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籌症

一婦人懷抱鬱結,筋攣骨痛,喉間似有一核。服烏藥順氣散等,口眼歪斜,臂難舉,痰涎愈甚,日晡內熱,食少體倦。余以為鬱火傷肝脾,血燥生風所致。用加味歸脾湯二十餘劑,形體漸健,飲食漸加,又服加味逍遙散十餘劑,痰熱少退,喉核稍利,更用升陽益胃湯數劑,諸症漸愈,但臂不能伸,此肝經血少,用地黃丸而愈。

疏曰:此案之變症雖多,總不越懷抱鬱結,而致三陰虧損之故。用藥之錯綜不一,總不越先補後散,即升復降之意。然其症變處,須尋其源,用藥處方須得其法。夫人懷抱鬱結,則肝脾之血必虛,而肝脾之火必遏,血虛故筋攣骨痛,火遏故喉間有核,此時輕則加味逍遙,重則加味歸脾,而後繼以六味收功足矣。

奈何以烏藥順氣散進之?致肝脾之血益虛,而成燥,燥歸陽明而生風,斯口眼歪斜等症所由來也。且不特血燥,更加氣虛,故至食少體倦。是所以不先逍遙而先歸脾也。然歸脾之功,長於補氣血而短於散鬱火,故但能使形體漸健,飲食漸加而已。

而肝脾之鬱火未散,故繼以加味逍遙使痰熱稍退,喉核稍利,豈非鬱火稍散乎?然筋攣骨痛,以及口眼歪斜,臂難伸舉等症,又屬陽明之氣不能充升之故,特更升陽益胃湯而諸症得以漸愈。蓋鬱結之深者,適合其宜也,但臂不能伸,即筋攣也。筋屬肝,之虛則補腎地黃丸,是所必需,況升散之後,又當以滋降為繼者乎。

一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掣動,此氣血俱虛而有熱。用十全大補湯而痊。其後因怒而復作,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疏曰:此案似屬風症,然產婦得此,豈非氣血兩虛乎?氣屬脾,脾主肌肉,脾氣虛故肌肉掣動。血屬肝,肝主筋脈,肝血虛故筋攣臂軟,十全大補湯宜用矣。獨不宜於有熱之症而。產婦而有熱,大抵皆虛熱也,虛熱須甘溫以治之。況病在筋臂肌肉之間,非藉肉桂、黃耆之溫以充升之不能愈也。

然此婦必素有肝火之症,故因怒復作,症雖同,於用藥前後有天淵之異也。蓋肝火亦有是症何也?肝有火,或乘脾或陷於脾,勢所必然,則脾亦有火,而筋軟掣動,皆火之象,亦皆血虛之形,故以加味逍遙養血清火,治之而愈甚矣。以此而推,則知病症同而病情不同,故用藥亦當不同。

切勿以病症之同,強謂病情亦同,而用藥必強使與之同也。

一產婦,兩手麻木。服愈風丹、天麻丸,遍身皆麻。神思倦怠,晡熱作渴,自汗盜汗。此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加炮姜,數劑諸症悉退卻。去炮姜,又數劑而愈,但有內熱,用加味逍遙數劑而痊。

疏曰:此案作氣血兩虛是矣。然症現晡熱作渴,自汗盜汗等。似與薑、桂不宜,究竟諸症悉退,獨有內熱未除,仍用加味逍遙之涼散而痊。則初服豈可不用薑、桂乎?雖然以遍身麻木,神思倦怠,其元氣之虛甚矣。非藉薑、桂之充升,不能及遍身;非得薑、桂之鼓舞,不能壯神思。

白話文: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籌症

一位婦女長期鬱悶,導致筋骨疼痛,喉嚨感覺像有腫塊。她服用烏藥順氣散等藥物後,反而出現口眼歪斜、手臂抬不起來、痰涎更多、下午發熱、食慾不振、身體疲倦等症狀。我認為這是鬱火傷及肝脾,血燥生風引起的。於是先用加味歸脾湯二十多劑,她的身體逐漸康復,食慾也漸漸好轉。之後又服用加味逍遙散十多劑,痰熱略減,喉嚨腫塊也稍有好轉。最後再用升陽益胃湯幾劑,大多數症狀都好了,只是手臂還不能伸直。這是因為肝經血虛,於是服用地黃丸痊癒。

