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靈胎
《洄溪醫案》~ 畏寒
畏寒
1. 畏寒
洞庭卜夫人,患寒疾,有名醫進以參附,日以為常,十年以來,服附子數十斤,而寒愈劇,初冬即四面環火,綿衣幾重,寒慄如故。余曰:此熱邪並於內,逼陰於外。《內經》云:熱深厥亦深。又云:熱極生寒。當散其熱,使達於外。用蘆根數兩,煎清涼疏散之藥飲之,三劑而去火,十劑而減衣,常服養陰之品而身溫。
逾年,附毒積中者盡發,周身如火燒,服寒涼得少減,既又遍體及頭、面、口、鼻俱生熱瘡,下體俱腐爛,膿血淋漓。余以外科治熱毒之法治之,一年乃復。以後年彌高而反惡熱,與前相反。如不知其理,而更進以熱藥,則熱並於內,寒並於外,陰陽離絕而死,死之後,人亦終以為陽虛而死也。
白話文:
洞庭的卜夫人,患有寒疾,有名醫為她使用參附藥方治療,每日服用,持續了十年。這段時間,她服用了數十斤附子,卻不見寒症減輕,反而越來越嚴重。到了初冬,她便要四面環火取暖,即使穿著厚重的棉衣,依然寒慄不已。
我觀察後說道:「這是因為熱邪在體內積聚,迫使寒氣外溢。《內經》中說:『熱深厥亦深』,又說『熱極生寒』。要治好她的病,就必須散去體內的熱邪,使之向外發散。」因此,我用蘆根煎煮清涼疏散的藥方給她服用。服用了三劑藥後,體內的熱邪便消退了;服用了十劑藥後,她便可以減少衣物了;之後再長期服用滋陰的藥物,身體便變得溫暖了。
過了一年,她體內積累的附子毒素全部發作,周身如同火燒,服用了寒涼藥物後,症狀稍有減輕。然而,接著她的全身,包括頭面、口鼻,都長出熱瘡,下體也腐爛,膿血淋漓。我運用外科治療熱毒的方法來醫治她,經過一年的治療,她才恢復健康。
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體質又發生了變化,變得畏熱,與之前相反。如果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繼續用溫熱藥物治療,那麼體內的熱邪會更加積聚,寒氣也會進一步外溢,導致陰陽失調而死亡。死後,人們可能還會誤以為她是陽虛而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