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集驗方》~ 卷一 (2)
卷一 (2)
1. 附類中風
〔中氣〕,前已合辨。用蘇合丸薑湯調灌醒後。次用人參。白朮。(炒)茯苓。青皮。陳皮。白芷。烏藥。(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溫服。(或分二次服。)即是中風。去人參。先進此方順氣。次進治風藥。亦善法也。此即八味順氣散。
〔中痰〕,寒痰迷悶心胸。僵仆卒倒。口角流涎。四肢厥冷。脈沉滑。薑汁調白礬二錢灌下。如不效。再用牙皂。(去皮弦。炙淨末一錢。)藜蘆。(五分)俱為細末。每服五分。燈心湯下。吐去頑痰即醒。次服導痰湯。陳皮。姜半夏。茯苓。枳殼。(炒)南星。(薑汁製。
各一錢。)甘草。(五分)加生薑五七片。水煎服。端午日取白鳳仙花。浸於燒酒內封固。無論年月。遇此症溫服一杯。其痰立時消化。
〔中寒〕,身體僵直。口噤不語。四肢戰掉。洒洒惡寒。脈浮緊。無汗。用熱酒。薑汁各半盞。灌下即醒。或用生蔥二斤。截去其根葉。用繩縛作兩束。先用一束。入空鍋內頓熱。(不可用水。)乘熱。置病人臍上熨之。再將次束置鍋內。候前束冷則易之。如此數換。病人鼻中聞蔥氣即醒。
此法最善。或用豆大艾丸。隔大蒜片。灸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不拘壯數。以手暖為度。醒後。次服乾薑。附子。(各一二錢以病之輕重增減。)佐以麻黃五分。水煎服。或服加味理中湯(人參。茯苓。姜半夏。乾薑。北五味。白朮。陳皮。炙甘草。細辛。薑棗。),加減。
水煎服。
〔中食〕,飲食過傷之後。或感風寒氣惱。以致填塞胸中。胃氣不行。脈緊盛。狀似中風。或有半身不遂。手足抽搐等症。先以蘿蔔子搗碎。以溫湯和攪。取淡湯徐徐飲之。少頃即吐。(此法即吐不盡。亦能下行。),或用食鹽少許。於熱鍋中炒紅色。入水。煮至將滾之際攪勻。
淡鹽湯徐飲徐吐。以去病為止。次用平胃散。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一錢)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切片。炒一錢半),炙甘草。(六分)或加減。水煎服。以風藥治之則死。
〔中陰毒〕,房勞後感中風寒。一時沉重。四肢逆冷。腹痛冷汗。爪甲面色青黑。六脈俱沉。兩尺脈伏。乃陰毒也。用豆大艾丸。隔大蒜片灸氣海、(臍下一寸半。)關元、(臍下三寸。)二穴。各灸百壯。以手足暖為度。更服羌附湯。羌活。附子。(制)乾薑。(炮。)茴香。(各一錢)木香。(五分)加黑棗二枚。水煎服。
〔中惡〕,多由暮夜登廁。或行人所不到之地。忽然眼見鬼物。卒然僵仆。四肢逆冷。兩手拳屈。甚者口鼻出血。惟心腹俱暖。凡遇此症。切勿移動。即令眾人圍繞。打鼓燒火。或焚紫金錠、檀香、蘇合香、樟木之類。直候省知人事。方可移歸。用菖蒲根生搗絞汁。灌口鼻中即醒。
或用紫金錠磨灌下。或用犀黃。(五錢銼細。)麝香。硃砂。(各二錢五分。)俱研細。水調服二錢。凡中鬼祟。一時不醒。用麥大艾丸。灸人中穴。一壯即醒。或於兩腳大拇趾離甲一韭葉處。各灸七壯亦效。
白話文:
附類中風
中氣:先前已詳細說明。用蘇合丸用薑湯調和灌服,待病人清醒後,再服用人參、白朮(炒)、茯苓、青皮、陳皮、白芷、烏藥(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溫服(或分二次服)。這是治療中風的方劑。若不需用人參,可先服用此方順氣,之後再服用治療風的藥物,也是良好的方法。此方即八味順氣散。
中痰:寒痰阻塞心胸,導致身體僵硬倒地,口角流涎,四肢厥冷,脈象沉滑。用薑汁調和白礬二錢灌服,若無效,再用牙皂(去皮、弦,炙成細末一錢)、藜蘆(五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燈心湯送服,吐出頑痰後即會清醒。之後服用導痰湯:陳皮、薑半夏、茯苓、枳殼(炒)、南星(薑汁製,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入生薑五七片,水煎服。端午日採集白鳳仙花,浸泡在燒酒中密封保存,不論時間,遇到此症,溫服一杯,痰液便會立即消散。
中寒:身體僵硬,口不能言,四肢顫抖,渾身惡寒,脈象浮緊,無汗。用熱酒、薑汁各半盞灌服即可清醒。或用生蔥二斤,除去根葉,用繩子捆成兩束,先取一束放入空鍋中加熱(不可用水),趁熱放在病人肚臍上熨敷,再將另一束放入鍋中,待前一束冷卻後更換,如此反覆數次,病人聞到蔥味就會清醒。此法最佳。或用豆大的艾條,隔著大蒜片灸臍下一寸五分處的氣海穴,灸的壯數不拘,以手感到溫熱為度。清醒後,再服用乾薑、附子(各一二錢,依病情輕重增減),佐以麻黃五分,水煎服,或服用加味理中湯(人參、茯苓、薑半夏、乾薑、北五味子、白朮、陳皮、炙甘草、細辛、生薑、大棗),加減服用,水煎服。
中食:飲食過度或感受風寒,導致胸中阻塞,胃氣不通,脈象緊實,症狀類似中風,或有半身不遂、手足抽搐等症狀。先將蘿蔔子搗碎,用溫水調和,取稀薄的汁液慢慢飲用,片刻即會嘔吐(即使吐不盡,也能往下運行)。或用少量食鹽在熱鍋中炒至紅色,加水煮至將滾時攪勻,用淡鹽湯慢慢飲用慢慢嘔吐,以去除病症為止。之後服用平胃散: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一錢)、蒼朮(米泔水浸泡一夜,切片,炒一錢半)、炙甘草(六分),加減服用,水煎服。若用風寒藥治療則會致死。
中陰毒:房事過度後感受風寒,身體沉重,四肢冰冷,腹部疼痛,出冷汗,指甲和面色青黑,六脈皆沉,兩尺脈伏,這是陰毒。用豆大的艾條,隔著大蒜片灸氣海穴(臍下一寸半)、關元穴(臍下三寸)兩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一百壯,以手腳溫暖為度。再服用羌附湯:羌活、附子(制)、乾薑(炮)、茴香(各一錢)、木香(五分),加入黑棗二枚,水煎服。
中惡:多因夜間上廁所,或去人跡罕至的地方,突然看見鬼物,突然僵硬倒地,四肢冰冷,兩手握拳,嚴重者口鼻出血,唯獨心腹溫暖。遇到此症,切勿移動病人,讓眾人圍繞,擊鼓燒火,或焚燒紫金錠、檀香、蘇合香、樟木等物,待病人清醒後方可移動。用菖蒲根搗碎取汁,灌入病人口鼻中即可清醒。或用紫金錠磨碎灌服;或用犀角粉(五錢,銼細)、麝香、硃砂(各二錢五分),研磨成細末,用水調服二錢。凡是中鬼祟,一時不醒,用麥粒大小的艾條灸人中穴,一壯即可清醒;或在兩腳大拇指指甲旁一韭葉寬處各灸七壯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