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神驗良方》~ 幼科門 (5)
幼科門 (5)
1. 幼科門
一方,用豬爪灰(即豬蹄鞋燒灰)濕則摻上,干則用麻油調摻。
治禿瘡並頑癬,桃頭七個(長四寸,搗),烏梅七個,白礬,川椒,胡椒各一錢,香油二兩,熬至一兩晨起搽之。一方用雞子油。
又方
黃丹、豆腐渣厚敷之,數日而愈。
又方
臘肉骨燒灰,香油搽。
又方
陳小麥半升,炒時陸續下,硫黃二兩為面,每兩下蜈蚣三條,再研,先將蔥椒洗淨,麻油調敷,三次即愈,剃髮再搽三次,永不再發。
治身上痱子癢,冬瓜皮摩之即愈,冬月用藤煎湯洗之。
治瘡疥癢,金銀花,苦參,荊芥,甘菊,防風各五錢,
煎好入皮硝一兩洗之。
五福化毒丹,治一切胎毒上攻,口舌生瘡,重舌、木舌,馬牙鵝口,及遍身瘡癤,赤遊驚,咽疳、癰腫等證。
桔梗(去蘆皮微炒),玄參(去蘆洗,焙)各六兩,白茯苓(去皮)五兩,牙硝,人參,青黛各二兩,甘草(去皮炒)一兩半,麝香五分煉蜜丸如芡實,每服一丸,蜜調化下。
治夜啼,蟬蛻七個,取下半截為末,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一字。如不信,服上半截則復啼。又方,治有邪熱,焦躁夜啼,取□□□□□□上,吮之,或用燈心燒灰亦可。
治盜汗,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一丸至三丸,用酒化開,加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食後連渣服。外用五倍子末納臍中。
治斷臍不如法,臍內血出,殭蠶(炒去絲)為末,蜜調敷瘡口。
治小兒出尿,烏藥為末,米湯下三錢。又方,燕窩草燒灰,水調服。
治大便不通方(幼弱不可下者用之),蜜三兩熬如飴,加牙皂末三錢,捻作挺子三四條,將一條納穀道中,如未通,再易一條,必通矣。
萬億丸,能治小兒百病(方見普濟)。
治嗽方,甜梨一個,切開入蜜於內,麵裹煨吃之。
又治久嗽方,南星,半夏,白礬(生),牙皂,杏仁(去殼研),巴豆(去殼研)
棗肉丸如梧子,用三五丸,針挑燈上燒存性,茶清下。余兒克大,時年十三,咳嗽發熱,痰中見紅,諸醫不效,服此方即愈。
抱龍丸(壯實者宜服),治傷風發熱,痰壅潮搐,瘟疫中暑等症。
膽南星八錢,麝香一錢,天竺黃,雄黃,辰砂各四分,甘草膏(臘雪煎尤佳)為丸,如皂子大,百日分三次服。
白朮散,治吐瀉後作渴,將成慢驚者。
人參,白茯苓(去皮),白朮,藿香,乾葛,炙甘草,木香等分煎服。若瀉痢頻數將成驚,加山藥、白扁豆、肉豆蔻(煨)各一錢,用姜一片煎。若慢驚已作,加細辛、天麻各一錢,白附子八分,全蠍三個。若冬月小兒吐多,胃寒,加丁香二粒。胃虛不能食,大渴不止,加天花粉;能食而渴者,乃用白虎湯加人參。
肥兒丸,磨癖清熱,進食殺蟲。
人參,白朮,黃連(薑汁炒),神麯,麥芽,楂肉各七錢,白茯苓,甘草(炙)各六錢,使君子(肉)九錢,胡黃連一兩,蘆薈五錢(碗盛泥封固,置土坑內,四面糠火煨透用之),
白話文:
幼科門
一種方法,用豬蹄燒成的灰,潮濕時直接使用,乾燥時用麻油調和後使用。
治療禿瘡和頑固性癬,用桃樹枝頭(長約四寸,搗碎)、烏梅各七個,白礬、川椒、胡椒各一錢,香油二兩,熬成一兩,早晨塗抹。另一種方法是用雞蛋油。
另一種方法
黃丹、豆腐渣厚厚地敷在患處,幾天就能痊癒。
另一種方法
臘肉骨頭燒成的灰,用香油調和後塗抹。
