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1)
(1)
1. 吐
此症雖胃之弱,亦脾氣之虛。
小兒恣意飽食,不能消化,久之上衝於胃口而吐也。
方用止吐速效方:
人參(一錢) 砂仁(一粒) 白朮(五分) 茯苓(二錢) 陳皮(二分) 半夏(一分) 乾薑(一分) 麥芽(五分) 山楂(三粒)
水煎服。
夏加黃連、冬加乾薑各三分,無不愈。
此六君子變方。
白話文:
這病雖然是胃虛弱,但也是脾氣虛造成的。小孩貪吃過飽,無法消化,久了就往上衝到胃口,導致嘔吐。
治療方法可以用止吐速效方:人參一錢、砂仁一粒、白朮五分、茯苓二錢、陳皮二分、半夏一分、乾薑一分、麥芽五分、山楂三粒,水煎服。夏天可以加黃連三分,冬天可以加乾薑三分,都能治好。
這個方子是六君子湯的變方。
2. 咳嗽
方用:
蘇葉(五分)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熱服,有痰加白芥子八分。
白話文:
藥方使用:
蘇葉(五分):又名薄荷葉,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作用。 桔梗(一錢):有宣肺利咽、排痰止咳的效果。 甘草(一錢):有調和藥性、潤肺止咳的作用。
請用水煎煮後熱服。如有痰多的情況,可加入白芥子(八分)。
3. 瘧疾
方用:
柴胡(六分) 白朮(一錢) 茯苓(一錢) 當歸(一錢) 白芍(錢半) 半夏(五分) 青皮(五分) 厚朴(五分)
水煎露一宿,再溫與服。
熱多者,加人參、黃耆各五分;寒多者,加乾薑三分;痰多者,加白芥子一錢;夜發燒者,加何首烏、熟地各二錢;日發熱者,不用加;腹痛者,加檳榔三分。
白話文:
方用:
藥材:
- 柴胡:六分
- 白朮:一錢
- 茯苓:一錢
- 當歸:一錢
- 白芍:一錢半
- 半夏:五分
- 青皮:五分
- 厚朴:五分
煎服方法:
將藥材用水煎煮,浸泡一夜(露一宿),第二天再溫熱服用。
加減法:
- 熱症明顯者: 加人參、黃耆各五分。
- 寒症明顯者: 加乾薑三分。
- 痰多者: 加白芥子一錢。
- 夜間發燒者: 加何首烏、熟地各二錢。
- 白天發燒者: 不需加藥。
- 腹痛者: 加檳榔三分。
4. 治寸白蟲方
百部根(五錢) 檳榔(五錢)
水煎服,一劑蟲全下。
又方:
飛羅白麵製半夏,生白礬各三錢,共為細末,水滴成丸,分三日服,開水服,蟲化為水。
大人照方十倍閤眼。
白話文:
【百部根(五錢) 檳榔(五錢)
加水煎煮後服用,一次服用後蟲子會全部排出。
另外一個配方:
將飛羅白麵和半夏混合,加入生白礬各三錢,一同研磨成細末,用清水滴成藥丸,分三天服用,蟲子會化為水。
成人按照這個配方增加十倍的份量服用。】
5. 胎毒
小兒洗胎毒方:
荊芥(五錢) 蒲公英(五錢) 甘草(五錢) 槐條(二十寸) 蔥須(一撮)花椒(三錢) 艾葉(一錢) 水一砂鍋,煎洗。
胎毒肥瘡方:
花椒(三錢) 白芷(三錢) 黃柏(三錢) 鉛粉(三錢) 枯礬(三錢)
共為細末,麻油調敷,甚效。
白話文:
寶寶洗胎毒的藥方:用荊芥、蒲公英、甘草、槐條、蔥須、花椒、艾葉各適量,加水煎煮後,用藥湯洗澡。
治療胎毒引起的肥瘡的藥方:將花椒、白芷、黃柏、鉛粉、枯礬研磨成細粉,再用麻油調和,塗抹在患處,效果很好。
6. 火丹
治火丹神方:
絲瓜子(一兩) 柴胡(一錢) 元參(一兩) 升麻(一錢) 當歸(五錢)
水煎服。
又方:
升麻(三錢) 元參(一兩) 乾葛(三兩) 青蒿(三錢) 黃耆(三錢)
水煎服。
此症乃胃火與肝經之火,共騰而外越,不為丹毒,即發疹也。
方中用青蒿甚炒,肝、脾兩經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藥重劑,而火安有不滅者乎?
