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上 (8)
卷上 (8)
1.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籌症
此權也。而晡熱作渴,自汗、盜汗亦與之俱退者,氣血之卒旺故耳。及至內熱不除,然後轉用涼藥以愈,蓋氣血既旺而內熱始可除矣?豈如世俗之溫涼亂投、補散不一之妄為設施哉。
一男子善飲,舌本強硬,語言不清。余曰:此脾虛濕熱,當用補中益氣加神麯、麥芽、乾葛、澤瀉治之。
疏曰:以善飲而知其為濕熱。濕熱宜清利之,而何以用升補之劑主之乎?以舌本強硬,語言不清故也。夫脾之大絡,統於舌本,因脾虛而濕熱襲之,故現於舌本耳,然則直謂之脾虛濕熱,故用升補而兼清利之劑。至於語言不清,是因舌本強硬,升補其脾虛,清利其濕熱,則舌本自正。
而語言自清,可謂得治本之法者矣。若以現症用藥,而以《局方》轉舌膏、清音膏之類治之,誤矣!脾虛濕熱之脈,脾部必見軟緩或數,大便不實或下黃糜水是也。
一婦人善怒,舌本強,手臂麻。余曰:舌本屬土,被木剋制故耳。當用六君加柴胡、芍藥治之。
疏曰:善怒舌本強,手臂麻皆脾氣之虛。因善怒而動其肝氣,以剋制脾土故耳。故以六君補土,加柴、芍以平木也。此案與前案皆患舌本強。一云濕熱,一云木克,皆無脈症可據,惟以善飲善怒上看來,故治病須得其機。木克之脈,脾部必弦而兼勁,胃氣漸少是也。
一男子,舌下牽強,手大指次指不仁,或大便秘結,或皮膚赤暈。余曰:大腸之脈散舌下,此大腸血虛風熱,當用逍遙加槐角、秦艽治之。
疏曰:舌下與舌本不同,牽強與強硬不同,舌下既為大腸之脈所至,而大指次指又為大腸之脈所起。故此症屬在大腸經也。無疑由是而大便秘結,皮膚赤暈,其為大腸之風熱亦無疑。若牽強即筋脈吊引之意,不仁即皮膚麻痹之意,故斷其為大腸風熱也。又無疑獨是逍遙散。
本入肝經,何以用之?然未嘗非治血虛風熱之劑,況加槐角、秦艽直入大腸者乎?所謂右之左之,無不宜之要,顧其用之,何如耳?
一男子足痿軟,日晡熱。余曰:此足三陰虛,當用六味、滋腎二丸補之。
疏曰:足痿軟者多濕淫於下,日晡熱者,多腎水虧於內。故用六味直補其腎水,滋腎以祛其濕熱,誠對症之方也。然知柏固能祛濕熱,而肉桂寧不反助濕熱乎?不知濕熱,當以氣化。而出肉桂之溫行,是能氣化者也。不然則寒滯而不能祛。此法也機也,古人立方之妙旨也。但此方合用,當必察其果。系陰虛濕熱,兩尺脈必沉數闊大者是也。
一婦人,腿足無力,勞則倦怠。余曰:四肢者土也,此屬脾虛,當用補中益氣及還少丹主之。俱不從余言,各執搜風、天麻二丸並愈風丹而殞。
疏曰:此腿足無力,與前案足痿軟不甚相遠,何以前用六味丸之降,滋腎丸之寒治之,此用補中益氣之升補,還少丹之溫補治之。何升降寒熱之不同,如是乎,余察其所以不同處在日晡熱,與勞則倦怠二句上。蓋晡熱多屬水,虛而倦怠,多屬土虛也。土虛則陷,故當用升補,土虛補火,應當用溫熱,此法之一定也。
白話文: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籌症
午後發熱口渴,自汗、盜汗也同時消失的,是因為氣血突然旺盛的緣故。等到內熱未除,再用寒涼藥物治療,因為氣血旺盛後,內熱才能消除。這哪裡比得上世俗那些溫涼藥物混雜使用,補瀉方法不一,胡亂施治呢?
