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本草簡要方自敘
本草簡要方自敘
1. 本草簡要方自敘
蘆溝橋事變之後,予方旅居漢口。二十七年秋,入桂林。寇禍日深,武漢又陷,歐戰未起,國步之危,甚於累卵。有數門人過桂,知予生活艱苦,問此後出處。予曰:「如果國不幸而亡,亭林、船山所不敢學,我其以青主先生為歸乎!」其實書畫無法則,醫藥無宗派,此言亦欺世而已。
三十二年秋,世事日有轉機。予早托跡中國農民銀行,衣食粗給,公餘之暇,乃編此書。蓋中國之醫,向不專精於識病,而專重在用藥。《傷寒論》一書所包之病多矣,而統名之曰傷寒;及其下藥,乃各不同。小兒驚風,所包之病多矣,而統名之曰急慢驚風;及其下藥,乃各不同。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可知識病雖未確,用藥故不誤也。故中國之藥,中國用藥之經驗,皆有可取。求中國醫理,舍藥物之功用及用藥之經驗不談,而徒泛論五行生剋虛無浮泛之理,宜乎中醫之日以不振乎!予之輯述此書,故專主於藥之功用及處方之公式,欲使覽者知其精要所在也。
青主先生地下有知,其一笑乎?
癸未冬海寧張宗祥記。
白話文:
蘆溝橋事變後,我暫居漢口。二十七年秋天,來到桂林。國難日深,武漢淪陷,歐戰尚未爆發,國家危急,如同積卵將崩。幾個學生來桂林看望我,知道我生活困苦,便詢問我今後的打算。我說:如果國家不幸滅亡,像顧炎武、王夫之那樣也不敢再讀書了,我大概只能以青主先生(指張景岳)為師了。其實,書畫沒有固定的法則,醫術也沒有固定的派別,這話也只是欺騙世人的說法罷了。
三十二年秋天,時局略有轉機。我早先在中國農民銀行謀得一職,生活雖然清苦,勉強可以餬口。閒暇時間,便編寫了這本書。因為中國醫學向來不注重精確辨別疾病,而更重視用藥。例如《傷寒論》中包含的疾病很多,卻統稱為「傷寒」,但用藥卻各有不同;小兒驚風也是如此,包含的疾病很多,卻統稱為「急慢驚風」,用藥也各有不同。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即使疾病診斷不完全準確,但用藥卻往往不會出錯。所以,中國藥物和中國的用藥經驗,都是值得借鑑的。中國醫學理論,如果不談藥物的功效和用藥經驗,而空泛地論述五行生剋等虛無縹緲的道理,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我編寫這本書,專注於藥物的功效和處方公式,希望能讓讀者了解其精要所在。
青主先生(張景岳)在天之靈若知曉,想必會一笑吧。
癸未年冬天,海寧張宗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