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囊撮要》~
1. 內科
2. 牛膽星丸
治一切厥逆。猝不省事。口流涎沫。手足拳攣諸症。
陳極牛膽星(一兩五錢),天竺黃(一兩),白芥子(五錢),香犀角尖(一兩),羚羊角尖(一兩)金箔(三十頁),生龍齒(七錢),辰砂(三錢)
共為細末。用陳米飲湯為丸。如椒目大。每服二十一粒。老弱減去十粒。用開水送。
白話文:
牛膽星丸
治療各種昏厥、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流口水、手腳抽搐等症狀。
藥方成分:陳久牛膽星(1.75兩)、天竺黃(1兩)、白芥子(0.5兩)、香犀角尖(1兩)、羚羊角尖(1兩)、金箔(30頁)、生龍齒(0.7兩)、硃砂(0.3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陳米湯和成丸藥,大小如椒子。每次服用21粒,老年體弱者減至11粒,用開水送服。
3. 牛黃清心丸
專治痰厥。昏暈不醒。口噤痰喘。及小兒驚風發搐。五癇等症。
陳膽星(一兩薑汁炒),白附子(一兩煨),鬱金(五錢),川烏(一兩面包煨),半夏(一兩皂莢湯泡五次礬湯泡一次皮硝湯泡五次曬乾為末)
上五味研細。用臘月黃牛膽三個取汁和藥。仍入膽內。扎口掛風檐下。次年取膽內藥。每藥一兩四錢重。加度過芒硝,水飛辰砂。硼砂(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照分配就。研極細末。稀糊為丸。如黃豆大。金箔為衣。薑湯化下。
(附合牛膽星法,臘月用黃牛膽取出汁配入天南星,川貝母等分極細末將汁拌勻仍入膽殼內扎口掛風檐下次年再覓牛膽將前膽殼內藥研拌汁仍裝入扎口掛檐下如是做二三年後常掛檐下越陳越好合後須防天暖汁臭有志濟世者可多備應用凡牛膽圓者黃牛茄子式者水牛)
白話文:
牛黃清心丸專治痰厥、昏迷不醒、口緊、痰喘,以及小兒驚風抽搐、五癇等症狀。
藥方:陳膽星(用薑汁炒,一兩)、白附子(煨,一兩)、鬱金(五錢)、川烏(用麵包煨,一兩)、半夏(用皂莢湯泡五次、明礬湯泡一次、皮硝湯泡五次,曬乾研末,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取臘月黃牛膽三個,取其膽汁與藥粉混合,再放回膽囊內,扎緊開口,掛在屋簷下風乾。次年取出膽囊內的藥材,每劑藥重一兩四錢,加入經過提純的芒硝、水飛過的辰砂、硼砂(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稀糊做成黃豆大小的丸藥,再以金箔包裹。用薑湯送服。
(附:關於牛膽星的製作方法,需在臘月使用黃牛膽,取出膽汁後,與天南星、川貝母等量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用膽汁拌勻,再放回膽囊內,扎緊開口,掛在屋簷下。次年再取新的牛膽,將前一年製備好的藥粉與新的膽汁混合,再裝入膽囊內,扎緊開口,掛在屋簷下。如此反覆操作二三年,持續掛在屋簷下,時間越久越好。製成後需注意防止天氣變暖導致膽汁腐敗變臭。有志於濟世救人者,可以多準備一些備用。需注意,黃牛膽呈圓形,水牛膽則呈茄子狀。)
4. 艾灸法
治一切中風。中痰。中寒。中惡。神驗無比。
將兩手中指對合。以繩縛定。用艾丸灸兩指中間。三四壯即愈。再灸百會穴(在頭頂中心)。
中脘穴(臍上四寸)氣海穴(臍下一寸五分)凡灸取寸法。量男左女右。手中指中一節橫紋處。為一寸。
白話文:
艾灸法
治療各種中風、痰盛、寒邪入侵、中惡等症,療效神奇無比。
將雙手中指併攏,用繩子綁緊,在兩指之間用艾條灸三到四壯即可痊癒。然後再灸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
另外,還要灸中脘穴(肚臍上方四寸)和氣海穴(肚臍下方一寸五分)。灸穴位時,取寸法的量度方法是:以男性左側、女性右側的中指第一個指節橫紋的寬度為一寸。
5. 吳茱萸熨
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
吳茱萸(一升)
酒拌濕絹袋二個。分貯包蒸極熱。互熨心胸及足心。候氣透痛即止。
白話文:
治療陰寒引起的傷寒,以及四肢冰冷的情況,可用吳茱萸一升,用酒拌濕後分裝在兩個絹布袋中,蒸熱後,輪流熨燙心胸和足心,直到感覺氣血通暢、溫熱疼痛為止。
6. 蔥姜熨
治傷寒結胸
蔥姜(不拘多少),搗爛炒熱。布包頻換。熨胸甚效。
白話文:
治療傷寒導致胸部阻塞的方子:
將蔥和薑(用量不限)搗爛後炒熱,用布包起來反覆熱敷胸部,效果很好。
7. 七鮮湯
治時疾厥逆。
鮮藿香(一錢五分),鮮首烏(一錢五分),鮮荷葉邊(三錢),鮮生地(五錢),鮮佩蘭葉(一錢五分),鮮建蘭葉(七瓣),鮮水梨(七錢連皮)
上藥和勻。打汁濾清。用溫開水沖服。
白話文:
七鮮湯
治療時疫導致的厥逆(四肢厥冷,昏迷等症狀)。
取鮮藿香、鮮何首烏各一錢五分,鮮荷葉邊三錢,鮮生地五錢,鮮佩蘭葉一錢五分,鮮建蘭葉七瓣,鮮水梨七錢(連皮),混合均勻,榨汁過濾後,用溫開水沖服。
8. 辰砂益元散
治一切中暑熱之聖藥。
滑石(六錢水飛),生甘草(一錢),辰砂(五分)
研極細末。用冷水或冷鮮藿香湯。調服即安。
白話文:
辰砂益元散:治療各種中暑熱症的特效藥。
配方:滑石(六錢,水飛過),生甘草(一錢),辰砂(五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冷水或加了鮮藿香的冷水送服,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