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濟世神驗良方》~ 中風門 (6)

回本書目錄

中風門 (6)

1. 中風門

舌強不語,兩寸口脈浮大而實者,急吐之,以遏其勢。或人迎緊盛,六脈浮弦,用小續命湯表之。其中於臟者,各隨其經而理之,所謂急則治其標也。其或早覺於未發之前,與調治於稍平之後,則清其熱,化其痰,補其血與氣,各治其所,因使無後患,所謂緩則治其本也。

《脈訣舉要》曰:中風脈浮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蓋外有痹痿,氣厥,脾虛,傷食,及吐太過,皆令人猝倒,四肢不舉。而中氣尤酷,似中風,當慎察脈理。浮弦緊洪,為中風,沉伏為中氣,若中氣而用風藥,殺人矣。若辨別未清,寧先用順氣散,次用疏風藥,蓋治風,亦宜理氣也。

治破頭風,蒼朮(火燒)、草烏,共為末,溫酒服之,汗出為度。

又方

魚膠,燒存性,研末,調熱酒服之,愈。

治男婦氣血衰弱,痰火上升,左癱右瘓,臂體手足疼痛等症,以人乳二酒盞,香甜白者為佳,以梨舂汁一酒盞,傾放銀錫器,入湯內燉滾熱,有黃沫起開青路為度。每日五更後一服,能消痰補虛,生血延壽,乃以人補人,其效無如。即半身不遂者,曾服此方亦效。

固本酒,生地黃二兩,熟地黃二兩,天門冬一兩,麥門冬二兩,白茯苓二兩,人參二兩

用瓷瓶盛好酒十大壺,將前藥切片入內浸三日,用文武火煮一二時,以酒黑色為度。如上熱去人參五錢,如下虛寒,將韭子炒黃色,為細末,空心服三五盞,每盞用炒末一錢或五分,妙難盡述。忌蘿蔔要緊。

治痰,橘皮(用真洞庭陳者,溫水浸,去穢白,取紅一片),甘草四兩,鹽四兩。用水五碗,慢火煮,焙乾為末,白湯點服。世醫但知用半夏、南星等類,何足語此。

治痰厥方(厥甚者,以吐為上)半夏八兩,防風四兩,甘草二兩(炙)。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用生薑二十片,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入前。不拘時服。

治中風失音,並一切風疾。用白殭蠶七枚為末,用酒調服,立效。

治中風,或吐瀉,牙關噤,不能下藥。用白楊末,不拘多少,揩牙立開,因酸能收斂,齒必開也。

治偏風,手足不遂。用仙靈脾一斤,細銼,絹袋兜浸酒,春夏三日,秋冬五日,重重封閉,勿使失氣,逐漸開飲,常令熏熏,不得大醉,久之無不效驗。合時切忌雞犬見。

鬱金丸,治癲狂數年不愈。鬱金七兩(真蜀地來者佳),明礬□兩。為末,薄荷湯水送下。或以生薑汁為丸,仍以薑湯下,多服甚效。

治中風,通身冷,口噤不知人者。獨活四兩(去蘆)、用好酒四大盞煎,分二三次,熱服。史國公藥酒方,專治風痰半身不遂,手足攣拘,不堪行步等症。

防風(去蘆)二兩,秦艽(去蘆)二兩,當歸二兩,羌活二兩,白朮二兩,虎脛骨(碎炙)一對,萆薢(碎炙)二兩,鱉甲二兩,川牛膝(去蘆)二兩,油松節(捶碎)二兩,杜仲(薑汁炒),晚蠶砂(炒黃色)二兩,蒼耳子(捶碎)四兩,枸杞子五兩,干茄根(飯上蒸熟)八兩上以布袋盛大壇內,下好酒三十六斤,封口,浸十四日,將壇入鍋,懸煮三炷香,埋土內三日,去火毒。

白話文:

中風門

舌頭僵硬說不出話,脈搏在寸口(手腕內側)處浮大而有力,就要趕緊催吐,以制止病情發展。或者人迎脈(頸部大血管)緊而盛,六脈皆浮弦,就用小續命湯來治療表證。若中風病邪侵犯內臟,則需根據其所屬經絡進行治療,這就是所謂的「急則治其標」。如果能及早發現於發病之前,或在病情稍有好轉之後進行調理,則需清熱、化痰、補血氣,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治療,從而避免後患,這就是所謂的「緩則治其本」。

