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下 (18)
卷下 (18)
1. 脾腎虧損頭眩痰氣等症
絕非傷食停食之症,補之猶恐不能復元,況敢用寒涼消導乎?即其吐痰也,因氣虛而津液凝結也。口乾也,因氣虛而津液不生也。補其氣,氣足則津液自生,而不凝結矣。此是純虛症,故不可用枳朮丸,而用白朮、陳皮純補之品以治之。或疑陳皮非補劑,不知脾胃之氣喜運,故以白朮大補之,而以陳皮從而運之,適合脾胃之性,惟其運也。故由是多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不觀夫六君、補中、養榮等方,陳皮無不與焉。
徽州江商,常服二陳、枳實、黃連、青皮、厚朴,胸腹快利,後患腹脹,請治。脈已脫。余曰至暮必歿。已而果然。《內經》千言萬語,只在人有胃氣則生。又曰四時皆以胃氣為本,凡脈促代,屋漏之類,或暴脫。余嘗急用參、附等多有得生者。
疏曰:凡寒涼克伐之品,如二陳、枳實、芩、連、青皮、厚朴等。初服者不論虛實,無不快利,故病者喜服而醫者喜用。不知未久,其病復劇,胃氣已敗。縱欲進補,末如之何矣?先生雖常云凡脈或暴脫者,急用參、附等藥,多有得生者,而此案則常服寒涼克伐,其胃氣所傷久矣,非暴也。故知用之亦無益,故不用也。
一武職,形體豐偉,冬不圍爐,不喜熱飲食,行則喘促。自謂氣實老痰,服碑記丸攻伐之,診其脈洪數,重按全無。余曰:命門火衰,脾肺虛寒。與八味丸一服,痰喘稍止。數服全愈。遂要親火喜熱飲食,蓋碑記丸出處西域,外方人所制者。經云西域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薦,華色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於內,其治宜毒藥。由此觀之,恐不可概用也。
疏曰:凡病上盛者,下必虛;下盛者,上不足。真為妙論。此蓋言先後天本源之虛也。如下見脫滑等症,皆從上之脾肺虛。故只補上之脾肺,而下症自愈。上見喘促諸症,皆從下之水火虛,故只補下之水火,而上症自愈也。余謂先天之本元,皆在於腎。如水泛為痰,病屬下虛,是宜補腎;而失運之痰,病屬上虛,雖當補脾肺,然未始不當繼以補腎也。總之先天祖氣,人所當重,惟是先天祖氣之病,每多上下顛倒,真假難辨耳。
由是而論,則外盛者,內必虛;內虛者,當補其脾肺,更當補其肝腎。補肝腎者,當補其火。何也?夫脾虛者,不能現外盛之症,惟腎虛者,多變幻莫測耳。水虛者,亦多不能現外盛之候,惟火虛者,更多變幻莫測耳。此案外盛而兼內盛,大都火虛者為多,況脈之洪數,重按全無,豈非火虛之明驗乎?故只用八味丸而愈。但余嘗疑虛火離根,下寒上熱之症,則外現假熱,而有假熱之脈,茲以命門火衰。
且又曰脾肺虛寒,則內外皆冰矣,上下皆冰矣。何得復有假熱外現而復有假熱之脈乎?所謂寒極反見熱,化水極而反見化火者乎。
白話文:
脾腎虧損頭眩痰氣等症
這並非食物積滯的病症,單純依靠補益,恐怕都難以恢復健康,更不敢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消導。患者吐痰,是因為氣虛導致津液凝結;口乾,也是因為氣虛導致津液不足。只要補益元氣,氣足了,津液自然會生成,就不會凝結了。這屬於純粹的虛證,所以不能用枳朮丸這種藥,而要用白朮、陳皮等純粹的補益藥物來治療。或許有人會懷疑陳皮不是補益藥,但要知道脾胃之氣喜歡運化,所以用白朮大力補益,再用陳皮來幫助運化,這樣才能符合脾胃的特性。正因為運化得好,所以才能多吃而不傷脾胃,過了一段時間也不會感到飢餓。看看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養榮湯等方劑,哪個不是都用陳皮呢?
