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上 (8)
卷上 (8)
1. 脾胃虧損停食泄瀉等症
進士劉華甫,停食腹痛,瀉黃吐痰。服二陳、山梔、黃連、枳實之類,其症益甚。左關弦緊,右關弦長,乃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加木香治之而愈。若食已消,而泄未已,宜用異功散以補脾胃,如不應,用補中益氣升發陽氣。凡泄利黃色,脾土虧損,真氣下陷,必用前湯加木香、肉蔻溫補,如不應,當補其母,用八味丸。
疏曰:瀉黃一症,僅有屬脾熱及食積者,以此症而論,前方未為不是。然其人必有熱症可據、實脈可憑,今服前藥,而曰其症益甚,知非脾熱矣。且脈復右關弦長,自是木剋土症無疑,而此黃色為脾土之真色也明矣。六君內有半夏加木香,同是消伐之品,因食尚未去之,故若食已消而泄未已。
白話文:
進士劉華甫,吃不下東西肚子痛,拉肚子還吐黃色的痰。他吃了二陳湯、山梔子、黃連、枳實等藥,病反而加重了。左邊的關脈弦緊,右邊的關脈弦長,這是肝木克脾土的表現。醫生就用六君子湯加木香來治療,結果病就好了。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了,但是拉肚子還沒停,就應該用異功散來補脾胃,如果沒有效果,就用補中益氣湯來升發陽氣。凡是拉肚子排出黃色的糞便,都是脾土虧損,真氣下陷,必須用前面提到的藥方加木香、肉蔻來溫補,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就要補脾土的母臟,也就是肝,用八味丸來治療。
有人說:瀉黃這種病,只有屬於脾熱和食積的情況,才會用這些藥來治療。根據這個病症來看,前面的藥方並沒有錯。但是病人一定有熱症可以依據,脈象也是實脈,現在吃了前面的藥,反而病加重了,就知道不是脾熱了。而且脈象又出現右關弦長,很明顯是肝木克脾土的症狀,而黃色的糞便正是脾土的真色。六君子湯裡面有半夏,再加上木香,都是消伐的藥,因為食物還沒完全消化掉,所以才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食物已經消化了,但是拉肚子還沒停,就應該用異功散來補脾胃。
宜用異功散云云。可見半夏、木香非常服之品,今人動云:半夏醒脾,木香運脾,要知非虛症所宜也。
光祿柴黼庵,善飲泄瀉,腹脹吐痰,作嘔口乾,此脾胃氣虛。先用六君加神麯,痰嘔已止,再用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瀉脹亦愈。此症若濕熱滯,當用葛花解酲湯分消其濕。濕既去,而瀉未已,須用六君加神麯實脾土,化酒積。然雖為酒而作,實因脾土虛弱,不可專主濕熱。
疏曰:濕熱之症,未有不因脾胃虛弱而成者。脾胃不虛,濕熱不積,但當分脾胃之虛與濕熱,孰輕孰重。如脾胃已虛,而濕熱不盛,則以補為主;若濕熱甚,而脾胃未虛,則以清濕熱為主;若脾胃既虛,而濕熱又甚,則補與清兼用之,又當分孰輕孰重。如濕重而熱輕,則祛濕為主,虛者兼補其氣;若熱重而濕輕則清熱為主,虛者兼養其陰。
白話文:
應該使用異功散等等,可以看出半夏、木香不是平常可以隨便服用的藥物,現在的人常說半夏醒脾、木香運脾,要明白這並不是虛症的情況下才適合使用。
光祿柴黼庵,經常飲酒導致腹瀉,腹部脹滿,吐痰,噁心口乾,這是脾胃氣虛造成的。首先用六君湯加上神麴,痰嘔止住後,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瀉脹也會痊癒。這種病症如果是有濕熱停滯,就要用葛花解酲湯來分消濕氣。濕氣去除後,但腹瀉還沒停止,就必須用六君湯加上神麴來補益脾土,化解酒積。雖然是因酒而導致,但根本原因是脾土虛弱,不能只著重於濕熱。
