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簡要方》~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本草以綱目為最備。然李瀕湖先生距今四百年。藥品已日增多。產地亦有變更。如術之推於潛野生。李氏所未詳。今則於朮亦不可必得。且乞靈於湖廣珠矣。此因時代之變遷。藥品功用。因以不同。不可不知者也。
一、綱目所收丸散之方過略。予意非歷舉藥方。不足以證是藥功用。如以麝香配天麻則去風痰。配雄黃則治疔腫。可知用麝之意。專取迅速。而根本治病。尚須他藥。若即歸功麝香。未免貽誤。
一、中藥功用皆由經驗得來。處方如何。可求公式。如黃連之治痢疾。更重則加黃柏。此中可得二藥殺菌之理。然中醫處方。決不單純。既攻其病。兼強其本。故痢症必多用健胃助脾清腸之品。甚或久痢施以強心之藥。若非廣採藥方。不能尋求真意。
一、本草向定藥性。溫熱寒涼言之綦詳。予意用藥專在功效。性之寒溫。無關於病。使果泥於寒溫之說。大黃附子。何能並用如此之類。不勝枚舉。故刪藥性。專言主治。
一、藥味甘苦。向亦詳載其實於病亦無關涉。甘果和中。則熟地有時礙胃。苦如下降。則羌活豈能祛頭面之風。故藥味亦略而不載。
一、痘症自牛痘盛行之後。窮鄉僻壤。盡能施種。昔為兒科重症。今則可以不談。故痘症諸方。悉皆從略。
一、為醫不知各藥功用。徒讀古書。誤人不淺。雖知藥之功用。不明處方公式。亦難臨診。故本書編輯之旨。即在使不知醫者能開卷恍然。知醫者悟處方微妙。
一、醫家治病。重在證候。證現何狀。即須注意。如果虛極。無論為疔腫為痢疾。為痧疹。為一切其他雜病。即當先顧根本。不可專攻病患。此尤處方者所宜知也。
一、本書之意。在使讀者有途轍可循。識藥功用。主其分量。自當臨時斟酌不可泥於古書。
一、石部及諸動物。所收獨少者。礦物提煉不精。恐含雜質。動物多殺生命。可不用者。即為省去。故獨簡略。
一、古方中多用㕮咀。今雖仍用其名。不必定泥其法。
海寧張宗祥輯述
白話文:
凡例
一、本草綱目雖然是最齊全的藥物典籍,但李時珍先生距今已四百年,藥品種類日益增多,產地也發生變化。例如,以前在潛州野生生長的蒼朮,李時珍書中有所記載,但現在卻不一定能採到,甚至需要從湖廣地區採購。這說明時代變遷會影響藥品的產地和功效,這是必須了解的。
二、本草綱目收錄的丸散藥方過於簡略。我認為,不詳細列舉藥方,不足以說明藥物的功效。例如,麝香配天麻可以祛除風痰,配雄黃可以治療疔腫,由此可知麝香的作用在於快速見效,但要徹底治病,還需要其他藥物。如果只把療效歸功於麝香,就會造成誤導。
三、中藥的功效都是從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處方雖可遵循一定的規律。比如黃連治療痢疾,病情嚴重就加黃柏,這可以理解為兩種藥物具有殺菌的作用。但中醫處方絕非單純的攻治疾病,還要兼顧調理臟腑,因此治療痢疾往往會加入健胃、助脾、清腸的藥物,甚至久痢還會用到強心藥物。如果不廣泛參考藥方,就難以理解其深層含義。
四、傳統本草書對藥物的寒熱溫涼性質講得很詳細,但我認為用藥關鍵在於功效,藥物的寒熱溫涼屬性與病情本身並無直接關係。如果過分拘泥於寒熱的說法,大黃和附子這樣性質相反的藥物,又怎能一起使用呢?類似情況不勝枚舉,因此我刪去了藥物的寒熱溫涼屬性,只記載主治功效。
五、藥物的甘苦味道,以往記載也十分詳盡,但這與病情實際上並無關聯。甘味藥物固然能和中,但熟地有時會傷胃;苦味藥物固然能瀉下,但羌活卻能祛除頭面部的風邪。因此,藥物的味道也簡略不記。
六、自從牛痘接種盛行之後,即使是偏遠地區也能接種,天花這種兒科重症已不再是主要的疾病,因此相關藥方都略去了。
七、醫生如果不知道各種藥物的功效,只讀古書,很容易誤人子弟。即使知道藥物的功效,如果不了解處方的規律,也很難臨證治療。本書的編纂目的,就是要讓不懂醫的人也能從中受益,讓懂醫的人能更加了解處方的微妙之處。
八、醫生治病,關鍵在於辨證論治,根據病症的表現來治療。如果病情危重,無論是疔腫、痢疾、痧疹或其他雜病,都應先考慮調理根本,不可只針對局部病灶,這是開方者必須注意的。
九、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參考依據,了解藥物的功效和劑量,但實際用藥還需根據病情臨時調整,不可死板地遵循古書。
十、本書收錄的礦物藥和動物藥較少,這是因為礦物提煉技術不精,可能含有雜質;而很多動物藥物需要殺生,能不用則不用,所以簡略處理。
十一、古方中很多藥物都採用了特殊的炮製方法,現在雖然仍然沿用其名稱,但不必拘泥於古法。
海寧張宗祥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