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 兩病同治門
兩病同治門
1. 泄瀉又吞酸
泄瀉者,寒也。吞酸者,火也。似乎寒熱殊而治法宜異矣。不知吞酸雖熱,由於肝氣之鬱結;泄瀉雖寒,由於肝木之克脾。苟一方以治木鬱,又一方以培脾土,土必大崩,木必大雕矣。不若一方而兩治之為愈也。方用: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分) 車前子(一錢) 神麯(五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此方之奇絕,在白芍之妙。蓋白芍乃肝經之藥,最善〕舒肝木之郁,木鬱一舒,上不克胃,而下不克脾。方中又有茯苓、車前子以分消水濕之氣,則水盡從小便出,何有餘水以吞酸,剩汁以泄瀉哉?〔況又有半夏、神麯之消痰化粕,此一(合也)治而有分治之功,世人未盡知也。〕
白話文:
標題:[腹瀉與胃酸倒流]
內容:腹瀉,是因為身體受寒。胃酸倒流,則是由於身體內火旺盛。這看似寒熱不同,治療方式應有所差異。但實際上,胃酸倒流雖然是因為熱,卻源自肝氣的鬱結;腹瀉雖然因為寒,卻是由於肝臟對脾臟的影響。如果一方專門用來解肝鬱,另一方則專門補脾,可能會導致脾虛更嚴重,肝氣也會更衰弱。不如使用同一張處方同時治療兩種症狀。使用的藥方如下: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分) 車前子(一錢) 神麯(五分) 甘草(五分)
用水煎煮服用。
這張藥方的獨特之處,在於白芍的運用。白芍是肝經的藥物,非常擅長疏解肝氣鬱結。一旦肝氣得以疏解,就不會再上擾胃部,也不會下擾脾臟。藥方中的茯苓和車前子能幫助排除身體的水濕,讓多餘的水分都由小便排出,胃酸和腹瀉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加上半夏和神麯的消痰化食作用,這張藥方既能統治又能分治,其效果往往超出人們的預期。然而,這一點並不是每個人都清楚。
2. 腰痛又頭痛
腰痛又頭痛,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治腰乎、治頭乎?誰知是腎氣不通乎?蓋腎氣上通於腦,而腦氣下達於腎,上下雖殊,而氣實相通。法當用溫補之藥,以大益其腎中之陰,則上下之氣通矣。方用:
熟地(一兩) 杜仲(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二錢)
水煎服,一劑即愈。
方內熟地、杜仲,腎中之藥也,腰痛是其專功。今並頭痛而亦愈者,何也?蓋頭痛乃腎氣不上達之故,用熟地補腎之味,則腎氣旺而上通於腦,故腰不痛而頭亦不痛矣。〔閤中有分,分中又有合也〕。
白話文:
標題:[同時腰痛與頭痛]
內容:有腰痛伴隨頭痛的情況,這似乎是身體上下不同部位的問題,那該如何治療呢?應該治療腰部還是頭部呢?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是腎氣循環不暢所導致的。因爲腎氣能向上通至腦部,而腦部的氣也能向下到達腎臟,雖然身體上下看似不同,但實際上氣是相互連通的。因此,治療方法應該是使用溫補類藥物,大力補充腎臟的陰氣,這樣就能使上下氣脈暢通無阻了。處方如下:
熟地(一兩)、杜仲(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藥後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處方中的熟地和杜仲都是專門針對腎臟的藥物,對腰痛有顯著效果。現在,連同頭痛也一併得到治癒,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頭痛通常是由於腎氣無法順暢上達腦部所致,使用熟地這類補腎藥材,能使腎氣旺盛並順利上通至腦部,因此,腰痛和頭痛的症狀都會消失。這正是所謂的"在區別中尋找聯繫,在聯繫中又看到區別的道理"。
3. 兩病同治門
4. 便血又尿血
血分前後,便血出於後陰,尿血出於前陰,最難調治,然總之出血於下也。方用:
生地黃(一兩) 地榆(五錢)