書中說:濕熱的病症,沒有不是因為脾胃虛弱而引起的。脾胃不虛,濕熱就不會積累,只需要區分脾胃虛弱和濕熱,哪個輕哪個重。如果脾胃已經虛弱,而濕熱不嚴重,就以補益為主;如果濕熱很嚴重,而脾胃沒有虛弱,就以清濕熱為主;如果脾胃既虛弱,又濕熱嚴重,就補益和清熱一起使用,也要區分哪個輕哪個重。如果濕氣重而熱氣輕,就以祛濕為主,虛弱者再兼補氣;如果熱氣重而濕氣輕,就以清熱為主,虛弱者再兼養陰。
大概在氣分者,多成泄瀉;在血分者,多成痢疾;在經者,多生於筋脈;在腑者,多生於腸胃。在筋脈者,多屬厥陰;在腸胃者,多屬陽明。然腸胃固屬陽明,而筋脈未始不屬陽明也。故濕熱之症,多責於陽明。而凡病之屬陽明濕熱者,十居六七,不特酒積而已。
舊僚錢可久,素善飲,面赤痰盛,大便不實。此腸胃濕痰壅滯,用二陳、芩、連、山梔、枳實、乾薑、澤瀉、升麻一劑,吐痰甚多,大便始實。此後,日以黃連三錢,泡湯飲之而安。但如此稟厚者不多耳。
白話文:
一般來說,疾病若在氣分,大多表現為泄瀉;若在血分,大多表現為痢疾;若在經絡,大多影響筋脈;若在腑臟,大多影響腸胃。影響筋脈的疾病,大多屬厥陰;影響腸胃的疾病,大多屬陽明。不過,雖然腸胃屬於陽明,但筋脈也不一定不屬於陽明。所以,濕熱的症狀,大多歸咎於陽明。而所有屬於陽明濕熱的疾病,十之六七都與酒積有關,不只是酒積才會這樣。
以前有個同事叫做錢可久,平時很愛喝酒,臉色發紅,痰多,大便不成形。這是腸胃濕痰壅滯的表現,我用二陳湯加入黃芩、黃連、山梔子、枳實、乾薑、澤瀉、升麻,一劑藥下去,他吐出很多痰,大便也正常了。之後,他每天用黃連三錢泡水喝,就一直都很好。不過,像他這樣身體底子好的人並不多。
疏曰:此案亦屬陽明濕熱。其大便不實,固屬陽明;而面赤者,亦屬陽明。昔人云:陽明病則面赤是也。濕熱甚而生痰,此痰不滯於他處而壅滯於腸胃,非陽明乎?故以二陳及乾薑、升麻、枳實、澤瀉,祛陽明之濕。以芩、連、山梔祛陽明之熱,至吐痰大便實者,痰祛則濕熱化,而大便實矣。
痰出於胃,而便實於大腸。豈非手足陽明之氣,一以貫之乎?若只是濕痰而已,則芩、連、山梔、何為用之哉?此後,日以黃連三錢,泡湯飲之而安,其熱必壯,其脈必實。故治法如此。莫謂立齋先生,但能治虛。觀此症,豈偏於溫補者乎?總在臨症察病用劑耳。
白話文:
疏論曰:此案亦屬陽明濕熱。患者大便不實,本屬陽明經證;而面赤,亦是陽明經的表現。古人云:「陽明病則面赤是也。」濕熱之氣過於嚴重,就會產生痰濕,此痰不積聚於其他部位,反而阻塞於腸胃,顯然是陽明經的病症。因此,以二陳湯、乾薑、升麻、枳實、澤瀉,祛除陽明經的濕氣。再以黃芩、黃連、山梔子,清熱解毒,去除陽明經的熱氣。待患者吐出痰液,大便通暢後,痰濕消散,濕熱自解,大便自然恢復正常。
痰濕源於胃,大便不通暢則滯留於大腸。這豈非手足陽明經之氣,一脈相承的道理嗎?若只是濕痰而已,為何還要用黃芩、黃連、山梔子呢?此後,每日以黃連三錢,泡水飲用,患者身體就會恢復安康。其熱氣必定會加重,脈象也會變得有力。因此治療方法應當如此,不要誤以為立齋先生只會治療虛症。觀察此病症,顯然不是偏於溫補的病症。總之,治病要依據實際情況,觀察病症,辨證施治,才能用藥準確。
一儒者善飲。便滑溺澀,食減胸滿,腿足漸腫,症屬脾腎虛寒,用加減金匱腎氣丸,食進腫消,更用八味九,胃強脾健而愈。
疏曰:以善飲之人患此諸症,未始非濕熱所為,便滑溺澀,腿腫,濕熱下流者有之。何以知其為脾腎虛寒耶?意其人必脈微面慘,體倦神疲,足冷畏寒,食少倦臥者也。此善飲之濕熱,所以不化者,良由脾土之虛,而不能運也。脾土虛至於溺澀,腿腫,良由腎火之衰,而不能氣化也。
斯時徒從脾經升補無益,故必用腎氣丸與八味丸以益火生土,則腎得氣化,而脾得運行,斯濕熱得去矣。夫腎氣丸治火虛水腫之方,八味丸治腎虛火衰之方,未嘗可治酒客濕熱症之方。不知治病,但論本源,初不可以善飲之故,而謂其不宜,於溫熱之藥也。
白話文:
疏解
