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啓源》~ 卷之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1)

1. (一)手足三陰三陽

注云:肝、心、脾、肺、腎,皆屬陰,五臟也。膽、胃、三焦、膀胱、大腸、小腸,皆屬陽,六腑也。分而言之,手足皆有三陰三陽是也。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是中醫學中的「五行」和「五臟」、「六腑」的概念。「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或力量,在自然界和人體內都有其相生相剋的作用。

「五臟」指的是肝、心、脾、肺、腎這五個主要器官,它們在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並且與五行相互對應。例如,肝屬於木行,負責調節情緒和血液循環;心屬於火行,掌管神志和脈搏等;脾屬於土行,主管消化吸收和營養運輸;肺屬於金行,控制呼吸和皮膚汗腺等功能;而腎則屬於水行,主控生殖泌尿系統及骨骼肌肉等方面的功能。

而「六腑」則包括了膽囊、胃部、三焦(即上焦、中焦和下焦)、膀胱、大小腸這些器官組織。其中,“膽”爲肝臟分泌的一種液體, 主要作用於食物分解與代謝; “胃”負責將攝入的食物進行初步加工處理並轉化爲營養物質供身體使用;“三焦”指人體內部三個區域——胸腔(上焦)、腹腔(中焦)以及盆腔(下焦), 它們之間通過經絡相連通形成一個整體系統來調節體內水分平衡和新陳代謝活動。“膀胱”則用來儲存排泄物如尿液等,並且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廢物毒素等等。“大小腸”則是分別位於腹部左右兩側的一對長條形管道狀結構, 其中大腸主要用於吸收水分並將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外, 小腸則主要是用於進一步消化食物並將其轉化成爲可以被身體利用的各種養分成分。

2. (二)手三陰三陽

肺寅燥金手太陰,大腸卯燥金手陽明;心午君心手少陰,小腸未君火手太〔陽〕;包絡戌相火手厥陰,三焦〔亥〕相火手少陽。

白話文:

肺在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屬乾燥金性,掌管手部的太陰經脈。大腸在醜時(凌晨1點到3點)也屬乾燥金性,掌管手部的陽明經脈。心臟在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君主的心臟,在手部的少陰經脈上表現出來。小腸在未時(下午1點到3點)也是君主的心火,在手部的太陽經脈上表現出來。包絡在戍時(傍晚7點到9點)屬相火性的手厥陰經脈,而三焦在亥時(晚間9點至11點)則屬於相火性的手少陽經脈。

3. (三)足三陰三陽

胃辰濕土足陽明,脾巳濕土足太陰;膀胱申寒水足太陽,腎酉寒水足少陰;膽子風木足少陽,肝醜風木足厥陰。

歌曰

手經太陽屬小腸,膀胱經屬足太陽;

肝足厥陰手包絡,胃足陽明手〔大腸〕;

膽屬少陽足經尋,三焦手內少陽臨;

脾足太陰手經肺,腎足少陰手是心。

白話文:

胃在辰時(早上7-9點)為陽明經旺盛,脾在巳時(早上9-11點)為太陰經旺盛;膀胱在申時(下午3-5點)為太陽經旺盛,腎在酉時(下午5-7點)為少陰經旺盛;膽在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為少陽經旺盛,肝在丑時(凌晨1-3點)為厥陰經旺盛。

歌訣說:

手太陽經屬於小腸,足太陽經屬於膀胱;

肝經屬於足厥陰,手包絡經,胃經屬於足陽明,手[大腸]經;

膽經屬於足少陽,三焦經屬於手少陽;

脾經屬於足太陰,手經屬於肺,腎經屬於足少陰,手經屬於心。

4. 三、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證法

夫人有五臟六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皆見形證脈氣,若非診(切),無由識也。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此乃良醫之大法也。

白話文:

人有五臟六腑,其中包含了虛弱、強壯、寒冷、炎熱等各種症狀和生與死的情況,這些都需要透過對身體外觀、病徵以及脈搏進行檢查才能得知。如果沒有進行這樣的檢查,就無法瞭解病情。對於虛弱的人要使用滋養的方法來治療;對於過度充血或阻塞的人要用排泄的方式來處理;對於寒冷的人要用加溫的方法來改善;對於發燒的人要用降溫的方法來治療;而對於那些既不是虛弱也不是過於充盈的人,可以根據經典的理論來調整他們的健康狀態。這就是優秀醫生的大原則。

5. (一)肝之經,肝脈本部在於筋,足厥陰,風,乙木也。

經曰:肝與膽為表裡,足厥陰(少〔陽〕)也。其經旺於春,乃萬物之始生也。其氣軟而弱,軟則不可汗,弱則不可下。其脈弦長曰平,反此曰病。脈實而弦,此為太過,病在外,令人忘忽眩運;虛而微,則為不及,病在內,令人胸脅脹滿。凡肝〔實〕則兩脅下引痛,喜怒,虛〔則〕如人將捕之。

