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卷之上 (5)
卷之上 (5)
1. (十)大腸經,手陽〔明〕,燥,庚金。
經曰:大腸者,肺之腑也,傳道之司,號監倉之官。肺病久,則傳入大腸,手陽明是其經也。寒則泄,熱則結,絕則利下不止而死。熱極則便血。又〔風中〕大腸則下血。又實熱則〔脹〕滿而大便不通;虛寒則滑泄不止。大腸〔者〕,乍虛乍實,乍來乍去,寒則溏泄,熱則後重,有積物則發寒慄而戰,熱則發渴如瘧狀。積冷不去,則當臍痛,不能久立,痛已則泄白物是也。
虛則喜滿喘嗽,咽中如核妨矣。此乃大腸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脈訣》云:右寸大腸肺脈之所出也,先以輕手得之,是大腸,屬表;後以重手得之,是肺,屬裡。肺合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之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脈道縮入關中,上半指不動,下半指微動者,為短。此乃浮澀而短,肺不病之狀也。
肺脈本部出於皮毛之上,見於皮膚之表,是其浮也;入於血脈肌肉之分,是其沉也。
白話文:
大腸是肺的腑臟,負責傳導食物殘渣,被稱為監管倉庫的官員。如果肺部疾病久治不愈,就會傳入大腸,手陽明經就是和大腸相關的經絡。大腸寒則會腹瀉,熱則會便秘,如果完全不通暢,就會一直拉肚子而死。大腸熱極了還會便血。如果風邪入侵大腸,也會導致下血。大腸實熱會肚子脹滿,大便不通;虛寒則會腹瀉不止。大腸的狀況變化很大,忽虛忽實,忽來忽去,寒則腹瀉,熱則便秘,如果有積聚的食物殘渣,就會發冷發抖,熱則會口渴得像瘧疾一樣。如果積冷不消,就會肚臍疼痛,無法久站,疼痛消退後會拉出白色物質。
大腸虛弱的人容易感到飽脹,咳嗽,咽喉感覺有東西卡住。這些都是大腸虛實寒熱,生死脈象的表現方式。
《主治備要》說:大腸經氣虛弱,就會導致牙齒疼痛,脖子腫脹。大腸經氣虛弱,也會影響津液,導致眼睛發黃,口乾舌燥,鼻出血,喉嚨阻塞,肩膀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難用。如果大腸經氣盛,則會在經絡所經過的地方出現熱腫,虛弱則會發冷,無法恢復。
《脈訣》說:右手寸關尺三部中,寸部是和大腸、肺的經脈相關。用輕輕的手指按壓,摸到的是大腸的脈象,屬於表層;用稍微重一點的手指按壓,摸到的是肺的脈象,屬於裡層。肺和大腸相關聯,肺的經絡循行於皮毛,所以按壓脈搏時,用三粒豆子的重量,按到皮毛就能摸到脈搏,稱為浮脈;稍微用力,感覺到脈道不通暢,稱為澀脈;再稍微用力,脈道縮入關節中,上半指沒有感覺,下半指稍微有感覺,稱為短脈。這些浮澀短的脈象,表示肺部沒有病變。
肺的經絡,本源在皮毛表面,可以從皮膚表面摸到,所以稱為浮;進入血脈肌肉的深層,則稱為沉。
2. (十一)腎之經,命門,腎脈本部〔在〕足少陰,寒,癸水。
經曰:〔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於耳,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與膀胱為表裡,足少陰(太陽)是其經也。腎氣絕,則不盡天命而死也。旺於冬,其脈沉滑曰平,反此者病。其脈來如彈,〔石〕名曰太過,病在外;其去如解索,謂之不及,病在內。太過令人解㑊脊痛,而少氣不欲言;不及則令人心懸,小腹滿,小便滑,變黃色。
又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緊曰平;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病;來如轉索,辟辟如彈石曰死。又腎脈但石無胃氣亦死。腎有水,則腹脹臍腫,腰重痛,不得溺,陰下濕,如同牛鼻頭汗出,〔足〕為逆寒,大便難。
