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1. 卷第一
2. 述增損舊方用藥犯禁決
《經》說:合藥慎勿合相反畏惡相殺者,不能除病,反傷人命。檢舊方相犯者甚多,今依方用之,乃未見有入口即斃者。凡服犯禁忌藥,亦恐病不即除,久遠潛為害也。如反藥禁所說,以相對者服之即甚耳。諸方既合雜多物,其勢應小微,故得不即斃也。
《經》說:藥物有陰賊者,令人羸瘦,陰痿短氣,傷壞五內。夫服相反畏惡之藥,雖不即斃,然久遠潛害,亦可如此,豈可不避者焉。尋古之處方,皆當明審經禁,不應合其相反畏惡也。恐特是野間山郡官典,醫輩相傳,以意增損,故有犯禁藥耳。
凡病自有外候危急而反易瘥者,服一方即瘥,亦有不治自若瘥者,與此相會,便稱方神驗,相承推之為舊方,皆不卻除其犯禁藥物而服之,其實不能除病也。且輕命者多不信脈,亦云診脈是精妙之術,非不博者所能解,不至辨之士所能究。亦相承見經方是官典醫所執傳,便謂其道卑賊,非君子所看,委之典醫。
亦云:醫者意也。便宮中相傳用藥,不審本草藥性,仍決意所欲以加增之,不言「醫者意也」為多意之人,意通物理,以意醫物,使惡成善,勿必是治病者也。故經傳云:上醫醫國,中醫醫民,下醫醫病。此之謂也。黃帝矜於蒼生,立經施教,教民治病,非但慈於疾苦,亦以以強於國也。
寒食大散難將息者,由栝蔞惡乾薑故也。夫服此藥者,皆是虛冷之人也。虛冷為患,其疾多端,有患咳嗽上氣積年者,宜除栝蔞用紫菀二兩代之,積服兩劑無不皆瘥也。若患腳弱冷痹緩弱者,以石斛二兩代之栝蔞也,為治甚效,且無險迕,以為良決也。其餘眾病,但除去栝蔞而已。
若虛熱渴利痔血夢泄及婦人崩中,不宜服此藥也。寒食方有美說甚多,其有不可盡從者也。大理宜知此決也。
茯苓惡白蘞,而鎮心丸用之。茯苓主憂恚驚怒恐悸,心下結痛,是鎮心所宜也。白蘞治癰腫心驚癇不如茯苓,今宜除白蘞也。
麻子惡茯苓,而骨填煎用之。麻子主補中益氣,復血脈,破石淋。若疾源須此治者,留麻子去茯苓。若心下結痛,憂恚驚怒恐悸者,去麻子用茯苓也。
紫菀惡遠志,而補心湯用之。遠志主傷中,補不足,益智慧,補心宜用遠志。若患咳嗽上氣者,可以余主咳藥代遠志,用紫菀也。
牛黃惡龍骨,而治小兒方用之。若下利者,可去牛黃留龍骨。若壯熱驚癇者,宜去龍骨留牛黃也。
芍藥惡芒硝,而治小兒方用之。芍藥主益氣,止邪氣腹痛,作優利,除堅積聚耳。須此治者,當去芒硝用芍藥。若壯熱結寒實毒氣者,可留芒硝去芍藥也。
乾薑惡黃連,而斷下利方悉用之。若暴冷下者,可以吳茱萸代乾薑也。夫是久寒積冷有飲水者,服茱萸喜先下飲水去,然後下止耳。大理宜知如此也。
烏頭與半夏相反,而諸湯皆用之。烏頭主中風洒洒惡寒、濕痹積聚、咳逆上氣。須此治者,留烏頭去半夏。若患傷寒寒熱,喉痹咽痛,胠胸脹,咳逆,心下結堅,當用半夏。大都此二物為治相似,會宜去一種也。
藜蘆與細辛、人參相反,而烏頭丸用之。藜蘆主殺蠱毒諸蟲,除咳逆腸澼下利,若須此治者,留藜蘆去細辛、人參。若患久風風頭,肢節痛,心神虛者,去藜蘆留細辛、人參也。
藜蘆惡大黃,而露宿丸用之。大黃主調中,破除諸積聚,須此治者,留大黃除藜蘆也。若須藜蘆為治者,宜除大黃也。
礜石惡細辛,而附子丸用之。礜石主寒熱鼠痿蝕瘡,死肌肉痹,腹中積聚結堅,令人發熱。若須此治者,留礜石去細辛。若患風痹拘攣,緩弱膝痛,咳逆,堅瘕積聚者,可除礜石留細辛也。
防己惡細辛,而治風湯悉用之。防己主中風傷寒,溫瘧洒洒寒熱,諸癇,利大小便。若須此治者,可留防己去細辛。若患風頭頭眩痛,四支諸痛者,可留細辛去防己也。
厚朴惡澤瀉,而前胡丸用之。厚朴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死肌血痹,去三蟲。若須此治者,留厚朴去澤瀉。若須補養益氣力者,留澤瀉去厚朴也。
皂莢惡人參,而通草丸用之。皂莢主風痹死肌,風頭淚出,利九竅,下水氣,殺精物魔鬼,咳逆上氣。須此治者,留皂莢去人參。若須補五臟、安精神者,留人參去皂莢也。
礬石惡牡蠣,而卻煩丸用之。礬石主瘡蝕及咽痛,堅齒骨。須此治者,留礬石去牡蠣。若患傷寒寒熱,溫瘧,洗洗惡寒,憂恚驚怒,氣結心痛,鼠瘻,女子去赤白浚下血者,留牡蠣去礬石也。
當歸惡䕡茹,而治瘡方用之。當歸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孕,諸瘡痙金瘡痛。須此治者,用當歸。若欲食惡肉殺蟲者,用䕡茹也。