白話文:
治火丹神方:
第一方:
- 絲瓜子(一兩)
- 柴胡(一錢)
- 元參(一兩)
- 升麻(一錢)
- 當歸(五錢)
水煎服用。
第二方:
- 升麻(三錢)
- 元參(一兩)
- 乾葛(三兩)
- 青蒿(三錢)
- 黃耆(三錢)
水煎服用。
病因分析:
這種症狀是胃火和肝經之火共同上升,向外擴散所致。雖然不屬於丹毒,但也會出現疹子。
方藥解釋:
方中使用青蒿,經過反覆炒制,可以平息肝脾兩經的火氣。再加上其他藥物的配合,火氣自然會消退。
7. 便蟲
小兒便蟲方:
榧子(五個,去殼) 甘草(三分) 為末,米飯為丸,
服二次,則蟲化為水矣。
又蟲積方:
使君子(十個,去殼炒) 檳榔 甘草(各一錢) 榧子(十個,去殼)
共為末,米飯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二日蟲出,五日即愈。
白話文:
小兒便蟲方與蟲積方:
小兒便蟲方:
取五個榧子去殼,加入三分甘草,研磨成粉末,用米飯搓成丸狀。
服用兩次,便蟲就會化為水消失。
蟲積方:
取十個使君子去殼炒熟,再加入一錢檳榔、一錢甘草以及十個去殼的榧子,一同研磨成粉末,用米飯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丸。
服用兩天後,蟲就會排出體外,五天後病症就會痊癒。
8. 痢疾
方用:
當歸(一錢) 黃連(二分) 白芍(一錢) 枳殼(五分) 檳榔(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熱服。
紅痢倍黃連,白痢加澤瀉三分,腹痛倍甘草、白芍,小便赤加木通三分,下如豆汁加白朮一錢,傷食加山楂、麥芽各三分,氣虛加人參三分。
白話文:
方用:
主方:
- 當歸 (1錢)
- 黃連 (2分)
- 白芍 (1錢)
- 枳殼 (5分)
- 檳榔 (5分)
- 甘草 (3分)
用法: 水煎熱服。
加減:
- 紅痢 (赤痢): 黃連加倍。
- 白痢 (白痢): 加澤瀉 3分。
- 腹痛: 甘草、白芍加倍。
- 小便赤: 加木通 3分。
- 下如豆汁: 加白朮 1錢。
- 傷食: 加山楂、麥芽各 3分。
- 氣虛: 加人參 3分。
注: 此處的「錢」、「分」是中藥的重量單位,古代常用。
9. 驚風
世人動曰驚風,誰知小兒驚則有之,而風則無。
小兒純陽之體,不當有風,而狀若有風者,蓋小兒陽旺則內熱,內熱則生風,是非外來之風,乃內出之風也。
內風作外風治,是速之死也。
方用清火散風湯:
白朮(三分) 茯苓(二錢) 陳皮(一分) 梔子(三分) 甘草(一分) 白芍(一錢) 半夏(一分) 柴胡(五分)
水煎服。
此方健脾、平肝之聖藥,肝平則火散,健脾則風止,斷不可以風藥表散之也。
又方:
驚風皆由於氣虛,宜用壓風湯:
人參(五分) 白朮(五分) 甘草(三分) 茯神(一錢) 半夏(三分) 陳皮(一分) 神麯(五分) 砂仁(一粒) 丹砂(三分)
水煎服。
治慢驚風加黃耆。
又方:
治驚風抽掣經驗方。
全蠍(一個) 黃連(一錢) 硃砂(一錢) 生薑(少許)
共研細末,調勻,喂小兒口內,任其自咽,其效如神。
白話文:
民間常說孩子生病是「驚風」,但其實孩子驚嚇才會發病,並非真的被風吹到。孩子體質陽氣旺盛,本不應該有風寒入侵,但因陽氣過盛導致內熱,內熱就會生風,這不是外來的風,而是內在產生的風。
