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卷之上 (4)
卷之上 (4)
1. (七)心包絡,手厥陰,為母血。
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㲋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治法與小腸同。
白話文:
如果心包絡(手厥陰經)發生問題,就會產生以下症狀:手掌會感到發熱,手肘到手臂會有緊繃感或痙攣,甚至腋下會腫脹。嚴重的話,會感覺胸部和側腹部有飽脹感,心臟會劇烈跳動,臉色可能時紅時黃,並且會不由自主地一直笑。這些都是由心包絡的脈絡問題所導致的疾病,還包括心情煩躁、心口疼痛、手掌發熱等症狀。其治療方法和小腸疾病相同。
2. (八)三焦,手少陽,為父氣。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上下內外左右皆通也。其於灌體周身,和內調外,榮養左右,宣通上下,莫大於此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則曰三管,中則曰霍亂,下則曰走泄,名雖三而歸(其),有其名而〔無〕其形,亦號孤獨之府。
而衛〔出〕於上,榮出於中,上者絡脈之系也,中者經〔脈〕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屬膀胱之宗始,主通陰陽,〔調虛實〕,呼吸,有病則(善)腹脹氣滿,小〔腹〕堅,〔溺〕而不得,(大便)窘迫也。溢則作水,留則作脹,手少陽是其經也。又上焦實熱,則額汗〔出〕而身無汗,能食而氣不利,舌乾、口焦、咽閉之類,腹脹肋脅痛。寒則不入食,吐酸水,胸背引痛,嗌乾,津不納也。
實則食已而還出,〔膨膨〕然不樂。虛則不能〔制〕下,遺溺,頭面腫也。中焦實熱,則下上不通,腹脹而喘,下氣不上,上氣不下,關〔格〕不利也。寒則下利不止,飲食不消,中滿。虛則腸鳴(膨膨)也。下焦實熱,則小便不通,大便亦難,苦〔重〕痛也。虛寒則〔大〕小便〔泄〕下不止也。
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也。故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此三焦虛〔實〕寒熱,生死逆順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脈訣》云:右尺三焦、命門脈之所出,先以輕手得之,是三焦,屬表;後以重手得之,是命門,屬裡也。
上焦〔熱〕,涼膈散、〔瀉〕心湯;中焦熱,〔調〕胃承氣湯、〔瀉〕脾散;下焦熱,大承氣〔湯〕、三才封髓丹。氣分熱,柴胡飲子、白虎湯;血分熱,桃仁承氣湯、清涼飲子;通治其熱之氣,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是也。
白話文:
[(八)三焦,即手少陽三焦經,被視為身體的主宰之氣。]
三焦,是人體的三種基本元氣,又被稱為中清腑,它統轄著五臟六腑,以及全身的經絡,調節著身體內外、左右、上下的氣機。一旦三焦暢通,那麼全身的氣機也就跟著暢通了。它對於滋潤全身,調節內外環境,滋養左右肢體,以及上下氣機的宣通,其重要性無與倫比。此外,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玉海水道。在上部,它被稱為三管;在中部,它被稱為霍亂;在下部,它被稱為走泄。雖然名字有三個,但實際上都是同一件事,有其名而無其具體形狀,因此也被稱為孤獨腑。
衛氣出自上部,營氣出自中部,上部是絡脈系統,中部是經脈系統,下部是水道系統,同時也屬於膀胱系統的起點,負責調節陰陽平衡,調整虛實,影響呼吸。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腹部脹滿,小腹堅硬,排尿困難,大便窘迫。過度會造成水腫,不足會導致脹氣,這都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問題。如果上焦有實熱,可能會出現額頭出汗而身體不出汗,食慾旺盛但氣血運行不暢,舌乾、口渴、咽喉疼痛,腹部脹痛等症狀。如果受寒,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反酸,胸背疼痛,咽喉乾燥,津液不足。