嗜酒之人出現這些症狀,起初應該是濕熱所致。小便頻密且滑利、腿腳腫脹,可能是濕熱下流所造成的。但為何診斷為脾腎虛寒呢?因為此人脈象細弱,面色蒼白,身體疲倦,精神萎靡,足部冰冷怕冷,食慾不振,嗜睡。這說明嗜酒導致的濕熱無法消散,是因為脾土虛弱,無法運化濕熱。脾土虛弱導致小便困難、腿腳腫脹,是因為腎火衰弱,無法氣化水濕。
如果只從脾經升補,對治療沒有幫助。因此,必須使用腎氣丸和八味丸,以益火生土,讓腎臟恢復氣化功能,脾臟恢復運化功能,這樣濕熱才能去除。腎氣丸治療火虛水腫,八味丸治療腎虛火衰,並非專門針對酒客濕熱症。治病要根據病因,不能因為患者嗜酒,就認為溫熱的藥物不適合。
一男子侵晨或五更,吐痰或有酸味。此是脾氣虛弱,用六君送四神丸而愈。若脾氣鬱滯,用二陳加桔梗、山梔送香連丸;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送香連丸;若胸膈不舒,歸脾加柴胡、山梔送左金丸;若胃氣虛,津液不能運化,用補中益氣送左金丸。
疏曰:此案必有遺文,其侵晨或五更吐痰,不特吐痰而已。當必有泄瀉一症在內,何也?蓋此案既例在泄瀉門中,而四神丸、香連丸非治痰之藥,實治泄之方也。而四神丸又屬侵晨五更泄瀉之的方故耳。至於酸味,實為肝木之味,此皆肝木鬱土中之明驗,故下文詳及左金丸也。
白話文:
這段醫案中,一定遺漏了一些內容,因為男子在清晨或五更吐痰,不只是單純的吐痰,很可能還伴隨有腹瀉的症狀。為什麼呢?因為這段醫案屬於泄瀉門中的範疇,而四神丸、香連丸都不是治療痰的藥物,而是治療泄瀉的方劑。四神丸更是專門治療清晨或五更時腹瀉的藥方。至於痰液帶有酸味,是肝木之氣的表現,說明肝木之氣鬱結在脾土中,這是非常明顯的徵兆,因此後文中才會詳細提到左金丸。
有一羽士,停食泄瀉,自用四苓、黃連、枳實、曲、柏益甚。余曰:此脾腎泄也。當用六君加薑、桂送四神丸。不信,又用沉香化氣丸,一服臥床不食,咳則糞出,歲至危殆,終踐余言而愈。蓋化氣之劑,峻厲猛烈,無經不傷,無臟不損,豈宜輕服。
疏曰:停食作瀉,不過消食止瀉,及利小便而已,即用前藥益甚,亦不過健脾補氣,或用升提而已。何以即斷為脾腎瀉而即當溫補脾經,兼溫補腎經之劑耶?要知停食作瀉,宜用前藥,宜而用之不宜,即為脾腎瀉也。不必定五更侵晨,方為脾腎瀉也。然必有虛寒脈症可憑,未可臆度也。
白話文:
有個道士,食物停滯腹瀉,自己服用四苓散、黃連、枳實、麥芽、柏子仁,病情反而加重。我說:「這是脾腎虛寒導致的泄瀉。」應該用六君子湯加生薑、桂枝,再服用四神丸。他不相信,又服用沉香化氣丸,吃了一劑就臥床不起,不吃東西,咳嗽就拉肚子,一年下來病情危急,最後還是按照我的話做才痊癒。因為化氣類藥物性烈,傷及經絡,損害臟腑,不能輕易服用。
至於咳則糞出,余按《內經》有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之說。其曰: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其曰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而治法則肺咳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膀胱咳,用茯苓甘草湯云云。此皆仲景之方,從傷寒例用藥也。不然以肺臟之咳,當補肺氣,何敢用麻黃乎?腎臟之咳,當補腎陰,何敢用茯苓甘草湯乎?故余以為遺矢遺溺之咳,屬臟腑虛損者正多。
要知咳而遺矢,雖云大腸受之,而肺與大腸為表裡,肺氣虛,則大腸之氣不固,故咳而遺矢也。法當大補肺氣為主。不必專問大腸。即如膀胱之咳,而遺溺,亦由腎氣大虛之故,法當峻補腎氣為主,又何問膀胱也?而余又以為腎主二便,咳而至於或遺溺或遺矢,皆屬腎氣虛所致。法當專主補腎,故先生既用六君,即兼送四神丸,其理自可見也。
白話文:
