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4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4)

1. 肝腎虧損血燥結核等症

儒者楊澤之,性躁嗜色,缺盆結一核,此肝火血燥筋攣,法當滋腎水生肝血。不信,乃內服降火化痰,外敷南星、商陸,轉大如碗。余用補中益氣,及六味地黃,間以蘆薈丸年餘,元氣復而腫消。

疏曰:惟性躁則肝火旺矣,嗜色則腎水虛矣。水虛火旺則肝經所主之筋能不躁縮攣結乎?六味滋腎水也,蘆薈丸清肝火也,初不須補中益氣而所以先用之者,以曾服降火化痰之品,有傷中氣故耳。此症非歲月之功,不能愈。治不得法,必成勞瘵。夫痰核與筋攣大相徑庭,痰核則不痛不硬,治以消痰結,軟堅可也。

如筋攣則必硬,而且痛。唯當以滋陰調氣為主,若以毒藥施於筋攣,燥藥攻其痰核,未有不為大患,不但成勞瘵,必號痛潰爛而斃。

一男子素善怒,左項微腫,漸大如升,用清痰理氣而大熱作渴,小便頻濁,余謂腎水虧損,六味地黃、補中益氣而愈。亦有胸脅等處大如升斗,或破而如菌如榴。不間大小俱治以前法。

疏曰:善怒肝病也。左項肝部也,肝之失職,腎虛不能養也。然腫大如升,此何物乎?誰不曰痰也、氣也、血也,其如清痰理氣而反增大熱大渴,小便頻濁者,香燥復傷其脾肺也。故既用六味壯水以生木,復用補中補土以生金也。

或曰乙癸同源,故壯水以生木,若補土生金於木何益?曰:肝木之陰虛則肝木之氣強,而況素怒者乎?其肝氣未有不強,強則勢必剋土,土無所生,而木寡於畏勢,終不得平,徒補水以生之無益焉。故六味後繼以補中,生之制之培之防之,而肝氣始得其平矣。雖不服清痰理氣以傷脾肺者,亦當如此培法。

故又云亦有胸脅等處云云,但治以前法也。夫胸脅亦肝之部分,破之而如菌如榴,足以見其亦屬血燥火結,如前楊澤之症,所論初非有形之氣血痰所結也,但前案雖先補中,而六味又兼以蘆薈,此案先六味而後補中,不用蘆薈。其緩急輕重之間,是在用者權之耳。

一男子頸間結核,大潰年餘。一男子眉間一核,初如豆粒二年漸大如桃,悉用清肝火、養肝血、益元氣而愈。

疏曰:此案亦云清肝火,養肝血,益元氣。即前所用蘆薈、六味、補中也。余謂此症多肝經鬱火,須加味逍遙,重者用茱、連,更多肝脾結症,須加味歸脾而兼間用之以前方,此亦先生法也。結核一症,須辨血燥筋攣與結痰成塊二種,血燥筋攣名失營,結痰成塊名瘰癧,一滋補其陰,一疏利其結,治法迥乎不同,可不審諸。

舉人江節夫,頸臂脅肋各結一核,恪服祛痰降火軟堅之劑益甚。余曰此肝膽血少而火燥也。彼執前藥至六月,核皆潰,脈浮大而澀,余斷以秋金將旺,肝木被克必不起,果然。

疏曰:此案脈浮大而澀是肺旺脈也。金旺則剋木,而涉時令以助其旺木何能支?故斷以不起,今凡治肝病者,皆以瀉伐為事。蓋以肝受病,每多火旺氣盛故也。不知火氣有餘,正陰血之不足,故用六味滋水以養之。補中補金以平之也。

白話文:

肝腎虧損血燥結核等症

楊澤之個性急躁好色,頸部出現腫塊,這是肝火血燥、筋絡攣縮所致。治療應滋養腎水以生肝血。但他不信,反而服用瀉火化痰藥物,外敷南星、商陸,腫塊反而越來越大,像個碗一樣。我則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間或服用蘆薈丸,一年多後,元氣恢復,腫塊消散。

