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濟世神驗良方》~ 外科附錄 (2)

回本書目錄

外科附錄 (2)

1. 外科附錄

白玉膏,凡潰後之瘡,即將此膏塗於太乙膏中貼之。倘陽癰大潰,死皮卷籠,貼久自化,不勞刀鉤,日換一次貼肉。條條片片而落,新肉累累而生,膿盡肉平口合矣。

白蠟,黃蠟各五錢,鉛粉一兩,龍骨,海螵蛸,象牙(焙),鳳凰蛻(焙),雞內金(焙)蝸牛(焙),輕粉,乳香(枯),沒藥(枯),以上各一錢共研為末,白粉霜一錢(另研。

如無,紅粉霜代之),水銀一錢,樟腦四錢(研)先將鮮豬板油熬淨二兩,鍋內熔化,次投黃白蠟化,再投鉛粉,再投九味細藥,攪冷,將凝方入水銀、粉霜、樟腦,急攪冷定,埋土出火毒,花椒、蔥、槐條煎湯洗過貼之。

太乙膏,大生地,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香辣者)各五錢,真芝麻油一斤浸上藥,春秋五日,夏三冬七日。急用不浸亦可,入鍋熬黑去渣,加飛過黃丹八兩,收熬至滴水成珠,傾冷水中二三次,攤膏罩白玉膏貼之。瘡收口後,新肉微突,貼久自平,護之為佳。

戒煎煿發物、雞魚牛肉、螄螺羊肉及心肺腸肝、糟筍麵筋、黃瓜韭蔥姜椒辛辣之物,綠豆豆芽、酒色氣惱、烙餅煎炙及穢惡之人、行經婦女、陰臭口臭之人,生粉瓜果、硬冷難化、厚味生冷冷水等物,惟宜淡糕白老米粥飯,不可太飽,又不可太飢,茶飯粥食宜少而頻。

餘論

凡遇顯症,內以漏蘆湯次第表之,外用神燈以火引火,使毒內外分消,不半日而凶證隨減,輕者自平,重者依方再服再照,始終進蠟礬丸護心固膜、止痛排膿。貼白玉膏、太乙膏去腐生新,肉平口合,萬法歸一,真神方也。

臟腑積毒癰疽作,助胃壯氣為內托。佐以行經活血宜,更參時令並經絡。太陽經分腦頂背,癰發黃連消毒最。二防二活甘桔兼,當歸六黃生熟地(芩連耆柏生熟地又治盜汗)。參翹知澤與陳皮,蘇木蒿本同為劑。尻臀生癰是太陽,宜用內托羌活湯;黃耆酒柏當歸尾,防蒿翹陳甘桂蒼。

臂癰經屬陽明分,白芷升麻湯可飲;生芩酒芩經桔甘,酒耆倍入同良醞。瘡生腿內近膝股,此是太陽厥陰部;耆柴翹桂土瓜根,生地柏羌防尾伍。腿之外側少陽是,微侵陽明痛難履;炙甘耆柏桂柴翹,歸尾升麻大力子。肺癰枳桔配黃耆,薏苡栝蔞貝母歸;防已杏仁甘草節,又加百合與桑皮。

口吐膿血似肺癰,更兼口臭口能容;發灰量入消風散,米飲濃調服數鍾。乳癰乳硬用青皮,甘節蔞翹芎主之;未潰刺桃並橘葉,潰加參芍與歸耆。蒲公英、忍冬藤,酒水各一升;乳癰並惡腫,試效古今稱。

腹痛,脈滑數無力,此是腸癰病應的,可服雲母膏一兩〈雲母膏方,蜀椒(去目微炒)、白芷、赤芍、肉桂、當歸、菖蒲、黃耆、白芨、芎藭、黃芩、夜合皮、附子、良薑、茯苓各五錢,甘草四兩,桑皮、柏葉、槐枝、柳枝各二兩,木香、龍膽、白蘞、防風、厚朴、桔梗、柴胡、松脂、人參、蒼朮、陳皮(細銼)各五錢,入清油四十兩,浸七日,文武火煎,以柳篦不住手攪,匝沸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三次,以藥老黃色為度,去渣再熬,後入黃丹十四兩,沒藥、鹽花、麒麟竭、麝香、乳香各五錢,螵蛸、雲母各四兩,不住手攪,將凝又熬,滴水成珠為度,瓷器收貯。候溫,將水銀二兩以手細彈鋪上。

白話文:

外科附錄

白玉膏是用於潰瘍後的傷口。將此膏塗在太乙膏上再貼敷。如果陽性癰疽潰爛嚴重,死皮捲曲,貼敷一段時間後會自行脫落,不必動刀刮除,每天換藥一次,直接貼在傷口上。壞死的組織會一片片脫落,新的肉芽組織會不斷長出,直到膿液排盡,傷口癒合平整。

