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濟世神驗良方》~ 外科附錄 (1)

回本書目錄

外科附錄 (1)

1. 外科附錄

漏蘆湯,治諸癰疽疔腫,無論是陰是陽,未破之毒,兼初潰紅腫尚未盡消,及濕爛疥瘡等症。

漏蘆二錢五分,紫花地丁,荊芥,當歸(酒洗),連翹,薄荷,白芷,升麻各一錢,麻黃三錢,大黃二錢,生甘草四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蓋衣取汗,渣再煎溫服。第二日諸藥同前麻黃一錢,大黃二錢五分,甘草六分,照前煎溫服。第三日,諸藥同前麻黃、大黃、甘草各一錢,照前煎溫服。凡患大毒,腠理秘固,此宜於三味加減緩緩而疏表之,其紅腫未盡,照第三日之方再服一二帖無礙。如不欲表,麻黃少用或不用亦可;如大便不實,大黃少用或不用亦可。

此藥欲汗則蓋衣熱服,不欲汗不蓋溫服。如上部加桔梗,頭上加川芎,面上加蔓荊子,酒水各半煎,臨睡服。中部照本方不加。下部加牛膝,空心服。北方人生便毒,服利藥正氣受傷,皮厚不穿不念,人已狼狽,服此藥救之,一汗後不砭自穿,貼白黑二膏而痊。

神燈照熏藥,雄黃,硃砂,血竭,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上五味求極真者,研細末,綿紙裁為條,長尺許,闊四指。每條用藥三分捲成捻,以真麻油蘸透,扶病起坐,或側身臥定,點著藥捻對患處離半寸許,自毒之紅暈外照起而內周圍,徐徐旋轉,旋至中央,更須將捻猛力向外一提,藥氣從燈頭漸漸而入,毒氣從火頭上一提而出,其燈必滅。篦去燈煤,再點再照,視毒之大小,用捻之多寡或三五根或八九根,以意酌量用之。

照至三根,腫處覺得寬暢;照至五六根,腫皮即皺,痛隨減。漏蘆湯或前後進之,得微汗痛人自覺爽矣。照後勿信人言敷貼別藥,過半日此藥既盡,疼痛稍作,仍前照一次,日日如此,照二三日,其毒麻木不疼。自初發照起,照至腫平色白內消而止。毒盛不能內消者,日夜煎藥一貼,照熏兩次則以已成之毒盡化為膿,不砭自穿,貼後二膏。

陽毒有椒眼,數十照久脫落,如蜂窩狀一頭,或如爛肺條條片片,或如粉糊,或紫血水惡肉腐盡,新肉漸生如榴子,不用生肌散而口自合矣。如陰毒外皮不爛,毒肉內化稠膿,當頭自破,二膏日換一次,肉滿而止。

臘礬丸,治初腫及內消已成之毒,能護心固膜,實臟腑,止痛,化死肌,催毒安速,穿逐敗膿,生新肉,外科中始終該服之聖劑也。凡患癰疽之證,先失其治,致毒氣上攻心包絡而嘔逆作。又有陰疽,庸醫誤投涼藥而嘔逆者,急服是藥以救之,日二三服。不應則危已哉。黃蠟二兩,分為五分;明礬三兩,研末分為五分。

先以明礬分置瓷碗中,將黃蠟一分入杓內化開,投礬末中,乘熱捏成團,近火邊烤丸如梧子大,丸畢再將礬蠟連照化投丸之,每服二三十丸,溫酒送或米飲清湯皆可送。上部食後服,中部食遠服,下部空心服,日一服或二三服。

白話文:

外科附錄

漏蘆湯是用來治療各種癰疽疔腫的,無論是陰疽還是陽疽,只要是尚未潰破的毒症,以及初期潰破但紅腫尚未完全消退的,以及濕爛的疥瘡等等,都可以使用。

藥方組成:漏蘆二錢五分,紫花地丁、荊芥、當歸(酒洗)、連翹、薄荷、白芷、升麻各一錢,麻黃三錢,大黃二錢,生甘草四分。

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飯後服用,蓋好被子取汗,藥渣再煎溫服。第二天用藥與第一天相同,但麻黃減為一錢,大黃增加到二錢五分,甘草增加到六分,照前法煎溫服。第三天,用藥與第二天相同,但麻黃、大黃、甘草都減為一錢,照前法煎溫服。如果毒性較大,而且氣血運行受阻,宜根據這三天的藥方加減,慢慢地疏通表氣。如果紅腫尚未完全消退,可以根據第三天的藥方再服用一到兩帖。如果不想發汗,麻黃可以少用或不用;如果大便不通暢,大黃可以少用或不用。