有個男子嗜酒,舌根僵硬,言語不清。我說:這是脾虛濕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神麴、麥芽、葛根、澤瀉治療。
說明:從嗜酒就能知道是濕熱。濕熱應該用清利的方法治療,為什麼要用升補的藥方呢?因為舌根僵硬,言語不清啊!脾經的主要經脈彙集於舌根,因為脾虛,濕熱侵犯,所以表現在舌根上。因此診斷為脾虛濕熱,所以用升補兼清利的藥方。至於言語不清,是因為舌根僵硬,升補脾虛,清利濕熱,那麼舌根自然會恢復正常,言語也會自然清晰,這才是治本之法。如果只看表面的症狀用藥,用《局方》里的轉舌膏、清音膏之類治療,那就錯了!脾虛濕熱的脈象,脾經部位的脈象必定軟弱或頻數,大便不成形或排出黃色稀水就是這樣。
有個婦人容易發怒,舌根僵硬,手臂麻木。我說:舌根屬土,被肝木克制造成的。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白芍藥治療。
說明:容易發怒、舌根僵硬、手臂麻木都是脾氣虛弱的表現。因為容易發怒而導致肝氣旺盛,去克制脾土造成的。所以用六君子湯補益脾土,加上柴胡、白芍藥來調和肝氣。這個病例和上一個病例都患有舌根僵硬。一個說是濕熱,一個說是肝木克脾土,都沒有脈象可以佐證,只是從嗜酒和易怒這兩個方面來判斷,所以治病一定要抓住關鍵。肝木克脾的脈象,脾經部位的脈象必定弦緊而有力,胃氣漸弱。
有個男子,舌下牽引疼痛,拇指食指麻木,或者大便秘結,或者皮膚發紅。我說:大腸經脈布散於舌下,這是大腸血虛風熱,應該用逍遙散加上槐角、秦艽治療。
說明:舌下與舌根不同,牽引疼痛與僵硬也不同,舌下是大腸經脈到達的地方,拇指食指又是大腸經脈起始的地方。所以這個症狀屬於大腸經。因此大便秘結、皮膚發紅,是屬於大腸風熱,毫無疑問。或許有人疑惑,逍遙散只入肝經,為什麼要用它?但逍遙散的確是治療血虛風熱的藥物,而且加上槐角、秦艽直達大腸,就更適合了。所謂的左治右治,沒有什麼絕對不可以的,關鍵在於如何使用它。
有個男子腳軟無力,午後發熱。我說:這是足三陰經虛弱,應該用六味地黃丸、滋腎二丸來補益。
說明:腳軟無力大多是濕邪下注,午後發熱大多是腎水虧虛。所以用六味地黃丸直接補益腎水,滋腎丸去除濕熱,的確是對症的藥方。有人會問,知母、黃柏固然可以祛除濕熱,但肉桂豈不是反而助長濕熱嗎?不知道濕熱應該用氣化的方法來治療。而肉桂的溫通作用,就是能氣化的。否則就會寒邪阻滯而無法祛除。這就是方法和技巧,是古人制定方劑的妙處。但是這個藥方聯合使用,一定要觀察其效果。如果是陰虛濕熱,寸口脈必定沉而數,脈象寬大。
有個婦人,腿腳無力,勞累就疲倦。我說:四肢屬土,這是脾虛,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和還少丹治療。她沒有聽我的話,堅持使用搜風、天麻丸和愈風丹,結果都死了。
說明:這個腿腳無力,和前面那個腳軟無力差不多,為什麼前面用六味地黃丸瀉火,滋腎丸寒涼治療,而這個用補中益氣湯升補,還少丹溫補治療呢?為什麼升降寒熱的方法不一樣呢?我觀察他們不同的原因在於午後發熱,和勞累就疲倦這兩句話。午後發熱大多是腎水虧虛,勞累就疲倦大多是脾虛。脾虛則下陷,所以應該用升補,脾虛補火,應該用溫熱的藥物,這是確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