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43)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3)

1. 脾肺腎虧損遺精白濁吐血便血等症

尚可用六味滋陰而火自退,若兼見於脾肺,未有不曰氣分有火,若用參、耆,則肺熱還傷肺矣。不知從勞怒後吐血,脈見洪數,正是脾肺氣虛極處,土被火銷,金被火爍,非急補土金,元氣何以遲銷爍之火乎?

辛丑夏余,在嘉興屠內翰第遏星士張宋谷談命時,出中庭嘔血一二口,云久有此症,有勞即作,余意此勞傷肺氣,其血必散,視之果然,投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山藥、熟地、茯神、遠志得愈。

翌夙,請見曰:每服四物、黃連、山梔之類,血益多而倦益甚,余得公一匕吐血頓止,神思如故,何也?余曰:脾統血,肺主氣,此勞傷脾肺,致血妄行,故用前藥健脾肺之氣,而噓血歸源耳。後率其子以師余,余曰:管見已行於世,子宜覽之。

疏曰:此案云勞傷肺氣,補中合生脈足矣。而更加歸脾、六味之半,要知勞者未有不兼傷心脾與腎也。夫勞心者,傷心脾當用歸脾湯主之;勞力者,傷脾腎,當用十全、六味主之;勞煩者,傷脾肺,當用補中益氣主之。然未嘗不可合而治之。但要分心脾、脾腎、脾肺之傷,孰輕孰重,而主之也。

大概多言者,傷肺;多思者,傷脾;此正是星士之所勞傷也。故以補中為主,然多言多思,未有不傷心者,故復加茯神、遠志,心與腎交,心傷則及腎,故並加山藥、熟地。

白話文:

脾肺腎虧損導致遺精、白濁、吐血、便血等症,可以用滋陰的藥物讓火邪自行退去。如果同時出現脾肺問題,就說明氣分有火,如果用人參、黃耆,反而會加重肺熱。不知從勞累或生氣後吐血,脈象洪數,正是脾肺氣虛到極點,脾土被火氣損傷,肺金也被火氣灼傷,如果不緊急補充脾土和肺金,元氣怎麼能熄滅灼傷之火呢?

辛丑年夏天,我在嘉興屠內翰府上,與星士張宋谷談論命理時,他突然在中庭嘔血一兩口,說很久就有這個毛病,只要勞累就會發作。我認為這是勞累傷了肺氣,血會自行止住,觀察後果然如此,便給他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麥冬、五味子、山藥、熟地黃、茯神、遠志,他的病就痊癒了。

第二天早上,他來找我說:每次服用四物湯、黃連、山梔子等藥物,出血反而更多,人也更疲倦,而您只用一點點藥就讓他吐血馬上停止,精神也恢復了,為什麼?我說:脾主統血,肺主氣,你勞累傷了脾肺,導致血液妄行,所以用之前的藥物健脾益肺,讓血液回歸正常。後來他帶著兒子來拜我為師,我說:我的見解已經在世間流傳,你們應該多看看書。

我的解釋是:這個案例說是勞傷肺氣,服用補中益氣湯就夠了。但是再加一些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的藥量,要知道勞累的人往往同時傷及心、脾、腎。勞心傷及心脾,應該用歸脾湯;勞力傷及脾腎,應該用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勞煩傷及脾肺,應該用補中益氣湯。然而,這些藥物也可以配合使用。只是需要區分心脾、脾腎、脾肺受損的輕重,再決定主要用哪種藥方。

總的來說,說話太多傷肺;思考太多傷脾;這就是這位星士勞傷的原因。因此以補中益氣湯為主,但說話多、思考多,又必然傷心,所以又加了茯神、遠志;心與腎相通,心受傷也會影響到腎,所以又加入山藥、熟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