《脈訣舉要》說:中風的脈象是浮滑,並伴有痰氣;如果脈象沉滑,則不能用治療風證的方法。因為外感痹證、痿證、氣厥、脾虛、食積以及嘔吐過度,都可能導致人突然倒地,四肢不能動彈,而這些症狀與中風非常相似,必須仔細辨別脈象。脈象浮弦緊洪,是中風;脈象沉伏,是中氣不足。如果誤將中氣不足當成中風而使用治療風證的藥物,會危及生命。如果辨別不清,最好先使用順氣的藥物,然後再用疏風藥物,因為治療風證也應該調理氣機。

治療破傷風,用蒼朮(用火燒過)、草烏,研磨成粉末,用溫酒送服,直到出汗為止。

另一個方子:

將魚膠燒成炭,研磨成粉末,用熱酒送服,可以痊癒。

治療男女氣血衰弱、痰火上逆、半身不遂、四肢疼痛等症,用人奶兩酒盞(約100毫升),以香甜、顏色潔白的為佳,再加梨汁一酒盞(約50毫升),倒入銀器或錫器中,放入湯水中燉煮至滾燙,出現黃色泡沫並打開蓋子為度。每天五更(凌晨三點到五點)後服用一劑,可以化痰補虛、生血延壽,這是一種以人體補充人體的療法,效果極佳。即使是半身不遂,服用此方也會有效果。

固本酒:生地黃二兩,熟地黃二兩,天門冬一兩,麥門冬二兩,白茯苓二兩,人參二兩。

用瓷瓶盛放好酒十壺,將上述藥物切片放入其中浸泡三日,用文火武火煮一兩個小時,直到酒變成黑色為止。如果上火,去除人參五錢;如果下焦虛寒,將韭菜籽炒至黃色,研磨成細粉,空腹服用三到五盞,每盞用炒韭菜籽末一錢或五分。其妙用難以盡述。忌食蘿蔔。

治療痰飲:橘皮(使用洞庭湖產的陳皮,用溫水浸泡,去除白色雜質,只取紅色部分)、甘草四兩、鹽四兩。加水五碗,慢火熬煮,焙乾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世上的醫生只知道用半夏、南星等藥物治療痰飲,怎麼能與此方相比呢?

治療痰厥的方子(厥證嚴重者,應先催吐):半夏八兩,防風四兩,甘草二兩(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二十片,加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加入藥粉。不拘時間服用。

治療中風失音及一切風疾:白殭蠶七枚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立即見效。

治療中風伴有嘔吐、腹瀉、牙關緊閉,無法服藥者:用白楊樹皮磨成的粉末,不論多少,都可塗抹在牙齒上,牙關就會張開,因為白楊樹皮有收斂作用。

治療半身不遂,手腳麻木:用仙靈脾一斤,切碎,用布袋裝好浸泡在酒中,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密封好,不要讓酒氣散失,逐漸飲用,經常保持微醺狀態,不能喝醉,長期服用,效果顯著。服用期間忌諱雞犬靠近。

鬱金丸,治療癲狂多年不愈:鬱金七兩(四川產的最佳),明礬(分量缺失)研磨成粉末,用薄荷湯送服。或者用生薑汁做成丸劑,用薑湯送服,多服效果甚好。

治療中風,全身冰冷,口噤不識人者:獨活四兩(去蘆根),用好酒四大盞煎煮,分兩三次服用,熱服。史國公藥酒方,專治風痰引起的半身不遂、手足攣縮、行走困難等症。

防風(去蘆根)二兩,秦艽(去蘆根)二兩,當歸二兩,羌活二兩,白朮二兩,虎脛骨(碎後炙烤)一對,萆薢(碎後炙烤)二兩,鱉甲二兩,川牛膝(去蘆根)二兩,油松節(捶碎)二兩,杜仲(用薑汁炒)二兩,晚蠶砂(炒至黃色)二兩,蒼耳子(捶碎)四兩,枸杞子五兩,干茄根(用飯蒸熟)八兩。將上述藥物用布袋裝好,放入大壇中,加入好酒三十六斤,封口,浸泡十四日,將壇放入鍋中,懸吊煮三炷香的時間,再埋入土中三日,以去除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