其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其脈沉而急,浮之亦然,主脅〔支〕滿,小便難,頭痛眼眩。脈急〔甚〕主惡言,微急氣在〔胸脅下〕。緩甚則嘔逆,微緩水痹。大甚內癰吐血,微大筋痹。〔小甚多飲〕,微小痹。滑甚㿗疝,微滑遺尿。澀甚流飲,微澀瘲攣。肝之積氣在左脅下,久而不去,發為咳逆,或為〔痎〕瘧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肝臟和膽囊是表裡關係,屬於足厥陰經脈。足厥陰經脈在春天最旺盛,這時萬物開始生長。肝氣柔軟而虛弱,柔軟則不能出汗,虛弱則不能排泄。肝脈弦長則為正常,反之則為病態。脈象實而弦,屬於肝氣過盛,病症在外,會讓人忘記事物、頭昏眼花;脈象虛而微,屬於肝氣不足,病症在內,會讓人胸脅脹滿。

凡是肝氣過盛,就會兩脅下牽引疼痛,容易發怒;肝氣不足,就會感覺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

肝氣逆上,就會頭痛、耳聾、面頰發紅,脈象沉而急,浮脈也同樣,主要表現為脅肋脹滿、小便困難、頭痛眼花。脈象急甚,會讓人說話不善;脈象微急,氣滯在胸脅下。脈象緩甚,會讓人嘔吐反胃,脈象微緩,會讓人水腫。脈象大甚,會導致內部膿腫、吐血,脈象微大,會導致筋骨疼痛。脈象小甚,會讓人多喝水,脈象微小,會讓人身體麻木。脈象滑甚,會讓人患上疝氣,脈象微滑,會讓人遺尿。脈象澀甚,會讓人患上水腫,脈象微澀,會讓人患上瘲攣症。

肝臟積氣會停留在左脅下,久久不去,就會發作咳嗽逆氣,或者患上瘧疾。

虛夢花草茸茸,實夢山林茂盛。肝病旦〔慧、晚〕甚、夜靜。肝病頭痛目眩,脅滿囊縮,小便不通,十日死。又身〔熱〕惡寒,四肢不舉,其脈當弦而急;反短澀者,乃金剋木也,死不治。又肝中寒,則兩臂不舉,舌燥,多太息,胸中痛,不能轉側,其脈左關上遲而澀者是也。

肝中熱,則喘滿多嗔,目痛,腹脹不嗜食,所作不定,夢中驚悸,眼赤,視物不明,〔其〕脈左關陽實者是也。肝虛冷,則脅下堅痛,目〔盲〕臂痛,發寒〔熱〕如瘧狀,不欲食,婦人則月水不來,氣急,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此寒熱虛實,生死逆順之法也。

白話文:

虛弱無力,就像夢中花草般柔弱,而實際上卻如山林般茂盛。肝病症狀在白天或晚上都可能出現,特別是在夜深人靜時。肝病患者常伴隨頭痛目眩、脅肋脹滿、腹部收縮、小便不通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十天內死亡。也可能出現身體發熱、畏寒、四肢無力等,脈象弦而急,如果脈象反而是短而澀,則代表金剋木,病情危重,難以治療。肝中寒則兩臂抬不起來,舌頭乾燥,常常嘆氣,胸部疼痛,無法翻身,脈象左關脈上遲而澀。

肝中熱則呼吸急促,胸悶,容易發怒,眼睛疼痛,腹部脹滿,不愛吃東西,行為舉止不定,夢中驚悸,眼睛發紅,視力模糊,脈象左關脈陽實。肝虛寒則脅肋下堅硬疼痛,眼睛模糊,手臂疼痛,發寒發熱像瘧疾一樣,不想吃東西,女性則月經不來,呼吸急促,脈象左關脈上沉而弱。以上這些都是肝病的寒熱虛實,以及生死逆順的診斷方法。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腰痛,甚則不可俯仰,丈夫〔㿗〕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主肝所生病者,胸中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病。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肝欲散者,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補以細辛之辛,瀉以白芍藥之酸。肝虛,以陳皮、生薑之類補之。

經曰:虛則補其母。水能生〔木〕,水乃肝之母也。苦以補腎,熟地黃、黃柏是也。如無他證,惟不足,錢氏地黃丸補之。實則芍藥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青丸主之,實則瀉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瀉之。

白話文:

《主治備要》記載,這種病症會造成腰痛,嚴重時甚至無法彎腰或仰頭。男性會出現疝氣,女性則會有小腹腫脹,嚴重時還會口乾、臉色蒼白無光澤。這些症狀都屬於肝臟生病造成的,還會伴隨胸悶噁心、消化不良、疝氣、頻尿或排尿困難等。肝臟喜緩,因此可用甘味藥物緩解,例如甘草。肝臟喜散,因此可用辛味藥物散解,例如川芎。補肝可以用辛味的細辛,瀉肝則可用酸味的芍藥。肝虛可以用陳皮、生薑等藥物補益。

經書上說:「虛則補其母。」水能生木,水是肝臟的母親。苦味藥物能補腎,例如熟地黃和黃柏。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只有虛證,可以使用錢氏地黃丸來補益。實證則用芍藥來瀉火,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使用錢氏瀉青丸來治療。實則瀉其子,心臟是肝臟的兒子,可以用甘草來瀉火。

6. (二)膽之經,足少陽,風,甲木。

經曰:膽者,中清之腑也,號曰將軍,決斷出焉。能喜怒剛柔,與肝為表裡也,足少陽是其經也。虛則傷寒,恐畏頭眩,不能〔獨〕臥;實則傷熱,驚悸,精神不守,臥起不定,玄水發,其根在膽。又肝咳不已,則傳邪入膽,嘔青汁也。又膽有水,則從頭腫至足也。膽病則善太息,口苦,吐宿汁,心中慼慼恐,如人將捕之,咽中介介然數〔唾〕。

又睡臥則脅下痛,〔口〕苦,多太息。邪氣客於膽,則夢鬥訟,脈在左關上浮而得之者,是〔其〕部也。膽實熱,則精神不守。膽熱則多腫,膽冷則多眠。又左關上脈陽微者,膽虛;陽數者,膽實;陽虛者膽絕也。以上皆虛實寒熱,生死脈證之法也。

白話文:

經書上說: 膽,是中焦的清淨之腑,稱作將軍,決斷能力由此而生。膽能表現喜怒哀樂,剛柔相濟,與肝臟互為表裡,足少陽經是它的經脈。

膽虛則容易傷寒,害怕恐懼、頭昏眼花,不能獨自臥床;膽實則容易傷熱,心慌心悸,精神不集中,睡臥不安,眼睛發黑,其病根在膽。

另外,如果肝臟咳嗽不止,邪氣就會傳入膽囊,導致嘔吐青色的汁液。膽囊有積水,就會從頭部腫脹到腳部。

膽囊有病,就會經常嘆氣,嘴巴苦澀,吐出宿食,心裡忐忑不安,像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咽喉中好像有東西哽住,忍不住一直吞口水。

睡覺時肋骨下方疼痛,嘴巴苦澀,經常嘆氣。邪氣侵犯膽囊,就會做夢打官司。脈象在左關脈上浮而得者,就是膽囊部位的脈象。

膽囊實熱,就會精神不集中。膽囊熱則容易腫脹,膽囊寒則容易嗜睡。

左關脈上脈象陽氣微弱者,膽囊虛弱;陽氣數者,膽囊實熱;陽氣虛弱者,膽囊衰竭。

以上這些都是關於膽囊虛實寒熱、生死脈象的診斷方法。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胸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膽所生病者,頭痛頷腫,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肋、脅、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脈訣》云:左關,肝與膽脈之所生也。

先以輕手得之,是膽,屬表;後以重手取之,是肝,屬裡也。肝合筋,肝脈循經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平,脈道如箏弦者,為弦;脈道迢迢者,為長。此弦長,乃肝家不病之狀也。肝脈本部在筋,若出筋上,見於皮膚血脈之間者,是其浮也;入於筋下,見於骨上,是其沉也。臨病細推之,舉一知十之道也。

白話文:

《主治備要》記載,如果患者活動時容易感到口苦、嘆氣、胸脅疼痛、難以翻身,嚴重時臉色略帶灰塵色、皮膚乾燥無光澤、腳背發熱,這就是陽厥,屬於膽經病變。膽經生病的症狀還包括頭痛、頷腫、眼角痛、鎖骨下腫痛、腋下腫、頸部腫瘤、汗出畏寒、瘧疾、胸、肋、脅、股、膝、脛、腳踝前、各個關節疼痛。《脈訣》記載,左關脈是肝膽經脈的起始處。輕輕按脈可以感受到膽脈,屬於表;用力按脈則可以感受到肝脈,屬於裡。肝主筋,肝脈循經而行。按脈時手指應像十二顆豆子那麼重,按到筋平滑,脈道像箏弦一樣的,稱為弦脈;脈道細長綿延的,稱為長脈。弦長脈代表肝臟健康。肝脈根部在筋,如果從筋上浮出,見於皮膚和血管之間,說明肝脈浮;如果深入筋下,見於骨骼上,說明肝脈沉。診病時要仔細推敲,舉一反三,就能掌握診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