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集驗方》~
1. 卷一
2. 中風
(附類中)
〔總論〕,凡卒然仆倒。昏不知人。痰涎壅塞。口眼喎斜。四肢不遂。概名中風。然中風症候。與中氣相類。中氣乃忿怒忽然昏僕。不可以中風一概治之。中風身溫。中氣身冷。中風多痰涎。中氣無痰涎。中風脈浮應左人迎。中氣脈沉應右氣口。以氣藥治風則可。以風藥治氣則不可。
,中風多痰。勿驟以人參補之。恐痰愈盛而氣愈塞矣。慎之。陽中者面赤。牙關緊閉。目上視。身強直。手拳掉眩。陰中者面青白。痰喘。手足冷。多汗。更有元氣虛。忽然昏僕似乎中風者。手必撒。口必開。與正中風不同。又宜溫補藥治之。(凡中臟口開心絕。手撒脾絕。
眼合肝絕。遺尿腎絕。鼻聲如鼾肺絕。五症齊犯。不治之症也。如只見一二症。用重參耆治之。或灸法救之。)更有氣血偏枯。半身不遂者。如在左者血虛。宜四物湯。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二錢酒炒)水煎服。如在右者氣虛。宜四君子湯。人參(一錢),白朮(土炒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五分)水煎服。
二方中皆可加祛風活絡之藥。如防風(一二錢),桂枝(一錢),鉤藤(三五錢)之類。如有痰加竹瀝。薑汁。佐之。(此二症尚須審視。左或死血。右或濕痰。)若類而推之。則又有中痰。中寒。中暑。中食。中惡等症。分別症治。切勿誤施。惟是中風一症最急而暴。歷代名賢。
各有發明。良法具在。所當深究。第一時卒倒。醫藥迫不及備。故節取古方之效捷而易辦者。謹述於下。庶幾對症處方。稍為救急之一助云。
〔傳心方〕,治卒然仆倒。痰涎壅盛。難辨虛實。扶病人於避風室內。用炭火一盆。將米醋灑上。使醋氣衝入口鼻。病輕者即蘇。重者亦易治。勿遽服補藥米湯之類。恐痰涎永繫於心。致成終身痼疾。(此法即虛中亦可用。)
〔中風昏迷不省〕,不論風寒。食痰邪祟。一時昏僕。用生薑汁半鍾。童便一鍾和勻。蕩溫灌下即醒。牙皂莢(去皮弦二兩。用生礬一兩同入水中煮化。取出曬乾為末。),北細辛(五錢去葉土淨)共研細末。用少許吹入鼻中即醒。人手足指甲(炒黃酒煮服。)立醒。
〔中風口噤不能開〕,白鹽梅揩齒即能開。並不傷齒。不拘男婦小兒中風。口噤身直。用乾雞屎或鴿糞炒黃。再以黑豆同炒。酒煎去渣服。即齒開能言。
〔中風口嚇不語〕,白明礬(二錢研末。),用生薑自然汁調化。斡開口灌服。其涎或吐或化下即醒。馬料豆一升。煮濃汁如飴。含汁在口。即能言也。側柏葉一握。去枝梗。蔥白一握。連根研如泥。無灰酒一斤。煎十餘沸溫服。(按柏葉能行血消風。蔥白散氣祛痰。酒能通經助藥力。如初中即服數杯。能使風退氣和。一切易治。)
〔初中痰盛不省人事〕,蘇合丸一圓。用竹瀝薑汁。調藥灌下。醒後。用白朮(土炒)當歸。天麻(各二錢),川芎、薄荷、桂枝、南星(薑汁製),陳皮(各一錢)水煎。臨服加竹瀝一酒盞。薑汁二茶匙。和勻服。
〔中風口眼喎斜〕,生栝蔞絞汁。和大麥面炙熱熨心頭。一正便止。勿令過分。口喎用皂莢五兩。(去皮為末)三年老醋和糊。左喎塗右。右喎塗左。干更上之。以正為度。用石灰一合。醋炒調如泥。於不患處塗之。立便牽正灸法最妙。聽會、(耳珠前陷中。開口有空。)頰車。(目下八分。曲頰陷中。),用麥大艾丸灸三壯即效。如不效再灸。