服用此藥,想要發汗就蓋好被子熱服,不想要發汗就不蓋被子溫服。如果腫痛在上半身,可以加桔梗,頭上腫痛加川芎,臉上腫痛加蔓荊子,用酒水各半煎煮,睡前服用;如果腫痛在中間部位,則按原方服用,不用加藥;如果腫痛在下半身,可以加牛膝,空腹服用。北方人生長於寒冷地區,容易產生毒症,服用瀉下藥後正氣受損,皮膚厚實,毒邪不容易排出,病人痛苦不堪,服用此藥後,一經發汗,毒邪就會自行排出,再貼上黑白二膏就能痊癒。

神燈照熏法:取雄黃、硃砂、血竭、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綿紙裁成條狀,長約一尺,寬約四指寬。每條用藥三分,捲成藥捻,用真麻油浸透。讓病人坐著或側臥,點燃藥捻,距離患處約半寸,從紅腫的邊緣開始,慢慢地旋轉照射,直到照射到中心,然後用力將藥捻往外一提,藥氣從燈頭進入患處,毒氣則隨火焰向上排出,燈火會自行熄滅。清除燈上的煤灰,然後再次點燃繼續照射。根據腫脹的大小,使用藥捻的數量可以是三五根或八九根,根據情況酌情使用。

照射三根藥捻後,腫脹部位會感覺輕鬆;照射五六根藥捻後,腫脹的皮膚會起皺,疼痛也會減輕。漏蘆湯可以在照射前後服用,微微出汗後,病人就會感覺舒適。照射後不要聽信他人建議敷貼其他藥物。過半日後,藥效消退,疼痛稍有加重,應再次照射一次,每天如此,照射二三日後,腫痛麻木不痛。從初期開始照射,直到腫脹消退、顏色變白、內部炎症消退為止。如果毒性較盛,內部炎症不能消退,可以日夜煎藥一帖,照射兩次,使已成形的毒邪化膿排出,不必用針挑破,然後再貼上黑白二膏。

陽毒如果出現像胡椒粒一樣的膿皰,經過多次照射後會脫落,留下像蜂窩狀的傷口,或像爛肺一樣一條條一片片,或像粉糊一樣,或紫黑色的血水和腐肉,等到腐肉清除乾淨後,新的肉芽會慢慢長出來,像石榴籽一樣,不用生肌散,傷口就會自然癒合。如果是陰疽,外皮沒有潰爛,毒邪在內部化成濃稠的膿液,會自行破裂,每天更換黑白二膏一次,直到肉長滿為止。

臘礬丸是用來治療初期腫脹以及內部炎症已消退的毒症,可以保護心臟,鞏固體表,止痛,化解壞死組織,加速毒邪排出,促進膿液排出,長出新肉,是外科治療中始終應該服用的良藥。凡是患有癰疽,如果一開始治療不當,導致毒氣上攻心包絡,就會出現嘔逆等症狀。還有陰疽,如果庸醫誤用寒涼藥物,也會出現嘔逆,此時應立即服用此藥急救,一日服用二三次。如果不服用,就會危及生命。

藥方組成:黃蠟二兩(分成五份),明礬三兩(研磨成粉,分成五份)。

製法:先將明礬分成五份,放在瓷碗中,取黃蠟一份放在勺中熔化,倒入明礬粉中,趁熱捏成丸,大小如梧子,然後將剩下的明礬和黃蠟熔化,再製成藥丸,每服二三十丸,溫酒送服或用米湯或清水送服。上部腫痛飯後服用,中部腫痛飯後一段時間服用,下部腫痛空腹服用,每日服用一次或二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