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35)
卷下 (35)
1. 脾胃虧損暑濕所傷等症
此法但前二方治寒而不虛者也。若寒而且虛,虛在脾胃者,當以此理中湯治之,兼腎經虛寒,故加附子。
一男子,盛暑發熱,胸背作痛,飲湯自汗,服發表之藥,昏憒譫語,大便不實,吐痰甚多。用十全大補,一劑頓退,又用補中加炮姜二劑,全愈。
疏曰:此案之用發表,為誤已可知矣。蓋盛暑不宜發表,飲湯自汗,亦不宜發表,今誤表而所變之症,皆脾肺大虛之候,雖無大汗而有亡陽之勢,故先用十全大補湯一劑頓退。此本非素脫,為表藥所傷,故一劑尚可追復其陽。即易補中者,以暑熱所傷,畢竟在脾肺元氣,而況變症又皆在脾肺元氣乎。
白話文:
脾胃虧損暑濕所傷等症
前面兩種方法只適用於治療寒症而非虛症的病人。如果既有寒症又有虛症,虛症在脾胃者,就應該用理中湯治療,如果同時腎經也虛寒,就再加入附子。
有個年輕男子,盛夏時節發熱,胸背疼痛,喝水就出汗,服用發汗的藥物後,神志昏迷,說胡話,大便不通暢,還吐了很多痰。 用了十全大補湯一劑,症狀就立刻減輕了,之後又用了兩劑補中益氣湯加炮薑,就完全治癒了。
分析:這個案例中使用發汗的方法是錯誤的,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盛夏時節不宜發汗,喝水就出汗也不宜發汗,現在因為錯誤地使用了發汗藥物,出現的各種症狀,都是脾肺嚴重虛弱的表現。雖然沒有大汗淋漓,但也呈現陽氣衰敗的趨勢,所以先用十全大補湯一劑,症狀就立刻好轉了。他本不是先天不足,而是因為發汗藥物所傷,所以一劑藥就能恢復陽氣。接著改用補中益氣湯,是因為暑熱傷及身體,根本原因在脾肺元氣受損,而且後續出現的症狀也都反映在脾肺元氣的虧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