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36)
卷下 (36)
1. 脾肺腎虧損虛勞怯弱等症
庶吉士黃柏磷,發熱吐痰,口乾體倦,自服補中不應,余謂此金水俱虛之症,兼服地黃丸而愈。後背患癤,煩痛寒熱,彼因前月曾偕往視郭主政背疽,郭不經意,余決其殞於金旺之際,果符余言。已而郭氏妻孥感其毒皆患惡瘡,柏麟所患與郭同,心甚恐。余曰:此小瘡也,憎寒發熱皆陰虛,舊症果是瘡毒亦當補氣血。
余在第就以地黃丸料煎與服之,即睡良久,各症頓退。自後常有頭面耳目口舌作痛,或吐痰眩暈之類,服前藥即愈。後任都憲督臨,法道出於蘇,必乘顧焉。
疏曰:此案之服補中,宜矣。然發熱吐痰口乾,皆水虛之症,應當補腎。徒然升提,何益哉?至瘡癤外症,亦必補腎而安,甚矣。凡病不可不顧本也。若頭面口舌耳目不時作痛及吐痰眩暈等症,又顯然水虛火炎之無疑也。
少司空何瀟川,足熱口乾,吐痰頭暈,服四物、黃連、黃柏,飲食即減,熱益甚。用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山藥、山茱而痊。
疏曰:足熱定屬陰虛有火,定當壯水而火自平,奈何反進寒涼致傷脾氣,益生痰熱,信乎?脾虛則生痰,氣虛則發熱,其說為不誣也。十全大補既溫補其腎,兼溫補其脾。加麥冬、五味,脾兼乎肺也,加山茱、山藥,腎兼乎肝也,四物、知、柏,丹溪法也。然《丹溪心法》載一男子兩足常熱,冬月不加綿,自誇壯熱。
丹溪曰:乃陰虛也,急宜養陰。不從,年四十患痿而死。要知足處三陰而反得熱,大非所宜,且三陰之脈皆起於足,故足熱為陰虛之候,非美事也。此時丹溪豈別無養陰之方而必用四物、知、柏乎?蓋丹溪立四物,原為養血之劑,用知柏、原為清腎之品,非為養陰而設也。後人誤以血字作陰字,腎字作血字解,是不善用丹溪者也。
于丹溪何與哉?
一儒者,或兩足發熱,或足根作痛,用六味丸及四物加麥冬、五味、玄參治之而愈。後因勞役,發熱惡寒,作渴煩躁,用當歸補血湯而安。
疏曰:此案現症只是腎虛耳,用六味丸足矣。及四物加味者,豈知其肝肺亦虛而然乎!至於後因勞役而致發熱惡寒,作渴煩躁諸症,人以為少陽陽明外邪者有之,以為肺胃實火者有之,以為腎肝陰虛火旺者有之,而不意用當歸補血湯而安者,何也?觀此湯所治,則曰治氣血損傷,肌肉惡寒,面目出色,煩渴引飲,脈洪大而虛,重按似無,此脈虛血虛也。此病多有得於飢飽勞役者云云,是損傷肺胃之氣血矣。
而此案所以必屬肺胃氣血損傷者,以明知其因勞役所致,而必更見脈之洪大而虛,重按似無者也。然此症此脈似用補中益氣之所宜,而必用當歸補血湯耶?曰:以其作渴煩躁也。作渴煩躁,既不可升提,而況其病之本,又從兩足發熱,腳作痛而來,是腎陰素虧,更不可升提也。
白話文:
脾肺腎虧損虛勞怯弱等症
黃柏磷先生發燒、吐痰、口乾、疲倦,自行服用補中益氣藥物無效。我認為這是腎和肺都虛弱的症狀,於是讓他服用地黃丸,病就好了。後來他背上長了癰疽,煩躁疼痛,發燒發冷。因為他之前曾與我看診郭主政的背疽,郭主政沒有好好照料,我預測他會在金旺之時(秋季)去世,果然應驗了。之後郭主政的妻兒都感染了瘡毒,黃柏磷的病症與郭主政相同,非常害怕。我說:「這只是小瘡,畏寒發熱都是陰虛的表現,即使是瘡毒,也應該補益氣血。」我在當地用地黃丸的藥材煎煮給他服用,他馬上睡著很久,各種症狀都減輕了。此後他常常頭面、耳目、口舌疼痛,或吐痰頭暈,服用之前的藥物就痊癒了。後來他擔任都憲,督促政務,政績受到蘇州地方的肯定,必然會受到重視。
