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上 (42)
卷上 (42)
1. 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症
崔司空年逾六旬,患痢赤白裡急後重。此濕熱壅滯,用芍藥湯內加大黃二錢,一劑減半,又劑全愈。惟急重未止,此脾氣下陷。用補中益氣送下香連丸而愈。
疏曰:年逾六旬,元氣之虛,可知敢用大黃者,偶因濕熱獨盛故耳。嗣後急重未止,即易補中,豈非本來之虛即現乎?不然則急重之未止,未必非濕熱之餘氣也。余讀此書,而得治法之妙,蓋元氣雖虛,而邪正氣盛之時,不得不用推蕩之法,及邪氣已退,而元氣未復之時,不妨即用補益之法,攻補迭用,捷如轉丸,大黃之後,即繼參、耆,不特世眼有疑醫者亦多惑矣。
羅給事,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腎氣虛而下陷也。用補中益氣送八味丸,二劑而愈。此等症多因痢藥致損元氣,肢體腫脹而死者,不可枚舉。
疏曰:大便欲去不去,大概以為氣滯大腸之故,必用破氣之藥,如木香、檳榔之類。況小腹急痛者乎?明眼者,知其為脾氣下陷,當用升補,而不知命門火衰,不能氣化,故欲去不去也。如此用藥之法,亦須以形脈參之,非必然之例,但此案原非痢疾可比。觀其序症,止日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而已。
初無患痢赤白之文,故又曰:此等症多因痢藥致傷云云。是似痢而實非痢者也。
少宗伯顧東江,停食患痢,腹痛下墜,或用疏導之劑,兩足腫脹,食少體倦,煩熱作渴,脈洪數,按之微細。余以六君加薑、桂各二錢,吳茱、五味各一錢,煎熱冷服之,即睡覺而諸症頓退。再劑全愈者,假熱而治以假寒也。
疏曰:此案以初症而論,固當用疏導之劑,及用之而兩足腫脹等症現。是亦脾虛元氣下陷症耳。況煩熱作渴,安知其非虛而發熱乎?以尋常而論,當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治之,其如脈得洪數,按之微細,乃假熱之症何也?余然後知假熱之不可升提也。余然後知假熱之不可兼清潤也,蓋假熱外現,內必真寒。
升提之,而假熱愈假;清潤之,而真寒更真矣。然余觀補中益氣治法,有口乾發熱及脈洪大無力之句。較之此症,似亦可用,殊不知口乾發熱也。非煩熱作渴也,洪大無力也,非洪數,按之微細也。夫口乾發熱與洪大無力,內外皆虛熱也。煩熱作渴,與洪數按之微細,實虛陽上泛矣。
故不可從補中,而從六君也。不可從清補,而從溫補也。
太常邊華泉,嘔吐不食,腹痛後重,自用大黃等藥,一劑腹痛益甚,自汗發熱,昏憒脈大,余用參、術各一兩,炙甘草、炮姜各三錢,升麻一錢,一鍾而蘇。又用補中益氣加炮姜,兩劑而愈。
疏曰:夫嘔吐不食,食傷於胃也。腹痛後重,積滯於腸也。縱或不虛,亦宜消食導滯,緩緩而治,何必即用大黃等藥,用之而腹痛益甚。中寒虛寒可知,中氣虛寒而至,於自汗發熱昏憒,幾成亡陽之意。所幸者,脈但大而已,不致於脫也。猶可挽回,挽回之法,須溫補其陽氣,此陽不在於腎,此氣不在於肺。
白話文:
脾胃虧損停食痢疾等症
崔司空年過六十,患痢疾,症狀是赤白痢,裡急後重(腹瀉時腹痛,瀉後仍痛)。這是濕熱阻塞引起的,用了芍藥湯加生大黃,第一劑減半,第二劑全癒。但裡急後重未止,這是脾氣下陷造成的。於是用補中益氣湯送服香連丸而痊癒。