咳嗽伴隨糞便排出,我翻閱《內經》,發現有五臟久咳轉移至六腑的說法。書中提到,肺部長期咳嗽,就會影響大腸,大腸咳嗽時會伴隨排泄糞便;腎臟長期咳嗽,就會影響膀胱,膀胱咳嗽時會伴隨排泄尿液。治療方法上,肺部咳嗽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膀胱咳嗽用茯苓甘草湯,這些都是張仲景的方子,是根據傷寒論來用藥的。如果只是單純的肺部咳嗽,應該要補肺氣,怎麼敢用麻黃呢?如果是腎臟咳嗽,應該要補腎陰,怎麼敢用茯苓甘草湯呢?所以我認為,咳嗽伴隨排泄糞便或尿液,大多數是因為臟腑虛損。
要知道,咳嗽伴隨排泄糞便,雖然說是大腸受到影響,但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肺氣虛弱,就會導致大腸氣虛,所以才會咳嗽伴隨排泄糞便。治療方法應該以大補肺氣為主,不必專注於治療大腸。同樣地,膀胱咳嗽伴隨排泄尿液,也是因為腎氣虛弱所致,治療方法應該以峻補腎氣為主,不必專注於治療膀胱。我認為腎臟主導大小便,咳嗽導致排泄糞便或尿液,都是腎氣虛弱所致。治療方法應該專注於補腎,所以先生在用六君丸的同時,也加了四神丸,道理自然就可以理解了。
嘉靖乙未,朱紹患肝木克脾,面赤生風,大腸燥結,炎火衝上,久之遂致臟毒下血,腸鳴溏泄,腹脹喘急,馴至絕谷,瀕於殆矣。諸醫方以枳實、黃連之劑投之,輾轉增劇,乃求治於立齋先生。先生曰:爾病脾腎兩虛,內真寒而外虛熱,法當溫補,遂以參、術為君,山藥、黃耆、肉果、薑、附為臣,茱萸、骨脂、五味、歸、苓為佐,治十劑。俾以次服之。
諸醫皆曰:此火病也。以火濟火可乎?紹雅信先生不為其惑,服之浹旬,盡劑而血止,諸疾遄已。先是三年前,先生過紹謂曰:爾面部赤風,脾胃病也,不治將深。余心憂之而怠緩,以須病發又惑於眾論,幾至不救。微先生吾歸土矣。嗚呼!先生之術亦神矣哉。紹無以報德,敬述梗概求附案末,以為四方抱患者,告庶用垂惠於無穹。
白話文:
嘉靖乙未年,朱紹患了肝木克脾的病症,面部發紅生風,大腸乾燥便秘,內熱上衝,久而久之,導致臟腑毒素下泄,腸鳴腹瀉,腹脹喘急,食慾不振,命懸一線。許多醫生都以枳實、黃連等清熱瀉火的藥物治療,反而病情加重,於是朱紹便求助於立齋先生。
立齋先生診斷後說:「你的病是脾腎兩虛,內虛寒而外虛熱,應當溫補治療。」於是先生以人參、白術為君藥,山藥、黃耆、肉果、生薑、附子為臣藥,茱萸、骨脂、五味子、當歸、茯苓為佐藥,開了十副藥方,囑咐朱紹依次服用。
其他醫生都說:「這是火症,用溫補藥物來治療,可以嗎?」朱紹深信立齋先生的醫術,不為眾人所惑,服藥十天,藥物用完,出血止住,諸般病症也都迅速痊癒。
早些年,三年前,立齋先生曾看過朱紹,並說:「你的面部發紅生風,是脾胃病,如果不治療會很嚴重。」朱紹當時心裏很憂慮,卻拖延了治療,等到病發,又迷信了其他醫生的論斷,差點命喪黃泉。要不是立齋先生,我恐怕就要歸天了。
啊!先生的醫術真是神乎其技啊!朱紹無以報答先生的恩德,特此簡述病症經過,附在病案末尾,希望能夠幫助天下抱病之人,讓他們都得到立齋先生的垂惠。
云長洲朱紹。
疏曰:此案雖曰脾腎兩虧,究竟脾虛為重。始曰肝木克脾,終曰面部赤風,脾胃病也。而所用之藥,又溫補脾胃為主。獨是以面赤生風,大便燥結,炎火行上,臟毒下血,腸鳴喘急等症。皆屬內熱無疑,而先生獨曰:內真寒而外虛熱也。是從何處而見耶!豈以脈象得之乎?抑以枳實、黃連反之乎?余細詳書法,在久之遂致四字。
夫初病之面赤生風,是為肝經自動之風,風夾火上,故而為之赤,此症先生亦明言脾胃病矣。蓋肝火自生風,火勢必凌侮脾胃之土故也。未幾而大腸燥結,脾胃之陰已為風火所耗,未已而炎火衝上,陰已愈耗,而風火愈旺矣。斯時脾腎未至兩虛,亦未至內真寒,而外虛熱也。
白話文:
云長洲朱紹,疏曰:
這篇文章雖然說脾腎兩虛,但實際上脾虛才是主要問題。
一開始就說肝木克脾,最後又提到面部赤風,都是脾胃疾病。而使用的藥物,也是以溫補脾胃為主。
只不過,由於患者出現面部發紅生風,大便乾結,內熱上炎,臟毒下血,腸鳴喘急等症狀,這些都是內熱無疑。而先生卻說:內真寒而外虛熱。這從何處得知呢?