〔中風灸法〕,一時昏僕氣塞。涎流不語。藥物難施之際。灸法最善。百會、(頭頂中。)風池、(耳後一寸半。並治偏正頭風。)大椎、(項背一節骨陷中。)曲池、(屈手陷中。)足三里、(膝眼下三寸。骨外廉陷中。)絕骨、(一名懸中。外踝上三寸。附飛陽之前。)間使。
(手掌上橫紋中後一寸。)以上七穴。凡人心中昏亂。或手足麻痹。不拘是風是氣。用綠豆大艾丸。各灸三五壯。卒死不知何症。用此灸法即蘇。
〔中風手足麻癢〕,羌活煎湯洗。大腸燥閉不見虛症者。枳實厚朴大黃。羌活。(各二三錢)水煎服。自解。(即三化湯。)
〔太玄湯〕,治中風痰塞不語。染布活靛缸水一盞。溫灌下。即能言語。(按藍汁解諸風熱毒。散經絡結氣敗血。染布活水。內有石灰能下痰水。取攸揚之義。)
〔豨薟丸〕,專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痛。腰膝無力。亦能行大腸氣。治三十六般風。或受寒濕而起。癱瘓年久不愈。服久神效。豨薟草。(法於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採葉。洗淨焙乾。),用好酒白蜜和勻。灑在葉上。鋪入甑中。上鍋內蒸透。取出曬燥。
再灑再蒸。曬共九次。碾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酒下。病五七年者。服至二千丸。病轉盛者。乃藥勝於病。服至四千丸仍如完人。
〔浮萍一粒丹〕,治中風癱瘓。三十六種無名風疾。遍身癩癬腳氣。並治跌撲損傷。胎孕筋搐攣結。此藥性寒而散。中風挾火者。功效至靈。服之百粒。乃為完人。紫背浮萍。(宜七月十五日採。撿淨。以竹篩攤曬。下置水一盆。映之易燥。)研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粒。空心豆淋酒下。
〔史國公藥酒方〕,防風。秦艽。川萆薢。鱉甲。虎脛骨(炙酥)羌活。晚蠶砂。(炒黃)油松節。白朮。(土炒各二兩)杜仲。(薑汁拌炒)當歸。(各三兩)川牛膝。(一兩)蒼耳子。(四兩)干茄根。(八兩蒸)枸杞子。(五兩)上切片盛夏布袋中。投大壇內。入好酒三十五斤。
封口。浸十四日。將壇入湯鍋內煮三個時辰。取壇入土埋三日。去火氣。每日清晨午後。各服三五杯。大有效驗。愈於服他藥也。
〔中風拘攣〕,中風昏僕省後。筋絡攣結。肢節疼痛。或半身不遂。用八角刺樹皮。(俗名老鼠刺。樹高三五尺。冬季結紅子。鮮者取皮。四兩。)木蓮葉。(似茶花葉而色老。生於土牆頭上者。多一歲一片。)無灰酒二斤。煎至兩碗。作二次服。大有奇功。三四服全效。
〔預防中風方〕,凡人覺大指次指麻木。或眉稜骨痛。三年之內。定有風疾。宜服此方。更以慎起居。遠房幃。節厚味醇酒。為最要。豨薟草。(三片。製法如前。)制首烏。當歸。熟地黃。(各八分)牛膝。續斷。秦艽。五加皮。川芎。赤芍。(各四兩)俱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空心淡酒下三錢。
白話文:
[中風]
(關於類中風病症)
總論:突然倒地、失去意識、痰液堵塞、口眼歪斜、四肢不能動,這些都統稱為中風。然而,中風的症狀與中氣(一種由情緒激動導致的昏厥)很相似,不能一概而論為中風來治療。中風時身體溫暖,中氣時身體冰冷;中風會產生大量痰液,中氣則不會;中風的脈象浮在左手邊,中氣的脈象沉在右手邊。用調理氣血的藥物來治療中風是可以的,但用中風的藥物來治療中氣卻不行。