這個病例雖然症狀變化多端,但根本原因都是長期鬱悶,導致肝、脾、腎三陰虧損。用藥雖然錯綜複雜,但總體原則是先補益後疏散,也就是先升提後下降。然而,面對症狀變化,必須追溯病根,用藥也必須合乎法度。婦女長期鬱悶,肝脾之血必然虛弱,肝脾之火必然受阻。血虛所以導致筋骨疼痛,火鬱則喉嚨有腫塊。此時,症狀輕微者用加味逍遙散,症狀嚴重者用加味歸脾湯,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就足夠了。

為何一開始就服用烏藥順氣散?結果導致肝脾之血更加虛弱,進而血燥,燥熱之氣上犯陽明經而生風,所以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而且不只是血燥,還伴隨氣虛,所以才會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所以才先用歸脾湯而不是逍遙散。但是歸脾湯的功效,長於補益氣血,卻不善於疏散鬱火,所以只能使身體漸漸康復,食慾漸漸好轉。

而肝脾鬱火未散,所以接著服用加味逍遙散,使痰熱略減,喉嚨腫塊略有好轉,這不就是鬱火略微消散了嗎?然而筋骨疼痛,以及口眼歪斜、手臂不能抬舉等症狀,又屬於陽明之氣不能上升的緣故,因此再用升陽益胃湯,各種症狀才逐漸痊癒。總之,對於鬱結較深的病症,用藥必須對症下藥。手臂不能伸直,就是筋攣,筋屬肝,肝血虛則需要補腎,服用地黃丸是必要的,況且在疏散之後,還應該以滋陰降火來鞏固療效。

一位產婦,筋攣臂軟,肌肉抽搐,這是氣血都虛弱且伴有熱症。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後來因為生氣又復發,服用加味逍遙散而痊癒。

這個病例看似風症,但產婦得此病,豈非氣血兩虛?氣屬脾,脾主肌肉,脾氣虛所以肌肉抽搐。血屬肝,肝主筋脈,肝血虛所以筋攣臂軟,因此服用十全大補湯是恰當的。只是它不適合有熱症的病人。產婦有熱症,大多是虛熱,虛熱需要用甘溫的藥物治療。況且病在筋、臂、肌肉之間,如果不藉助肉桂、黃耆等溫陽藥物來升提陽氣,是無法痊癒的。

這位產婦肯定素有肝火,所以因為生氣而復發。症狀雖然相同,但用藥前後卻有天壤之別。肝火也會導致這種症狀的原因是:肝有火,或乘脾或陷於脾,這是必然的,那麼脾也會有火,而筋軟抽搐,都是火象,也是血虛的表現,所以用加味逍遙散來養血清火治療,效果甚佳。由此推論,可知症狀相同而病情不同,所以用藥也應該不同。

切勿因為症狀相同,就強認為病情也相同,而用藥也強行相同。

一位產婦,雙手麻木。服用愈風丹、天麻丸後,全身都麻木了。精神倦怠,下午發熱口渴,自汗盜汗。這是氣血兩虛,於是服用十全大補湯加炮薑,幾劑藥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停服炮薑,再服用幾劑藥後痊癒,只是還有內熱,於是服用加味逍遙散幾劑而痊癒。

這個病例確診為氣血兩虛。但是症狀表現為下午發熱口渴,自汗盜汗等,似乎與薑、桂不合適。然而,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只有內熱未除,仍然用加味逍遙散這種涼性藥物而痊癒。那麼一開始就不用薑、桂可以嗎?雖然全身麻木,精神倦怠,其元氣虛損嚴重,如果不是藉助薑、桂的升提作用,藥力就不能到達全身;如果不是藉助薑、桂的鼓舞作用,就不能振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