是從脈象推斷出來的嗎?還是從枳實、黃連等藥物反證出來的?
我仔細研究了書中的論述,最後得到四個字:
“外虛內寒”。
最初生病時,面部發紅生風,這是肝經自動引起的風,風挾著火氣上炎,所以面部發紅,先生也明確指出這是脾胃病。
因為肝火自行生風,火勢必然會侵犯脾胃的土氣。
不久之後,大腸就乾結了,這是因為脾胃的陰氣已經被風火消耗。
接著,炎火上衝,陰氣更加虛耗,風火更加旺盛。
此時脾腎還沒有達到兩虛的程度,也沒有達到內真寒、外虛熱的程度。
所用枳實、黃連,雖未的中,然無大害,但久之而枳實、黃連輩,服之既多,遂致實變為虛,熱化為寒。於是臟毒下血等症發,皆脾腎虛寒之故。是枳實、黃連投之已久,並投於遂致之後,故曰:輾轉增劇也。此先生遂定為脾腎兩虛,內真寒而外虛熱也。
僉憲高如齋,飲食難化,腹痛泄瀉,用六君子加砂仁、木香治之而痊。後復作完穀不化,腹痛頭疼,體重倦怠,余以為脾虛受濕,用芍藥防風湯而愈。
疏曰:此案但云飲食難化,則非停食,可知是屬脾虛泄瀉之症。其腹痛者,氣不和也,故可用六君以補脾,加香砂以和氣也。至於完穀不化,有屬脾腎虛寒者,有屬邪熱不殺穀者,而此案以體重倦怠,故知脾虛受濕之症,由是而腹痛頭疼,皆屬於濕之所致矣。
白話文:
使用枳實、黃連雖然並非治療中風的藥物,但並無大礙,只是長期服用後,枳實、黃連的藥性會逐漸轉變,服用過多後,實性會轉化為虛性,熱性會轉化為寒性。因此會出現臟腑毒素下血等症狀,都是因為脾腎虛寒導致的。由於枳實、黃連服用時間過長,且在轉化後依然繼續服用,所以才會導致病情加重,這就是所謂的「輾轉增劇」。因此先生判斷是脾腎兩虛,內虛寒而外虛熱。
僉憲高如齋,飲食難以消化,腹痛瀉肚子,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木香治療後痊癒。後來又出現食物消化不良、腹痛頭疼、身體沉重疲倦的症狀,我認為是脾虛受濕,使用芍藥防風湯治療後痊癒。
說明:這個案例中只說飲食難以消化,並不是停食,可以知道這是屬於脾虛泄瀉的症狀。腹痛是因為氣機不和,所以可以用六君子湯補脾,加香砂和氣。至於食物消化不良,有的屬於脾腎虛寒,有的屬於邪熱未除,而這個案例中身體沉重疲倦,所以可以知道是脾虛受濕的症狀,由此而產生的腹痛頭疼,都是濕氣所致。
太僕楊舉先,為飲食停滯,小腹重墜,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愈。後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得便,用升陽除濕防風湯而痊。後心腹作痛,飲食不甘,用和中丸加益智仁尋愈。
疏曰:此案既云飲食停滯,何不於六君子中加消導之品,而直加升、柴者?以小腹重墜,知其脾氣已下陷也。下陷者,虛甚矣,故不可用消導而急為之升舉也。至於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得便之症,大概皆以為脾經元氣下陷之劇症,所用者,但知有補中益氣湯而已,而不知元氣固以下陷之中,有濕氣纏滯而然者。則既當升其陽,復當兼除其濕。
白話文:
太僕楊舉先,因為飲食停滯,導致小腹沉重下墜,服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後痊癒。之後他出現飲食難以消化,大便不正常,想大便卻排不出來的情況,服用升陽除濕防風湯後痊癒。後來又出現心腹疼痛,飲食無味,服用和中丸加益智仁後逐漸痊癒。
解說:這個案例中,既然說飲食停滯,為何不直接在六君子湯中加消導藥物,而要加升麻、柴胡呢?因為小腹沉重下墜,說明脾氣已經下陷了。脾氣下陷,代表脾虛嚴重,所以不能用消導藥物急於升舉,而是要先補虛。
至於想大便卻排不出來,而且多次前往廁所卻無法排便的情況,一般認為是脾經元氣下陷的嚴重症狀,所以大多只知道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卻不知道元氣下陷的根本原因是濕氣纏滯。因此,治療時既要升舉陽氣,又要兼顧去除濕氣。