中風多伴隨大量痰液,不要立即用人參補身,可能會使痰液更盛,氣道更堵,必須小心。陽中風的病人臉色紅潤,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看,身體僵硬,手握拳,眩暈;陰中風的病人臉色青白,呼吸困難,手腳冰冷,出汗多。也有元氣虛弱,突然昏倒看似中風的,這種情況手會鬆開,嘴會張開,與真正的中風不同,應該用溫補藥物來治療。
中風多痰,不要立刻用人參補身,以免痰液更多,氣道更塞,務必小心。陽性中風的人臉色紅,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看,身體僵硬,手握拳,眩暈。陰性中風的人臉色青白,呼吸困難,手腳冰涼,多汗。有時候,元氣虛弱,突然昏倒看似中風,這種情況手會鬆開,嘴會張開,與真正的中風不同,應該用溫補藥物來治療。
對於半身不遂,血氣偏枯的情況,如果是在左側,屬於血虛,可以用四物湯(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水煎服。如果是在右側,屬於氣虛,可以用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水煎服。
這兩個處方中都可以加入祛風活絡的藥物,例如防風、桂枝、鉤藤等。如果痰液多,可以加上竹瀝和薑汁。
此兩種病症還需進一步診斷,左側可能是瘀血,右側可能是濕痰。進一步分析,還有中痰、中寒、中暑、中食、中惡等症狀,應區別症狀來治療,切勿誤判。
中風是最急且爆發性的病症,歷代名醫都有研究,良方具在,值得深入探究。在病人突然倒地,來不及準備藥物的時候,下面列出一些古方,效果快且易辦,可以作為緊急處理的參考。
(傳心方) 治療突然倒地,痰液壅盛,難以判斷虛實。把病人移到避風的房間,用一盆炭火,將米醋灑在上面,讓醋氣沖入口鼻,病情輕的立刻清醒,病情重的也容易治療。不要急著服用補藥或米湯,否則痰液永遠纏繞在心臟,可能成為終身疾病。
(中風昏迷不醒) 不管是風寒、食痰、邪祟,突然昏倒,用半杯生薑汁,一杯童便混合均勻,溫熱灌下立刻清醒。用少量牙皁莢粉末吹入鼻子也可以醒來。用炒黃的指甲,酒煮服,也能立刻清醒。
(中風口閉不能開) 用白鹽梅擦牙齒,就能打開嘴巴,不會傷害牙齒。不管是男性、女性或小孩,中風口閉,身體僵硬,用乾雞糞或鴿子糞炒黃,再用黑豆一起炒,酒煎去渣服用,就能打開嘴巴,開始說話。
(中風口歪不能說話) 用生薑自然汁調化二錢白明礬,撬開嘴巴灌服,痰液吐出或消化後,就能醒來。用一把側柏葉,去掉枝梗,一把蔥白,連根一起研成泥,一斤無灰酒,煎十多沸溫服。側柏葉能行血消風,蔥白能散氣祛痰,酒能通經助藥力,剛中風時服用幾杯,能使風退氣和,病情容易控制。
(剛中風痰多不省人事) 蘇合丸一顆,用竹瀝薑汁調和灌下,醒來後,用水煎服土炒白朮、當歸、天麻、川芎、薄荷、桂枝、南星、陳皮,臨服前加一酒杯竹瀝,兩茶匙薑汁,混合均勻服用。
(中風口眼歪斜) 用生栝樓絞汁,和大麥麵烤熱敷在胸口,一正就停止,不要過量。口歪用五兩皁莢,去皮磨成粉末,三年老醋調成糊狀,左歪塗右,右歪塗左,乾了再塗,直到正直。用一合石灰,醋炒調成泥,塗在沒有病的那一側,立刻就能牽正。灸法最妙,灸聽會穴(耳朵前方凹陷處,開口有空隙),頰車穴(眼睛下方八分,頰部凹陷處),用麥粒大小的艾丸灸三次就有效,如果不見效,再灸。
