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嘔吐門 (2)
嘔吐門 (2)
1. 火吐
此症若降火,則由脾而入於大腸,必變為便血之症,方用清火止瀉湯:
茯苓(一兩) 人參(二錢) 砂仁(三粒) 黃連(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這病症如果要降火,火氣會從脾臟影響到大腸,可能會轉變成便血的情況。應該使用清火止瀉湯來治療:
藥材包含:茯苓(約40公克)、人參(約6公克)、砂仁(3粒)、黃連(約9公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2. 腎寒吐瀉
腎寒吐瀉,由於心寒胃弱,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利不已,五更時痛瀉三、五次者是也。此症人以為脾胃之寒,服脾胃藥而不效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脾為腎之海。胃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甚寒,何以生胃土而消穀食?脾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寒,何以化糟粕而生精微?故補脾胃莫急於補腎也。方用:
熟地(三兩) 山萸(二兩) 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山藥(四兩) 附子(一兩) 肉桂(一兩) 五味子(一兩) 吳茱萸(五錢)
蜜丸,每日空心服五錢。
〔此方之妙,全在用腎藥居多,而脾胃藥居少。尤妙在用熱溫之藥,於補腎、補土之中,則火足而土健,誰知水足而生火乎?此種議論,舉世未聞,豈徒託空言以示奇乎?實有至理存焉。試之無不效奏頃刻,願世人加意此妙法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被稱為「腎寒吐瀉」,主要是因為心臟功能偏弱和胃部機能不強,導致持續嘔吐,食物長時間後才吐出。此外,還伴有嚴重的腹瀉,特別是在清晨時分,可能連續拉肚子三到五次。很多人會誤認為這是脾胃受寒的問題,但即使吃了調理脾胃的藥物也無法見效,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胃是腎的門戶,脾是腎的庫藏。如果胃氣虛弱,未能滋養腎中的生命之火,心包就會非常寒冷,無法促進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影響食物的正常代謝。同樣地,若脾氣虛弱,沒有滋補腎中生命之火,下腹部就會虛弱且寒冷,無法有效地分解食物殘渣,生成精華物質。因此,調理脾胃的首要工作,就是先補腎。
以下是建議的藥方:
熟地三兩、山萸二兩、茯苓三兩、人參三兩、山藥四兩、附子一兩、肉桂一兩、五味子一兩、吳茱萸五錢
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每天空腹時服用五錢。
這個藥方的巧妙之處,在於大量使用了滋補腎臟的藥材,而調理脾胃的藥材則相對較少。更妙的是,它採用了溫熱性的藥材,在補腎和滋養脾胃的同時,讓身體的火氣充足,脾胃更加健康。大家都知道,當水分充足時,可以產生火氣,但這種觀點在世界上並不多見,不只是空洞的言辭,而是充滿深奧的道理。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往往能立即見效,希望人們能重視這一奇妙的療法。
3. 脾虛胃吐
胃吐由於脾虛,脾氣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嘔,補脾則胃安。方用: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五錢) 甘草(一錢) 肉桂(一錢) 神麯(一錢) 半夏(一錢) 砂仁(三粒)
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補脾土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然則欲使關外之安靜,必先使關中之安寧。況用砂仁、半夏、神麯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此脾胃雙補法也。
白話文:
[脾虛導致的胃部反吐]
胃部反吐的情況多是由於脾臟功能虛弱造成的,當脾氣無法順利下行時,會反向向上導致嘔吐的現象。若能適當地補充脾臟的能量,則可使胃部恢復平穩。可用以下藥方:
人參(9克) 茯苓(9克) 白朮(15克) 甘草(3克) 肉桂(3克) 神麯(3克) 半夏(3克) 砂仁(約三粒)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藥方之所以能治療胃部疾病,是因為它能補充脾臟的功能。胃部可視為身體的門戶,而門戶的紊亂,往往是因為內部的失調所引起。因此,要讓外部平靜,必須先讓內部安寧。此外,配方中的砂仁、半夏和神麯等成分,均具有止吐的效果,其療效自然會非常顯著。這就是同時補脾補胃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