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濟世良方》~
1. 下卷
2. 金母娘娘序
嘉慶二年,秋七月,望日。余降機於凝碧西軒。因前鶴亭所刊濟世良方,未經全備,此番續補,蒐括無遺。實由果老慈心,又兼各大仙留意,於《東醫寶鑑》、《石室秘錄》等書內擇其最善者而加減之,又擇其議論之高妙者反復辯論,必求精詳。故令鶴等抄寫刊刻,傳以濟世,以補前集所未備。
蓋今之知醫者,多不用古方,以為抄襲前人所開湯頭,往往獨出己見,任意添減,所以不能奏效。今集中諸方,平穩妥當,不玄奇,不弄異,若遇症候相對,切理按脈投之,無不神效。余憐世之致疾者,每每誤投藥餌,自戕其生,故不殫諄諄耳。
王鶴鳴
弟子,柏鶴亭,敬刊
張鶴舉
奧妙獨闢,表率女仙,居西池之聖地,實參化於九天。蟠桃熟而開宴,玉液成而最鮮。並非太陰與南海而同慈,亦非后土偕東華以俱先。元鳥飛飛,白鶴翩翩,果秉誠而斯在,勿泥像以求焉。
(呂岩謹識)
白話文:
金母娘娘序
嘉慶二年七月十五日,我在凝碧西軒降下神機。之前鶴亭刊印的《濟世良方》尚不完善,這次我補充完善,搜集整理,力求沒有遺漏。這都是由於果老慈悲為懷,以及眾多神仙的關照,從《東醫寶鑑》、《石室秘錄》等書中選擇最好的方劑加以增減,並反覆討論其中精妙的論述,務求精確詳盡。因此,我讓鶴等抄寫刊刻,傳播於世,以補充前集的不足。
現在很多懂醫的人,都不使用古方,認為只是抄襲前人的處方,往往憑個人臆斷,隨意增減,所以療效不佳。這本集子裡的方劑,平和穩妥,不神秘,不奇特,如果遇到症狀相符,按照病情脈象服用,一定有效。我憐憫世人因病致疾,常常用錯藥物,反而傷害自己,所以才一再叮囑。
王鶴鳴
弟子柏鶴亭敬謹刊印
張鶴舉
此方獨具奧妙,為眾多女仙之首,居住在西池的聖地,實際上與九天相通。蟠桃成熟舉行盛宴,玉液瓊漿最為鮮美。這並非與太陰星君、南海觀音同等慈悲,亦非與后土娘娘、東華帝君一樣地位尊貴。玄鳥飛翔,白鶴翩翩起舞,果真誠心則此方有效,不要拘泥於形式去尋找。
(呂洞賓謹識)
3. 論病已將愈
呂祖擇,天師論病將愈。飲食難消,胸膈不快,或吐酸,或溏泄,或夜臥不寧,或日間潮熱,當宜王道治之,不可以偏師取勝。
方用:人參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五分,陳皮五分,製半夏七分,此六君子湯也。有熱加黃芩三分;不睡加黃連五分、肉桂五分;潮熱加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有食覺胸中少痛,加枳殼五分、山楂十粒;有痰加白芥子一錢;咳嗽加桔梗一錢;下泄加車前子一錢;腹中痛甚加肉桂五分、白芍一錢;頭暈加蔓荊子一錢、川芎一錢;上吐酸水加白芍二錢、倍加茯苓;飽滿加枳殼五分。
昴日星君曰:看之平淡,用之其妙莫測也。
白話文:
論病已將愈
呂祖和天師認為,疾病快要痊癒了。病人雖然飲食難以消化,胸膈不舒服,可能嘔吐酸水,或者大便稀溏,或者晚上睡不好,或者白天發熱,但都應該用整體調理的方法治療,不能只用單一偏方。