一位徽州商人,長期服用二陳湯、枳實、黃連、青皮、厚朴等藥物,雖然一開始胸腹清爽,但後來卻患上了腹脹,前來求治。診脈時發現脈象已微弱,我說他到晚上一定會死,結果果然如此。《內經》裡千言萬語,都歸結於人體只要有胃氣就能生存。又說四季都以胃氣為根本。凡是脈搏急促、代脈等症狀,或像屋頂漏水一樣,或突然脈象虛弱,我都常用人參、附子等藥急救,很多都救活了。
說明:凡是寒涼、攻伐的藥物,例如二陳湯、枳實、黃芩、黃連、青皮、厚朴等,一開始服用不管虛實,都會讓人覺得舒暢,所以病人喜歡服用,醫生也喜歡使用。卻不知道不久之後,病情會加重,胃氣已經受損。即使想要進補,也已經無濟於事。雖然我常說遇到脈象突然虛弱的情況,急用人參、附子等藥,往往能救活病人,但這個案例是長期服用寒涼攻伐的藥物,胃氣受損已久,不是突然發作的。所以知道用這些藥也沒有益處,因此不用。
一位武官,體格魁梧,冬天不圍爐取暖,不喜歡吃熱食,走路就氣喘。他自認為是氣實、痰多,服用碑記丸這種攻伐的藥物。診脈時發現脈象洪數,但用力按壓卻沒有脈象。我說:這是命門火衰,脾肺虛寒。於是給他服用八味丸,一次之後,痰喘稍減;服用幾次後就痊癒了。之後他開始喜歡靠近火堆,喜歡吃熱食。碑記丸的藥方出自西域,是西方人所用的藥方。《內經》說西域水土強健,那裡的人不穿很多衣服,皮膚光澤而肥胖。所以邪氣不容易傷害他們的形體。他們的疾病在內,治療需要用毒藥。由此看來,恐怕不能一概而論。
說明:凡是上焦盛實的病,下焦必定虛弱;下焦盛實的病,上焦必定不足。這真是妙論。這大概是指先天後天根本的虛弱。例如出現脈象虛弱滑脫等症狀,都是由於上焦的脾肺虛弱引起的。所以只要補益上焦的脾肺,下焦的症狀自然會痊癒。如果出現氣喘等症狀,都是由於下焦的水火虛弱引起的,所以只要補益下焦的水火,上焦的症狀自然會痊癒。我認為先天的根本元氣都在腎臟。例如水液泛濫成痰,病屬下焦虛弱,就應該補益腎臟;如果痰液運化失常,病屬上焦虛弱,雖然應該補益脾肺,但也不一定不能繼而補益腎臟。總之,先天的元氣是人體應該重視的,只是先天的元氣的病症,往往是上下一顛倒,真假難辨。
由此可知,外在盛實的,內在必定虛弱;內在虛弱的,應該補益脾肺,更應該補益肝腎。補益肝腎,就要補益腎陽。為什麼呢?脾虛的人,不能表現出外在盛實的症狀,只有腎虛的人,症狀變化多端難以捉摸。水液虧虛的人,也不容易表現出外在盛實的症狀,只有火虛的人,症狀變化多端難以捉摸。這個案例是外在盛實又兼內在盛實,大多數都是火虛,況且脈象洪數,用力按壓卻沒有脈象,豈不是火虛的明顯證據嗎?所以只用八味丸就痊癒了。但我曾經懷疑虛火是脫離根本,下寒上熱的症狀,外在表現為假熱,而且有假熱的脈象,這裡是命門火衰,
而且脾肺虛寒,那麼內外都是寒冷的,上下都是寒冷的。怎麼還會出現假熱的外在表現和假熱的脈象呢?所謂寒極則反見熱,水液化極則反見化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