之所以先用補中益氣湯,是因為他之前服用瀉火化痰藥物傷了中氣。這種病非長時間治療不可,治療方法不對,會變成勞傷。痰核和筋絡攣縮差別很大,痰核不痛不硬,可用消痰散結的藥物治療。筋絡攣縮則又硬又痛,應以滋陰調氣為主。如果用毒藥治療筋絡攣縮,用燥熱藥物治療痰核,一定會出大問題,不只會變成勞傷,還會疼痛潰爛而死。

一位男子經常生氣,左頸部略微腫脹,漸漸腫大如拳頭般大小。用清熱化痰理氣的藥物反而病情加重,出現口渴、小便頻數混濁等症狀。我認為這是腎水虧損,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治療,結果痊癒。有些腫塊長在胸脅等部位,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潰爛,治療方法都一樣。

經常生氣是肝病的表現,左頸屬於肝的部位,肝臟功能失常,是腎虛不能滋養所致。但腫塊這麼大,是什麼呢?有人說是痰、氣、血凝結而成,但服用清熱化痰理氣藥物後,反而出現口渴、小便頻數混濁等症狀,這是因為燥熱的藥物傷了脾肺。因此,我既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以滋養肝木,又用補中益氣湯補益脾土以生肺金。

有人問:腎與肝同源,滋補腎水就能滋養肝木,補益脾土生肺金對肝木有什麼好處呢?我說:肝陰虛時,肝氣反而更盛,尤其這個人本來就容易生氣,肝氣一定很盛,肝氣盛則必然克伐脾土,脾土受損,肝木就更加肆無忌憚,無法平息。單純滋補腎水,效果不佳。所以,在六味地黃丸之後,再用補中益氣湯,以制約、培補、防護肝氣,肝氣才能平復。即使沒有服用傷及脾肺的清熱化痰理氣藥物,也應採用這種培補的方法。

胸脅部位的腫塊,治療方法也是一樣的。胸脅也是肝臟的部位,腫塊潰爛如菇如石榴,說明也是血燥火結。前面楊澤之的案例,雖然也是先用補中益氣湯,但六味地黃丸又配合蘆薈丸;而這個案例則是先用六味地黃丸,再用補中益氣湯,不用蘆薈丸。用藥的輕重緩急,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權衡。

一位男子頸部腫塊潰爛了一年多;一位男子眉間腫塊,最初如豆粒大小,兩年後長到像桃子一樣大,都用清肝火、養肝血、益元氣的方法治療,都痊癒了。

這些案例都用到了清肝火、養肝血、益元氣的方法,也就是蘆薈丸、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我認為這種病多是肝經鬱火,需要加用逍遙散,病情重的要加用茱萸、連翹;肝脾同病的,需要加用歸脾湯,並間隔服用之前的藥方,這也是前輩們的治療方法。結核病要區分血燥筋絡攣縮和痰結塊兩種,血燥筋絡攣縮叫做失營,痰結塊叫做瘰癧,一種要滋補陰血,一種要疏通結塊,治療方法完全不同,不可不仔細辨別。

舉人江節夫,頸部、手臂、脅肋都長了腫塊,堅持服用祛痰降火軟堅的藥物,病情反而加重。我說這是肝膽血少而火燥。他堅持服用之前的藥物六個月,腫塊都潰爛了,脈象浮大而澀。我斷定秋天金氣將要旺盛,肝木受克必然衰敗,果然如此。

他的脈象浮大而澀是肺氣旺盛的脈象。金氣旺盛則克木,正值秋天金氣旺盛,此時再用藥物助長肝木,怎麼能支撐得住?所以斷定病情會惡化。現在治療肝病,大多采用瀉火的方法,因為肝病常常伴有火旺氣盛。但是,他們不知道,火氣盛是陰血不足的表現,所以要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以養肝,用補中益氣湯補益脾土以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