而補中益氣,但能升陽,非除濕之品,況歸、耆反能助濕,而升麻徒能提濕上行乎?升陽除濕防風湯內多風藥,風能勝濕並能升舉,是誠對症之方。與補中益氣意同而理實異也。若後之心腹作痛,飲食不甘,其因雖多,然從前而來,未始非脾胃不健不運之故,用和中丸和其中培,加益智者,脾胃喜溫,溫之則健運矣。
光祿楊立之,元氣素弱,飲食難化,泄瀉不已,小便短少,灑淅惡寒,體重節痛。余以為脾肺虛,用升陽益胃湯而痊。凡觀泄瀉,服分利調補之劑,不應者,此肝木鬱於脾土,必用升陽益胃之劑,庶可取效。
白話文:
補中益氣雖然可以升陽,但並非除濕的藥物,而且黃芪、人參反而會助濕,升麻只會把濕氣往上帶。升陽除濕的防風湯,裡頭有很多風藥,風藥可以克制濕氣,也能向上提升,確實是針對病症的方子。它跟補中益氣的用意相同,但原理卻不同。如果之後出現心腹疼痛、飲食不香的症狀,雖然原因很多,但從前的情況來看,多半是脾胃虛弱不運造成的。可以服用和中丸來調和脾胃,再加入益智,因為脾胃喜溫,溫暖它就能健運。
光祿大夫楊立之,原本元氣就虛弱,飲食不易消化,一直拉肚子,小便量少,畏寒發抖,身體沉重關節疼痛。我診斷他脾肺虛弱,用升陽益胃湯治療,結果就好了。凡是觀察到腹瀉的病人,服用分利調補的藥物都沒有效的,一定是肝木鬱結於脾土,就必須用升陽益胃的藥物,才能取得療效。
疏曰:此案灑淅惡寒,是肺經症。然亦有肝木抑鬱之象,故用升陽益胃湯,既以補肺為主,而兼有升木祛濕之品,在內為恰當也。及觀凡泄瀉之不應,方知升陽益胃之妙,蓋泄瀉症未有不是肝木鬱於脾土也。亦未有不是脾胃受濕也。
沈大尹,每五更泄瀉,余以為腎泄,用五味子散數劑而愈。後不慎起居,不節飲食,其瀉復作,日夜無度,畏寒,飲食且難消化,肥體日瘦,余曰:乃變火衰之症也。遂與八味丸瀉止食進。
疏曰:五更泄瀉,原屬腎火衰症,故當用二神、四神治之。雖然亦有屬腎水虛者,更有屬肝木乘脾土者,須以脈症參之,至後變火衰之症,用八味丸,瀉止食進是屬腎陰虛而火衰者宜之。若腎陽虛而火衰者,宜用二神、四神,若用八味,所謂生柴濕炭,不能發火,徒滋其濕也。而能辨之者,只在燥濕之分耳。
白話文:
这位病人出现发冷、恶寒的症状,这是肺经病症,但也有肝气郁结的迹象,所以使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既能补肺,又能升举肝木,祛除湿气,非常合适。观察到泄泻难以止住,更能体会升阳益胃汤的妙处,因为泄泻大多都是肝气郁结脾土所致,或者脾胃受湿导致的。
沈大尹,每到五更就会腹泻,我以为是肾虚泄泻,便用五味子散治疗,服用了几剂后就好了。后来他没注意生活起居,饮食不节,泻泻又复发,而且日夜不停,畏寒,饮食难以消化,肥胖的身体也日渐消瘦。我说,这是肾气衰败变火所致,于是给他开了八味丸,泻止食进。
五更泄泻,本属肾火衰弱,所以应该用二神丸、四神丸治疗。虽然也有肾水虚弱的,更有肝气乘脾土的,需要根据脉象和症状来判断。后来他肾气衰败变火,使用八味丸,泻止食进,这是属于肾阴虚而火衰的患者才适合。如果肾阳虚而火衰,就应该用二神丸、四神丸,如果用八味丸,就像在湿木炭上生火,火发不起来,反而会加重湿气。能够辨别这些,关键就在于燥湿之分。
一儒者,季夏患泄瀉,腹中作痛,飲食無味,肢體倦怠。余用補中益氣湯、八味丸月餘而痊。後彼云:每秋時必患痢,今則無患何也?余曰:此閉藏之令,不遠房幃,妄泄真陽而然。前藥善能補真火,火能生脾土,氣旺而患免矣。
疏曰:夏季長夏也,正為土旺之時,當其旺時而患泄瀉之症,其土之虛也可知。土既虛,木必克之,斯腹中作痛之所由來也。故既用補中益氣以升提之,使必剋土者不克。復用八味丸以溫補之,使不生者必生。則土既去,其仇更得所助,無怪每秋患痢之症愈也。然余因有所悟焉,每秋患痢,世人皆謂有宿積於腸胃之隱僻處,故至其時而發。
白話文:
解釋
夏季長夏,正是脾土旺盛的時節。此時患上腹瀉,說明脾土虛弱。脾土虛弱,則木氣(肝)會克制脾土,導致腹痛。因此,我用補中益氣湯來升提脾氣,使肝氣不能克制脾土。同時用八味丸溫補脾土,使其能夠生化,不至於被肝氣所克。這樣脾土恢復了,肝氣反而得到幫助,自然就不會再犯痢疾了。