處方:人參一錢,茯苓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五分,陳皮五分,制半夏七分(這是六君子湯)。如果病人有發熱症狀,就加黃芩三分;如果睡不好,就加黃連五分、肉桂五分;如果白天發熱,就加柴胡一錢、地骨皮一錢;如果病人覺得胸中稍有疼痛,就加枳殼五分、山楂十粒;如果有痰,就加白芥子一錢;如果咳嗽,就加桔梗一錢;如果大便稀溏,就加車前子一錢;如果腹部疼痛劇烈,就加肉桂五分、白芍一錢;如果頭暈,就加蔓荊子一錢、川芎一錢;如果嘔吐酸水,就加白芍二錢,並且茯苓的用量加倍;如果覺得腹部飽滿,就加枳殼五分。
昴日星君說:這方子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其藥效卻奇妙無比,難以預測。
4. 論大吐瀉渴滿發背癰腫之類
呂祖選並加減,如遇大吐瀉渴滿發背癰腫之類,死亡頃刻,若不用大劑去邪去毒之藥,單刀直進,摧蕩逐除,而尚欲補正,邪自散之論,未有不一敗塗地而不可救也,必須大劑攻之。大吐乃寒邪直入腎宮,手足厥逆,少腹痛不可忍,以火熱之物熨之為快,否則寒冷欲死。方用:附子一個,白朮二兩,肉桂一錢,乾薑二錢,人參二錢,救之。
下喉便覺吐,定,再服則安然耳。何故?乃寒邪直入腎宮,則腎火逃避而諸邪挾眾逆犯,心君不寧。必用附子、肉桂、乾薑等大熱之物,又多用參,使諸藥遍列分布,春溫之氣行,寒邪散而吐止矣。
大瀉者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穀盡驅而出,腹必大痛,手不可按,完穀不化,飲食下喉即出,捷如奔馬,若稍遲延,死亡頃刻。蓋其病得之夏秋之暑熱,一遇涼風,便起波濤,乘風拍浪直趨海口而下,若不急用大劑治之,而尚王道,遲遲鮮不敗事。方用:大黃六錢,人參五錢,黃連三錢,車前子三錢,甘草八分。水煎服,一劑愈。
華真人曰:此方之奇,全在用大黃以利之也。然用大黃不多用參,有攻無補,致傷真氣,又加甘草,恐大黃過猛,用此緩之也。車前子分消其水勢也,又引水歸於故道也。妙不可思議。
大滿,此邪壅住上焦而不得散也。方用:枳殼二錢,梔子二錢,栝蔞一個,天花粉二錢,甘草一錢,陳皮二錢,厚朴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昴日星君曰:此方之妙,全在用栝蔞去胸膈之食,消上焦之痰,又佐枳殼、天花消中焦之勝藥,厚朴、半夏逐其胃口之痰,使甘草令群藥留中而不速下,則邪氣不能久留,自然分散而潛消矣。
發背癰腫前已定方,俱可通觀,故不再悉耳。奇談暢論無不入妙入神,又何能贊一辭。然大瀉之症,不可不辨。大瀉有火瀉寒瀉之分,以前之所言,乃火瀉也。未言寒瀉,予補之。寒瀉之症,一日或數十行或百行,腹亦有痛者,亦完穀不化,下喉即出,亦死亡頃刻,亦多在夏秋之間,將何以辨之?予辨之熱與痛耳,火熱者,口必渴,舌必燥,甚則生刺也,舌苔必黃灰黑色,腹必痛而手不可按也。寒瀉口不渴,亦不喜十分飲水,舌苔白滑而燥,腹痛喜手按是也。
方當用補氣之藥,生其胃氣,佐以分消之品。方用:人參、白朮、附子、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水煎服。此五苓散加參者也。用時看病之輕重定其分兩可也。