白玉膏的製作方法:白蠟、黃蠟各五錢,鉛粉一兩,龍骨、海螵蛸、象牙(焙)、鳳凰蛻(焙)、雞內金(焙)、蝸牛(焙)、輕粉、乳香(枯)、沒藥(枯)各一錢,研成細末。再另研白粉霜一錢(如果沒有,可用紅粉霜代替),水銀一錢,樟腦四錢(研磨)。先將鮮豬板油熬煉淨二兩,鍋中熔化後,依次加入黃白蠟使其溶化,再加入鉛粉,最後加入研磨好的九味藥粉,攪拌至冷卻凝固。然後加入水銀、粉霜、樟腦,迅速攪拌至凝固。將膏藥埋入土中,去除火毒。貼敷前,需用花椒、蔥、槐樹枝煎煮的湯水清洗傷口。

太乙膏的製作方法:大生地、玄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香辣者)各五錢,真芝麻油一斤,將藥材浸泡在芝麻油中,春秋浸泡五天,夏季三天,冬季七天。急需使用時也可不浸泡。將藥材放入鍋中熬製至黑色,去除渣滓,加入飛過的黃丹八兩,繼續熬製至滴水成珠,然後將膏藥傾入冷水中二三次,攤成膏藥,覆蓋在白玉膏上貼敷。傷口癒合後,若新長出的肉略微突出,繼續貼敷一段時間即可自行平復,只需保護好即可。

飲食禁忌:應戒除煎炸辛辣食物、雞魚牛肉、螺螄羊肉以及心肺肝腸等內臟,以及糟筍、麵筋、黃瓜、韭菜、蔥、薑、辣椒等辛辣刺激之物,綠豆、豆芽,以及酒、色、氣、怒等不良情緒,煎餅、炙烤的食物,以及與污穢之人接觸,月經期婦女,陰部或口中有異味的人。也不可食用生冷瓜果、難以消化的硬冷食物、味道過重的食物、生冷食物及冷水。宜食用清淡的糕點、白米粥、飯,不可過飽,亦不可過飢,茶、飯、粥宜少量多餐。

其他論述

遇到明顯的癰疽症狀,內服漏蘆湯逐步使其從表層透發,外用神燈以火引火,使毒素內外同時消散。半天之內,病情就會減輕,輕症者可自愈,重症者應根據處方再次服用藥物並繼續照射。始終服用蠟礬丸以保護心臟,堅固肌膜,止痛排膿。貼敷白玉膏、太乙膏以去除腐肉,促進新生組織生長,使傷口癒合。所有方法都歸於此一真神方。

臟腑積毒導致的癰疽,應從內部入手,健脾益氣,佐以活血化瘀的藥物,並根據季節和經絡的不同而調整。太陽經分佈於頭頂和背部,癰疽發作可用黃連消毒。二防二活(防風、羌活)以及甘桔(甘草、橘皮)兼用,當歸、六味地黃丸(生熟地)也可用於治療盜汗。參(人參)、翹(升麻)、知母、澤瀉以及陳皮,蘇木、蒿本也常被用於配伍。臀部癰疽屬於太陽經,宜內服羌活湯;黃耆、酒制白蔹、當歸尾、防風、蒿本、翹搖、陳皮、甘草、桂枝、蒼術。

臂部癰疽屬於陽明經,可服用白芷升麻湯;生黃芩、酒制黃芩、橘皮、甘草,黃耆加倍,再加入良藥。腿內側靠近膝蓋的癰疽,屬於太陽經和厥陰經;黃耆、柴胡、翹搖、桂枝、土瓜根、生地黃、白蔹、羌活、防風。腿部外側的癰疽屬於少陽經,輕微侵犯陽明經,疼痛難以行走;炙甘草、黃耆、白蔹、桂枝、柴胡、翹搖、當歸尾、升麻、大力子。肺癰可用枳實、橘皮配伍黃耆,薏苡仁、栝樓、貝母、當歸;防己、杏仁、甘草、百合、桑皮。

口吐膿血類似肺癰,伴有口臭,可用發灰量入消風散,以米湯送服數次。乳癰乳房硬結可用青皮、甘草、半夏、翹搖、川芎;未潰爛者可用桃仁、橘葉;已潰爛者再加人參、赤芍、當歸、黃耆。蒲公英、忍冬藤,以酒水各一升煎煮,治療乳癰及惡性腫塊,古今驗方。

腹痛,脈象滑數無力,是腸癰,服用雲母膏一兩。(雲母膏方:蜀椒(去目微炒)、白芷、赤芍、肉桂、當歸、菖蒲、黃耆、白芨、川芎、黃芩、夜合皮、附子、良薑、茯苓各五錢,甘草四兩,桑皮、柏葉、槐枝、柳枝各二兩,木香、龍膽、白蘞、防風、厚朴、桔梗、柴胡、松脂、人參、蒼朮、陳皮(細銼)各五錢,入清油四十兩,浸七日,文武火煎,以柳篦不住手攪,匝沸下火,沸定,又上火,如此三次,以藥老黃色為度,去渣再熬,後入黃丹十四兩,沒藥、鹽花、麒麟竭、麝香、乳香各五錢,螵蛸、雲母各四兩,不住手攪,將凝又熬,滴水成珠為度,瓷器收貯。候溫,將水銀二兩以手細彈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