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嘔吐門 (1)
嘔吐門 (1)
1. 反胃
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山藥(六錢) 丹皮(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附子(三錢) 肉桂(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某種胃部疾病,症狀是食物長時間後又吐出來。這是因為腎臟的機能不足,無法適當地溫暖脾胃,導致脾胃功能低下,食物反覆出現。以下是一種治療這種情況的處方:
熟地(60公克)、山萸(30公克)、山藥(18公克)、丹皮(9公克)、茯苓(9公克)、澤瀉(9公克)、附子(9公克)、肉桂(9公克)。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嘔吐門
3. 寒吐
此症若降寒,則又引入腎,而流於膀胱,必變為遺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止嘔散寒湯:
白朮(二兩) 人參(五錢) 附子(一錢) 乾薑(一錢) 丁香(五分)
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補脾之品,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勢不得不從臍出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如果遇到寒冷,就會進一步影響到腎臟,然後波及到膀胱,必然會轉變成遺尿的問題。治療方法應該是驅散寒氣並止吐,可用的藥方是止嘔散寒湯:
白朮(60克) 人參(15克) 附子(3克) 乾薑(3克) 丁香(1.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中,我們使用了驅散寒氣和補充脾胃功效的成分,這樣一來,寒氣就無法向上侵襲,也不能向下蔓延,自然會從肚臍部位排出體外。
4. 寒邪犯腎大吐
寒邪入腎宮,將脾胃之水,挾之盡出,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熱物熨之少快,否則寒冷欲死。不知者以為胃病,而乃腎病也。方用:
附子(一個) 白朮(四兩) 肉桂(一錢) 乾薑(三錢) 人參(三兩)
水煎服。
下喉便覺吐定,煎渣再服,則安然如故矣。〔蓋腎水養人,何能克心以死人?惟陰寒邪氣,直入腎宮,則腎火外避,而諸邪挾眾,逆犯心君,則不寧矣。所以必用附子、肉桂、乾薑,一派辛辣之熱藥,而不必多用人參以定變,使諸藥遍列分部,無非春溫之氣,自然寒邪散而吐止矣。〕
白話文:
當寒邪侵入腎臟,會導致脾胃中的水分被強制全部排出,進而引起手腳冰冷,小腹劇烈疼痛難忍。如果用熱敷會感到稍微舒緩,否則冷到像要死去一樣。很多人誤以為是胃部問題,其實這是腎臟受到影響。治療方式如下:
使用附子一個、白朮四兩、肉桂一錢、乾薑三錢、人參三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喝下後,就會感覺嘔吐的情況穩定下來,然後再煎第二次渣滓服用,身體就能恢復正常了。因為腎臟的水分本來就是滋養人體的,怎麼可能反過來傷害心臟致人死亡呢?只有當寒邪直接侵入腎臟,腎臟的「火」會向外逃逸,各種邪氣趁虛而入,逆向侵犯心臟,這時人體就無法安穩了。因此,必須使用附子、肉桂、乾薑這些辛辣的熱性藥材,並不需要過量使用人參來穩定病情。讓這些藥材在人體內充分發揮作用,就像春天溫暖的氣息一般,自然就能驅散寒邪,停止嘔吐了。
5.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誰知是腎水之方乎?蓋脾胃必借腎水而滋潤之,腎水一虧,則胃之火沸騰而上,以致目紅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時燥時靜,時欲飲水,及水到又不欲飲,即強飲之,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黃湯加桂、附,水煎,冷服。
〔此方可治上假熱而下真寒者,無不神妙奏功,大吐之症宜之耳。〕
外治法:
先以手擦其足心,使極熱時,然後用附子一個煎湯,用鵝翎掃之,隨干隨掃,少頃亦不吐矣。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即安然也。或服逍遙散加黃連,亦立止也。
無如世醫以雜藥妄投而成噎膈矣,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當歸(五錢) 元參(一兩) 牛膝(三錢) 白芥子(三錢)
水煎服。
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干而細,飲食入胃,不能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白話文:
【反胃大吐】
大吐的情況,舌頭上有尖銳的小刺,雙眼紅腫,人們常以為是火氣大,但誰能想到這是腎臟功能不足呢?事實上,脾胃運作需倚賴腎臟提供的水分來滋潤,一旦腎臟水分不足,胃部的火氣就會沸騰上沖,導致眼睛紅腫和舌頭出現小刺。然而這種病症時而乾燥時而平靜,患者時而想喝水,但水一到嘴邊又不想喝了,即使勉強喝下去,也不會感到特別舒暢,這就是上半身看似熱症,下半身卻是真正的寒症。治療方式應採用六味地黃湯再加入肉桂和附子,用水煎煮後冷服。
這個方法對治療上半身看似熱症,下半身卻是真正寒症的情況非常有效,對於大吐的病情尤其適合。
外部治療方式:
首先用手搓揉患者的腳底,直到腳底發熱,接著使用一個附子煎湯,再用鵝毛刷沾取湯汁塗抹在患者身上,隨時塗抹隨時擦乾,不久後就不會再吐了。之後再服用大量六味地黃湯,就能恢復健康。或者服用逍遙散加上黃連,也能立即止吐。
然而,許多醫生胡亂開藥,導致病情轉為更嚴重的噎膈。治療的處方如下:
熟地(二兩)、山萸(一兩)、當歸(五錢)、元參(一兩)、牛膝(三錢)、白芥子(三錢),用水煎服。
因為腎臟水分不足,大腸就會變得乾燥且狹窄,食物進入胃部後無法順利下行,所以才會反胃大吐。
6.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二兩) 山萸(五錢) 山藥(一兩) 丹皮(三錢) 茯苓(五錢) 澤瀉(三錢) 麥冬(五錢) 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有人在吃東西後立即就吐出來,這是因為腎臟的精氣不足,無法滋潤咽喉,所以咽喉乾燥導致食物一進去就馬上吐出來。處方如下:
熟地(60克)、山萸(15克)、山藥(30克)、牡丹皮(9克)、茯苓(15克)、澤瀉(9克)、麥冬(15克)、五味子(3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7. 腎虛嘔吐
嘔吐之症,人以為胃虛也,誰知是由於腎虛乎?故治吐不效,未窺見病之根也。方用:
人參(三錢) 白朮(五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砂仁(五粒) 吳茱萸(五分)
水煎服。
〔此方似乎治脾胃之藥,不知皆治腎之味。方中取人參救胃之外,其餘藥品,俱入腎經,而不止留在脾也。腎火生脾,脾土生胃,胃氣一轉,嘔吐自平,此治胃而用治腎之法,人知之乎?〕
白話文:
[腎虛引起的嘔吐]
人們常認為嘔吐是因為胃虛弱,但有誰會想到這其實可能是腎虛導致的呢?如果治療嘔吐的療法沒有成效,那可能就是因為還沒有找到病根。可用的藥方如下:
人參3錢、白朮5錢、薏仁5錢、芡實5錢、砂仁5粒、吳茱萸5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看似是用來調理脾胃的,但實際上它們都是用來調理腎臟的。在藥方中,除了用人參來補救胃虛外,其他的藥材都主要作用於腎臟,而不僅僅停留在脾臟。腎臟的活力能促進脾胃運作,脾胃功能正常,胃氣得以順暢,嘔吐自然就能得到緩解。這種表面上是在調理胃,實際上是在調理腎的療法,有多少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