如果三焦的氣機實則可能會在飯後反胃,感到脹滿不適。虛則可能無法控制下部,尿失禁,頭面部浮腫。中焦實熱,可能上下不通,腹部脹滿,呼吸困難,氣機上沖不下,下沖不上,關格不暢。受寒則可能長期腹瀉,食物消化不良,腹部脹滿。下焦實熱,可能會小便不暢,大便困難,劇烈疼痛。虛寒則大小便失禁。
三焦的氣機和諧,則內外都和諧;反之,則內外都失調。所以說,三焦是人體的三種基本元氣。這是判斷三焦虛實寒熱,決定生死順逆的法則。
根據《主治備要》,如果三焦出問題,可能會出現耳聾,聽力下降,咽喉腫痛,目銳眥痛,臉頰痛,耳後、肩膀、胳膊、肘部外側痛,小指和無名指活動不便。根據《脈訣》,右尺部位可以診斷三焦和命門的脈象,輕按得到的是三焦,屬表;重按得到的是命門,屬裡。
對於上焦熱,可用涼膈散或瀉心湯;中焦熱,可用調胃承氣湯或瀉脾散;下焦熱,可用大承氣湯或三才封髓丹。氣分熱,可用柴胡飲子或白虎湯;血分熱,可用桃仁承氣湯或清涼飲子;通治其熱的氣,可用三黃丸或黃連解毒湯。
3. (九)肺之經,肺(之)脈本部在於皮毛,手太陰,燥,辛金。
〔經曰〕:肺者,魄之舍也,生氣之源,號為相傅,乃五臟之華蓋也。外養皮毛,內榮腸胃,與大腸為表裡,手太陰(陽明)是其經也。〔肺〕氣通〔於鼻〕,〔和〕則知其香臭,有病則善咳,鼻流清涕。〔凡〕虛實寒熱,則皆使人喘嗽,實則夢刀兵恐懼,肩息,〔胸中滿〕;〔虛則寒熱喘息〕,利下,少氣力,多悲感,旺於秋。
其脈浮而毛,曰平;又浮而短澀者,肺脈也;其脈來毛而中央堅,兩(頭)虛,曰太過,則令人氣逆,胸滿背痛;不及,令人喘呼而咳,上氣見血。又肺脈來厭厭聶聶,如(循)榆莢,曰平;來如循雞羽,曰病;來如物之浮,如風吹鳥背上毛者,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皮)膚,其色白赤不澤,其毛折者死。
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弦者春病,弦甚者即病。又肺病,吐衄血,皮熱脈數,頰赤者死。又久咳而見血身熱,而短氣,脈〔當〕澀,而今反浮大,色〔當〕白,而今反赤者,火剋金,十死不治。肺病喘咳身寒,脈遲微者,可治。秋旺於肺,其脈多浮澀而短,曰平;反此為病。
又反洪大〔而〕長,是火刑金,亦不可治;反得沉而軟滑者,腎乘於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緩者,是脾來〔生〕肺,不治自瘥;反弦而長者,〔是〕肺被肝〔橫〕,為微邪,雖病不妨。虛則不能息,〔身〕重;實則咽嗌乾,喘嗽上氣,肩背痛。有積,〔則〕脅下脹滿痛。中風則口燥而喘,身運而重,形似冒而腫,其脈按之虛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中熱則唾血,其脈細緊浮數芤者,皆主失血,此由躁擾嗔怒勞傷得之,氣壅結所為也。〔肺脹則其人喘咳〕而目〔如〕脫,其脈浮大〔者〕是也。又肺痿則〔吐〕涎沫,而咽乾欲飲者,欲愈;不飲者,未瘥。又咳而遺小便者,上虛不能制其下故也。其脈〔沉〕澀者,病〔在〕內;浮滑者,病〔在〕外。
肺死則鼻孔開而黑枯,喘而目直視〔也〕。肺絕則十二日死,其狀腹滿,泄利不覺出,面白目青,此為亂經,雖天命亦不可治。又飲酒當風,中於肺,咳嗽喘悶,見血者,不可治也;面黃目白,亦不可治也。肺病頰赤者死。又言〔諳〕,喘急短氣,好唾,此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又陽氣上而不降,燔於肺,肺自結邪,〔脹〕滿喘急,狂言瞑目,非〔當〕所說,而口鼻張,大小便俱〔脹〕,飲水無度,此因〔熱傷於肺〕,肺化〔為〕血,半年死。又肺〔瘧〕使〔人〕心寒,寒甚則發熱,寒熱往來,休作不定,多驚,咳〔喘〕如有所見者是也。其脈浮而緊,〔又〕滑而數,又遲而澀小,皆為肺〔瘧之脈〕也。
又其人素聲清而雄〔者〕,暴不〔響〕亮,噎而氣短,用力言語〔難〕出,視不轉睛,雖未為病,其〔人〕不久。肺病實,則上氣喘悶,咳嗽身熱,脈大是也。虛則力乏喘促,右脅脹,言語氣短者是也。乍寒乍熱,鼻塞頤赤面白,皆肺〔病〕之象也。〔此〕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遺矢無度。肺〔苦〕氣上逆,黃芩。
肺欲收以酸,白芍藥也,補以五味子之酸,瀉以桑白皮之辛。虛則五味子補之,實則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錢氏瀉白散,虛則用阿膠散。虛則補其母,則以甘草補土;實則瀉其子,以澤瀉瀉腎水。
白話文:
[經典上說]:肺臟,是魄的居所,是生氣的來源,被稱為相傅,是五臟中的華蓋。肺在外部滋養皮毛,在內部滋榮腸胃,與大腸形成表裡關係,手太陰(陽明)就是它的經絡。肺氣通過鼻子,如果健康就能分辨香臭,生病時會容易咳嗽,鼻子流清涕。無論虛實寒熱,都可能導致人喘息咳嗽,實症時可能夢到刀兵恐懼,呼吸困難,胸口滿悶;虛症則可能寒熱交加,喘息,拉肚子,氣力不足,多悲傷感嘆,肺臟在秋季最旺盛。
其脈象輕浮而細弱,這屬於正常;如果脈象更為輕浮且短澀,那就是肺脈。如果脈象來得細弱但中間堅硬,兩端虛弱,這表示肺氣過盛,會讓人氣逆,胸滿背痛;如果脈象不足,會讓人喘息咳嗽,上氣出血。另外,肺脈來得疲軟,像是摸到榆莢,這屬正常;如果來得像摸雞羽,就表示有病;如果來得像東西浮在水上,或是像風吹鳥背上毛,這表示死亡。
真正的肺脈到來,大而虛弱,像羽毛輕觸皮膚,顏色白紅但沒有光澤,如果毛髮斷裂,這表示死亡。
如果脈象輕微細弱,這屬正常;如果細弱過多,表示有病;如果細弱且帶弦,春天時可能會生病,如果弦象更嚴重,現在就會生病。此外,如果肺部疾病,吐血,皮膚熱,脈搏頻繁,臉頰紅,這會導致死亡。再者,如果長期咳嗽且出血,身體熱,且氣短,脈象應該澀,但現在反而浮大,顏色應該是白色,但現在反而紅色,這表示火剋金,十死不治。如果肺病喘息咳嗽,身體寒冷,脈象遲緩且微弱,這可以治療。秋天肺臟最旺盛,其脈象多浮澀且短,這表示正常;如果相反,則表示有病。
如果相反地出現洪大且長的脈象,這是火刑金,也不可治療;如果相反地得到沉而軟滑的脈象,表示腎乘肺,不治療也會自愈;如果相反地浮大且緩的脈象,表示脾來生肺,不治療也會自愈;如果相反地弦而長的脈象,表示肺被肝橫,這是微邪,即使有病也無妨。如果虛弱,無法呼吸,身體沉重;如果實證,咽喉乾燥,喘息咳嗽,上氣,肩背痛。如果有積聚,脅下會脹滿痛。如果中風,口乾且喘,身體沉重,形狀像蒙著頭,且腫脹,如果脈象虛弱像蔥葉,下面無根,這表示死亡。
如果中熱,會唾血,其脈象細緊浮數芤,都表示失血,這是由於躁擾嗔怒勞損所致,氣壅結所造成。肺脹時,病人會喘息咳嗽且目瞪口呆,其脈象浮大。此外,肺萎縮時,會吐涎沫,且咽喉乾燥想喝水,想喝水錶示快痊癒;如果不喝水,表示還沒好。此外,咳嗽時小便失禁,表示上虛不能控制下部。如果脈象沉澀,表示病在內部;如果脈象浮滑,表示病在外部。
肺臟衰竭時,鼻孔開且黑枯,喘息且目光直視。肺臟絕望時,十二天內死亡,其特徵是腹部滿脹,泄利不知,臉色蒼白,眼珠呈青色,這是亂經,即使天命也無法治療。此外,如果飲酒當風,肺臟受損,咳嗽喘悶,出血,這無法治療;如果臉黃眼白,也無法治療。如果肺臟疾病臉頰紅,這表示死亡。此外,如果說話含糊不清,喘息急促,氣短,愛吐痰,這表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這是大逆的徵兆。
此外,如果陽氣上升且不下降,燒灼肺臟,肺臟自行結邪,滿脹喘息急迫,胡言亂語,眼睛閉著,嘴巴和鼻子張開,大小便都脹,喝水無度,這是由於熱傷肺臟,肺臟轉化為血,半年內死亡。此外,肺瘧會讓人感到心寒,極度寒冷後發熱,寒熱交錯,發作時間不定,多驚嚇,咳嗽喘息,這表示肺瘧。其脈象浮緊,滑且數,遲且澀小,都表示肺瘧的脈象。
此外,如果一個人聲音原本清晰雄壯,突然變得不響亮,噎且氣短,努力說話卻難以發出,眼神不轉睛,雖然還未生病,但不久後就會生病。如果肺臟實證,會上氣喘悶,咳嗽身熱,脈大。如果虛證,會氣力不足喘息急促,右脅脹,說話氣短。忽冷忽熱,鼻塞,頤赤面白,都是肺臟疾病的徵象。這是肺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象的診斷方法。
根據《主治備要》所述:如果肺臟動蕩,會肺脹滿,膨脹且喘息咳嗽,缺盆中疼痛,這表示臂厥。這是肺臟生病的主要表現,包括咳嗽上氣,喘息口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如果氣盛有餘,會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頻繁且尿量少;如果氣虛,會肩背痛寒,氣短不足以呼吸,尿色變化,小便失禁無度。肺臟苦氣上逆,可用黃芩治療。
肺臟想要收斂,可用白芍藥,補肺臟可用五味子的酸味,瀉肺臟可用桑白皮的辛味。如果虛弱,可用五味子補充;如果實證,可用桑白皮瀉下。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用錢氏瀉白散;如果虛弱,可用阿膠散。如果虛弱,補其母,則可用甘草補脾;如果實證,瀉其子,則可用澤瀉瀉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