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濟世神驗良方》~ 傷寒門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門 (1)

1. 傷寒門

霜降節後春分前,冒寒即病曰傷寒,春變溫兮夏變暑,六經之證須分看。頭項痛兮腰脊強,浮居尺寸太陽干,脈長陽明胃受病,鼻乾目痛不能眠,少陽脈弦而脅痛,嘔龔口苦熱而安。太陰腹滿仍自利,尺寸沉兮津少咽,少陰尺寸俱沉細,須知口燥舌尤干。厥陰之脈多微緩,更兼煩滿及囊蜷,三陽宜汗三陰下,用藥還須以症參。

太陽無汗是傷寒,麻黃髮表用之堪,桂防芎芷甘升杏,羌活麻黃作伴煎,豆豉薑蔥和水煮,熱服取汗自然安。太陽有汗曰傷風,疏邪實表桂防芎,羌紫芍術生薑草,服則加飴煎則蔥,二湯冬用他時忌,羌活沖和代最功。

羌活沖和治類寒,防蒼多用次芩甘,細辛芎芷並生地,溫暑俱宜此藥安。有汗去蒼加白朮,渴加知母石膏添,春深可代麻黃用,更入生薑大棗煎。

陽明鼻乾燥,頭疼及眼眶,惡寒兼不寐,身熱用何方,柴葛解肌好,黃芩白芷羌,桔梗甘草芍,煎用石膏嘗,有汗而渴者,如神白虎湯。

身熱而渴自汗出,陽明症候微洪脈,如神白虎石膏先,參連知味陳粳粒,麥冬梔草共天花,服時搗和烏梅汁。

柴胡雙解飲,專治少陽經,夏草芩參葛,陳皮芍茯苓,先同薑棗煮,百合再前成,隨症還加減,方知藥有靈。

太陰腹痛咽無澤,手足漫暖脈沉實,熱邪本是太陽傳,桂枝大黃湯可覓,柴樸枳實芍藥甘,姜煎磨入檳榔汁,潮熱喘汗不惡寒,加以芒硝共攻擊。

太陰腹痛便溺赤,燥渴譫語脈有力,溫熱發黃熟治之,茵陳將軍湯枳實,山梔甘草朴黃芩,滾水煎時加滑石。

熱結膀胱旋不利,須用五苓加味治,澤豬茯術桂枝甘,瞿滑梔仁燈草濟,黃者茵陳渴天花,臨服更加鹽四字。

傷寒熱邪傳於裡,少陰厥陰證見矣,心腹堅滿繞臍痛,煩躁咽乾並譫語,或發斑黃與狂亂,六一承氣湯調理,柴芩枳樸芍硝黃,國老薑煎加鐵水。

陽毒熱深脈洪大,三黃石膏湯最快,芩連梔柏豉麻黃,薑棗芽茶煎服泰。去麻豉加實硝黃,三黃巨勝湯名載,黑豆搗汁加一匙,泥漿清水還堪代。

桃仁承氣,對子桂枝,枳實硝黃,柴胡青草,芍相當,棗二姜三同放,捶入一錢蘇木,能除蓄血如狂,大便黑物下而康,何有熱邪狂妄。

傷寒熱甚雖不死,兩感傷寒漫料理,一日太陽少陰病,腹痛口乾煩飲水,二日陽明合太陰,腹滿身熱如火熾,不欲飲食鼻內干,妄言譫語終難睡,三日少陽合厥陰,耳聾囊縮不知人,厥逆水漿不入口,六日為期是死辰。治之靈寶葛根羌,知母辛芩生地防,更有膏柴芎草佐,棗姜煎入薄荷嘗,冬月芩膏須減卻,單令發汗用麻黃。

消斑青黛與玄參,犀角升麻生地入,甘草連膏知母在,大便實者要將軍,煎用水姜並棗子,服時加入醋調勻。鼻衄不止芩連湯,犀角山梔生地黃,玄參國老茅根桔,吐血去桔換膠良,薑棗煎加韭汁墨,調勻溫服保安康。紙搭鼻沖能治衄,炒梔吹入鼻中央。

白話文:

傷寒門

霜降節氣過後到春分之前,受寒而病,稱為傷寒。春天溫暖的氣候變成了暑熱,夏天也變成了暑熱,六經的病症需要仔細區分。頭痛、項強、腰脊痠痛,脈浮在寸口,太陽經受病;脈長,陽明經(胃)受病,鼻乾、目痛、睡不著覺;少陽經脈弦,脅痛,嘔吐、口苦、發熱,但精神尚可;太陰經腹部脹滿,而且腹瀉,脈沉在寸口尺口,津液少,咽喉乾;少陰經寸口尺口脈都沉細,口乾舌燥;厥陰經脈多微弱,且伴隨腹部脹滿和蜷縮。三陽經的病症宜用發汗法治療,三陰經的病症宜用下瀉法治療,用藥還需要根據症狀來決定。

