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濟世神驗良方》~ 女科門 (5)

回本書目錄

女科門 (5)

1. 女科門

固腸丸,椿根白皮(炒)為末,酒糊為丸,治濕氣下利,便血及白帶,去脾胃陳積之疾(用此以燥其涇,不可單服,須看病作湯用)。如有孕、白帶,用:

蒼朮三錢,白芷二錢,黃連(炒)二錢,黃芩三錢,黃柏(炒)一錢五分,白芍二錢五分,椿根白皮(炒)一錢五分,山茱萸二錢五分糊丸,空心酒下五十丸。

丹方,黃芩研細末,燒秤錘淬酒調下三錢,食前服。

又方

甜杏仁上黃皮燒灰存性,空心熱酒下三錢。

又方

蓮蓬燒灰存性,酒下二錢。

又方

白礬(水飛過)麵糊丸,如指頭大,每服一丸,黃酒送下。

又方,

天靈蓋燒灰,每服黃酒下二錢。

又方

黑驢糞燒灰存性,麵糊丸,空心酒下六七十丸。

又方

烏梅燒灰,烏梅湯下。

餘論

凡血崩,乃經脈錯亂。一二日不止,便有瘀血凝成窠柏,若驟用藥住澀,必見增劇。宜以五積散、防風、荊芥投一二服,次進獨行散,以霹靂酒下二三服,如不止,方用止血藥止之。

帶下

赤屬血,白屬氣。因素有濕熱,產育房勞傷於營衛,濁氣滲入膀胱,故流穢物。世俗之方,多用燥熱止澀,雖亦偶效,因此延綿。蓋知下焦虛寒,不知中焦濕熱也。治之之法,大約宜清上實下,理脾養血清心,薄滋味,帶自除矣。丹溪以燥滋先為,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甚者用吐以提其氣。

肥人多是濕痰,用海石、半夏、南星(炒)、黃柏、蒼朮、川芎、椿皮;瘦人白帶少,如有者多熱,以炒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如無海石,以蛤粉亦可,無椿皮以青黛)作丸子服。實者可下,虛者不可峻攻。如血虛者,加減四物湯;氣虛者,參朮陳皮間與之。

濕勝者,用固腸丸;相火動者,於諸藥中少加黃柏、滑石,加龍骨、赤石脂,滯者加葵花(白花治白帶,赤花治赤帶),性燥加黃連,痰氣加蒼朮、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丸服。寒月少加乾薑,臨機應變,須斷厚味。

清白散,治白帶。

四物加黃柏,乾薑,貝母,甘草,樗根白皮,生薑煎服。肥人多濕疾,加白朮、半夏。兼赤加條芩(酒炒)、荊芥。久下加熟地、牡蠣。氣虛加參耆。腰腿痛加鹿角膠,若用烏雞丸更妙。

河間論:濕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楝丸,帶自除矣。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歸各等分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如用大玄胡散調下更妙。

(十棗湯見《局方》)

鮑氏方,治赤白帶。

紅棗(煮熟去皮),芝麻(微炒,二味杵如泥),茅山蒼朮(米泔水洗炒研末)等分三味共搗丸如桐子大,三錢一次,滾湯攜空心。此藥宜常服,止帶調營頗合宜。

單方

治白帶。白果肉四兩,硫黃(研)一錢,二味同炒果熟,去黃,空心鹽湯嚼下,數料即止。

白話文:

[女科門]

固腸丸:用炒過的椿根白皮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主治濕氣導致的腹瀉、便血以及白帶,還能去除脾胃積滯的疾病。(此藥性燥,單獨服用容易傷身,必須配合其他藥物煎湯服用。)孕婦如有白帶,可使用以下藥方:蒼朮三錢、白芷二錢、炒黃連二錢、黃芩三錢、炒黃柏一錢五分、白芍二錢五分、炒椿根白皮一錢五分、山茱萸二錢五分,製成丸藥,空腹服用五十丸,酒送服。

另一個藥方:將黃芩研磨成細粉,用燒紅的秤錘淬過的酒調服,每次三錢,飯前服用。

另一個藥方:取甜杏仁外層的黃皮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空腹用熱酒送服三錢。

另一個藥方:將蓮蓬燒成灰,保留其藥性,用酒送服二錢。

另一個藥方:將經過水飛的白礬製成麵糊丸,如指頭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黃酒送服。

另一個藥方:將天靈蓋燒成灰,每次用黃酒送服二錢。

另一個藥方:將黑驢糞燒成灰,保留其藥性,製成麵糊丸,空腹用酒送服六七十丸。

另一個藥方:將烏梅燒成灰,用烏梅湯送服。

其他論述:

凡是血崩,都是因為經脈紊亂所致。如果一兩天止不住血,就會形成瘀血塊。如果急用藥物止血,反而會加重病情。應該先服用五積散、防風、荊芥一到兩劑,然後再服用獨行散,用霹靂酒送服二到三劑,如果仍然不止血,再使用止血藥物。

白帶:

赤色白帶屬血,白色白帶屬氣。大多是濕熱、生產或房事勞累傷及營衛,濁氣滲入膀胱,導致分泌穢物。民間常用的方劑多用燥熱止澀的方法,雖然偶爾有效,但容易導致病情反覆。這是因為只知下焦虛寒,不知中焦濕熱的緣故。治療白帶,大致應該清上焦之實,實下焦之虛,調理脾胃,養血清心,飲食清淡,白帶自然會消失。丹溪先生主張先燥濕後滋補,常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病情嚴重者,則用吐法以提升元氣。

肥胖的人多是濕痰,可用海石、半夏、炒南星、黃柏、蒼朮、川芎、椿皮;瘦人白帶較少,如有白帶,多屬熱證,可用炒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若無海石,可用蛤粉代替;若無椿皮,可用青黛代替)製成丸藥服用。實證可以瀉下,虛證則不可峻猛攻治。如果血虛,可以加減四物湯;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白朮、陳皮。

濕邪盛者,用固腸丸;相火亢盛者,在其他藥物中少加黃柏、滑石,並加入龍骨、赤石脂;瘀滯者加葵花(白花治白帶,赤花治赤帶);藥性燥烈者加黃連;痰氣阻滯者加蒼朮、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製成丸藥服用。冬天服用時,可少加乾薑。臨證用藥,需根據情況靈活變通,忌食辛辣厚味食物。

清白散:治療白帶。

四物湯加黃柏、乾薑、貝母、甘草、樗根白皮、生薑煎服。肥胖者多濕疾,加白朮、半夏;兼有赤帶者加酒炒黃芩、荊芥;久治不愈者加熟地、牡蠣;氣虛者加人參、黃耆;腰腿痛者加鹿角膠,若服用烏雞丸效果更佳。

河間先生論述:濕熱不散,先用十棗湯瀉下,然後服用苦楝丸,白帶自然會消失。苦楝(研碎,酒浸)、炒茴香、當歸等分研磨成粉,用酒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酒送服。如果用大玄胡散調服效果更佳。(十棗湯詳見《局方》)

鮑氏藥方:治療赤白帶。

紅棗(煮熟去皮)、微炒芝麻(兩味搗成泥)、米泔水洗後炒研的茅山蒼朮,三味等分,搗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滾燙的開水送服。此藥宜長期服用,能止帶調經,效果很好。

單方:

治療白帶:白果肉四兩,研磨的硫黃一錢,兩味同炒至果肉熟透,去其黃色部分,空腹用鹽湯送服,服用幾次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