(中風灸法) 突然昏倒,氣塞,流涎,不能說話,藥物難以施治,灸法最適合。灸百會穴(頭頂中央),風池穴(耳後一寸半),大椎穴(項背第一節骨凹陷處),曲池穴(彎手凹陷處),足三里穴(膝眼下方三寸,骨外側凹陷處),絕骨穴(又名懸中,外踝上方三寸,飛陽前方),間使穴(手掌橫紋後一寸)。以上七個穴位,只要心中混亂,或手腳麻痹,無論是風還是氣,用綠豆大小的艾丸,各灸三到五次,突然死亡不知道什麼病症,用這個灸法就能醒來。
(中風手腳麻木瘙癢) 用羌活煎湯洗。大腸燥閉但沒有虛弱症狀,用枳實、厚朴、大黃、羌活,水煎服,自行解決。(即是三化湯)
(太玄湯) 治療中風痰塞,不能說話,用一盞染布活靛缸水,溫熱灌下,就能說話。(藍汁能解風熱毒,散經絡結氣敗血,染布活水中有石灰,能化痰,取其擴散之意)
(豨薟丸) 專門治療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痛,腰膝無力,也能行大腸氣,治三十六種風病,或因受寒濕引起,癱瘓多年不愈,長期服用效果神奇。在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採集豨薟草葉,洗淨曬乾,用好酒和白蜜調勻,灑在葉子上,放入蒸籠中,蓋上鍋蓋蒸透,取出曬乾,再灑再蒸,曬九次,碾成粉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白酒送服。病程五到七年,服用二千丸,病情加重是因為藥效大於病情,服用四千丸後仍然像健康人一樣。
(浮萍一粒丹) 治療中風癱瘓,三十六種無名風病,全身癩癬腳氣,以及跌打損傷,胎孕筋搐攣結。此藥性寒而散,中風夾火者,功效靈敏。服用一百粒,就能像健康人一樣。在七月十五日採集紫背浮萍,揀淨,用竹篩曬幹,下面放一盆水,照耀容易乾燥。研成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次服用一粒,空腹豆淋酒送服。
(史國公藥酒方) 防風、秦艽、川萆薢、鱉甲、虎脛骨(炙酥)、羌活、晚蠶砂(炒黃)、油松節、白朮(土炒)、杜仲(薑汁拌炒)、當歸、川牛膝、蒼耳子、幹茄根(蒸)、枸杞子,切片裝入夏布袋中,放入大壇,倒入好酒三十五斤,封口,浸泡十四天,將壇放入湯鍋中煮三個時辰,取出壇放入土中埋三天,去除火氣,每天清晨和下午,各服用三到五杯,非常有效,比服用其他藥物更好。
(中風拘攣) 中風昏倒清醒後,筋絡攣結,肢節疼痛,或半身不遂,用八角刺樹皮(俗名老鼠刺,樹高三四尺,冬天結紅果,新鮮的取樹皮,四兩)、木蓮葉(像茶花葉但顏色老,生長在土牆頭上,一年一片),無灰酒二斤,煎至兩碗,分兩次服用,有奇效,三四次全效。
(預防中風方) 如果手指麻木或眉稜骨痛,三年內肯定會有風病,適合服用此方,同時要注意休息,遠離房事,節制厚味和醇酒,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豨薟草(三片,製法如前)、制首烏、當歸、熟地黃、牛膝、續斷、秦艽、五加皮、川芎、赤芍,全部研成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腹淡酒送服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