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籌症

蓋枯槁之木,而後有火,火盛而後生風,治之者但能制之以水,則風自息,所以先用六味,後用補中益氣,有先後之序焉。

學士吳北川,過飲痰塞,舌本強硬,藥以降火化痰,痰氣益甚,肢體不遂,余作脾虛濕熱治而愈。

疏曰:夫酒多濕熱,而況過飲乎。以過飲而痰壅,非濕熱而何?但藥以降火化痰亦不甚相遠,何至痰氣更甚乎?肢體不遂乎?於是而見舌本強硬,雖曰痰壅之故,要非脾虛者不致此,蓋以脾之大絡,統於舌本故也。脾虛濕熱,治以何方?余見後一篇男子善飲,舌本強硬,語言不清一症,亦作脾虛濕熱治,用補中益氣加神麯、麥芽、葛根、澤瀉。比例而推,亦可用也,更有清燥湯一方,原治脾虛濕熱症,可採用焉。

一儒者素勤苦,惡風寒,鼻流清涕,寒禁嚏噴。余曰:此脾肺氣虛不能實腠理。彼不信,服祛風之藥,肢體麻倦,痰涎自出,殊類中風。余曰:此因風藥耗散元氣,陰火乘其土位,遂以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治之而愈。

疏曰:惡風寒等症,是經偶被風寒所感之症耳,何論其脾肺氣虛耶?即云素勤苦者,氣恆虛,然有邪。治邪,祛風之藥亦何至於肢體麻倦而痰涎自出耶?噫,吾知之矣。所云素者,不特是勤苦也,惡風寒、流清涕、寒禁嚏噴亦有素矣,不然何以即斷其脾肺氣虛耶?及服祛風之藥,而變現諸症,亦仍是脾肺之劇症。故雖有陰火乘其土位之說,而用藥原從脾肺氣虛立方耳,五味子之加實為關鍵。

既可以收耗散之元氣,復可以降乘土之陰火,豈得以惡風寒為外感之邪而以酸斂二字妄議之乎。

外舅年六十餘,性好飲,兩臂作痛,恪服祛風治痿之藥,更加麻木發熱體軟,痰湧腿膝俱痛,口噤語澀,頭目暈重,口角流涎,身如蟲行,搔起白屑。謂余曰:將若何?余曰:臂麻體軟,脾無用也;痰涎自出,脾不能攝也;口斜語澀,脾氣傷也;頭目暈重,脾氣不能升也;癢起白屑,脾氣不能營也。遂用補中益氣湯加神麯、半夏、茯苓,三十餘劑諸症悉退,又用參朮煎膏治之而愈。

疏曰:此症之屬脾虛固矣,然未嘗不兼有濕熱,以素好飲故也。先生雖未嘗明言,而所加神麯、茯苓、半夏者,非此意乎?雖或因痰涎自出而設,然未始非藉此通彼之法,但歷指諸症,似皆屬於肝脾腎虛。如臂麻體軟,似脾腎陰虛也;痰涎自出,似腎虛水泛為痰也;口斜語澀,似少陰之絡繫於舌本也;頭目暈重,似諸風眩掉,皆屬於木也;癢起白屑,似諸痛瘡瘍,皆屬於火也。而況更有發熱與腿膝俱痛之症,是屬肝脾腎三陰虛也。

無疑則四物六味之用是矣。然服祛風治痿之藥,而且日恪服者,其脾氣有不日剝月削乎?此先生察病之妙所以迥出庸流也。

白話文:

元氣虧損內傷外感籌症

枯萎的樹木遇到火,火旺盛後會生風,治療只要用水控制火勢,風自然就會停息,所以先用六味地黃丸,後用補中益氣湯,是有先後順序的。

一位叫吳北川的學士,因為過度飲酒導致痰塞,舌根僵硬,用藥降火化痰,反而痰氣更盛,肢體行動不便,我用治療脾虛濕熱的方法治好了他。

分析:過量飲酒會導致濕熱,更何況是過度飲酒呢?因過度飲酒而痰塞,不就是濕熱嗎?雖然用藥降火化痰也並非完全錯誤,但為何痰氣反而加重,肢體行動不便呢?從舌根僵硬來看,雖然說是痰塞造成的,但如果不是脾虛,也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因為脾經的大絡脈連通舌根。脾虛濕熱,應該用什麼方劑治療呢?我後來看到一個案例,一個男子嗜酒,舌根僵硬,說話不清,我也用治療脾虛濕熱的方法治療,用了補中益氣湯加神麴、麥芽、葛根、澤瀉。依此類推,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另外還有一個清燥湯,原方就是治療脾虛濕熱,也可以採用。

一位儒者平時勤勞辛苦,怕風寒,流清鼻涕,受寒就打噴嚏。我說:這是脾肺氣虛,無法固護肌膚。他不信,服用祛風藥物,結果肢體麻木疲倦,痰涎自出,很像中風的症狀。我說:這是因為祛風藥耗散了元氣,陰火乘虛而入,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治療,就好了。

分析:怕風寒等症狀,只是偶爾被風寒侵襲的症狀而已,為何說是脾肺氣虛呢?雖然說他平時勤勞辛苦,氣本來就虛弱,但也有外邪入侵。治療外邪,服用祛風藥物為何會導致肢體麻木疲倦,痰涎自出呢?我明白了。所謂的「素」,不只是勤勞辛苦,怕風寒、流清涕、受寒打噴嚏也是長久以來的症狀,不然怎麼能斷定是脾肺氣虛呢?服用祛風藥物後,症狀加重,還是脾肺的嚴重病症。所以,雖然有陰火乘虛而入的說法,但用藥還是從脾肺氣虛的角度立方,加五味子是關鍵。

既能收斂耗散的元氣,又能降伏乘虛而入的陰火,怎麼能因為怕風寒是外感邪氣,就用「酸斂」二字妄加評論呢?

我的外舅六十多歲,嗜酒,兩臂疼痛,一直服用祛風治痿的藥物,反而更加麻木發熱,身體軟弱,痰多,腿膝都痛,嘴巴張不開,說話困難,頭昏眼花,嘴角流涎,渾身像蟲子爬一樣,搔癢起白屑。他問我:怎麼辦?我說:手臂麻木身體軟弱,是脾氣不足;痰涎自出,是脾不能攝納;口歪說話困難,是脾氣受損;頭昏眼花,是脾氣不能升發;搔癢起白屑,是脾氣不能濡養。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神麴、半夏、茯苓,三十多劑藥後,諸症都消失了,又用參朮膏劑治療,就好了。

分析:這個病症屬於脾虛是肯定的,但也有濕熱,因為他嗜酒的緣故。雖然先生沒有明說,但他加的神麴、茯苓、半夏,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雖然可能是因為痰涎自出而加的藥,但未嘗不是藉此通達其他病症的方法,仔細分析各個症狀,好像都屬於肝脾腎虛。例如手臂麻木身體軟弱,像是脾腎陰虛;痰涎自出,像是腎虛水液泛濫成痰;口歪說話困難,像是少陰經絡連接舌根;頭昏眼花,像是各種眩暈,都屬於肝;搔癢起白屑,像是各種痛瘡瘍,都屬於火。而且還有發熱和腿膝疼痛的症狀,這是肝脾腎三陰虛。

毫無疑問,四物湯和六味地黃丸應該使用。但是,長期服用祛風治痿的藥物,脾氣不會一天天被削弱嗎?這就是先生診斷疾病的高明之處,遠遠超過一般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