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氏喉證家寶》~ 附方 (1)
附方 (1)
1. 附方
青藥,消痰、清熱、解毒、卻風,而藥性和緩,不若黃藥之消腫毒,開喉閉,出痰涎,最為神爽,乃第一緊要藥也。但喉症初起,黃藥不可多用,以其直透入內,且善走散,初起驟多,恐證輕不勝,與病反不相入耳。凡制青藥,大約春夏宜薄荷多,制礬少,故配成青色。秋冬宜制礬多,薄荷少,故略帶白色。如欲喉證出痰,不妨加皂角末少許。惟遇喉癰及單乳蛾輕證,可單用取效。若他證,必兼用黃藥,乃能神應。然青黃兼用,須知先後多少,最為要訣。
青藥方,治一切喉舌蛾癰等證。
每制礬三分,先配百草霜五釐,研細,入燈草灰五釐,再研,配成瓦灰色,後加粉草末二分,薄荷二分,再研細,入冰片五釐。此藥須用時配合,多日則無效,陰雨止可用一日。如吹喉證,欲其出痰,加殭蠶、皂角末,各三四釐。然青藥惟遇單乳蛾喉癰等輕證,可單用。若他證,必兼用黃藥。
制礬法,生明礬研極細末,入傾銀罐內,先放大半罐,且止,將罐入爐火內,用桴炭火煅熔,以銅箸攪無礬塊為度,乃將槍硝研細末,投入礬內約十分之五,次將白硼砂研,投入礬內,亦十分之五,少頃,再投礬末,逐漸投下。候礬盡化,照前投硝、硼少許,如此逐層漸漸投盡,直待礬涼,啟罐口如饅頭樣,方架起炭火,燒至礬枯,用新瓦一片蓋罐上一點盅,取起,將牛黃少許,研末,用水五六匙調和,勻灑礬上,將罐仍入火內烘乾,取起,連罐覆淨地上,先用紙襯地,方合罐,罐上覆以碗,過七日夜取起,收貯聽用。須輕鬆無豎紋者佳,煅時火候,宜初起緩,亦不可太緩,恐礬僵,則不熔化矣。化後用文武火,如礬未化盡即下硝、硼,必不能熔,而堅實有豎紋矣。其罐擇未傾銀者用,必先放火上烘熱,亦不可放炭火上,使溫氣入罐。
取百草霜法,須取其近鍋底者。若鍋底心及鍋口者,俱不用。先輕輕刮去上面一層,輕取中一層用之,著底者亦不用。
黃藥方,善能消腫出痰,治一切口舌等證。
制槍硝一錢八分,生蒲黃研極細末四分,制殭蠶末一分,制皂角末一分五釐,將前藥研勻,如淡鵝黃色為度,再加冰片一分,再研勻,冰片一味,須細淨研入。如遇牙咬、䵟舌、穿牙疔等毒證,專用此藥治之。如咽喉等證,兼用青藥,看病之輕重,為藥之多寡,重者加入牛黃,喉證及纏喉風,加殭蠶、皂角二末,餘證只用硝、黃二味可也。
制硝法,槍硝用長白如牙而厚者,如硝一斤,用水八碗,入鍋內煎至六碗,取起,入尖底敞口砂盆,將竹片三枝做品字,放盆內,過一宿,則硝自凝,即於底提起竹枝,則硝自起矣。須十二月合,可以久用。過十二月,則味淡而性平。又方,用溫湯蘸過,以綿紙挹干,仍用紙包,放灶上洞內五六日,收去濕氣,俟白如霜,方可用。倘急用,不及制炒亦可。
白話文:
[附方]
青藥能消痰、清熱、解毒、祛風,藥性溫和,不像黃藥那樣迅速消腫解毒、開喉利咽、排出痰涎,雖然效果不如黃藥迅速顯著,但其平和的藥性更為重要。喉症初期,不宜多用黃藥,因為黃藥藥性峻烈,容易走散,初期用量過大,恐怕藥力過於猛烈,反而與病情相悖。製作青藥,春夏季宜多用薄荷,少用制礬,因此顏色偏青;秋冬則宜多用制礬,少用薄荷,顏色略帶白色。如果喉症需要排出痰液,可以少量添加皂角末。單純的喉癰或輕症單乳蛾,可用青藥單獨治療即可見效。其他情況,則必須配合黃藥使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青黃藥同用,藥量比例的拿捏至關重要。