水煎服,二症俱愈。
蓋大小便雖各有經絡,而其源同,因膀胱之熱而來也。生地、地榆俱能清膀胱之熱,一方而兩用之,蓋分之中又有合也。
白話文:
[便血與尿血]
當出現便血和尿血的情況,其中便血從肛門排出,尿血則從尿道排出,這類疾病往往較難調理治療。但無論如何,這兩種情況都是下部出血的現象。治療上可用以下的處方:
生地黃(30公克) 地榆(15公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兩種症狀都能得到改善。
雖然大便和小便看似由不同的經絡管轄,但實際上它們的根源是相通的,這兩種出血現象多是由於膀胱熱氣所導致。生地黃和地榆都有清熱涼血的功效,能夠清除膀胱的熱氣,這個處方就是利用了兩者共同的作用,顯示了在區別中也有共通的道理。
5. 遺精又健忘
遺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分治之而咸當乎?方用:
人參(三兩) 蓮鬚(二兩) 芡實(三兩) 熟地(五兩) 山藥(四兩) 麥冬(三兩) 五味子(一兩) 生棗仁(三兩) 遠志(一兩) 石菖蒲(一兩) 當歸(三兩) 山萸(三兩) 柏子仁(一兩)
蜜丸,每日服五錢,白水下。
〔此方乃治健忘之方,何以治遺精而亦效耶?蓋遺精本是腎水之虛,而實本於心頭之痛。今補其心君,則玉關不必閉而自閉矣,所謂「一舉而兩得」。此閤中之分,實有殊功也〕。
白話文:
標題:[遺精與健忘]
內容:遺精屬於下部疾病,健忘則屬於上部疾病。要如何分別治療才能恰到好處呢?這裏提供一個藥方:
人參(90克)、蓮鬚(60克)、芡實(90克)、熟地(150克)、山藥(120克)、麥冬(90克)、五味子(30克)、生棗仁(90克)、遠志(30克)、石菖蒲(30克)、當歸(90克)、山萸(90克)、柏子仁(30克)。
將這些藥材製成蜜丸,每天服用約15克,用水吞服。
【這個藥方原本是治療健忘的,爲何也能有效治療遺精呢?因爲遺精的根本原因是腎水虛虧,但實際上,其根源在於心的痛苦。現在我們補養心臟,就如關上了精液的閘門,無需特別關閉,它自然就會關閉,這就是所謂的“一舉兩得”。這種上下兼顧的治療方法,實際上具有特殊的功效。】
6. 中氣又中痰
中氣、中痰,雖然中之異,而實皆中於氣之虛也。氣虛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氣,雖分而實合耳。方用:
人參(一兩) 半夏(三錢) 南星(三錢) 茯苓(三錢) 附子(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蓋人參原是氣分之神劑,而亦消痰之妙藥;半夏、南星雖是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氣之正藥;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濟而成,〔用之於三味之中,扶正必致祛邪,蕩痰必然益氣,分合而無分合之形,奇絕而有神化之妙,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中氣又中痰】
談到中氣和中痰,雖然兩者在外在表現上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是因為氣虛所致。氣虛的人容易產生過多的痰,而痰多又會進一步消耗身體的氣,這兩者雖然表面上看來不同,但事實上是相互影響的。以下提供一個處方:
人參(一兩)、半夏(三錢)、南星(三錢)、茯苓(三錢)、附子(一錢)、甘草(一錢)。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原本就是補氣的良藥,同時也有消除痰的效果;半夏和南星雖然是清除痰的特效藥,但也能輔助提升氣力;附子和甘草,一個溫暖一個甘甜,兩者配合使用,能達到扶正祛邪、清除痰液同時補氣的效果。這種處方的妙處在於其看似分開實際卻能相互結合,產生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這點是不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