然而,我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發。很多人認為秋天犯痢疾是因為腸胃中有宿積的隱患,到了秋天就發作。
解釋:
這段文字主要論述了夏季末尾患腹瀉,以及秋天犯痢疾的原因,並介紹了中醫治療方法。
核心觀點
- 秋天應當閉藏,避免過度消耗陽氣。
- 脾土虛弱是導致腹瀉和痢疾的主要原因。
- 補中益氣湯和八味丸可以通過補益脾土來治療這些疾病。
重點詞彙
- **季夏:**夏季末尾,約為農曆七月。
- **泄瀉:**腹瀉。
- **腹中作痛:**腹痛。
- **飲食無味:**食慾不振。
- **肢體倦怠:**四肢疲倦。
- **補中益氣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升陽、健脾益氣的功效。
- **八味丸:**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溫補脾腎、益氣養血的功效。
- **閉藏:**指秋季養生應當收斂身心,減少耗損陽氣。
- **真陽:**人體的陽氣。
- **真火:**人體的正氣,也指脾胃的消化功能。
- **脾土:**中醫五行學說中,脾屬土,脾土虛弱則易患腹瀉。
- **木克土:**中醫五行學說中,木克土,指肝氣克制脾土。
- **升提:**指升舉脾氣,使之恢復正常運化。
- **溫補:**指溫暖脾腎,使之恢復正常功能。
- **宿積:**指積存在腸胃中的食物殘渣或其他有害物質。
當用逐攻之藥,以蠟匱服之。不知原有出於閉藏之令不遠房幃,妄泄真陽而然耶。其所用藥,亦以補中、八味治之,豈必以攻逐去積為主治哉。
副憲屠九峰,先瀉而口渴,尺脈數而無力,恪用解酒毒,利小便之劑不愈。余曰:此腎陰虧損,虛火熾甚,宜急壯水主之,不然必發疽而不能收斂也。不信,服降火化痰之劑而歿。
疏曰:此瀉而口渴,屬胃虛者多。故有七味白朮散為治斯症之。要藥不知,久瀉傷腎,腎為五液之主,故瀉渴之屬腎者,多宜用壯水之法,不知久瀉傷陽,陽為命門真火,故瀉渴之屬命門火衰者,更多宜用益火之法。此案尺脈數而無力,不特水虛抑且火衰矣。故斷其發疽,蓋疽屬陰症也。
白話文:
如果要使用攻逐的藥物,應該用蠟匱包裹服用。但不知道患者原本是因閉藏的命令而長期臥室不出,導致陽氣妄泄而生病的嗎?使用的藥物也應該以補中、八味藥來治療,怎麼會以攻逐去積作為主要治療方法呢?
副憲屠九峰,之前瀉肚子導致口渴,寸脈跳動但无力,執意使用解酒毒、利小便的藥方,却不见效。我說:這是腎陰虧損,虛火旺盛,應該趕快滋補腎水,不然一定会發疽,無法收斂。他不相信,服用降火化痰的藥物,結果就去世了。
我認為:泻肚子导致口渴,多数是胃虚。所以七味白朮散可以治疗这种病症。关键是要懂得病因,久泻伤肾,肾是五液的根本,因此,泻渴属于肾虚的,多应该用滋补肾水的办法。但也不能忽视久泻伤阳,阳气是命门真火,所以泻渴属于命门火衰的,更多应该用益火的方法。这个案例中,寸脉跳动无力,不仅是肾水虚,而且阳气衰弱。所以判断他会发疽,因为疽病属于阴症。
或問先生,明言腎陰虧損,虛火熾甚,宜壯水之主,則似火盛矣。何以斷其發疽而屬陰耶?曰:雖云腎陰虧損,而其實虛火熾甚,虛火即是火衰,而況云尺脈數而無力,不言左右,則火亦衰可知。故所發不為癰而為疽也。夫癰屬陽明實火,若腎經虛火所發,即癰也,而實疽也。
或問先生於何處知其必發疽耶?曰九峰必嗜酒之人也。嗜酒而且腎虛,即經所謂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之意。故斷知其必發疽也。或又問此案中,不言嗜酒,何以知其嗜酒耶?曰:觀其恪用解酒毒,利小便之劑,非嗜酒之人乎?或又問嗜酒之人,陽明必有火,何以不患癰而發疽耶?曰:因腎經虛故也。因尺脈數而無力也。
白話文:
問
請問先生,您明言九峰腎陰虧損,虛火熾盛,宜壯水之主,這似乎是火氣盛旺的表現。為何您斷定他會發疽,卻歸咎於陰虛呢?
