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痛疼門 (5)
痛疼門 (5)
1. 心腹痛
水煎服。
有火加梔子二錢,無火加肉桂二錢,有食加山楂三錢;傷米食加枳殼一錢、麥芽一錢;有痰加半夏一錢。(方中雖有白朮、茯苓,乃脾胃之品,然其性亦能入肝。白芍、當歸、柴胡,則純是肝經之正藥,有此三味直入肝經,則各藥無不盡入肝以平木,木平則脾胃之土安然,遂有食則化食,有痰則祛痰,有火則散火,有寒則去寒,有不功效立奏者乎?此右病而左治之一法也。)
食生冷心脾痛
治食生冷心脾痛,方用:
用陳吳茱萸五、六十粒,水一大盞,煎取汁去滓,入平胃散三錢,再煎熱服。
白話文:
心腹痛
水煎服。如有火症,加梔子二錢;無火症,加肉桂二錢;如有食物積滯,加山楂三錢;因進食不潔導致的腹痛,加枳殼一錢、麥芽一錢;如有痰症,加半夏一錢。雖然方劑中含有白朮、茯苓,它們是健脾胃的藥物,但也能作用於肝臟。白芍、當歸、柴胡都是肝經的藥物,這三味藥直達肝經,則其他藥物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平肝理氣。肝氣平和,脾胃自然安寧,因此能化解食物積滯、祛除痰濕、散火解寒,藥效迅速顯著。這是從間接調理入手治療疾病的方法。
食生冷心脾痛
治療因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胸腹疼痛,用陳久吳茱萸五六十粒,加一大杯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平胃散三錢,再次煎熱服用。
2. 手足痛
〔手足之痛者,人以為脾經之熱,不知非脾熱也,乃肝木之鬱結也。散其鬱氣,則手足之痛自去矣。〕方用逍遙散加:
梔子(三錢) 半夏(二錢) 白芥子(二錢)
水煎服。
二劑其痛如失。蓋肝木作祟,脾氣不敢當其鋒,氣散於四肢,結而不伸,所以作楚。今一旦平其肝氣,則脾氣自舒矣。〔脾氣舒而痛在手足,有不盡除者乎?〕
足弱
此病不能步履,人以為腎水之虛,誰知由於氣虛而不能運動乎?方用補中益氣湯加:
牛膝(三錢) 石斛(五錢) 黃耆(一兩) 人參(三錢)
水煎服。
〔三劑即足生力,四劑可以步履矣。蓋人參、耆朮,皆補氣之聖藥,而牛膝、石斛,亦健足之神劑,所以用之而歷成也。〕
筋縮
凡人一身之筋脈,不可有病,病則筋縮而身痛,脈澀而體重矣。然筋之舒在於血和,而脈之平則於氣足。故治筋必須先治血,而治脈必須先補氣。人若筋急拳縮,傴僂而不能立,俯仰而不能直者,皆筋病也。方用:
當歸(一兩) 白芍(五錢) 薏仁(五錢) 生地(五錢) 元參(五錢) 柴胡(一錢)
水煎服。
此方奇在用柴胡一味,入於補血藥中,蓋血虧則筋病,用補血藥以治筋宜矣,何以又用柴胡以散之?不知肝為筋之主,筋乃肝之餘,肝氣不順,筋自縮急,〔甚而傴僂〕,今用柴胡以舒散之,鬱氣既除,而又濟之大劑補血之品,則筋自得其養〔而寬,筋寬則諸症悉愈矣。〕
白話文:
【手足疼痛】
一般人認為手腳疼痛是因為脾臟過熱,卻不知道這其實並非脾臟熱,而是肝氣鬱結所導致的。只要能舒緩這鬱結的氣,手腳的疼痛自然就會消失。因此,我們使用逍遙散,並且加入梔子、半夏和白芥子,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後,疼痛感會明顯減輕。這是因為肝氣在作怪,脾氣不敢對抗,導致氣在四肢聚集,無法伸展,因而產生疼痛。一旦肝氣得到平衡,脾氣就能得到舒緩。
【腳部無力】
這種病症使人無法正常行走,大家通常認為這是腎功能虛弱所致,但事實上,這是因為氣虛,無法促進身體活動。治療時,我們會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牛膝、石斛、黃耆和人參,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三劑後,腳部的力量會逐漸恢復,到第四劑時,就可以正常行走了。人參和黃耆是補氣的聖藥,而牛膝和石斛則能強健腳部,因此,這樣的配方效果顯著。
【肌肉收縮】
人體的肌肉和血管不能有任何問題,一旦生病,肌肉會收縮且身體會感到疼痛,血管變得僵硬,身體也會感到沉重。然而,肌肉的舒展需要血液的和諧,血管的平穩則需要充足的氣。因此,治療肌肉問題必須先調節血液,而治療血管問題則必須先補充氣。如果出現肌肉緊繃、彎曲且無法站立,或者彎腰無法直起的情況,都是肌肉的問題。治療時,我們會使用當歸、白芍、薏仁、生地、元參和柴胡,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配方的特別之處在於加入了柴胡,雖然用補血藥物來治療肌肉問題已經很常見,但為什麼還要加入柴胡呢?因為肝臟是控制肌肉的關鍵,肌肉是肝臟的延伸,肝氣不順暢,肌肉就會緊繃。現在使用柴胡來舒緩肝氣,鬱結的氣一旦消除,再輔以大量的補血藥物,肌肉就能得到滋養,從而使所有症狀得以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