甘草反海藻、甘遂、大戟、芫花,凡四物亦反甘草,而諸湯皆用之。甘草不只治病,宜是通部制百藥耳。須此四物為治者,除甘草用犀角屑亦佳。
上前件舊方用藥犯經禁者,略見凡十七條,其所不見者甚多。若看方有所見,便應依此決卻除之,然後可服耳。藥性要物亦已甲乙註名也,故復重記述之,大法宜知此決也。
白話文:
經典有述,製作藥物時務必要小心避免使用那些互相抵觸、相互剋制的藥材,因為這些藥物不但無法治病,反而可能損害生命。然而,在檢視舊方後發現,許多配方實際上都違反了這一原則。雖然根據這些配方製作出的藥物並未立即導致服用者死亡,但長期服用這些違反禁忌的藥物,可能會隱藏地造成危害,這一點我們也不能忽視。
例如,經典中有提到,如果服用相剋的藥物,可能會立刻產生嚴重反應。但是,由於許多藥方通常包含了多種成分,因此這種相剋的效果可能會被稀釋,所以服用者不會立即死亡。
經典又說,有些藥物具有潛在的破壞性,能使人體瘦弱,造成生殖系統問題,呼吸困難,甚至損害內臟。即便服用相剋藥物不致立即死亡,但長期影響也可能類似,因此我們必須避免。
在古代,醫生們在開藥方時,應該要清楚地理解經典中的禁忌,避免使用相剋的藥物。但可能因為鄉間或偏遠地區的醫學知識有限,醫生們只是憑經驗和直覺來調整藥方,因此才會出現違反禁忌的藥物。
有些疾病看似危急,但實際上很容易治療,服用某個藥方就可能痊癒,或者即使不治療也會自然好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會認為該藥方非常靈驗,並將其視為傳統的療法,但實際上,這些藥方可能含有違反禁忌的藥物。
很多人對生命不夠尊重,不相信脈診,認為脈診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和掌握的。他們認為這些藥方是由官方醫學機構傳承下來的,因此對其效果持懷疑態度,將其視為低級的醫學知識。
然而,醫學不只是靠直覺,還需深入理解藥物的本質。在宮廷中,人們往往只憑自己的直覺來增加或減少藥物的用量,而沒有充分考慮藥物的本質,這是非常危險的。
經典中曾提到,上等的醫生能夠治理國家,中等的醫生能夠治療人民,而下等的醫生只能治療疾病。這說明瞭醫生的責任不僅僅是治療疾病,還包括保護人民的健康和國家的穩定。
舉例來說,"寒食大散"這一味藥方,之所以難以服用,主要是因為其中的栝蔞和乾薑相互抵觸。對於虛寒體質的人來說,服用此藥可能會引起多種疾病。對於患有長期咳嗽、上氣不接下氣、肺部積痰的患者,建議去掉栝蔞,改用兩兩錢的紫菀;對於患有腳弱、冷痹、肌肉鬆弛的患者,建議去掉栝蔞,改用兩兩錢的石斛。只要去除栝蔞,其他病症也可以得到治療。
對於虛熱、口渴、便血、痔瘡、夢遺以及婦女月經過多的情況,都不適合服用"寒食大散"。"寒食大散"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所有情況都適用。
茯苓和白蘞相剋,但在鎮心丸中卻同時使用。茯苓主要用於治療憂慮、憤怒、心悸、心痛等症狀,是鎮定心神的良藥。白蘞雖然也能治療心驚、癲癇,但效果不如茯苓。因此,建議去掉白蘞。
麻子和茯苓相剋,但在骨填煎中卻同時使用。麻子主要用於補中益氣、促進血液循環、治療尿路結石等。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保留麻子,去掉茯苓;如果需要治療心痛、憂慮、憤怒、心悸等症狀,則可以去掉麻子,保留茯苓。
紫菀和遠志相剋,但在補心湯中卻同時使用。遠志主要用於治療內傷、補充能量、提高智慧,是補心的良藥。如果患有咳嗽、上氣等症狀,可以使用其他藥物替代遠志,保留紫菀。
牛黃和龍骨相剋,但在治療兒童疾病的方子中卻同時使用。如果患者有下痢的情況,可以去掉牛黃,保留龍骨;如果患者有高燒、抽搐等症狀,則可以去掉龍骨,保留牛黃。
芍藥和芒硝相剋,但在治療兒童疾病的方子中卻同時使用。芍藥主要用於益氣、止痛、消腫等。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芒硝,保留芍藥;如果患者有高燒、寒實、毒氣等症狀,則可以去掉芍藥,保留芒硝。
