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痰嗽門 (1)
痰嗽門 (1)
1. 又久嗽
人參、當歸、細茶各一錢,水煎,連渣嚼盡,一、二服即愈。
白話文:
對於長時間咳嗽的情況,可以使用人參、當歸、細茶各一錢,用水煎煮後,連同藥渣一起嚼食完畢。通常服用一到兩次就能見效康復。
2. 濕嗽
秋傷於濕,若用烏梅、米殼,斷乎不效。方用:
白朮(三錢) 陳皮(一錢) 當歸(一錢) 甘草(一錢) 枳殼(一錢) 桔梗(一錢)
水煎服。
三劑安然矣。冬咳皆秋傷於濕也,豈可拘於受寒乎?
白話文:
[濕嗽]
在秋天因為濕氣過重而引起的咳嗽,如果使用烏梅、米殼來治療,肯定是不會有效的。應該使用的藥方是:
白朮三錢、陳皮一錢、當歸一錢、甘草一錢、枳殼一錢、桔梗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三劑後,病情就會平穩了。冬天的咳嗽多是由於秋天時身體受濕氣影響,怎麼能僅僅侷限於認為是受寒所致呢?
3. 久嗽
〔久嗽者,人無不以為邪之聚也。日日用發散之劑而不效者,乃氣散故耳。氣散矣而仍用散藥,無怪乎經年累月而不效也。法當用收斂之藥一、二味以見功也。方用:〕
人參(五錢) 白芍(三錢) 生棗仁(一錢) 五味子(一錢) 白芥子(一錢) 蘇子(一錢) 麥冬(五錢) 益智仁(五分)
水煎服。
二劑後,服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三兩、五味子一兩,服之不再發,否則不能保其不發也。
白話文:
【對於長時間咳嗽】
人們常會誤解長期咳嗽是由於病邪聚集所致。有些人每天服用發汗藥物卻毫無效果,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氣已經散失了。氣已散失還繼續使用散發性藥物,那麼長年月累的治療無效也就不足為奇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使用一兩味收斂性的藥物來見效。藥方如下:
人參(5錢)、白芍(3錢)、生棗仁(1錢)、五味子(1錢)、白芥子(1錢)、蘇子(1錢)、麥冬(5錢)、益智仁(0.5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兩劑後,再服用添加了麥冬三兩和五味子一兩的六味地黃丸,這樣一來,咳嗽就不會再復發了,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確保咳嗽不會再次出現。
以上是翻譯結果,請參考。
治久嗽,不論老少,神效。方用:
烏梅(五錢) 栝蔞仁(五錢) 杏仁(一錢) 硼砂(一錢) 人參(一錢) (童便浸) 五味子(一錢) 寒水石(一錢) 胡桃仁(一錢) 薄荷(五分) 甘草(五分) 貝母(三兩)
蜜丸,櫻桃大,淨綿包之,口中噙化。虛勞未曾失血,脈未數者,均可用之,不過十粒即見效,二十粒愈。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長時間咳嗽的處方,不分年齡大小,效果非常神奇。處方內容如下:
烏梅五錢、栝蔞仁五錢、杏仁一錢、硼砂一錢、人參一錢(需先以童子尿浸泡)、五味子一錢、寒水石一錢、胡桃仁一錢、薄荷五分、甘草五分、貝母三兩。
將以上藥材製成蜜丸,大小如櫻桃,並用乾淨的棉布包裹,含在口中慢慢溶解。如果病人是虛弱勞累但尚未有出血症狀,且脈搏還未加快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這個處方。通常服用十顆就可以見到效果,服用二十顆大多可以痊癒。
4. 老痰
凡疾在胸膈不化者,為老疾也。方用:
白芥子(五錢) 白芍(三錢) 薏仁(五錢) 柴胡(一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三分) 丹皮(二錢) 甘草(一錢) 花粉(八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白芥子為君,薏仁、白芍為臣,柴胡、花粉為佐,使老痰無處可藏,(自然漸漸消化,十劑而老痰無不消矣)
白話文:
凡是疾病位於胸口且無法代謝分解的,我們稱之為長期的老痰問題。治療的藥方如下:
- 白芥子 五錢
- 白芍 三錢
- 薏仁 五錢
- 柴胡 一錢
- 茯苓 三錢
- 陳皮 三分
- 丹皮 二錢
- 甘草 一錢
- 花粉 八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以白芥子作為主要成分,輔以薏仁和白芍,再配合柴胡和花粉,讓長期存在的老痰無處遁形,(會逐漸被身體吸收分解,大約服用十劑後,老痰就能完全消失)
5. 熱痰
人有氣虛痰熱者,方用:
麥冬(二錢) 白芍(二錢) 花粉(一錢) 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 白芥子(一錢) 茯苓(二錢) 神麯(三分) 當歸(三錢)
水煎服。
〔此方之妙,妙在不燥而又是補氣之劑,潤以化痰,痰去而氣自足矣。〕。
白話文:
有人體質氣虛且有痰熱的情況,可用以下藥方:
麥冬(二錢) 、白芍(二錢) 、花粉(一錢) 、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 、白芥子(一錢) 、茯苓(二錢) 、神麯(三分) 、當歸(三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不會造成身體燥熱,同時又具有補氣的效果。它能滋潤身體,幫助化解痰熱,當痰熱消散,體內的氣自然就充足了。
6. 治痰之法
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標,而不能治痰之本也。如二陳湯上中下久暫之痰皆治之,而其實無實效也。今立三方,痰病總不出其範圍也。
白話文:
古人制定的治療痰疾的方法,都是針對痰疾的表面症狀進行治療,並無法根治痰疾的根本原因。像二陳湯這種藥方,理論上能治療上、中、下三焦,不管是長時間或是短時間的痰疾都能應對,但實際上卻沒有顯著的療效。現在我提出三個藥方,所有的痰疾問題都不會超出這些藥方的治療範疇。
7. 初病之痰
傷風、咳嗽、吐痰是也。方用:
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天花粉(一錢) 茯苓(一錢) 蘇子(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二劑而痰可消矣。此方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金自然清肅,又何至火之上升哉?
白話文:
[初發疾病的痰咳]
指的是感冒、咳嗽及吐痰等症狀。處方如下:
半夏(3公克)、陳皮(3公克)、天花粉(3公克)、茯苓(3公克)、蘇子(3公克)、甘草(3公克)
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服用兩劑後,痰便可消除。這個處方主要針對上焦(即胸膈以上部位)的痰,這種痰原本位於胃中而非肺部,清除胃中的痰,肺部自然能恢復清肅狀態,就不會導致火氣上升了。
8. 痰嗽門
9. 寒痰
人有氣虛而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錢、乾薑五分足矣。
白話文:
有人因為氣血虛弱而產生寒性痰質的,只要在原先的藥方裡添加三錢的肉桂,與五分的乾薑就夠了。
10. 火痰
此症方用痰火神丸:
大黃(五兩) 陳皮(一兩) 焦白朮(二兩) 前胡(二兩) 枳殼(二兩) 山楂(二兩) 甘草(四錢) 半夏(二兩) 天花粉(二兩)
製半夏法:生薑自然汁泡之,三次用姜三兩取汁,滾水半碗入半夏內,一次泡七天,取出焙乾。共為細末,老米煮粥,搗爛為丸,每服二、三錢。
白話文:
對於火痰這個症狀,可以使用一種名為「痰火神丸」的藥方來治療:
所需藥材及其分量包括:大黃五兩、陳皮一兩、焦白朮二兩、前胡二兩、枳殼二兩、山楂二兩、甘草四錢、半夏二兩以及天花粉二兩。
製造半夏的方法如下:使用生薑的自然汁液來浸泡半夏,需重複此步驟三次,每次使用三兩薑取汁,並加入半碗滾水,然後將半夏放入其中浸泡七天,之後取出曬乾。所有藥材都應磨成細粉,再以老米煮成的粥作為粘合劑,把藥粉揉成丸狀,每次服用二至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