這說明:年過六十,元氣虛弱,一般不敢用大黃,但這次是因為濕熱過盛才用的。之後裡急後重未止,就改用補中益氣湯,這不正說明本來的虛弱現出來了嗎?否則,裡急後重未止,可能還是濕熱的餘氣。我讀到這段治療方法,覺得妙就妙在,雖然元氣虛弱,但邪氣盛時,還是要使用攻邪的藥物;邪氣退去,元氣尚未恢復時,就可以使用補益的藥物。攻補並用,療效迅速,像滾球一樣快。大黃之後,馬上就用人參、黃耆,不只世俗的看法有疑慮,很多醫生也迷惑不解。
羅給事,小腹劇烈疼痛,大便想解卻解不出來,這是脾腎氣虛下陷引起的。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八味丸,兩劑就痊癒了。很多這種症狀都是因為濫用痢疾藥傷了元氣,導致肢體腫脹而死,不勝枚舉。
這說明:大便想解卻解不出來,一般認為是大腸氣滯,就會用行氣的藥物,例如木香、檳榔等。況且小腹劇烈疼痛呢?有經驗的醫生知道這是脾氣下陷,應該用升補的藥物,卻不知道命門火衰,不能氣化,所以大便才想解卻解不出來。這樣的用藥方法,也必須根據病人的形體脈象來判斷,不是一成不變的。但這個案例本來就不是痢疾,症狀只是小腹劇烈疼痛,大便想解卻解不出來而已。
一開始並沒有患痢疾赤白痢的記載,所以又說:這種症狀很多是因為痢疾藥物損傷元氣等等。看起來像痢疾,實際上並不是痢疾。
少宗伯顧東江,停食又患痢疾,腹痛下墜,曾用疏導的藥物,結果兩腿腫脹,食慾不振,身體疲倦,煩熱口渴,脈象洪數,按之微細。我用六君子湯加生薑、桂枝各二錢,吳茱萸、五味子各一錢,煎好後溫熱服用,他很快就睡著了,諸症也馬上減輕。再服一劑就痊癒了,這是虛熱,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這說明:這個案例從初期症狀來看,確實應該使用疏導的藥物,但用了以後卻出現兩腿腫脹等症狀。這也是脾虛元氣下陷的症狀。況且煩熱口渴,怎麼知道不是虛弱引起的發熱呢?一般情況下,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治療,但是脈象洪數,按之微細,這是虛熱的症狀啊!所以我才知道虛熱不能用升提的方法治療。我也才知道虛熱不能同時使用清潤的藥物,因為虛熱表面顯現,內裡一定是真寒。
用升提的方法,虛熱會更虛;用清潤的方法,真寒會更寒。但是我看補中益氣湯的治療方法,有口乾發熱和脈洪大無力的情況。跟這個案例相比,似乎也可以使用,卻不知道口乾發熱,並不是煩熱口渴;洪大無力,也不是洪數而按之微細。口乾發熱和洪大無力,是內外皆虛熱。煩熱口渴,和洪數按之微細,是虛陽上泛。
所以不能用補中益氣湯,而要用六君子湯。不能用清補的方法,而要用溫補的方法。
太常邊華泉,嘔吐不食,腹痛裡急後重,自己用了大黃等藥,結果一劑藥後腹痛加重,自汗發熱,昏沉,脈象洪大,我用人參、白術各一兩,炙甘草、炮薑各三錢,升麻一錢,一劑藥後就清醒過來。又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兩劑藥就痊癒了。
這說明:嘔吐不食,是胃受損傷;腹痛裡急後重,是腸道積滯。即使不虛弱,也應該消食導滯,慢慢治療,為什麼要馬上用大黃等藥呢?用了之後腹痛加重,中寒虛寒可見一斑。中氣虛寒導致自汗發熱昏沉,幾乎要亡陽了。幸好脈象只是洪大而已,不至於脈脫,還可以挽回。挽回的方法,就是要溫補陽氣,這個陽氣不在腎臟,這個氣也不在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