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祥

《本草簡要方》~ 卷之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

1. 卷之一

2. 水部

3. 溫泉

主治。殺皮膚中蟲。療癬疥。祛風痛。助消化。蓋源於硫黃故也。亦有源出石灰者。浴之傷目。

白話文:

溫泉主要功效:能殺死皮膚裡的蟲子,治療癬和疥瘡,去除風濕引起的疼痛,幫助消化。這是因為溫泉水源自硫磺,也有些溫泉水源自石灰。需要注意的是,溫泉水可能會傷到眼睛。

4.

主治。退熱。消炎。救急頗效。非神志昏迷。炎腫過甚者。不必用。

按人身無論何處發炎發熱。均屬病菌侵入與血戰爭之故。體健毒甚。戰爭力強。熱度愈高。高熱有摧殘心臟擾亂神經之虞。暫時用冰。勢非得已。其實冰既不能助血。亦復不能殺菌。但可使雙方戰爭略形和緩而已。非根本治療之法也。

白話文:

冰的主要功效是退熱消炎,急症時效果很好。但若病人神志不清或腫脹嚴重,則不宜使用。

人體任何部位發炎發熱,都是因為病菌入侵與人體血液作戰造成的。體質強健、毒素嚴重時,戰鬥力強,發熱程度也越高。高燒可能損害心臟、擾亂神經系統,此時暫時使用冰敷,算是不得已的做法。實際上,冰既不能增強血液循環,也不能殺死病菌,只能讓雙方「戰爭」稍微緩和一些,並非根本的治療方法。

5. 火部

6. 艾火

主治。風冷。風痛。乾霍亂。(俗名𦍺螺痧。)以雷公霹靂散加麝香少許。納臍中。上貼極薄薑片。以艾火炙之。內服杭州胡慶餘堂闢瘟丹。四肢冷處。以榆皮或麥麩炒極熱。薄絹裹。四人分擦。脈復始停。十可活九。

白話文:

艾灸治療風寒、風濕痛和霍亂(俗稱「螺痧」)。方法是用雷公霹靂散加少許麝香,放在肚臍中,上面貼一片極薄的薑片,再用艾火灸之。同時內服杭州胡慶餘堂的闢瘟丹。如果四肢冰冷,則用榆樹皮或麥麩炒熱後,用薄絹包裹,四人輪流摩擦。只要脈搏恢復,存活率很高,十個病人能救活九個。

7. 火罐

主治。風痛。風寒。用小竹筒或瓷筒。內燒淨紙。乘火盛時。以筒口貼患處。吸牢不落。能已表症。

白話文:

火罐主要治療風濕痛和風寒。使用小竹筒或瓷筒,在筒內燃燒乾淨的紙張,趁火勢正旺的時候,將筒口貼在患處,使其吸附住,不會脫落。這樣就能夠緩解表面的症狀。

8. 石部

9. 紫石英

石英含錳質作紫色,

主治。溫中。養肺。心腹痛。胃寒。咳逆上氣。紫石英丸。紫石英(研細水飛),川烏頭(炮),川杜仲(炒去絲),禹餘糧(火煅醋淬),遠志肉澤瀉桑寄生桂心龍骨(另研)當歸人參肉蓯蓉(酒浸)石斛乾薑(炮)五味子甘草(炙)各一兩。牡蠣(煅)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各五錢。

研細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治婦人經乍多乍少。時前時後。或腹痛。

白話文:

紫石英

含錳的石英呈現紫色,主要功效是溫暖中焦、滋養肺部,治療心腹疼痛、胃寒、咳嗽逆氣等症狀。紫石英丸的組成藥物包括研磨成細粉並水飛的紫石英、炮製過的川烏頭、炒去絲的川杜仲、火煅後醋淬的禹餘糧、遠志、澤瀉、桑寄生、桂心、龍骨(這些藥材需另外研磨)、酒浸泡過的當歸、人參、肉蓯蓉、石斛、炮製過的乾薑、炙過的五味子、甘草(以上各一兩),以及煅燒過的牡蠣、炒至出汗的川椒(去除蟲蛀及閉口者)(以上各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治療婦女月經量時多時少、經期提前或延後,或伴有腹痛的症狀。

10. 丹砂

產貴州者良。為水銀硫黃天然化合物。先取上好者研末。水飛三次或以絹袋盛砂。用蕎麥灰淋汁。煮三伏時取出。流水浸洗過。研粉飛曬。方入藥。

主治。通血脈。定神志。治驚癇。塗瘡疥。闢瘟疫。下死胎。亦能發汗。

更衣丸。硃砂五錢。蘆薈七錢。(生用)研極細。好酒少許和丸。梧子大。每服一錢二分。好酒或米湯下。治腸胃乾燥。大便不通。按此藥向以為久服通神不老。其實水銀硫黃皆有毒。修治得法。毒可倖免。否則必至毒發難治。

白話文:

丹砂產自貴州的品質最好。它是水銀和硫磺天然結合的化合物。首先選取上等的丹砂研磨成粉末,再用流水反覆淘洗三次,或用絹布袋盛裝丹砂,以蕎麥灰浸出的汁液煮沸,在三伏天取出,用流水清洗乾淨,研磨成粉末,曬乾後才能入藥。

主要功效是:促進血液循環,安定心神,治療驚癇(癲癇),外用於治療瘡疥,預防瘟疫,排出死胎,也能發汗。

更衣丸配方:硃砂五錢,蘆薈七錢(生用),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少量好酒調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錢二分,用好酒或米湯送服。主治腸胃乾燥,大便秘結。古人認為長期服用此藥可以讓人成仙得道,延年益壽,但實際上水銀和硫磺都有毒性。只有經過恰當的炮製,才能避免中毒。否則,一旦中毒,就難以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