這病例服用補中益氣藥物,本是合適的。然而發熱、吐痰、口乾,都是陰虛的症狀,應該補腎。單純地升提陽氣,有什麼益處呢?至於癰疽等外在症狀,也必須補腎才能痊癒,實在是應該注意根本。至於頭面、口舌、耳目時常疼痛,以及吐痰頭暈等症狀,更是明顯的陰虛火旺無疑。
何瀟川先生腳熱、口乾、吐痰、頭暈,服用四物湯、黃連、黃柏等藥物,食慾減退,病情反而加重。使用十全大補湯,再加入麥冬、五味子、山藥、山茱萸,才痊癒。
這個病例腳熱,肯定是陰虛內熱,應該滋陰降火,為何反而服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加重痰熱呢?脾虛則生痰,氣虛則發熱,這句話確實不假。十全大補湯既溫補腎陽,又溫補脾陽。加入麥冬、五味子,是兼顧肺脾;加入山茱萸、山藥,是兼顧肝腎;四物湯、黃連、黃柏是丹溪派的常用藥方。但是《丹溪心法》記載一個男子雙腳常熱,冬天也不穿棉襪,自稱身體壯實。
丹溪先生說:這是陰虛,應該急於滋陰。他不聽從,四十歲時患上痿症而死。要知道,足部是三陰經的循行部位,而腳卻發熱,這是非常不正常的,而且三陰經的脈絡都起於足部,所以腳熱是陰虛的徵兆,並非好事。丹溪先生當時難道沒有其他的滋陰藥方,而必須使用四物湯、黃連、黃柏嗎?因為丹溪先生設立四物湯,原本是養血的藥劑;使用黃連、黃柏,原本是清瀉腎火的藥物,並非用於滋陰。後人誤將「血」字理解為「陰」字,「腎」字理解為「血」字,是不善於運用丹溪先生醫術的人。
丹溪先生的本意是什麼呢?
一位儒生,有時雙腳發熱,有時腳跟疼痛,服用六味地黃丸和四物湯加麥冬、五味子、玄參等藥物治療痊癒。後來因為勞累,發熱惡寒,口渴煩躁,服用當歸補血湯而痊癒。
這個病例目前的症狀只是腎虛,服用六味地黃丸就足夠了。加用四物湯和其他藥物,難道不知道他的肝肺也虛弱嗎?至於後來因為勞累導致發熱惡寒,口渴煩躁等症狀,有人認為是少陽、陽明經的外邪,有人認為是肺胃實火,有人認為是腎肝陰虛火旺,卻沒想到用當歸補血湯就能痊癒,為什麼呢?觀察這個藥方治療的症狀,可以說它治療氣血損傷、肌肉惡寒、面色蒼白、口渴引飲、脈象洪大而虛弱,重按似無,這是氣虛血虛。這種疾病多發生在飢飽勞累的人身上,也就是損傷了肺胃的氣血。
這個病例之所以一定是肺胃氣血損傷,是因為明確知道它是因為勞累引起的,而且脈象洪大而虛弱,重按似無。然而這種症狀和脈象似乎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為什麼非要用當歸補血湯呢?因為他口渴煩躁。口渴煩躁,既不能升提陽氣,況且疾病的根本,又來自雙腳發熱、腳跟疼痛,這是腎陰素虛,更不能升提陽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