乾薑和黃連相剋,但在止下痢的方子中卻同時使用。如果患者突然感到寒冷、下痢,可以使用吳茱萸替代乾薑。如果患者長期有寒涼、積冷、水飲等症狀,服用吳茱萸後,先排出體內的水飲,再進行治療。
烏頭和半夏相剋,但在各種湯方中卻同時使用。烏頭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寒濕、積聚、咳嗽、上氣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半夏,保留烏頭;如果患者有感冒、喉嚨痛、胸脹、咳嗽、心痛等症狀,則可以去掉烏頭,保留半夏。
藜蘆和細辛、人參相剋,但在烏頭丸中卻同時使用。藜蘆主要用於殺蟲、止咳、止瀉等。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細辛和人參,保留藜蘆;如果患者有風濕、頭痛、心神虛弱等症狀,則可以去掉藜蘆,保留細辛和人參。
藜蘆和大黃相剋,但在露宿丸中卻同時使用。大黃主要用於調節中焦、破除積聚等。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藜蘆,保留大黃;如果需要使用藜蘆進行治療,則可以去掉大黃。
礜石和細辛相剋,但在附子丸中卻同時使用。礜石主要用於治療寒熱、鼠瘻、蝕瘡、肌肉萎縮、腹中積聚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細辛,保留礜石;如果患者有風濕、膝痛、咳嗽、堅瘕積聚等症狀,則可以去掉礜石,保留細辛。
防己和細辛相剋,但在治療風濕的湯方中卻同時使用。防己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傷寒、溫瘧、寒熱、癇病、利大小便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細辛,保留防己;如果患者有風濕、頭痛、四肢疼痛等症狀,則可以去掉防己,保留細辛。
厚朴和澤瀉相剋,但在前胡丸中卻同時使用。厚朴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肌肉萎縮、血痹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澤瀉,保留厚朴;如果需要補養益氣力,則可以去掉厚朴,保留澤瀉。
皁莢和人參相剋,但在通草丸中卻同時使用。皁莢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死肌、風頭、淚出、利九竅、下水氣、殺精物魔鬼、咳嗽、上氣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人參,保留皁莢;如果需要補養五臟、安定精神,則可以去掉皁莢,保留人參。
礬石和牡蠣相剋,但在卻煩丸中卻同時使用。礬石主要用於治療瘡蝕、咽喉痛、堅齒骨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去掉牡蠣,保留礬石;如果患者有感冒、寒熱、溫瘧、惡寒、憂慮、驚怒、氣結心痛、鼠瘻、女子赤白帶下等症狀,則可以去掉礬石,保留牡蠣。
當歸和䕡茹相剋,但在治療瘡癥的方子中卻同時使用。當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上氣、溫瘧、寒熱、皮膚瘙癢、婦女漏下、絕孕、各種瘡癥、金瘡疼痛等症狀。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使用當歸;如果需要食惡肉、殺蟲,則可以使用䕡茹。
甘草和海藻、甘遂、大戟、芫花相剋,但在各種湯方中卻同時使用。甘草不僅能治病,還能調和各種藥物。如果病情需要使用海藻、甘遂、大戟、芫花進行治療,可以去掉甘草,使用犀角屑。
以上所述的舊方使用藥物違反經典禁忌的例子,僅有十七條,實際上還有更多。如果在查看藥方時發現違規情況,應立即按照上述原則進行修改,然後才能服用。藥物的性質和重要性已經詳細列明,再次強調,大法應當瞭解這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