如果把內風當成外風治療,用風藥來散寒表症,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死亡。應該使用清火散風湯來治療,這方子能健脾平肝,肝氣平順則內熱消散,脾胃健壯則內風止住,絕對不能用風藥來治療。
另外,還可以用壓風湯來治療驚風,因為驚風多半是因為氣虛引起的。這方子能補氣益脾,改善氣虛狀態。如果驚風症狀緩慢,可以加入黃耆加強補氣效果。
還有一個治療驚風抽搐的經驗方,用全蠍、黃連、硃砂、生薑研磨成粉末,餵食孩子,效果奇佳。
10. 泄瀉
熱泄方:
小兒身如火熱,口渴舌燥,喜冷飲而不喜熱湯,方用瀉火止泄湯:
車前子(二錢) 茯苓(一錢) 白芍(一錢) 黃連(三分) 澤瀉(五分) 豬苓(三分) 麥芽(一錢) 枳殼(二分)
水煎服。
寒瀉方:
此症必腹而喜手按摩,口不渴而舌滑,喜熱飲而不喜冷,方用散寒止瀉方: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二錢) 肉桂(二分) 甘草(一分) 乾薑(二分) 砂仁(一粒) 神麯(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如果小孩身體發熱,口渴舌燥,喜歡喝冷飲卻不愛喝熱湯,可以用瀉火止泄湯來治療,藥方包含車前子、茯苓、白芍、黃連、澤瀉、豬苓、麥芽、枳殼,水煎服用。
如果小孩腹痛,喜歡用手按摩,口不渴但舌頭濕潤,喜歡喝熱飲卻不愛喝冷飲,可以用散寒止瀉方來治療,藥方包含人參、白朮、茯苓、肉桂、甘草、乾薑、砂仁、神麯,水煎服用。
11. 三關
小兒虎口風、氣、命三關,紫屬熱,紅屬寒,青屬驚風,白屬疳。
風關為輕,氣關為重,若至命門,則難治矣。
白話文:
小孩的手掌上,有風關、氣關和命關三處。其中,如果這三處呈紫色,代表熱症;呈紅色,代表寒症;呈青色,代表驚風;呈白色,代表消化不良(疳)。
風關是輕微的症狀,氣關則較為嚴重,若到了命門的位置,就表示病情難以治療了。
12. 尿血
周歲小兒尿血方:
大甘草(一兩二錢) 水六碗煎二碗,服完即愈。
白話文:
【週歲嬰兒尿血方:
大甘草(三錢) 水六碗煎至二碗,飲完即可痊癒。】
13. 小兒色
以鼻之上,眼之間辨之。
色紅者,心熱也;紅筋橫、直現於山根者,皆心熱也。
色紫者,心熱之甚,而肺亦熱也。
色青者,肝有風也;青筋橫現、直現者,皆肝熱也;直者風上行,橫者風下行也。
色黑者,風甚而肺中有寒。
色白者,肺中有痰。
色黃者,脾胃虛而作瀉。
現其色,而病可知矣。
白話文:
觀察鼻子上面、兩眼之間的顏色,就可以辨別病情。
如果顏色發紅,表示心火旺盛;如果看到紅色的血管橫向或直線狀出現於鼻樑根部,也都代表心火旺盛。
如果顏色發紫,表示心火過盛,同時肺部也熱。
如果顏色發青,表示肝氣有風;如果看到青色的血管橫向或直線狀出現,也都代表肝火旺盛;直線狀代表風向上走,橫線狀代表風向下走。
如果顏色發黑,表示風氣很盛,而且肺部有寒氣。
如果顏色發白,表示肺部有痰。
如果顏色發黃,表示脾胃虛弱,容易腹瀉。
只要觀察這些顏色的變化,就能知道病人的病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