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臌症門

回本書目錄

臌症門

1. 臌症門

2. 血臌

此症或因跌閃而瘀血不散,或因憂鬱而結血不行,或因風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脹,脹則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非水,徒傷元氣。倘以治氣法治之,而症非氣,徒增飽滿。方用逐瘀蕩穢湯:

水蛭(炒萸為末,三錢) 當歸(二兩) 雷丸(三錢) 白芍(三錢) 紅花(三錢) 枳殼(三錢) 牛膝(三錢) 桃仁(四十粒)

水煎服。

一劑血盡而愈,切勿與二劑,當改用四物湯調理。於補血內加白朮、茯苓、人參,補元氣而利水,自然痊愈,否則恐成乾枯之症。

辨血臌,惟腹脹如臌,而四肢手足並無脹意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可能是因為跌倒或受創導致瘀血無法散開,或是因為心情鬱悶導致血液凝滯,又或者是風邪入侵導致血液在腹部積聚,久而久之形成了血臌。食物進入胃裡後,未能轉化為精血,反而助長了病邪,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脹滿,脹滿久了就成為血臌了。如果用治療水腫的方法來排除它,但病症並不是水腫,只會白白損傷體內的元氣。如果用治療氣滯的方法來治療,但病症並非氣滯,只會增加飽脹感。

使用「逐瘀蕩穢湯」進行治療:

成分有炒過的水蛭三錢,當歸二兩,雷丸三錢,白芍三錢,紅花三錢,枳殼三錢,牛膝三錢,以及四十粒桃仁。用水煎煮服用。

服用一次後,血液應能完全排出,千萬不要再服用第二次,應該改用「四物湯」進行調理。在補血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茯苓和人參,補充元氣並有利水作用,自然可以康復,否則可能會演變成乾枯的病症。

辨識血臌的方法,就是腹部像鼓一樣脹大,但是四肢和手腳卻沒有同樣的脹滿感。

3. 蟲臌

此症小腹作痛,四肢浮腫而未甚,面色紅而有白點,如蟲食之狀,眼下無臥蠶微腫之形,是之謂之血臌,方用消蟲神奇丹:

雷丸(三錢) 當歸(一兩) 鱉甲(一兩) 地慄粉(一兩) 神麯(三錢) 茯苓(三錢) 車前子(五錢) 白礬(三錢)

水煎服。

一劑下蟲無數,二劑蟲盡出而臌消,不必三劑。但病好後必須用六君子湯去甘草調理。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特徵是小腹部會感覺到疼痛,而且四肢會有些許的浮腫,臉色呈現紅色,但上面散佈著白色的斑點,看起來就像被蟲咬過一樣。眼睛下方沒有常見的臥蠶狀微腫現象,這種情況我們稱為「血臌」。治療上,我們可以使用一種名為「消蟲神奇丹」的藥方:

藥材包括雷丸三錢、當歸一兩、鱉甲一兩、地慄粉一兩、神麯三錢、茯苓三錢、車前子五錢、白礬三錢。

這些藥材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一劑後,體內的寄生蟲就會大量排出,再服用一劑,蟲子就會完全被清除,且「血臌」的症狀也會消失,通常不需要服用到第三劑。但是,病癒後,必須使用「六君子湯」,但要去掉甘草成分,來進行身體的調養。

4. 水臌

此症滿身皆腫,按之如泥者是也。若不急救,水流四肢,不得從膀胱而出,則為死症矣。方用決流湯:

黑醜(二錢) 甘遂(二錢) 肉桂(一兩) 車前子(一兩)

水煎服。

一劑而水流鬥余,二劑而痊愈,斷不可與三劑也,與三劑反殺之矣。蓋牽牛、甘遂,最善利水,又加之肉桂、車前子,引水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氣,不使牛、遂之過猛也。二劑之後,須用五苓散調理二劑,再以六君子湯補脾可也。更須忌食鹽三月,犯之則不救矣。

白話文:

這種病症的特徵是全身浮腫,用手按壓下去就像按在泥裡一樣。如果不立即救治,水分會擴散到四肢,無法通過膀胱正常排出,這將成為致命的病情。治療上可用決流湯:

黑醜(二錢)、甘遂(二錢)、肉桂(一兩)、車前子(一兩)

用水煎煮後服用。

第一劑藥後,可能排出超過一鬥的水,第二劑後病情應能康復,但絕對不能服用第三劑,因為服用第三劑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因為牽牛(黑醜)、甘遂有極強的利尿效果,加上肉桂和車前子,可以引導水分進入膀胱,促進排水而不流失元氣,防止牽牛和甘遂的過度猛烈作用。在服用兩劑後,必須用五苓散調理兩次,再以六君子湯來補脾。此外,必須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完全避免攝取鹽分,否則病情將無法挽救。

5. 氣臌

此症乃氣虛作腫,似水而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上腫起,後漸腫至身上,於是頭面皆腫者有之,此之謂之氣臌。宜於健脾行氣之中,加利水之品。若以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 人參(一錢) 甘草(一分) 山藥(五錢) 肉桂(一分) 蘿蔔子(一錢) 枳殼(五分) 薏仁(一兩) 車前子(一錢) 神麯(一錢)

水煎服。

初服若覺有礙,久之自有大功,不過三十劑而痊愈矣。忌食鹽三月,秋石亦忌。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由氣虛導致的腫脹,看起來像水腫,但實際上並不是。如果用手按壓,並不會像按壓泥巴那樣留下凹陷。這種病症通常會先從腳面開始腫脹,然後逐漸向上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甚至頭部和臉部也會出現腫脹,我們稱之為「氣臌」。治療時應選擇能強健脾胃、促進氣血流通,同時兼有利尿作用的藥物。如果誤以為是水腫而進行治療,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可用以下藥方:

白朮(30克) 茯苓(30克) 人參(3克) 甘草(3克) 山藥(15克) 肉桂(3克) 蘿蔔子(3克) 枳殼(7.5克) 薏仁(30克) 車前子(3克) 神麯(3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剛開始服用可能會感覺有些不適,但持續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會顯著,大約在服用三十劑後即可康復。治療期間需避免食用鹽類三個月,秋石也要避免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