答
雖然說九峰腎陰虧損,但其實是虛火熾盛。虛火其實就是火衰,而且尺脈數而無力,不論左右手皆如此,這也說明火氣衰弱。因此,他所發的病症不是癰,而是疽。癰屬於陽明實火,若是腎經虛火所發,則會是癰,而九峰的情況是實疽。
問
請問先生您從哪裡得知九峰一定會發疽呢?
答
九峰必定是嗜酒之人。嗜酒而且腎虛,這就符合經書中所說的“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的意思。因此,我斷定他一定會發疽。
問
此案中並沒有提及九峰嗜酒,您是如何得知他嗜酒的呢?
答
看他恪守使用解酒毒、利小便的藥方,難道不是嗜酒之人嗎?
問
嗜酒之人,陽明經必定有火,為何他不患癰而發疽呢?
答
因為他腎經虛弱。而且尺脈數而無力,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儒者,小腹急痛,溏泄清冷,大便欲去不去。余曰:此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也。用八味丸月餘而愈。後聞飲食失宜,前症復作,小腹重墜,此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而痊。凡寒月溏泄,清冷腹痛,乃脾腎虛寒,宜用四神丸;若脾腎虛脫,用六君子加薑、桂,如不應,急補命門之火,以生脾土。
疏曰:大便欲去不去,大概皆以為氣滯,欲用調氣之品。明眼者,亦以為氣陷,欲用升補之劑,不知有命門火衰,不能氣化,故欲去而不去也。所以然者,因溏泄清冷也。若氣滯者,則下利垢滯矣。若氣陷者,則小腹重墜矣。故後聞前症復作,而小腹重墜,即云脾氣下陷,而用補中益氣矣。
白話文:
一位儒者,小腹劇烈疼痛,拉肚子,排出清冷稀薄的便,想大便卻又排不出來。我說:這是命門火衰弱,脾土虛寒造成的。我用八味丸治療了一個多月,病就痊癒了。後來聽說他飲食不節制,之前的病症又復發了,小腹沉重下墜,這是脾氣下陷。我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就痊癒了。
凡是在寒冷的月份出現腹瀉,排出清冷的便,伴隨腹部疼痛,這是脾腎虛寒造成的,應該用四神丸治療;如果脾腎虛脫,就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生薑、桂枝,如果效果不佳,就必須急救補命門之火,來滋養脾土。
注解:想大便卻又排不出來,大多數人會認為是氣滯,想用調氣的藥物治療。有經驗的人,也會認為是氣陷,想用升補的藥物治療,卻不知道這是命門火衰弱,無法將氣化開,所以想大便卻又排不出來。之所以這樣推斷,是因為他拉肚子排出清冷的便。如果是氣滯,就會排泄出混濁的便;如果是氣陷,就會出現小腹沉重的症狀。所以後來聽說之前的病症又復發了,出現小腹沉重下墜,就診斷為脾氣下陷,而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至於所謂脾腎虛寒,脾腎虛脫,寒與脫一字之異,而用藥有不同處,實堪會心。蓋寒則獨溫其腎,脫則專補其脾,如此治法,豈非毫釐之辨哉?如若不應者,總結上二症之詞也。蓋虛寒者,既當補命門之火,而虛脫者,不當補命門之火乎?要知脾腎為生化之源,至於虛寒而或虛脫矣,其補母以救子,何可緩耶?故言急也。
白話文:
至於所謂脾腎虛寒,脾腎虛脫,寒與脫只差一字,但用藥卻有不同之處,實在值得細心體會。因為寒症只需溫補腎陽,而虛脫則需專注補益脾氣。這樣的治療方法,不正是毫釐之辨嗎?如果藥效不顯,就需要總結以上兩種症狀的描述。因為虛寒者,需要補益命門之火,而虛脫者,就不該補益命門之火了。要知道脾腎是生化之源,當出現虛寒或虛脫時,應該補益母臟以救治子臟,怎能延遲呢?所以才說要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