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4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2)

1. 脾肺腎虧損遺精白濁吐血便血等症

往往有痰嗽便瀉之症生焉,然只升其氣,又恐助其陰火上炎之勢,而脾肺之症更劇,兩難之際,實云掣肘,先生乃用一升一降之法,使脾肺之氣得充,陰火之升得降,並行而兩不悖者也。至於加減之法,則在臨症者隨機應變耳。凡今勞弱之症,無非精血所傷,陰火上升之局,故詳論之,不特眉發脫落也。

此案因飲食勞役,脾肺之氣已虛,及惱怒肝腎之陰亦虛矣,故用藥如是。然余謂精血屬陰,既勞傷其精血,只宜補陰而已,何以復用補中以補脾肺之元氣耶?不知有形藉無形而生,故精血必藉元氣而生,是以用六味補陰而先用補中助氣也。先生當用二方為滋化源也。

一男子年二十,巔發脫盡,用六味丸不數日,發生寸許,兩月復舊。吳江史榮湖云,有男女偶合,眉發脫落,無藥調治,至數月復生。

疏曰:鬚髮實精血之所榮,故年老之人精血必衰,鬚髮必白,而巔頂多脫。若病後發落是精血衰耗之故,可見腎氣為鬚髮之本,鬚髮為精血之華舍,是而求其愚甚矣。觀此二案,一用六味而鬚髮生,非補腎之精血而效乎?一偶合而鬚髮脫,非腎經之精血虧損而然乎?當信哉。

一童子年十四,發熱吐血。余謂宜補中益氣以滋化源。不從,用寒涼降火愈甚,始謂余曰:童子未室,何腎虛之有,參、耆補氣胡為用之?余述丹溪先生云,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心為物所感,則易動,動則相火翕然而隨,雖不交會,精已暗耗矣。又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精,則五臟有不滿之處,異曰有難狀之疾。

遂用補中及地黃丸而瘥。

疏曰:童子發熱吐血,或多有之,先生何即知其當用補中耶?至於寒涼降火亦不甚相遠,而服之益甚者,必有肝腎脾肺之虛症虛脈現乎。然近世童子虛症頗多,或先天不足,或斫喪太早,不特吐血發熱為然,即凡諸症,每每由此。

一男子咳嗽吐血,熱渴痰盛,盜汗遺精,用地黃丸料加麥冬、五味治之而愈。後因怒,忽吐紫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又用獨參湯漸愈。後勞則咳嗽吐血三口,脾肺腎三脈皆洪數,用補中、六味丸而愈。

立齋先生,凡遇此案之症,未嘗不以補中、六味或兼生脈以兼脾肺腎之法治之。而此案何以只用六味合生脈以補肺腎而獨遺脾也?是必陰分獨虛,而且燥熱者。然而何以知之?蓋無肢體勞倦,飲食少思等症故也。至勞怒後忽吐紫血塊,則脾氣已虛矣。然瘀血不可不消,故先用花蕊石散消之,而後繼以獨參湯補元氣。

此因勞怒則元氣既傷,消瘀則元氣復傷,故進獨參湯直補元氣,若兼他藥,功不專一而且緩矣,及後勞則咳嗽吐血三口,而見脾肺腎三脈皆洪數,是肺腎既已素虧,而脾亦因勞怒後同虛矣。故即以補中、六味常法進之也。然洪數之脈,未嘗無火,獨見於腎,猶曰陰虛火旺也。

白話文:

脾肺腎虧損導致遺精、白濁、吐血、便血等症狀的治療

患者常伴隨咳嗽、腹瀉等症狀。單純升提元氣,恐助長陰火上炎,加重脾肺症狀,進退兩難。醫生採用升降並濟之法,使脾肺之氣充盈,陰火下降,兩者同時進行而互不干擾。具體加減藥物,則需醫生根據病情臨機應變。現今許多勞損虛弱的病症,都是由於精血受損、陰火上炎導致,故需詳加論述,不單是眉毛頭髮脫落而已。

此例患者因飲食勞累及情緒煩惱,導致脾肺元氣虛弱,肝腎陰液也虧損,故用藥如此。但有人質疑:精血屬陰,既然精血受損,只需補陰即可,為何還要用補脾肺元氣的藥物?其實,有形之物依靠無形之物而生,精血也必藉助元氣才能生成,所以先用補氣藥物,再用六味地黃丸等補陰藥物,才能滋養根本。醫生應當運用這兩種藥方,來滋養生命之源。

一位二十歲男子,頭髮全部脫落,服用六味地黃丸數日後,頭髮開始生長,約一寸長,兩個月後恢復如初。吳江史榮湖記載,男女房事過度,也會導致眉毛頭髮脫落,不用藥物,數月後也會自然恢復。

說明:鬚髮是精血滋養的表現,因此老年人精血衰竭,鬚髮就會變白脫落。如果因病後脫髮,則說明精血衰耗,可見腎氣是鬚髮的根本,鬚髮是精血的外在表現。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一個服用六味地黃丸後鬚髮再生,說明補腎精血有效;一個因房事過度而脫髮,說明腎經精血虧損。由此可見,此理當信。

一位十四歲童子,發熱吐血。我認為應該用補中益氣的藥物來滋養生命之源。他不聽,用寒涼降火的藥物反而病情加重,他才說:童子未婚,何來腎虛?為何用參、耆補氣?我說丹溪先生認為:腎主閉藏,肝主疏泄,兩個臟器都具有相火,而相火上通於心,心臟容易受外邪影響而導致興奮,興奮則相火隨之而動,即使沒有房事,精氣也會暗中損耗。又《精血篇》說:男子精氣未滿而行房事,則五臟都會有虧損,會有難以言喻的疾病。

於是用補中益氣藥和地黃丸,病就好了。

說明:童子發熱吐血,並不罕見,醫生為何知道要用補中益氣藥?寒涼降火藥物也並非完全不相干,服用後病情加重,必是存在肝腎脾肺虛症和虛弱脈象。近世童子虛症很多,或先天不足,或過早損傷身體,不只是吐血發熱,其他症狀也往往由此而來。

一位男子咳嗽吐血,口渴,痰多,盜汗,遺精,用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治療痊癒。後來因發怒,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先用花蕊石散,再用獨參湯,逐漸痊癒。後來勞累後又咳嗽吐血三次,脾肺腎三經脈象都洪數有力,用補中益氣藥和六味地黃丸治療痊癒。

立齋先生遇到這種病症,總是使用補中益氣藥、六味地黃丸或加上生脈散,以補益脾肺腎。而這個病例為何只用六味地黃丸和生脈散補肺腎而獨漏脾?是因為陰液單獨虧虛,而且伴有燥熱。為何這樣判斷?因為沒有肢體勞倦、飲食不思等症狀。等到因為發怒吐出紫色的血塊,則脾氣已經虛弱。瘀血必須清除,所以先用花蕊石散清除瘀血,然後再用獨參湯補益元氣。

這是因為勞累和發怒都會損傷元氣,清除瘀血也會損傷元氣,所以用獨參湯直接補益元氣。如果再加其他藥物,功效就不專一,而且緩慢。後來勞累後咳嗽吐血三次,脾肺腎三經脈象都洪數有力,說明肺腎本來就虧虛,脾臟也因發怒後同時虛弱。所以就用補中益氣藥和六味地黃丸的常規方法治療。雖然脈象洪數,但並非沒有火,只見於腎經,說明陰虛火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