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心法要訣》~ 調經門 (1)
調經門 (1)
1. 婦科總括
男婦兩科同一治,所異調經崩帶癥。嗣育胎前併產後,前陰乳疾不相同。
白話文:
男性和女性都可以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只是在調理月經、崩漏、帶下等症狀上有差別。對於懷孕、生產以及產後的護理也有不同的需求。而前陰(包括生殖器官)和乳房疾病的治療也有所不同。
2. 天癸月經之原
先天天癸始父母,後天精血水穀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沖盛月事行。
白話文:
古人認為,人的生命起源於父母的陰陽交合。在母胎裏形成的胚胎是父精和母血結合而成的生命基礎。出生後的人類幼兒則靠吸食乳汁、飲用米粥等食物來維持生命的成長與發展。對於女性來說,在她們14歲左右時,“先天之氣”開始到達身體內部(即“天癸”),這時候會出現月經來潮現象;同時也標誌著生殖機能逐漸成熟起來了。
3. 婦人不孕之故
不孕之故傷任沖,不調帶下經漏崩,或因積血胞寒熱,痰飲脂膜病子宮。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造成不孕的原因可能有損傷了任脈和衝脈、月經不規律、陰道分泌物異常、月經過多或者過少、或者是因為血液堆積在子宮裡、子宮受到寒冷或是發燒影響、痰液和脂肪阻塞了子宮等。
4. 月經之常
月經三旬時一下,兩月並月三居經,一年一至為避年,一生不至孕暗經。
白話文:
"一個月經週期在三十天左右,有時會出現兩個月經週期相連,三個月經週期聚在一起的情況。每年有一次月經來潮可以稱為避年,一生中若沒有月經來潮則可能意味著不孕。"
5. 月經異常
經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經。受孕行經曰垢胎,受孕下血漏胎名。
白話文:
經期吐血或出血是因為血液在月經期間不正常地向上湧出,這種情況被稱為「逆經」。「受孕行經」是指懷孕後仍然來月經的情況,而如果懷孕時有流血現象則被稱為「漏胎」。
6. 外因經病
天地溫和經水安,寒凝熱沸風蕩然,邪入胞中任沖損,婦人經病本同參。
白話文:
當天氣平穩時,女性生理期會穩定;如果寒冷凝聚或炎熱沸騰,就會引起風動。邪惡物質進入子宮後可能會傷害到任脈和沖脈,這與女性的月經疾病有著相同的原理。
7. 內因經病
婦人從人不專主,病多憂忿鬱傷情,血之行止與順逆,皆由一氣率而行。
白話文:
女性在跟隨他人時沒有自主權力,容易生病、煩惱和抑鬱,影響心情。血液的流動或停止以及其方向是否正常,都取決於一個統領它的氣。
8. 不內外因經病
血者水穀之精氣,若傷脾胃何以生,不調液竭血枯病,合之非道損傷成。
白話文:
血液是食物和飲料中的精華,如果受傷了胃腸道怎麼能產生呢?如果不調整就會導致液體耗盡、血液乾涸而生病。如果不是按照正當的方法進行治療,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害。
9. 血色不正病因
血從陽化色正紅,色變紫黑熱之徵,黃泔淡紅濕虛化,更審瘀塊黯與明。
白話文:
血液如果受到陽氣影響而轉為鮮紅色,表示有熱症;若變成紫色或黑色,則是熱症加重。如果是黃色、稀薄且帶點粉紅色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溼邪和虛弱所造成的;再仔細觀察淤血塊是否暗沈或是明亮,可以進一步判斷病情。
10. 氣穢清濁病因
熱化稠黏臭必穢,寒化清徹臭則腥,內潰五色有臟氣,時下而多命必傾。
白話文:
當身體發燒或感染病毒時,排泄物會變得粘稠且帶有惡臭;當身體受冷或消化不良時,排泄物會變得清澈但帶有腥味。如果大便呈現不同顏色,可能是因為內部器官出現問題。若經常大量排出這種情況的大便,生命可能會受到威脹。
11. 愆期前後多少
經來前後為愆期,前熱後滯有虛實,淡少為虛不脹痛,紫多脹痛屬有餘。
白話文:
月經來潮時間提前或延遲稱為「愆期」。如果出現前置和後置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身體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前置可能表示體內火氣過盛,而後置則可能代表血液循環受阻或者陰血不足等症狀。
若月經量較少且色澤偏淺,這通常意味著人體可能存在一些虛弱的狀況;相反地,如果月經量較大、並且伴有腹部脅痛感,那麼這種情況往往與體質強健有關聯。
總之,在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時,我們需要注意她們在不同時期所表現出的不同特徵以及相關症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瞭解其整體狀態並提供相應治療方案。
12. 經行發熱時熱
經行發熱時潮熱,經前血熱經後虛,發熱無時察客熱,潮熱午後審陰虛。
白話文:
月經來的時候會有週期性的發燒和熱感,在月經之前是血液過於炎熱,在月經之後則是身體虛弱。發燒沒有固定的時間可以觀察到外在因素引起的熱度,而下午出現的週期性熱感可能是由於陰虛所導致的。
13. 經行寒熱身痛
經來寒熱身體痛,當分榮衛與虛實,有汗不脹衛不足,無汗而脹榮有餘。
白話文:
月經期間出現發冷、發燒和身體疼痛的情況,應該區分是因為血液和氣血運行失調還是因為身體虛弱或過度充盈。如果出汗但沒有腹脅部脹滿感,可能是由於防禦功能(即「衛」)不足;如果不出汗且腹部脳脹,則可能表示營養物質(即「榮」)過多。
14. 經行腹痛