白話文:
經書上說:「腎臟」是精神的住所,是生命的根本。腎臟與耳朵相通,男人以它來儲藏精氣,女人以它來繫住胎兒。腎臟與膀胱是表裡關係,足少陰(太陽)經是腎臟的經絡。
腎氣耗盡,就會不能盡其天命而死亡。腎氣在冬天最旺盛,脈象沉而滑,稱為平脈,反之則有病。如果脈象像彈珠一樣跳動,稱為太過,病症在身體外;如果脈象像解開的繩索一樣,稱為不及,病症在身體內。
太過會導致腰脊疼痛,氣短不想說話;不及會導致心神不安,小腹脹滿,小便稀薄且呈黃色。
此外,如果腎脈跳動時像是喘不過氣一樣,而且緊緊的,稱為平脈;如果脈象像牽引著藤蔓一樣,按下去更堅硬,則表示有病;如果脈象像旋轉的繩索,而且像彈珠一樣跳動,則表示要死了。
再者,如果腎脈像彈珠一樣跳動,卻沒有胃氣,也表示要死了。
如果腎臟有水,就會出現腹脹、臍部腫脹、腰部沉重疼痛、無法排尿、陰部潮濕、像牛鼻頭一樣出汗、腳部感到寒冷、大便困難等症狀。
腎病,手足冷,面赤目黃,小便不禁,骨節煩疼,小〔腹〕結瘀熱,氣上衝心,脈〔當〕沉〔細〕而滑,今反浮大,其色當黑,〔今反黃〕,其人吸吸少氣,兩耳若聾,精自出,飲食少,便下清穀,脈遲可治。
冬則脈沉而滑曰平,反浮大而緩,是土〔來〕剋水,〔大逆,十死不治〕;反浮澀而短,是肺〔來〕乘腎,〔雖病〕,易治;反弦〔細而〕長〔者〕,肝〔來〕乘腎,不治自愈;反浮大而洪,心〔來〕乘腎,不妨,腎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
陰邪入腎,則骨痿腰痛,上引背脊痛。過房,汗出當風,浴水久立,則腎損。其脈急甚,則病痿;微急則沉厥奔豚,足不收。緩甚則虛損;微緩則洞泄,食不下,入咽還出。大甚則陰〔痿〕;微大則水氣〔起〕臍下,〔其腫埵埵然〕而上至胸者,死〔不治〕。小甚則(亦)洞泄;微小則消癉。
白話文:
腎臟有病,手腳冰冷,臉紅眼黃,尿失禁,骨頭關節酸痛,小腹有瘀血熱氣,氣往上衝到心臟,脈象原本沉細滑,現在反而浮大,顏色原本該是黑色,現在卻變黃,病人呼吸急促,兩耳聽力下降,精液不自覺流出,食慾不佳,排泄物像米湯一樣,脈象遲緩,可以治療。
冬天時脈象應該沉細滑,稱為平和,如果反而浮大緩慢,代表土剋水,病情嚴重,十死無生;如果反而浮澀短促,代表肺氣侵犯腎氣,雖然生病,但容易治療;如果反而弦細而長,代表肝氣侵犯腎氣,不治自癒;如果反而浮大洪大,代表心氣侵犯腎氣,沒有大礙。腎臟病還會造成腹部腫脹、喘咳、身體沉重、睡覺時出汗、怕風。如果虛弱,胸口會疼痛。
陰邪入侵腎臟,會造成骨骼痿縮、腰痛,疼痛感向上蔓延至背脊。過度房事、流汗後吹風、長時間泡水,都會損傷腎臟。脈象很快,就會生病;脈象稍微快一點,就會出現沉厥、奔豚,腳趾無法收縮;脈象很慢,就會虛損;脈象稍微慢一點,就會腹瀉、食慾不振,吞下去的食物又吐出來;脈象很大,就會陽痿;脈象稍微大一點,就會出現水腫,從肚臍下開始腫脹,一直往上蔓延到胸口,無法治癒;脈象很小,也會腹瀉;脈象稍微小一點,就會消瘦。
滑〔甚〕則癃〔㿗〕;微滑則骨痿,坐不能起,目視〔見〕花。澀甚則寒壅塞;微澀則〔不月〕痔疾。其脈〔之〕至〔也〕,堅而大,有〔積〕氣在陰中及腹內也,名〔曰〕腎〔痹〕,得之浴清水,臥濕地來。沉而大堅,浮之而緊,手足腫厥,陰痿不起,腰背痛,小腹〔腫〕,心下有水氣,時脹滿〔而〕洞泄,此因浴水未乾,而房事得之也。虛則夢舟(舡)溺人,〔得其時,夢〕伏水中,〔若有所畏〕;實則夢臨〔深〕投水中。
腎脹則腹〔痛〕滿,引脊腰痹痛。腎病夜半平,四季甚,下晡靜。腎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而痛,黃疸,腸癖,痿厥,腰脊背急痛,嗜臥,足心熱而痛,胻酸。腎病久不愈,而膂筋疼,小便閉,而兩脅脹滿,目盲者死。腎〔之〕積,〔苦〕腰〔脊〕相引而痛,飢見飽減,〔此腎中〕寒結在臍下也。
白話文:
流暢的滑動會導致尿瀦問題;稍微滑動則會引起骨頭萎縮,使人坐下後無法起身,視力模糊。過度的澀滯會導致寒氣阻塞;輕微的澀滯則可能引發痔瘡。脈搏觸感堅硬且大,可能是因為在陰部或腹部積聚了氣體,稱為腎痹,通常由洗澡後未乾即躺臥在潮濕地方所引起。脈搏沈而大堅,浮現緊張,手腳腫脹冷麻,性功能障礙,腰背疼痛,腹部脹大,心下有積水,偶爾會感到脹滿和腹瀉,這是因為洗澡後未乾即進行房事所導致的。氣血虛弱時,會夢見自己溺水,時常夢見潛入水中,或者有恐懼感;氣血實盛時,會夢見自己深入水中。
腎臟脹大會引起腹部疼痛和脹滿,牽連背部和腰部疼痛。腎病在半夜最嚴重,四季中冬季最顯著,下午三點到五點時較為平靜。腎病症狀包括口渴、舌頭乾燥、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咽喉乾燥和疼痛、心煩意亂、疼痛、黃疸、腸道疾病、疲勞、腳底灼熱疼痛、小腿痠痛。腎病長期未愈,會導致脊椎疼痛,小便不通,兩側肋骨脹痛,雙眼失明,終致死亡。腎病的積聚表現為腰背相連的疼痛,餓了卻覺得飽足,這通常是由於腹部下方的寒氣所引起。
積脈來細而軟,附於骨者是也,面白目黑,腎已內傷,八日死。又陰縮,小便不出,出而不止者,亦死。又〔其〕色青黃連耳,其人年三十許,百日死;若偏在一邊,一(年)死。實則煩悶,臍下重;熱則口舌焦而小便澀黃;寒則陰中與腰背俱腫疼,面黑耳聾,乾嘔而不食,或嘔血者是也。又喉鳴,坐而喘咳,唾血出,亦為腎虛寒,〔氣〕欲絕者。
此腎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也。
《主治備要》云: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然)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也。腎〔苦〕燥,則以辛潤之,知母、黃柏是也。
白話文:
脈象細軟,附著骨骼,面色蒼白,目黑,表示腎臟已經受損,八天內會死亡。如果陰囊縮小,無法排尿,或排尿不止,也會死亡。如果面色青黃,患者大約三十歲,一百天內會死亡;如果病症只集中在身體一側,則會在一年的時間內死亡。如果腎臟實證,患者會感到煩悶,腹部下墜沉重;如果腎臟熱證,患者會口乾舌燥,小便顏色深黃;如果腎臟寒證,患者會感到陰部和腰背疼痛腫脹,面色發黑,耳聾,乾嘔不食,甚至嘔血。如果患者出現喉嚨發出鳴聲,坐著咳嗽喘氣,吐血,也屬於腎臟虛寒,快要氣絕的徵兆。
以上是關於腎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象的診斷方法。
《主治備要》中記載:腎臟病變的患者,活動時容易感到飢餓,不想吃飯,面色如同漆黑,咳嗽或吐口水時帶有血絲,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坐著時想站起來,眼睛無神,好像看不見東西,心裡感到空虛不安,就像餓了很久一樣,氣不足,容易恐懼,心慌不安,像是要被抓捕一樣,這就是骨厥。腎臟病變的患者,還可能出現口渴,舌頭乾燥,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咽喉乾痛,心煩,心痛,黃疸,腹瀉,脊柱和股骨後側疼痛,肢體麻痺,嗜睡,腳底發熱疼痛等症狀。腎臟乾燥,可以用辛溫潤燥的藥物治療,比如知母和黃柏。
腎欲堅,〔堅〕以知母之苦,補以黃柏之苦,瀉以澤瀉之咸。腎虛則以熟地黃、黃柏補之。腎本無實,不可瀉,錢氏止有補腎地黃丸,無瀉腎之藥。肺乃腎之母,金生水,補母故也,又以五味子補之者是也。
白話文:
腎臟想要保持堅固,就要用知母的苦味來固腎,用黃柏的苦味來補腎,用澤瀉的鹹味來瀉腎。腎臟虛弱就用熟地黃和黃柏來補。腎臟本來就沒有實證,不能瀉,錢氏只有補腎地黃丸,沒有瀉腎的藥。肺臟是腎臟的母親,金生水,補腎就要補肺,所以用五味子來補腎,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