葛真人曰:論妙用人參始能挽回垂絕之地,佐茯苓、白朮以去水濕之氣,又有附子、肉桂以補命門之火,使火熱以生脾土,而膀胱氣化,又有豬苓、澤瀉分消其水勢,自然大便實而寒邪去也,借治火痢亦妙,可並傳。
白話文:
論大吐瀉渴滿發背癰腫之類
遇到大吐、瀉、渴、滿、發背癰腫等危急症狀,患者隨時可能死亡。若不使用大劑量的攻邪解毒藥物,直接攻破邪氣,反而想著溫補,認為邪氣會自行消散,那必定會失敗而無法挽救。必須使用大劑量藥物猛攻。
大吐是寒邪直入腎臟,導致手足冰冷,小腹劇痛難忍,可用溫熱的東西熨燙腹部以緩解疼痛,否則寒邪入侵,將危及性命。方劑:附子一個,白朮二兩,肉桂一錢,乾薑二錢,人參二錢。服用後下咽即吐,待吐止後,再服用即可安然無恙。這是因為寒邪直入腎臟,腎臟的陽氣外逃,邪氣乘虛而入,導致心神不安。必須使用附子、肉桂、乾薑等大熱之藥,並加入大量人參,使藥力遍布全身,溫煦陽氣,驅散寒邪,即可止吐。
大瀉是因火邪挾帶邪氣,將膀胱和脾胃中的水穀全部排出,腹部劇痛,無法觸碰,消化不良,飲食入口即出,速度如同奔馬,若稍有延誤,將危及性命。此病多發生於夏秋季節的暑熱之後,一遇涼風便會加重病情,猶如波濤洶湧,直瀉不止。若不迅速使用大劑量藥物治療,而採取溫和的療法,延誤治療,必將失敗。方劑:大黃六錢,人參五錢,黃連三錢,車前子三錢,甘草八分。水煎服,一劑即可痊癒。
華真人說:此方奇效在於使用大黃以瀉通大便。但單用大黃而不加人參,則有攻無補,會傷及元氣;故加甘草,以緩解大黃的峻猛之性;車前子則能利水消腫,並能引導水液歸於正常通道,妙不可言。
大滿是指邪氣壅塞上焦而無法散佈。方劑:枳殼二錢,梔子二錢,栝蔞一個,天花粉二錢,甘草一錢,陳皮二錢,厚朴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昴日星君說:此方妙處在於使用栝蔞去除胸膈積食,消散上焦痰飲;再佐以枳殼、天花粉,治療中焦實證;厚朴、半夏則可去除胃中痰飲;甘草則能使諸藥停留在中焦而不迅速下降,如此邪氣便無法久留,自然會消散。
發背癰腫的治療方法,前面已詳細論述,在此不再贅述。這些奇特的論述,都精妙絕倫,我無需再加評論。但大瀉的症狀,必須仔細辨別。大瀉分為火瀉和寒瀉兩種。前面所述的是火瀉,尚未提及寒瀉,我補充說明如下:寒瀉症狀,一天可能瀉十幾次甚至上百次,腹部也疼痛,消化不良,飲食入口即出,也可能危及性命,多發生於夏秋季節。如何辨別呢?我根據其熱象和疼痛來區分:火瀉者,口渴,舌燥,嚴重者舌頭會生瘡,舌苔黃灰或黑色,腹部劇痛,無法觸碰。寒瀉者,口不渴,也不想喝太多水,舌苔白滑而乾燥,腹部疼痛但可以觸碰。
治療寒瀉應使用補氣的藥物,以益胃氣,並輔以利水的藥物。方劑:人參、白朮、附子、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水煎服。這是五苓散加人參的方劑。用藥劑量需根據病情輕重而定。
葛真人說:此方妙用在於人參能挽回垂危之命,輔以茯苓、白朮去除水濕,附子、肉桂則溫補命門之火,使溫熱之氣生脾土,膀胱氣化功能恢復,豬苓、澤瀉則利水消腫,自然大便會成形,寒邪也會去除。此方也可治療火痢,值得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