腹痛經後氣血弱,痛在經前氣血凝,氣滯腹脹血滯痛,更審虛實寒熱情。
白話文:
腹部疼痛是在月經過後因為氣血衰弱而引起的;如果疼痛出現在月經之前,則可能是由於氣血凝聚不暢所致。若出現氣阻塞、腹部腫脅的情況,可能與血液流通受阻有關;此外,還需仔細辨別症狀是屬於虛證還是實證、寒性或熱性的特徵。
15. 經行瀉吐
經行泄瀉是脾虛,鴨溏清痛乃寒濕;胃弱飲傷多嘔飲,食傷必痛吐其食。
白話文:
經期來潮時容易腹瀉是因為脾胃功能較弱,像鴨子拉稀一樣的便便是因寒冷和溼氣所致。如果胃部功能不強且受到食物或酒精等刺激物損傷,會經常感到噁心並嘔出所吃的食物。若食物對胃造成過度負擔,則必定會引起疼痛並且嘔出所吃的東西。
16. 錯經妄行成吐衄崩
逆行吐血錯行崩,熱傷陰陽絡妄行;血多熱去當用補,血少雖虛須主清。
白話文:
逆流嘔出血和月經失調、大量出血,是因為熱氣損傷了陰陽兩種能量系統,使得血液亂跑。如果出血很多而熱氣已經被消除了,就應該使用滋補的方法來治療;如果出血不多而且身體也比較虛弱,就需要採用清涼的方法進行治療。
17. 經水過多兼時下白帶
多清淺淡虛不攝,稠黏深紅熱有餘,兼帶時下濕熱穢,形清腥穢冷濕虛。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描述身體症狀的: "多清淺淡虛不攝":表示人體內有多餘的寒涼和虛弱的情況,不能很好地吸收營養。
"稠黏深紅熱有餘":表示人體內部有過度的熱量和炎症反應,導致分泌物變得粘稠、深色且發臭。
"兼帶時下溼熱穢":表示同時存在著溼氣重和熱毒的情況,會引起排泄物變得很髒汙。
"形清腥穢冷濕虛":表示人的身體呈現出清瘦、腥味重、寒冷和溼氣重等特徵。
18. 調經證治
補養元氣四君子⑴,參苓朮草棗生薑。異功⑵加陳兼理氣。虛痰橘半六君湯⑶。嘔吐香砂六君子⑷。渴瀉七味⑸藿葛香。脾瀉參苓白朮散⑹,薏桔山蓮砂扁方。思慮傷脾損心血,歸脾⑺歸耆棗遠香。減參加柴歸芍薄,逍遙⑻調肝理脾方。合物八珍⑼兼補血。耆桂十全大補湯⑽,去參苓朮雙和飲⑾。去芎加陳養榮湯⑿。脾胃虛寒吐且瀉,理中⒀減苓加乾薑。
白話文:
補益元氣可以用四君子湯,藥材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和生薑。功效不同的,可以加陳皮來理氣。虛痰可以用橘紅、半夏配六君子湯。嘔吐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湯。口渴腹瀉可以用七味白朮散,藥材包括藿香、葛根、香薷。脾虛腹瀉可以用參苓白朮散,其他藥材還有薏苡仁、橘皮、山藥、蓮子、砂仁。思慮過度傷脾損心血,可以用歸脾湯,藥材是當歸、黃芪、大棗、遠志。減少參量加入柴胡、當歸、芍藥、薄荷,就是逍遙散,用來調肝理脾。合併八珍湯一起可以補血。黃芪、桂枝配十全大補湯,去掉參苓朮,就是雙和飲。去掉芎藭加陳皮,就是養榮湯。脾胃虛寒又吐又瀉,可以用理中湯,減少茯苓,加乾薑。
附方:
⑴四君子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二錢),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水煎服。
⑵異功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五分),陳皮(二錢)
上銼,加生薑水煎服。
⑶六君子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半夏,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四君子湯、異功散、六君子湯都是中藥方劑,它們都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中藥材組成,但比例和輔料有所不同。四君子湯用薑棗水煎服,異功散用生薑水煎服,六君子湯則加入半夏和陳皮。
上銼,薑棗水煎服。
⑷香砂六君子湯:即上方加藿香葉、砂仁。
⑸七味白朮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藿香,木香,乾葛(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⑹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山藥(炒),甘草蓮肉(去心),白扁豆(薑汁炒,各一錢五分),薏苡仁(炒),砂仁,桔梗(各八分)
白話文:
- 上銼,薑棗水煎服。
- 使用上銼,然後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後飲用。
- 香砂六君子湯: 即上方加藿香葉、砂仁。
- 香砂六君子湯是基礎方上再加入藿香葉和砂仁。
- 七味白朮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炙五分),藿香,木香,乾葛(各一錢)
- 七味白朮散包含人參、白朮(經過土炒)、茯苓(各一錢五分)、甘草(炙製五分)、藿香、木香、乾葛(各一錢)。
- 上銼,水煎服。
- 將所有材料使用上銼後,用水煎煮,飲用。
- 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土炒),茯苓,山藥(炒),甘草蓮肉(去心),白扁豆(薑汁炒,各一錢五分),薏苡仁(炒),砂仁,桔梗(各八分)
- 參苓白朮散包括人參、白朮(經過土炒)、茯苓、山藥(炒)、甘草蓮肉(去心)、白扁豆(經過薑汁炒,各一錢五分)、薏苡仁(炒)、砂仁、桔梗(各八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服。