另一種方法
陳舊的小麥半升,炒的時候陸續加入硫磺二兩研磨成粉,每二兩粉末中加入蜈蚣三條再研磨,先將蔥和椒洗淨,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三次即可痊癒。剃掉頭髮後再塗抹三次,以後就不會再發作了。
治療身上痱子引起的瘙癢,用冬瓜皮摩擦即可痊癒,冬天可用藤類植物煎湯清洗。
治療瘡疥引起的瘙癢,金銀花、苦參、荊芥、甘菊、防風各五錢,煎好後加入皮硝一兩清洗。
五福化毒丹,治療各種胎毒上攻,口舌生瘡、舌頭腫大或僵硬、馬牙、鵝口瘡,以及全身瘡癤、紅腫熱痛、咽喉腫痛、癰腫等症狀。
桔梗(去蘆頭略炒)、玄參(去蘆頭洗淨,烘乾)各六兩,白茯苓(去皮)五兩,芒硝、人參、青黛各二兩,甘草(去皮炒)一兩半,麝香五分,煉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蜜水送服。
治療夜啼,蟬蛻七個,取下半截研磨成粉,用薄荷湯加少許酒調服。如果效果不好,就服用上半截,孩子就會再次哭啼。另一種方法,治療因邪熱、煩躁引起的夜啼,取……(原文缺失)吮吸,或用燈芯燒成的灰也可以。
治療盜汗,胡黃連、柴胡等量研磨成粉,煉蜜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至三丸,用酒化開,加水五分,用武火煮沸二三十次,飯後連渣服用。外用五倍子粉末塞入肚臍。
治療斷臍不當,臍內出血,殭蠶(炒去絲)研磨成粉,用蜜調和後敷在傷口上。
治療小兒尿頻,烏藥研磨成粉,用米湯送服三錢。另一種方法,燕窩草燒成的灰,用水調服。
治療大便秘結(幼弱者慎用),蜜三兩熬成飴糖狀,加入牙皂末三錢,搓成三四條長條狀,將一條插入肛門,如果還不通,再換一條,一定會通暢。
萬億丸,能治療小兒百病(具體方劑見《普濟方》)。
治療咳嗽,甜梨一個,切開後放入蜂蜜,用麵粉裹住煨熟後食用。
另一種治療久咳的方法,南星、半夏、白礬(生)、牙皂、杏仁(去殼研磨)、巴豆(去殼研磨),用棗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用針挑起燈芯燒成炭後,用茶水送服。有一個孩子,十三歲,咳嗽發熱,痰中帶血,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服用這個方子後就痊癒了。
抱龍丸(體質強壯者適用),治療傷風發熱、痰多、抽搐、瘟疫、中暑等症狀。
膽南星八錢,麝香一錢,天竺黃、雄黃、硃砂各四分,甘草膏(臘月雪天煎煮效果最佳)製成丸藥,如皂子大小,一百丸分三次服用。
白朮散,治療吐瀉後口渴,將要或已經發生慢驚風的症狀。
人參、白茯苓(去皮)、白朮、藿香、葛根、炙甘草、木香等量煎服。如果瀉痢頻繁,將要發生驚風,加入山藥、白扁豆、肉豆蔻(煨)各一錢,用一片薑煎服。如果慢驚風已經發生,加入細辛、天麻各一錢,白附子八分,全蠍三個。如果冬天小兒嘔吐較多,胃寒,加入丁香二粒。如果胃虛不能進食,口渴不止,加入天花粉;如果能進食但口渴,則使用白虎湯加人參。
肥兒丸,磨牙癖、清熱、促進食慾、殺蟲。
人參、白朮、黃連(薑汁炒)、神麴、麥芽、山楂肉各七錢,白茯苓、甘草(炙)各六錢,使君子(肉)九錢,胡黃連一兩,蘆薈五錢(用碗盛裝,用泥封好,放在土坑裡,四周用糠火煨透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