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之

《小品方》~ 卷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

1. 述增損舊方用藥犯禁決

《經》說:合藥慎勿合相反畏惡相殺者,不能除病,反傷人命。檢舊方相犯者甚多,今依方用之,乃未見有入口即斃者。凡服犯禁忌藥,亦恐病不即除,久遠潛為害也。如反藥禁所說,以相對者服之即甚耳。諸方既合雜多物,其勢應小微,故得不即斃也。

白話文:

《醫經》上說:配製藥物時,必須謹慎,不要配伍相反相畏、相惡相殺的藥物,否則不僅不能治病,還會傷及人的性命。我檢閱舊藥方,發現很多方劑都有這樣的問題。現在,我們仍然按照這些方劑用藥,卻沒有見到服用後立即死亡的現象。凡是服用了犯禁忌的藥物,也恐懼疾病不能立即根除,長久下去會潛在為害。就像那些反藥禁所說的,服用相對的藥物,立即就會發生嚴重的後果。各種藥方都配伍了很多種藥物,藥物的影響應該很小,所以不會立即致命。

《經》說:藥物有陰賊者,令人羸瘦,陰痿短氣,傷壞五內。夫服相反畏惡之藥,雖不即斃,然久遠潛害,亦可如此,豈可不避者焉。尋古之處方,皆當明審經禁,不應合其相反畏惡也。恐特是野間山郡官典,醫輩相傳,以意增損,故有犯禁藥耳。

白話文:

《經典》中說:有毒性強烈的藥物,會令人身體消瘦,陽痿憋氣,損傷五臟六腑。服用相剋或畏忌的藥物,即使不死,也會長時間潛藏危害,豈能不加以避免呢?研究古代醫生的藥方,都必須審慎考察藥物的禁忌,不應使用相剋或畏忌的藥物。恐怕是野外的山村和郡縣官員,醫者們相互傳授,憑意願增減藥物,才導致違禁藥物的出現。

凡病自有外候危急而反易瘥者,服一方即瘥,亦有不治自若瘥者,與此相會,便稱方神驗,相承推之為舊方,皆不卻除其犯禁藥物而服之,其實不能除病也。且輕命者多不信脈,亦云診脈是精妙之術,非不博者所能解,不至辨之士所能究。亦相承見經方是官典醫所執傳,便謂其道卑賊,非君子所看,委之典醫。

白話文:

凡是疾病本身就有外在徵候,危急卻反而容易治癒,服用一方藥物即痊癒,也有不治自癒的,與這樣的病症相會,就稱藥方神效,互相流傳推崇為舊方,皆不自戒除其犯禁的藥物而服用,其實是不能除病的。而且輕視生命的人大多不信脈,也說診脈是精妙的技術,不是博學的人所能解釋的,不是精通診脈技巧的人所能究盡的。也相繼看到經方是官吏醫生所執傳之法,便認為其道卑賤,不是君子所看重,委託給官吏醫生。

亦云:醫者意也。便宮中相傳用藥,不審本草藥性,仍決意所欲以加增之,不言「醫者意也」為多意之人,意通物理,以意醫物,使惡成善,勿必是治病者也。故經傳云:上醫醫國,中醫醫民,下醫醫病。此之謂也。黃帝矜於蒼生,立經施教,教民治病,非但慈於疾苦,亦以以強於國也。

白話文:

也有人說:醫生是會思考的人。即使是宮廷中相傳使用的藥物,若是不懂得藥物的藥性,還是要決心加上自己想要加入的藥物,因此說「醫生是會思考的人」是因為他很擅長思考,他會透過思考了解事物的原理,進而用他自己的想法來醫治疾病,使病情好轉,可是不一定要治療到病人痊癒。所以《經傳》上說:最好的醫生是醫治國家的,中等的醫生是醫治人民的,最差的醫生纔是醫治疾病的。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黃帝很疼惜百姓,所以立下經書並加以教育,教導人民如何醫治疾病,他這不只是慈悲為懷,同時也讓國家強盛。

