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坤秘籍》~ (3)
(3)
1. 婦女之病九十一症,治法七十九方
水碗半,煎牛膝至一碗,臨服磨乳香、麝香入內,空心服之即愈。
如系火症,可用硃砂六一散。
第十七經來吊陰痛不可忍。
此症兩條筋從陰吊起至乳上疼痛,身上發熱,宜用川楝湯二劑即愈。
川楝湯方十八
川楝子 豬苓 澤瀉(各八分) 麻黃(六分) 木香(三分) 小茴香 白朮 烏藥 乳香 元胡(各一錢) 檳榔(八分) 大茴香一錢 姜(三片) 蔥(一根)
水煎,對火服,發汗即愈。
第十八經來未盡潮熱氣痛
此症經來一半又覺口渴,小腸痛,此因傷食生冷,血滯不行,有餘血在內,不可用補劑,只宜涼藥。若補用莪朮散,熱去經盡,痛止熱退。
莪朮散方十九
莪朮 三稜 紅花 牛膝 蘇子(各一錢)
水煎空心服。
第十九經來已盡作痛
此症手足麻痹,乃腹中虛冷,血氣衰甚。用人參四物湯治之。
人參四物湯方二十
人參(一錢) 白芍(一錢) 當歸(二錢) 川芎(八分) 姜(三片) 棗(三枚)
水煎服,即愈。
第二十經來結成一塊
如皂角一條橫過,痛不可忍,不思飲食,面色青黃,急服元胡散治之。
元胡散方二十一
元胡(四錢) 發灰(三錢)
共為末,酒調服下,服之半月,其塊自消。
第二十一經來脅氣痛
經來脅內一塊如杯大,其色淡黃,宜治塊為先,用四物元胡湯治之。
四物元胡湯方二十二
當歸 川芎 白芍(各八分) 元胡(一錢) 熟地(一錢五分) 姜(三片)
酒煎。加沉香三分,食後服。或歸、芎、白芍、熟地、元胡各四兩,沉香五錢,分作四股,酒煎。或為末,酒送下。
第二十二經來遍身疼痛
經來二三日遍身疼痛,及寒邪入骨,或熱或不熱,宜解表。用烏藥順氣散發汗即愈。
烏藥順氣散方二十三
烏藥 殭蠶 白芷 陳皮 枳殼(各八分) 乾薑 甘草(各五分) 麻黃(四分,去節) 姜(三片) 蔥(一根)
水煎服即愈。
第二十三觸經傷寒
經來誤食生冷,遍身潮熱,痰氣緊滿,惡寒,四肢厥冷,乃觸經傷寒。急投五積散即安。
五積散方二十四
厚朴 陳皮 桔梗 白芷 枳殼 當歸 白茯苓 香附 半夏(各一錢) 川芎 乾薑(各五分) 蒼朮 柴胡(各四分) 青皮(六分) 姜(三片) 蔥(一根)
水煎熱服。
第二十四經逆上行
經從口出,此因過食椒姜熱毒之物,其血亂行。急服犀角地黃湯數劑立效。
犀角地黃湯方二十五
犀角 白芍 丹皮 枳實(各一錢) 黃芩 橘紅 桔梗 百草霜(各八分) 生地(二錢) 甘草(三分)
水煎,空心服即愈。
第二十五經水從口鼻出
咳嗽氣緊,宜推血下行,當用紅花散七帖,次用冬花散止嗽下氣,不須五七帖,熱去全安。
紅花散方二十六
紅花 黃芩 蘇木(各八分) 花粉(六分)
白話文:
一、以牛膝煎湯,加入研磨的乳香、麝香服用,空腹服用即可痊癒。若屬火症,則可用硃砂六一散。
二、經期陰部疼痛難忍,兩條筋從陰部延伸至乳房上方疼痛,伴隨發熱,服用川楝湯兩劑即可痊癒。
三、經期未盡,出現潮熱氣痛,經期過半又口渴、小腸疼痛,這是因為飲食不當,食用生冷食物導致血滯不通,體內有餘血,不可服用補藥,只能用涼藥。若服用莪朮散,則熱退經盡,疼痛止息。
四、經期結束後仍疼痛,手腳麻痺,這是因為腹部虛寒,血氣衰弱所致。服用人參四物湯治療。
五、經期血塊凝結成一塊,如同皂角般橫過腹部,疼痛難忍,不思飲食,面色青黃,需緊急服用元胡散治療。
六、經期脅肋處疼痛,一塊如同杯子大小的腫塊,顏色淡黃,應先治療腫塊,服用四物元胡湯。
七、經期二三日全身疼痛,寒邪入骨,或有發熱或無發熱,需解表,服用烏藥順氣散發汗即可痊癒。
八、經期誤食生冷食物,全身潮熱,痰氣壅滯,惡寒,四肢厥冷,這是觸經傷寒,需緊急服用五積散。
九、經血逆行從口中流出,這是因為過度食用辣椒、薑等辛熱之物,導致血行紊亂。需緊急服用犀角地黃湯數劑,即可見效。
十、經水從口鼻流出,咳嗽氣緊,宜使血液下行,先服用紅花散七帖,然後服用冬花散止咳化痰,不必服用至五七帖,熱退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