青藥方,治療各種喉舌、蛾、癰等症。
制礬三分,先與百草霜五釐研細,再加入燈草灰五釐研細,至瓦灰色,然後加入粉草末二分、薄荷二分研細,最後加入冰片五釐。此藥需現配現用,久置失效,陰雨天只能用一天。如果治療吹喉症,需排出痰液,可加入殭蠶、皂角末各三四釐。但青藥只適用於單乳蛾、喉癰等輕症,其他情況必須配合黃藥使用。
制礬法:將生明礬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放入傾斜的銀罐中,先放入半罐,然後將罐子放入爐火中煅燒熔化,用銅筷子攪拌,直至沒有礬塊為止。然後將研磨成細粉的硝石,分次加入礬中,約佔礬的五分之一;再將研磨成細粉的白硼砂,也分次加入礬中,約佔礬的五分之一。稍等片刻,再加入礬末,如此逐層逐漸加入,直至礬全部熔化。待礬熔化後,再按同樣比例少量加入硝石和硼砂,直至全部加入完畢。待礬涼卻,罐口如饅頭狀,再架起炭火燒至礬枯,用新的瓦片蓋在罐口上,稍微蓋住一點,取出,將少許牛黃研磨成粉末,用五六匙水調勻,均勻地灑在礬上,再將罐子放入火中烘乾,取出後,將罐子放在乾淨的地面上(先墊上紙),蓋上碗,放置七天七夜後取出,保存備用。顏色要均勻,沒有豎紋的為佳。煅燒時,火候要掌握好,開始時要緩慢,但也不能太慢,以免礬凝固,無法熔化。熔化後,要用文武火。如果礬未完全熔化就加入硝石和硼砂,就不能熔化,會變得堅硬,出現豎紋。罐子要選擇未傾斜的銀罐,使用前必須先放在火上烘熱,但不能直接放在炭火上,以免高温损坏罐子。
取百草霜法:必須取鍋底靠近底部的那一層,鍋底中心和鍋口附近的都不能用。先輕輕刮去表層,取中間一層使用,最底層也不能用。
黃藥方,善於消腫、排出痰液,治療各種口腔、舌頭等疾病。
制硝石一錢八分,生蒲黃研成極細粉末四分,制殭蠶末一分,制皂角末一分五釐,將上述藥物研磨均勻,顏色呈淡鵝黃色,再加入冰片一分,再次研磨均勻。冰片必須研磨細膩。如果遇到牙痛、舌腫、穿牙疔等毒症,可用此藥單獨治療。如果治療咽喉等疾病,則需要配合青藥使用,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病情較重者,可加入牛黃;治療喉症和纏喉風,需加入殭蠶、皂角末;其他情況,只需使用硝石和蒲黃即可。
制硝法:選擇長而白、像牙齒一樣厚實的硝石,例如一斤硝石,用八碗水煎煮至六碗,取出,放入尖底敞口的砂盆中,用三根竹片呈品字形放置盆中,放置一夜,硝石就會凝固,然後提起竹片,硝石就會自行脫落。需存放十二個月後才能使用,久用效果佳。超過十二個月,藥效會減弱,藥性平和。另一種方法是用溫水浸泡,用棉紙吸乾水分,再用紙包好,放在灶上的洞裡五六天,去除水分,待其潔白如霜後方可使用。如果急需使用,也可以不經過加工炮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