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喘症門 (1)
喘症門 (1)
1. 腎火扶肝上衝
凡人腎火之逆,扶肝氣而上衝,以致作喘,甚有吐紅粉痰者,此〔乃〕腎火炎上以燒肺金,肺熱不能克肝,而龍雷之火升騰矣。龍雷火,相火也。方用:
地骨皮(一兩) 沙參(一兩) 丹參(三錢) 麥冬(五錢) 白芍(五錢) 白芥子(二錢) 桔梗(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髓中之火,沙參、丹皮以養陰,白芍平肝,麥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經,則痰喘除而氣喘定矣。
白話文:
凡是人體內腎臟的火氣逆向而行,助長肝氣向上衝刺,導致喘息,甚至有些人會咳出帶有紅色的泡沫狀痰液,這就是腎臟的火氣上炎,燒灼肺部,使得肺部過熱無法抑制肝氣,從而導致了這種如龍雷般的火氣上升。龍雷火,其實是人體內的相火。可用以下藥方:
地骨皮(一兩) 沙參(一兩) 丹參(三錢) 麥冬(五錢) 白芍(五錢) 白芥子(二錢) 桔梗(五分) 甘草(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地骨皮能清除骨髓中的火氣,沙參和丹皮可以滋養陰氣,白芍能平抑肝氣,麥冬清涼肺部,甘草和桔梗引導藥效進入肺部經絡,這樣一來,痰多和喘息的症狀就能被消除,氣喘也能得到控制。
2. 虛喘
此症氣少息而喉無聲,肩不抬也。此乃腎氣大虛,脾氣又復將絕,故奔沖而上,欲絕未絕也。方用救絕止喘湯:
人參(一兩) 熟地(一兩) 山萸(三錢) 牛膝(一錢) 麥冬(五錢) 五味子(一錢) 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病症的特徵是呼吸淺短且喉嚨沒有明顯的喘鳴聲,肩膀也不會因喘氣而抬起。這是由於腎氣嚴重不足,加上脾氣也瀕臨耗盡,因而導致氣息上衝,處於即將斷氣但尚未完全斷絕的狀態。治療這種情況,我們使用「救絕止喘湯」:
人參(30克)、熟地(30克)、山萸(9克)、牛膝(3克)、麥冬(15克)、五味子(3克)、白芥子(3克)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3. 抬肩大喘
人忽感風邪,寒入於肺,以致喘急、肩抬氣逆,痰吐不出,身不能臥,方用:
柴胡(二錢) 茯苓(二錢) 麥冬(二錢) 桔梗(二錢) 當歸(二錢) 黃芩(一錢) 射干(一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干、桔梗,以發舒肺金之氣,用半夏以去痰,用黃芩以去火。但外感寒邪,內必變為熱症,故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雖曰清火,轉足以抑遏其火氣,而火未必伏也。有柴胡、射干、桔梗一派辛散之品,則足以消火滅邪矣。
白話文:
突然有人感受到風邪侵襲,寒氣進入肺部,導致呼吸急促,肩膀抬起以便吸氣,痰卡在喉嚨吐不出來,身體無法平躺。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柴胡(二錢)、茯苓(二錢)、麥冬(二錢)、桔梗(二錢)、當歸(二錢)、黃芩(一錢)、射干(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利用了柴胡、射干和桔梗來疏通肺部的氣息,用半夏來化痰,用黃芩來清除體內的火氣。但因為外來的寒氣進入體內會轉變成熱症,所以要用黃芩來清解。然而,單單使用黃芩,雖然能清火,卻可能抑制火氣,讓火氣不一定能得到控制。有了柴胡、射干和桔梗這些辛散的藥材,就能有效消除火氣和邪氣了。
4. 腎寒氣喘
凡人氣喘〔而〕不能臥,吐痰如湧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臥即喘,此非外感之寒邪,乃腎中之寒氣也。蓋腎中無火,則水無所養,乃泛上而為痰,方用六味地黃湯加肉桂、附子、大劑飲之。蓋人之臥,必肺氣與腎氣相安,而居河車之路,平安而無奔越也。
白話文:
凡是有人呼吸急促到無法躺下,吐出的痰多得像泉水湧出一樣,舌頭並不乾燥但喘息卻持續不止,只要一躺下就開始喘,這並不是由外界感染的寒氣導致,而是腎臟內的寒氣造成的。因為腎臟若缺乏火氣,水分就得不到妥善的調節,於是向上泛濫成為痰。這種情況應使用六味地黃湯,再加入肉桂和附子,大量服用。人能夠躺著,必須是肺氣和腎氣相互協調,運行在如同河車的道路,平穩且沒有失控的現象。
5. 氣治法
氣虛、氣實,不可不平之也。氣實者,非氣實乃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法當用補氣之藥,而加祛逐之品,則正氣足而邪氣消矣。方用: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甘草(一錢) 麻黃(一錢) 半夏(一錢) 柴胡(三錢) 白芍(三錢)
