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1)
(1)
1. 便蟲
小兒便蟲方:
榧子(五個,去殼) 甘草(三分) 為末,米飯為丸,
服二次,則蟲化為水矣。
又蟲積方:
使君子(十個,去殼炒) 檳榔 甘草(各一錢) 榧子(十個,去殼)
共為末,米飯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二日蟲出,五日即愈。
白話文:
【腸道寄生蟲】
這是治療小朋友腸道有寄生蟲的藥方:
需要五個榧子(去殼)、三分甘草,磨成粉末後,用米飯做成藥丸,服用兩次,寄生蟲就會被溶解成水。
另外,這是一個針對腸道有大量寄生蟲的藥方:
取十個使君子(去殼炒過)、一錢檳榔、一錢甘草以及十個榧子(去殼),全部磨成粉末後,再用米飯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顆。服用兩天後,寄生蟲會排出體外,五天後病情就會好轉。
2. 痢疾
方用:
當歸(一錢) 黃連(二分) 白芍(一錢) 枳殼(五分) 檳榔(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熱服。
紅痢倍黃連,白痢加澤瀉三分,腹痛倍甘草、白芍,小便赤加木通三分,下如豆汁加白朮一錢,傷食加山楂、麥芽各三分,氣虛加人參三分。
白話文:
處方使用:
當歸(約3.75公克) 黃連(0.75公克) 白芍(約3.75公克) 枳殼(1.875公克) 檳榔(1.875公克) 甘草(0.75公克)
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
如果是血痢,則黃連的用量加倍;若是白痢,則添加澤瀉約0.75公克;如果腹部疼痛,則甘草和白芍的用量加倍;小便顏色偏紅,則添加木通約0.75公克;若排泄物像豆汁一樣,則添加白朮約3.75公克;若是因為食物傷害導致的,則添加山楂、麥芽各約0.75公克;如果氣力不足,則添加人參約0.75公克。
3. 驚風
世人動曰驚風,誰知小兒驚則有之,而風則無。小兒純陽之體,不當有風,而狀若有風者,蓋小兒陽旺則內熱,內熱則生風,是非外來之風,乃內出之風也。內風作外風治,是速之死也。方用清火散風湯:
白朮(三分) 茯苓(二錢) 陳皮(一分) 梔子(三分) 甘草(一分) 白芍(一錢) 半夏(一分) 柴胡(五分)
水煎服。
此方健脾、平肝之聖藥,肝平則火散,健脾則風止,斷不可以風藥表散之也。
又方:
驚風皆由於氣虛,宜用壓風湯:
人參(五分) 白朮(五分) 甘草(三分) 茯神(一錢) 半夏(三分) 陳皮(一分) 神麯(五分) 砂仁(一粒) 丹砂(三分)
水煎服。治慢驚風加黃耆。
又方:
治驚風抽掣經驗方。
全蠍(一個) 黃連(一錢) 硃砂(一錢) 生薑(少許)
共研細末,調勻,喂小兒口內,任其自咽,其效如神。
白話文:
世人常說的小兒驚風,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小兒會有驚嚇的情況,但並非真的有風邪侵入。小兒身體本質屬於純陽,不應有風邪存在,之所以表現出像有風的症狀,是因為小兒的陽氣旺盛會導致內部熱度升高,內部熱度升高就會產生類似風的症狀,這不是從外界來的風,而是從體內產生的風。如果把體內的風當作外來的風來治療,那會加速病情惡化甚至死亡。治療時可使用清火散風湯:
藥材包括白朮、茯苓、陳皮、梔子、甘草、白芍、半夏和柴胡,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是強健脾胃、平抑肝氣的良藥,肝氣平穩了火氣就會消散,脾胃強健了風邪就會停止,絕對不能用發散風邪的藥物來治療。
另一個處方是:
驚風都是因為氣血虛弱所引起,適合使用壓風湯:
藥材有人參、白朮、甘草、茯神、半夏、陳皮、神麯、砂仁和丹砂,用水煎煮後服用。若治療慢性驚風,可加入黃耆。
再一個處方是:
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的有效經驗方:
藥材有全蠍、黃連、硃砂和生薑,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餵入小兒口中,讓其自行吞嚥,效果神奇。
4. 泄瀉
熱泄方:
小兒身如火熱,口渴舌燥,喜冷飲而不喜熱湯,方用瀉火止泄湯:
車前子(二錢) 茯苓(一錢) 白芍(一錢) 黃連(三分) 澤瀉(五分) 豬苓(三分) 麥芽(一錢) 枳殼(二分)
水煎服。
寒瀉方:
此症必腹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熱飲而不喜冷,方用散寒止瀉方: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二錢) 肉桂(二分) 甘草(一分) 乾薑(二分) 砂仁(一粒) 神麯(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熱性腹瀉的處方:
如果小朋友身體像火一樣熱,口渴舌頭乾燥,喜歡喝冷飲而不喜歡熱湯,這時候可以使用清熱止瀉的藥方:
車前子(約6克) 茯苓(約3克) 白芍(約3克) 黃連(約1克) 澤瀉(約2克) 豬苓(約1克) 麥芽(約3克) 枳殼(約0.6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寒性腹瀉的處方:
如果是這種情況,患者一定會感到腹部不舒服,並且喜歡用手按摩腹部,不會口渴且舌頭滑潤,喜歡熱飲而不喜歡冷飲。這時候可以使用驅寒止瀉的藥方:
人參(約3克) 白朮(約3克) 茯苓(約6克) 肉桂(約0.6克) 甘草(約0.3克) 乾薑(約0.6克) 砂仁(一顆) 神麯(約2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5. 三關
小兒虎口風、氣、命三關,紫屬熱,紅屬寒,青屬驚風,白屬疳。風關為輕,氣關為重,若至命門,則難治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兒童手掌虎口部位的風、氣、命三關顏色判斷健康狀態的方法。紫色表示有熱症,紅色顯示有寒症,青色可能代表有驚風,而白色可能暗示有疳疾。如果病症只出現在風關,情況較輕;若已到氣關,則病情較嚴重;萬一病症發展到命門,那就非常難以治療了。
6. 尿血
周歲小兒尿血方:
大甘草(一兩二錢) 水六碗煎二碗,服完即愈。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用於一歲大兒童尿血狀況的處方:
取大量的甘草(約一兩二錢),用六碗的水來煎煮,直到剩下兩碗的份量,讓孩童服用後,尿血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
7. 小兒色
以鼻之上,眼之間辨之。色紅者,心熱也;紅筋橫、直現於山根者,皆心熱也。色紫者,心熱之甚,而肺亦熱也。色青者,肝有風也;青筋橫現、直現者,皆肝熱也;直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也。色黑者,風甚而肺中有寒。色白者,肺中有痰。色黃者,脾胃虛而作瀉。現其色,而病可知矣。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在談論如何透過觀察小孩鼻子上方,兩眼之間的顏色來辨識他們的健康狀況。如果這個區域呈現紅色,這可能表示孩子的心臟有熱氣;如果出現紅色的血管橫向或垂直地顯現在鼻子的根部,同樣也是心臟有熱氣的跡象。如果顏色是紫色的,那麼心臟和肺部可能都有熱氣,而且情況比較嚴重。若顯示青色,可能是肝臟有風邪;青色的血管橫向或垂直地出現,則表示肝臟也有熱氣;直線的血管可能意味著風邪向上發展,而橫向的血管則可能代表風邪向下擴散。若皮膚顯現黑色,可能表示風邪非常嚴重,且肺部有寒氣。若是白色,則可能肺部有痰。若是黃色,可能表示脾胃虛弱,並且有腹瀉的情況。只要看到這些顏色,就能對孩子的病情有所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