子湯」來補充元氣,此方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加上大棗和生薑。如果需要兼顧理氣,則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入陳皮成為「異功散」。若因虛弱導致的痰多,可服用「六君子湯」,此方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了陳皮與半夏。若患者有嘔吐症狀,則使用「香砂六君子湯」,此方在「六君子湯」上再加入藿香葉和砂仁。若口渴或有腹瀉情況,則用「七味白朮散」,此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藿香、木香、乾葛。若是脾瀉,則用「參苓白朮散」,此方除了前述成分外,還包含了薏苡仁、桔梗、山藥、蓮子、砂仁和白扁豆。
對於因過度思考導致的脾損及心血耗損,可用「歸脾湯」,此方包括人參、黃耆、白朮、茯神、當歸、龍眼肉、遠志、酸棗仁、木香和炙甘草。如果要調肝理脾,可用「逍遙散」,此方在「歸脾湯」基礎上減去了人參,並加入了柴胡和薄荷。若需兼顧補血,可用「八珍湯」,此方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增加了熟地、當歸、川芎和白芍。而「十全大補湯」則在「八珍湯」基礎上再加了肉桂和黃耆。若要去除人參、白朮、茯苓,則可用「雙和飲」。若想養榮,則可用「人參養榮湯」,此方在「十全大補湯」基礎上減去了川芎,並加了陳皮、遠志和五味子。
若婦女因血病所困,可用「四物湯」,此方包括熟地、川芎、白芍和當歸。若血瘀,可將白芍換成赤芍;若血熱,則將熟地換成生地。若有表熱且出汗,則用「桂枝四物湯」;若表熱但不出汗,則用「麻黃四物湯」。若少陽出現寒熱交錯,則用「柴胡四物湯」。若陽明出現熱象,則用「玉燭散」。
以上方劑均需按比例配製,並以薑棗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