寒食大散難將息者,由栝蔞惡乾薑故也。夫服此藥者,皆是虛冷之人也。虛冷為患,其疾多端,有患咳嗽上氣積年者,宜除栝蔞用紫菀二兩代之,積服兩劑無不皆瘥也。若患腳弱冷痹緩弱者,以石斛二兩代之栝蔞也,為治甚效,且無險迕,以為良決也。其餘眾病,但除去栝蔞而已。

白話文:

治療寒食症狀久久無法緩解的人,是因為方劑中的栝蔞和乾薑相互抵消所致,服用這種藥物的人,通常是身體虛弱怕冷的人。虛寒所引起的疾病,病狀多種,有的患有咳嗽上氣積年的老病,應該去掉栝蔞,用二兩紫菀代替它,連續服用兩劑藥,幾乎都能治癒。如果有足部虛弱怕冷、麻木不靈的老毛病,就用二兩石斛代替栝蔞,治療效果非常好,而且沒有副作用,可以當作最好的治療方法。其他的各種疾病,只要去掉栝蔞即可。

若虛熱渴利痔血夢泄及婦人崩中,不宜服此藥也。寒食方有美說甚多,其有不可盡從者也。大理宜知此決也。

茯苓白蘞,而鎮心丸用之。茯苓主憂恚驚怒恐悸,心下結痛,是鎮心所宜也。白蘞治癰腫心驚癇不如茯苓,今宜除白蘞也。

白話文:

茯苓和白蘞相剋,但是鎮心丸中卻使用了這兩種藥材。茯苓主要治療憂慮、煩躁、驚恐、恐懼和心悸,心下絞痛,這些都是鎮心丸適用的證狀。白蘞治療癰腫、心悸和癲癇的效果不如茯苓,因此鎮心丸中應該去除白蘞。

麻子惡茯苓,而骨填煎用之。麻子主補中益氣,復血脈,破石淋。若疾源須此治者,留麻子去茯苓。若心下結痛,憂恚驚怒恐悸者,去麻子用茯苓也。

白話文:

麻子與茯苓會相剋,但骨填煎卻會使用。麻子主要用於補中益氣,恢復血脈,並治療尿路結石。如果病情需要這樣的治療,那就留下麻子,去掉茯苓。但如果出現心下疼痛,憂慮恚怒恐懼不安的情況,那就去掉麻子,使用茯苓。

紫菀惡遠志,而補心湯用之。遠志主傷中,補不足,益智慧,補心宜用遠志。若患咳嗽上氣者,可以余主咳藥代遠志,用紫菀也。

白話文:

紫菀與遠志藥性相剋,但是補心湯卻同時使用了這兩種藥。遠志主要治療中傷、不足,增長智慧,補心應該用遠志。如果患有咳嗽上氣的症狀,可以將遠志改用其他治療咳嗽效果好的藥,如紫菀。

牛黃龍骨,而治小兒方用之。若下利者,可去牛黃留龍骨。若壯熱驚癇者,宜去龍骨留牛黃也。

白話文:

牛黃和龍骨是兩種性情相反的中藥,牛黃性涼而龍骨性溫。在治療小兒疾病的方劑中,牛黃和龍骨通常同時使用。但是,如果小兒患有腹瀉,則可以使用龍骨而不用牛黃。因為牛黃性涼,可以加重腹瀉。如果小兒患有發熱、驚癇等疾病,則可以使用牛黃而不用龍骨。因為龍骨性溫,可以加重發熱、驚癇。

芍藥惡芒硝,而治小兒方用之。芍藥主益氣,止邪氣腹痛,作優利,除堅積聚耳。須此治者,當去芒硝用芍藥。若壯熱結寒實毒氣者,可留芒硝去芍藥也。

白話文:

芍藥藥性畏懼芒硝,但治療小兒疾病時需要使用。芍藥的主要功效是益氣、止痛、利尿,能消除積聚的痰濕、熱毒等。如果必須使用芍藥來治療,就應該去掉芒硝,只用芍藥。但如果是發熱、結寒實毒氣的人,可以保留芒硝,去掉芍藥。

乾薑惡黃連,而斷下利方悉用之。若暴冷下者,可以吳茱萸代乾薑也。夫是久寒積冷有飲水者,服茱萸喜先下飲水去,然後下止耳。大理宜知如此也。

白話文:

乾薑與黃連的藥性相剋,但治療腹瀉的藥方中卻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如果患者是因為受寒引起的腹瀉,可以用吳茱萸代替乾薑。如果患者長期受寒積冷,並且有飲水習慣,服用吳茱萸後,會先將飲水排出,然後腹瀉才會停止。身為醫師應該瞭解這個道理。

烏頭半夏相反,而諸湯皆用之。烏頭主中風洒洒惡寒、濕痹積聚、咳逆上氣。須此治者,留烏頭去半夏。若患傷寒寒熱,喉痹咽痛,胠胸脹,咳逆,心下結堅,當用半夏。大都此二物為治相似,會宜去一種也。

白話文:

烏頭和半夏功效相反,但許多藥方都會同時使用。烏頭主要用於治療中風中暑、惡寒、濕痹積聚、咳嗽逆氣。如果需要使用此藥方,應將烏頭留下,去除半夏。但如果患有傷寒寒熱、喉嚨腫痛、胸悶脹氣、咳嗽逆氣,或心下有硬結,則應使用半夏。總的來說,這兩種藥物在治療相似疾病時,適合同時使用,但也應注意去除其中一種。

藜蘆細辛人參相反,而烏頭丸用之。藜蘆主殺蠱毒諸蟲,除咳逆腸澼下利,若須此治者,留藜蘆去細辛、人參。若患久風風頭,肢節痛,心神虛者,去藜蘆留細辛、人參也。

白話文:

藜蘆與細辛、人參的功效相反,但是烏頭丸卻使用了它們。藜蘆主要用於殺死蠱毒和各種蟲類,治療咳嗽逆氣、腸道積聚、腹瀉等疾病。如果需要治療這些疾病,則保留藜蘆,去除細辛和人參。如果患有久風頭風、肢體關節疼痛、心神虛弱等疾病,則去除藜蘆,保留細辛和人參。

藜蘆惡大黃,而露宿丸用之。大黃主調中,破除諸積聚,須此治者,留大黃除藜蘆也。若須藜蘆為治者,宜除大黃也。

白話文:

藜蘆性味惡劣猛烈,大黃性質也較激烈,但露宿丸卻使用這兩種藥材。大黃具有調和中氣,消除各種積聚的作用,如果需要使用大黃來治療疾病,就必須除去藜蘆的毒性。如果需要使用藜蘆來治療疾病,就應該除去大黃的激烈性質。

礜石惡細辛,而附子丸用之。礜石主寒熱鼠痿蝕瘡,死肌肉痹,腹中積聚結堅,令人發熱。若須此治者,留礜石去細辛。若患風痹拘攣,緩弱膝痛,咳逆,堅瘕積聚者,可除礜石留細辛也。

白話文:

礜石和細辛互相排斥,但是附子丸中卻使用了這兩種藥材。礜石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寒熱、鼠痿、蝕瘡、死肌肉痹、腹中積聚結堅,以及引起發熱。如果需要用礜石治療這些疾病,則應去除細辛。若患有風痹拘攣、緩弱膝痛、咳逆、堅瘕積聚等疾病,則可以去除礜石而保留細辛。

防己惡細辛,而治風湯悉用之。防己主中風傷寒,溫瘧洒洒寒熱,諸癇,利大小便。若須此治者,可留防己去細辛。若患風頭頭眩痛,四支諸痛者,可留細辛去防己也。

白話文:

防己很討厭細辛,但治療風寒的藥湯裡,兩者都會用到。防己主要治療中風傷寒、溫瘧發作時寒熱交替、各種癲癇、利於大小便。如果需要這種治療方法,可以保留防己,去掉細辛。如果患有風頭痛、頭暈、疼痛、四肢疼痛等症狀,可以保留細辛,去掉防己。

厚朴澤瀉,而前胡丸用之。厚朴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死肌血痹,去三蟲。若須此治者,留厚朴去澤瀉。若須補養益氣力者,留澤瀉去厚朴也。

白話文:

厚朴和澤瀉不相容,但前胡丸使用了這兩種藥物。厚朴主要治療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死肌血痹,以及驅除寄生蟲。如果需要治療這些疾病,保留厚朴,去除澤瀉。如果需要補養益氣力,保留澤瀉,去除厚朴即可。

皂莢惡人參,而通草丸用之。皂莢主風痹死肌,風頭淚出,利九竅,下水氣,殺精物魔鬼,咳逆上氣。須此治者,留皂莢去人參。若須補五臟、安精神者,留人參去皂莢也。

白話文:

皁莢與人參相剋,但通草丸中卻會使用它們。皁莢主要治療風寒痹證、肌肉萎縮無力、風熱感冒、頭部出汗、九竅不通、利尿、殺蟲、驅邪、咳嗽、呼吸不暢等。如果需要治療這些疾病,則需保留皁莢,去除人參。如果需要補益五臟、安撫精神,則需保留人參,去除皁莢。

礬石惡牡蠣,而卻煩丸用之。礬石主瘡蝕及咽痛,堅齒骨。須此治者,留礬石去牡蠣。若患傷寒寒熱,溫瘧,洗洗惡寒,憂恚驚怒,氣結心痛,鼠瘻,女子去赤白浚下血者,留牡蠣去礬石也。

白話文:

礬石如果碰到牡蠣就會產生不好的反應,但是治療煩悶的藥丸要用礬石。礬石主要可以治療潰爛的瘡口、咽喉疼痛,也可以堅固牙齒和骨骼。需要治療這些症狀的人,礬石應該保留使用,牡蠣則去除。如果遇到傷寒感冒、風寒感冒、溫熱型瘧疾、感冒發作時怕冷、憂愁憤怒、生氣導致心痛、鼠瘻、女子因赤白帶下導致月經不正常的人,則牡蠣保留使用,礬石去除。

當歸惡䕡茹,而治瘡方用之。當歸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孕,諸瘡痙金瘡痛。須此治者,用當歸。若欲食惡肉殺蟲者,用䕡茹也。

白話文:

當歸和蒲公英是相剋的,但在治療瘡瘍的方劑中卻一起使用。當歸主要治療咳嗽逆氣、上氣、溫瘧寒熱,可清洗皮膚,治療婦女漏下、絕孕,以及各種瘡瘍、痙攣、金瘡疼痛。需要治療這些疾病的,可以用當歸。如果想要吃惡肉殺蟲,就用蒲公英。

甘草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凡四物亦反甘草,而諸湯皆用之。甘草不只治病,宜是通部制百藥耳。須此四物為治者,除甘草用犀角屑亦佳。

白話文:

甘草與海藻、甘遂、大戟、芫花相剋,這四種藥物也與甘草相剋,但各種湯藥都使用它們。甘草不僅能治病,還應該能調和百種藥物。如果需要用這四種藥物治療疾病,除了甘草外,也可以用犀角屑代替。

上前件舊方用藥犯經禁者,略見凡十七條,其所不見者甚多。若看方有所見,便應依此決卻除之,然後可服耳。藥性要物亦已甲乙註名也,故復重記述之,大法宜知此決也。

白話文:

在前幾次的藥方裡面,使用犯禁藥物的共有十七條,其餘未見的也很多。如果看到藥方中有任何犯禁的藥物,就應該依照此決策除之,然後才能服用。藥性主要藥物已經用甲乙註明名稱,所以再次重述這些內容,大法應該知道這些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