⑺歸脾湯:人參,黃耆(炙),白朮(土炒),茯神,當歸,龍眼肉,遠志(去心),棗仁(炒,各一錢),木香,甘草(炙,各五分)
上銼薑棗水煎服(原歌括漏龍眼肉)。
⑻逍遙散:當歸(酒洗),白芍(酒炒),白茯苓,柴胡(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白朮(土炒一錢)
白話文:
「取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量為兩錢,用薑和棗子的湯調和後飲用。」
「歸脾湯:使用人參、黃耆(經過炙烤)、白朮(經過土炒)、茯神、當歸、龍眼肉、遠志(去除心部)、棗仁(經過炒製)、木香、甘草(經過炙烤)等藥材,每種藥材的用量分別為一錢。所有藥材加水煮沸後飲用(原始配方遺漏了龍眼肉)。」
「逍遙散:使用當歸(經過酒洗)、白芍(經過酒炒)、白茯苓、柴胡、甘草(經過炙烤)、白朮(經過土炒)等藥材,每種藥材的用量分別為一錢、一錢、一錢、一錢、五分、一錢。所有藥材加水煮沸後飲用。」
上銼散,加薄荷,水煎服。
⑼八珍湯: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各等分)
加薑棗,水煎服。
⑽十全大補湯: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⑾雙和飲:即十全大補湯去人參、白朮、茯苓。
白話文:
銼散加薄荷,水煎服用。
八珍湯由人參、白朮(土炒)、茯苓、甘草、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各等分)組成,加薑棗,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由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各一錢)、肉桂、甘草(炙,各五分)組成,加薑棗,水煎服。
雙和飲即十全大補湯去除人參、白朮、茯苓。
⑿人參養榮湯:即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陳皮、遠志、五味。
⒀理中湯:白朮,人參,乾薑,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水煎服。
婦人血病主四物①,歸芎白芍熟地。血瘀改以赤芍藥,血熱易用生地黃。表熱有汗合桂草②,表熱無汗合麻黃③,少陽寒熱小柴④並,陽明熱合調胃湯⑤。
附方:
①四物湯:熟地(二錢),川芎(一錢),白芍(炒二錢),當歸(二錢)
白話文:
人參養榮湯是用十全大補湯去掉川芎,再加入陳皮、遠志、五味。理中湯由白朮、人參、乾薑、甘草(炙,各一錢)組成,將藥材切碎,水煎服。婦女血病主要用四物湯,即熟地、川芎、白芍、當歸。如果血瘀,則改用赤芍;血熱則改用生地黃。如果表熱有汗,則加入桂枝、甘草;表熱無汗,則加入麻黃;少陽寒熱則用小柴胡湯;陽明熱則用調胃湯。四物湯的組成是熟地(二錢)、川芎(一錢)、白芍(炒二錢)、當歸(二錢)。
上為粗末,水煎服。
②桂枝四物湯:當歸,熟地,川芎(各二錢),白芍(炒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炒,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③麻黃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各二錢),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十粒),甘草(一錢)
加薑棗,水煎服。
④柴胡四物湯: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五分),柴胡,人參,黃芩(各二錢),甘草(五分),半夏(二錢制)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② 桂枝四物湯:當歸、熟地、川芎各兩錢,白芍(炒三錢),桂枝三錢,甘草(炒,一錢)。
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③ 麻黃四物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各兩錢,麻黃、桂枝各一錢,杏仁二十粒,甘草一錢。
加入生薑和紅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④ 柴胡四物湯:川芎、當歸、白芍、熟地各一錢五分,柴胡、人參、黃芩各兩錢,甘草五分,半夏(二錢制)。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⑤玉燭散: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各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
上銼,每服八錢,水煎,食前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清水煎服。
玉燭散的配方為: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各二錢)、大黃、芒硝、甘草(各一錢)。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八錢,用清水煎煮,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