水煎服。
推而廣之,治氣非一條也。氣滔:補中益氣湯可用;氣衰:六君子湯可採;氣寒:人參白朮附子湯可施;氣虛:則用四君湯;氣鬱:則用歸脾湯;氣熱:則用生脈散;氣喘:則用獨參湯;氣動:則用二陳湯加人參,氣塞:則用射干湯;氣逆:則用逍遙散。
氣虛則羸弱,氣實則壯盛。氣虛用前方,氣實用另一方:
枳殼(五分) 白朮(一錢) 陳皮(五分) 茯苓(三錢) 甘草(一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二錢) 梔子(一錢) 山楂(十個)
水煎服。
白話文:
[氣治法]
對於氣虛或氣實的情況,我們必須加以平衡。所謂氣實,實際上並非氣真的過剩,而是身體的正氣不足,導致邪氣相對顯得多餘。治療方法應該是使用補氣的藥物,同時加入驅除邪氣的成分,這樣一來,正氣得到充實,邪氣自然就會消失。
所開的藥方如下:
人參(約3克)、白朮(約3克)、甘草(約3克)、麻黃(約3克)、半夏(約3克)、柴胡(約9克)、白芍(約9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進一步來說,調理氣的方式並非只有一種。例如,對於氣滔的情況,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氣衰時,可選擇六君子湯;氣寒時,適用人參白朮附子湯;氣虛時,則用四君湯;氣鬱時,使用歸脾湯;氣熱時,用生脈散;氣喘時,則用獨參湯;氣動時,可用二陳湯加人參;氣塞時,使用射干湯;氣逆時,則用逍遙散。
氣虛會讓人體虛弱,氣實則使人強壯。氣虛時,使用前述的藥方,氣實時,則用以下藥方:
枳殼(約1.5克)、白朮(約3克)、陳皮(約1.5克)、茯苓(約9克)、甘草(約3克)、柴胡(約3克)、白芍(約6克)、梔子(約3克)、山楂(約10顆)
同樣用水煎煮後服用。
6. 氣喘
凡人氣喘而上者,人以為氣有餘也,殊不知氣盛當作氣虛看,有餘認作不足看。若認作肺氣之盛,而錯用蘇葉、桔梗、百部、山豆根之類,則去生遠矣。方用:
人參(一兩) 牛膝(三錢) 熟地(五錢) 山萸(四錢) 枸杞(一錢) 麥冬(五錢) 五味子(一錢) 胡桃肉(三個) 生薑(五片)
水煎服。
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或疑人參乃健脾之藥,既宜補腎,則不宜多用人參。不知腎水大虛,一時不能遽生,非急補其氣,則元陽一錢,必且斷絕。況人參少用則泛上,多用即下行。妙在用人參兩許,使下達病源,補氣以生腎水。方中熟地、山萸之類,同氣相求,直入命門,又何患其多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一兩尚欠少也。
但喘有初起之喘,有久病之喘。初起之喘多實邪,久病之喘多氣虛。實邪喘者必抬肩,氣虛喘者微微氣急耳。
此方治久病之喘方也。若初病之喘,四磨,四七湯,一劑即止。蓋喘不獨肺氣虛,而腎水〔亦〕竭也。
白話文:
對於患有長期呼吸困難的人,一般人會誤以為是體內氣太多所致,卻不知道表面上看似氣旺盛,實際上應該從氣虛的角度來看待,也就是外表看似過剩,實質上是不足。如果誤以為是肺部氣血過旺,而使用如蘇葉、桔梗、百部、山豆根等藥材,可能會使病情更加嚴重。以下是治療方法:
所需藥材包括:人參(約30公克)、牛膝(約9公克)、熟地(約15公克)、山茱萸(約12公克)、枸杞(約3公克)、麥冬(約15公克)、五味子(約3公克)、核桃仁(約3顆)、生薑(約5片)。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處方看似並未直接針對肺部,但實際上是在治療肺部問題。有人可能懷疑,人參是健脾藥材,如果要補腎,就不該大量使用人參。然而,當腎臟功能極度衰弱時,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如果不立即補充氣血,身體的元氣可能就會耗盡。此外,少量使用人參會導致氣血上升,大量使用則會使其下降。使用約30公克的人參,可以讓藥效直達病竈,補充氣血,以恢復腎臟功能。處方中的熟地、山茱萸等藥材,與人參性質相近,能直接進入命門,補充腎臟,又何需擔心使用過量呢?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更應增加用量,30公克甚至還嫌太少。
然而,呼吸困難可分為初期和長期兩種情況。初期的呼吸困難通常是由於實邪所致,長期的則多由氣虛引起。實邪導致的呼吸困難會出現抬肩的症狀,而氣虛的則只是輕微的氣急。
這個處方適用於長期的呼吸困難。若是初期的呼吸困難,可以使用四磨湯或四七湯,通常一劑即可見效。因為呼吸困難不僅是肺部氣虛,同時也可能伴隨腎臟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