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虛勞門 (3)
虛勞門 (3)
1. 補氣
右手脈大,氣分之傷也。用補氣丸:
人參(三兩) 黃耆(三兩) 茯苓(四兩) 白朮(八兩) 白芍(三兩) 陳皮(一兩) 炙草(八錢) 麥冬(三兩) 五味子(一兩) 遠志(一兩) 白芥子(一兩)
蜜丸,早服五錢,白水下。
白話文:
[補充元氣]
如果右手的脈象顯得強大,這通常是氣分受到了損傷。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使用以下的補氣丸來調理:
人參(90克)、黃耆(90克)、茯苓(120克)、白朮(240克)、白芍(90克)、陳皮(30克)、炙甘草(24克)、麥冬(90克)、五味子(30克)、遠志(30克)、白芥子(30克)。
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每天早上服用五錢(約15克),以白開水送服。
2. 陰寒無火
若陰寒無火者,方用:
肉桂(一錢) 附子(一錢)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白朮(三錢) 人參(三錢) 柴胡(五分)
水煎服。
〔此方之妙,用桂、附祛寒之藥,加之於熟地補陰之內,使陽得陰而有制,不至奔越沸騰。少加柴胡數分,則陰邪自散矣。況腎中之火,必得水而後生,以此水非邪水,乃真水也。邪水可以犯心而立死,真水可以救心而長延。蓋陽根於陰,而真陰腎水,實為君、相二火之母也。此方中加熟地、山萸,正是此意。恐人未知,故又表而出之。〕
〔以上〕二方,治陰之中即有以治陽,而治陽之中即藏於補陰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處於陰寒且缺乏火力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以下的藥方:
肉桂(一錢)、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白朮(三錢)、人參(三錢)、柴胡(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精妙之處,在於使用了肉桂和附子這兩種能驅除寒氣的藥材,並將它們加入到熟地這種滋陰藥物中,使得陽氣在陰氣的調節下不會過度亢進或沸騰。再稍微添加一些柴胡,那麼陰邪就會自行消散。況且,腎臟中的火氣必須在水的存在下才能生成,這裡所說的水並不是邪惡的水,而是真正的生命之水。邪惡的水可能會侵犯心臟導致立即死亡,但真正的水卻能拯救心臟,使人得以長壽。因為陽氣的根本在於陰氣,而真正的陰氣,即腎水,實際上是君火和相火這兩種火氣的母親。在這個藥方中加入熟地和山茱萸,正是出於這個考量。擔心有人不明白,所以再次強調說明。
上述兩個藥方,在治療陰寒的同時,也間接治療了陽氣的問題;而在治療陽氣的過程中,也隱含著補陰的作用。
3. 夜重日輕
病重於夜間,而發寒發熱,或寒少熱多,或熱多寒少,一到天明便覺清爽,一到黃昏即覺沉重,此陰氣虛甚也。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當歸(三錢) 白芍(三錢) 柴胡(三錢) 陳皮(一錢) 鱉甲(五錢) 茯苓(五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白芥子(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鱉甲,乃至陰之物,逢陰則入,遇陽則轉;生何首烏直入陰經,且亦攻邪;白芥子去痰又不耗真陰之氣,有不奏功者乎?但必須黃昏時服,則陰氣固而邪氣不敢入也。
白話文:
病症在夜間加重,會出現發冷發燒的症狀,可能是冷感較輕而熱感較重,或者相反,熱感較輕而冷感較重。然而,一旦天亮,病人就會感到舒適許多,但到了黃昏,病情又再度加重,這都是因為體內的陰氣非常虛弱所導致的。治療上可以使用以下的藥方:
熟地(30克)、山萸(12克)、當歸(9克)、白芍(9克)、柴胡(9克)、陳皮(3克)、鱉甲(15克)、茯苓(15克)、麥冬(9克)、五味子(3克)、白芥子(9克)、生何首烏(9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這個藥方的巧妙之處在於使用了鱉甲,它是一種極度陰性的成分,能夠在陰氣旺盛時深入體內,遇到陽氣時轉化。生何首烏能直接進入陰經,同時也有抗邪的作用;白芥子能祛除痰液,卻不會消耗真正的陰氣,這樣的組合怎會不見效呢?但是,必須在黃昏時分服用,這樣可以鞏固陰氣,防止邪氣入侵。
4. 陰虛下陷
凡人陰虛脾泄,歲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方用:
熟地(五錢) 山萸(五錢) 白朮(一兩)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五味子(一錢) 車前子(一錢) 肉桂(一錢) 升麻(三分)
水煎晚服。
此方純是補陰之藥,且有升麻以提陰中之氣,〔陰氣升而泄自止。〕乃又有溫濕之品,以暖命門而健脾土,何致再溏泄哉?〔此乃補升陰氣之湯也。〕
白話文:
凡是遇到因為陰虛導致脾臟功能失調,長時間腹瀉不止,或者吃下的食物無法正常消化,或者消化後卻形成稀便的情況,可用以下處方:
熟地五錢、山萸五錢、白朮一兩、山藥三錢、茯苓三錢、五味子一錢、車前子一錢、肉桂一錢、升麻三分,
用水煎煮,於晚上服用。
這個處方完全是用來補充身體陰分的藥物,而且加入了升麻,用以提升陰分中的氣機,(當陰氣上升,腹瀉自然就會停止。)同時,處方裡也有溫熱的藥材,用以溫暖命門穴並強壯脾臟,這樣又怎麼會再次發生稀便呢?(這是一個能補充並提升陰氣的湯劑。)
5. 勞病
勞病既成,最難治者,蓋必有勞蟲生之,以食人之氣血也。若徒補其氣血,而不入殺蟲之品,則飲食入胃,只蔭蟲而不生氣血也。若但只殺蟲而不補氣血,則五臟盡傷,又何有生理哉?惟於大補之中,加入殺蟲之藥,則元氣既全,真陽未散,蟲死而身安矣。方用:
人參(三兩) 熟地(八兩) 何首烏(八兩) 地慄粉(八兩) 鱉甲(一斤) 神麯(五兩) 麥冬(五兩) 桑葉(八兩) 白薇(三兩) 山藥(一斤)
為末,將山藥末打成糊,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五錢,半年,蟲俱從大便中出矣。
白話文:
【勞病】
一旦勞病形成,是最難治療的病情之一,因為這時候身體內很可能已產生了寄生蟲,這些蟲正在消耗人的氣血。如果只是單純地補充氣血,卻不加入能殺蟲的藥物,那麼吃進去的食物只會滋養那些蟲,而不是生成氣血。如果只專注於殺蟲,卻不補充氣血,可能會導致五臟受到傷害,那樣生命也就無以為繼。因此,必須在大量補藥中加入殺蟲的藥物,這樣才能確保元氣充足,真陽未散,蟲死後,身體才能恢復健康。
以下就是該用的藥方:
人參三兩、熟地八兩、何首烏八兩、地黃粉八兩、鱉甲一斤、神麯五兩、麥冬五兩、桑葉八兩、白薇三兩、山藥一斤。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再用山藥粉加水調成糊狀,做成藥丸。每天以熱開水吞服五錢,半年後,寄生蟲都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
6. 陰邪兼陽邪
此症亦發於夜間,發寒發熱,無異純陰邪氣之症,但少少煩燥耳,不若陰症之常靜也。法當於補陰之中,少加陽藥一、二味,使陽長陰消,自然奏功如響矣。方用:
熟地(一兩) 山萸(四錢) 當歸(三錢) 鱉甲(五錢) 人參(二錢)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柴胡(二錢) 陳皮(一錢) 白芥子(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水煎服。
白話文:
這種病症同樣在夜晚發生,會感到寒冷與發燒,這些症狀和純粹的陰邪氣症很相似,只是會有些微的煩躁,不像陰症那樣常常保持靜態。治療上應在滋補陰氣的藥物中,稍微加入一、兩種溫陽的藥材,讓體內的陽氣增強,陰氣逐漸消退,病情就能迅速好轉。
使用的藥方如下: 熟地(30克) 山茱萸(12克) 當歸(9克) 鱉甲(15克) 人參(6克) 白朮(9克) 茯苓(15克) 麥冬(9克) 五味子(3克) 柴胡(6克) 陳皮(3克) 白芥子(9克) 生何首烏(9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