太陽經無汗是傷寒,可用麻黃發汗治療;桂枝、防風、川芎、白芷、甘草、升麻、杏仁、羌活、麻黃一起煎服,再加入豆豉、生薑、蔥白一起煮,熱服以發汗。太陽經有汗則為傷風,可用疏散解表的方法治療;桂枝、防風、川芎、羌活、紫草、白芍、炙甘草、生薑、藁本一起煎服,如果服用時加飴糖,煎的時候加蔥白,這兩種湯劑冬天用,其他季節忌用;羌活沖和湯治療寒邪類似的疾病也很好,防風、蒼朮用量多,再加黃芩、甘草,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溫邪、暑邪都適用。出汗後去掉蒼朮加白朮,口渴加知母、石膏;春天可以用它代替麻黃,再加入生薑、大棗煎服。

陽明經鼻乾、頭痛、眼眶痛、惡寒兼睡不着覺,發熱,可用柴葛解肌湯:柴胡、葛根、黃芩、白芷、羌活、桔梗、甘草、白芍,煎服,可加石膏。出汗且口渴者,可用白虎湯。

發熱、口渴、自汗,陽明經症候,脈象洪大,可用白虎湯,再加人參、黃連、知母、麥冬、甘草、粳米、梔子、天花粉,搗碎和烏梅汁一起服用。

柴胡雙解湯專治少陽經:柴胡、黃芩、人參、葛根、陳皮、白芍、茯苓,先和生薑、大棗一起煮,然後再加百合,根據病情加減,才能知道藥物的神奇之處。

太陰經腹部疼痛,咽喉乾燥,手腳溫暖,脈沉實,熱邪本是從太陽經傳來的,可用桂枝大黃湯:桂枝、大黃、柴胡、厚朴、枳實、白芍、甘草,煎服,磨入檳榔汁,潮熱、喘息、出汗、不惡寒,加芒硝。

太陰經腹部疼痛,小便和大小便都是赤色的,口渴、神志不清、脈象有力,溫熱病、黃疸,可用茵陳蒿湯加枳實:茵陳、大黃、山梔子、甘草、厚朴、黃芩,煎服時加滑石。

熱邪結聚膀胱,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加味:澤瀉、豬苓、茯苓、白朮、桂枝、甘草、瞿麥、滑石、梔子仁、燈心草,黃疸加茵陳蒿,口渴加天花粉,服用時加鹽。

傷寒熱邪傳入裡,少陰經、厥陰經的症狀出現了:心腹堅滿,繞臍疼痛,煩躁不安,咽喉乾燥,神志不清,或者出現斑疹、黃疸、狂亂,可用六一承氣湯:大黃、柴胡、黃芩、枳實、厚朴、白芍、芒硝,煎服時加生薑。

陽毒熱盛,脈象洪大,可用三黃石膏湯:黃芩、黃連、梔子、石膏、麻黃、生薑、大棗、茶葉,煎服;去掉麻黃、豆豉,加實硝、大黃,是三黃瀉心湯;黑豆搗汁加一匙,加清水,也可以代替。

桃仁承氣湯:桃仁、大黃、桂枝、枳實、芒硝、柴胡、青皮、白芍、大棗、生薑,捶入蘇木,能去除瘀血,大便排出黑色物質後就痊癒了,熱邪妄動也就消失了。

傷寒熱邪嚴重,即使不死,兩種感受傷寒,治療不當,一日太陽經、少陰經生病,腹痛、口乾、想喝水;二日陽明經、太陰經合病,腹部脹滿,發熱像火燒一樣,不想吃東西,鼻腔乾燥,胡言亂語,睡不着覺;三日少陽經、厥陰經合病,耳聾、腹部收縮,不認識人,厥逆,水漿不能入口,六日為期,將死。治療時可用靈寶丹、葛根、羌活、知母、黃芩、生地黃、防風,再加石膏、柴胡、川芎、白芷,用生薑、大棗煎服,加薄荷;冬天減少黃芩、石膏,單獨發汗用麻黃。

消斑可用青黛、玄參、犀角、升麻、生地黃、甘草、黃連、石膏、知母,大便不通暢用大黃,用生薑、大棗煎服,加醋。鼻出血不止用黃芩、黃連湯:犀角、山梔子、生地黃、玄參、黃連、茅根、桔梗,吐血去掉桔梗換成膠飴,用生薑、大棗煎服,加韭汁、墨汁。紙搭在鼻子上可以治療鼻出血,炒梔子吹進鼻孔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