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31)
卷下 (31)
1. 脾腎虧損小便不利肚腹膨脹等症
若大便下血,謂之陰絡傷者,在病久症虛及誤服克伐所致。然而非一見便血即陰絡傷,而辭以不治也。
一儒者,失於調養,飲食難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氣消導藥,咳嗽喘促,服行氣化痰藥,肚腹漸脹,服行氣分利藥,眠臥不寧,兩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不實,脈浮大,按之微細,兩寸皆短,此脾腎虧損。朝用補中益氣加薑、附,夕用金匱腎氣加破故紙、肉果各數劑,諸症漸愈,更佐以八味丸,兩月乃能步履,恪服補中、八味,半載而康。
疏曰:此案失於調養而致飲食難化,胸膈不利,其脾肺之氣已虛矣。用行氣消導藥而所變之症,肺氣更虛也。服行氣化痰藥而所變之症,脾氣更虛也。服行氣分利而所變之症,脾肺氣下陷而不能運,因而命門之火衰弱,而不能化也。脈象已現上不足,下真寒也。故補中益氣之不足,又加乾薑、附子,金匱腎氣不足,又加故紙、肉果,皆因脈之微、細、短三字主見也。亦猶前劉禹功之脈,微細虛短,而用金匱重加桂、附,補中送二神丸之意也。
雖服法稍殊,而大略則同。
一富商,飲食起居失宜,大便乾結,常服潤腸等丸,後胸腹不利,飲食不甘,口燥體倦,發熱吐痰,服二陳、黃連之類,前症益甚,小便滴瀝,大便濕瀉,腹脹少食,服五苓、瞿麥之類,小便不通,體腫喘嗽,用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而愈。
疏曰:此案飲食起居失宜,致大便乾結,其津血少為多,潤腸丸雖有養血之品,而克伐攻下者十居七八,宜乎?虛秘疊見,多屬脾腎也。大概腹脹而至大便濕瀉,小便不通,飲食減少者,法當不出二方為要。蓋腹脹原屬不能運化之象,而運化之機則在脾肺,生化之機,則在命門故也。
然亦因虛立法如此,而腹脹之症,盡多實熱、燥熱、鬱熱等情,未可以此法為定例也。
一男子,素不慎調攝,吐痰口燥,飲食不甘。服化痰行氣之劑,胸滿腹脹,痰涎愈盛;服消,導理氣之劑,肚腹膨脹,二便不利;服分氣利水之劑,腹大脅痛,眠臥不得;服破血消導之劑,兩足皆腫,脈浮大不及於寸口,朝用金匱加減腎氣丸,夕用補中益氣湯煎送前丸,月餘諸症漸退,飲食漸進。再用八味丸,補中湯月餘,自能轉側,又兩月而能步履,恪服大補湯,還少丹半載而康。
後稍失調理,其肚復脹,服前藥即痊。
疏曰:此與前案蹊徑大約相同,獨脈浮大不及於寸口者,寸口為肺,肺為百脈之宗,故百脈朝宗於寸口。今浮大脈而不及寸口,其元氣之虛可知。元氣雖在肺經,而其根在於脾,並不在脾,而在於腎。故脈之不及於寸口是脾腎之元氣虛而不能及於肺也。治法不重於肺而重於脾,不重於脾而重於腎,是以先朝用金匱腎氣丸以補其腎氣,即夕用補中益氣湯。亦必煎送前丸,誠知元氣之根在於脾,更重於腎也。
白話文:
脾腎虧損導致小便不利、腹脹等症狀
久病體虛或錯誤服用藥物,導致大便出血,這是陰絡受損。但並非所有大便出血都是陰絡受損,不應因此放棄治療。
一位學者因保養不當,飲食難以消化,胸膈不暢。他先服用行氣消導藥物,導致咳嗽氣喘;接著服用行氣化痰藥物,腹部逐漸脹大;之後服用行氣利尿藥物,睡眠不安穩,雙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脈象浮大而按之微細,寸關尺三部脈都偏短。這是脾腎虧損的表現。醫生早上讓他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乾薑、附子,晚上服用金匱腎氣丸加破故紙、肉蓯蓉,服用幾劑後症狀逐漸好轉。之後又服用八味丸,兩個月後才能行走,持續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八味丸半年後痊癒。
分析:此病例因保養不當導致飲食難消化,胸膈不暢,脾肺之氣已虛。服用行氣消導藥後,肺氣更虛;服用行氣化痰藥後,脾氣更虛;服用行氣利尿藥後,脾肺氣下陷,不能運化水液,導致腎陽虛衰。脈象呈現上部不足,下部真寒的現象。因此,在補中益氣湯中加入乾薑、附子溫補脾陽,在金匱腎氣丸中加入破故紙、肉蓯蓉溫補腎陽,都是根據脈象微細短的症狀而決定的。這與以前劉禹功脈象微細虛短,服用金匱腎氣丸並加入桂枝、附子,以及補中益氣湯和二神丸的治療方法類似。
雖然用藥方法略有不同,但大體相同。
一位富商因飲食起居不規律,大便乾燥,長期服用潤腸藥丸,後來胸腹不適,飲食無味,口乾乏力,發熱咳痰,服用二陳湯、黃連類藥物後症狀加重,小便點滴而下,大便稀溏,腹脹少食,服用五苓散、瞿麥類藥物後,小便不通,身體浮腫,咳嗽氣喘,服用金匱腎氣丸和補中益氣湯後痊癒。
分析:此病例因飲食起居不規律導致大便乾燥,津液不足,雖然潤腸丸中含有養血成分,但多數是攻下瀉下的藥物,反而傷及正氣。虛秘反覆出現,多屬脾腎兩虛。腹部脹大,大便稀溏,小便不通,食慾減少,主要用金匱腎氣丸和補中益氣湯治療即可。因為腹脹是氣機運化失常的表現,而運化功能在於脾肺,而生化之源在於腎。
但是,腹脹也可能是實熱、燥熱、鬱熱等症狀引起,不能一概而論。
一位男子平時不注意保養,咳痰口乾,飲食無味。服用化痰行氣藥物後,胸悶腹脹,痰液更多;服用消導理氣藥物後,腹部膨脹,大小便不利;服用利水藥物後,腹部脹大,脅肋疼痛,難以入睡;服用破血消導藥物後,雙腳浮腫,脈象浮大,但不到寸口。醫生早上讓他服用加味金匱腎氣丸,晚上服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金匱腎氣丸,一個多月後症狀逐漸減輕,食慾改善。之後又服用八味丸和補中益氣湯一個多月,可以翻身,兩個月後可以行走,持續服用大補元氣湯和還少丹半年後痊癒。
後來稍有不慎,腹部又脹,服用之前的藥物就痊癒了。
分析:這個病例與之前的病例大致相同,只是脈象浮大不到寸口。寸口脈代表肺經,肺主氣,為百脈之宗,所以百脈都匯聚到寸口。脈象浮大卻不到寸口,說明元氣虛弱。雖然元氣存在於肺經,但根本在於脾腎,脈象不到寸口,說明脾腎元氣虛弱,不能到達肺經。治療重點不在肺,而在脾腎,所以早上服用金匱腎氣丸補腎氣,晚上服用補中益氣湯,並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金匱腎氣丸,因為元氣的根本在脾,更重在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