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案辨疏》~ 卷上 (41)
卷上 (41)
1. 脾胃虧損停食泄瀉等症
或問先生,明言腎陰虧損,虛火熾甚,宜壯水之主,則似火盛矣。何以斷其發疽而屬陰耶?曰:雖云腎陰虧損,而其實虛火熾甚,虛火即是火衰,而況云尺脈數而無力,不言左右,則火亦衰可知。故所發不為癰而為疽也。夫癰屬陽明實火,若腎經虛火所發,即癰也,而實疽也。
或問先生於何處知其必發疽耶?曰九峰必嗜酒之人也。嗜酒而且腎虛,即經所謂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之意。故斷知其必發疽也。或又問此案中,不言嗜酒,何以知其嗜酒耶?曰:觀其恪用解酒毒,利小便之劑,非嗜酒之人乎?或又問嗜酒之人,陽明必有火,何以不患癰而發疽耶?曰:因腎經虛故也。因尺脈數而無力也。
一儒者,小腹急痛,溏泄清冷,大便欲去不去。余曰:此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也。用八味丸月餘而愈。後聞飲食失宜,前症復作,小腹重墜,此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而痊。凡寒月溏泄,清冷腹痛,乃脾腎虛寒,宜用四神丸;若脾腎虛脫,用六君子加薑、桂,如不應,急補命門之火,以生脾土。
疏曰:大便欲去不去,大概皆以為氣滯,欲用調氣之品。明眼者,亦以為氣陷,欲用升補之劑,不知有命門火衰,不能氣化,故欲去而不去也。所以然者,因溏泄清冷也。若氣滯者,則下利垢滯矣。若氣陷者,則小腹重墜矣。故後聞前症復作,而小腹重墜,即云脾氣下陷,而用補中益氣矣。
至於所謂脾腎虛寒,脾腎虛脫,寒與脫一字之異,而用藥有不同處,實堪會心。蓋寒則獨溫其腎,脫則專補其脾,如此治法,豈非毫釐之辨哉?如若不應者,總結上二症之詞也。蓋虛寒者,既當補命門之火,而虛脫者,不當補命門之火乎?要知脾腎為生化之源,至於虛寒而或虛脫矣,其補母以救子,何可緩耶?故言急也。
白話文:
脾胃虧損、停食泄瀉等症
有人问先生,病人肾阴亏损,虚火旺盛,应该滋补肾阴,但这看起来像是火盛的表现,为何判断他将会长疽且属于阴症呢?先生说:虽然说是肾阴亏损,但实际上是虚火旺盛,虚火就是火衰的表现,况且寸脉(尺脉原文有误,应为寸脉)数而无力,左右脉象均如此,可见火也衰弱。所以长出来的不是痈而是疽。痈属于阳明实火,如果由肾经虚火引发,虽然也是痈,但实质上是疽。
有人问先生,从哪里知道他一定会长疽呢?先生说:此人必定嗜酒。嗜酒又肾虚,正如古书所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所以断定他一定会长疽。又有人问,这病例中没提到嗜酒,怎么知道他嗜酒呢?先生说:看他服用解酒毒、利小便的药方,不是嗜酒之人吗?又有人问,嗜酒的人阳明经必定有火,为何不长痈而长疽呢?先生说:因为肾经虚弱,以及寸脉(尺脉原文有误,应为寸脉)数而无力。
一位儒者,小腹急痛,大便稀溏且清冷,想拉又拉不出来。我诊断为命门火衰,脾土虚寒。用八味丸治疗一个月后痊愈。后来听说他饮食不节,旧病复发,小腹沉重下坠,这是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痊愈。一般来说,冬天大便稀溏、腹痛清冷,是脾肾虚寒,应该服用四神丸;如果是脾肾阳气虚脱,则服用六君子汤加生姜、桂枝,如果无效,就赶紧补益命门之火,以滋养脾土。
解释说:大便想拉又拉不出来,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气滞,想用理气药。眼力好的,也认为是气陷,想用升补的药,却不知道是命门火衰,不能气化,所以想拉又拉不出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便稀溏且清冷。如果是气滞,大便会排出污秽物;如果是气陷,则小腹会沉重下坠。所以后来听说旧病复发,小腹沉重下坠,就说是脾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至于所说的脾肾虚寒和脾肾虚脱,虽然只差一个字,但用药却不同,这需要仔细体会。因为寒则只温补肾阳,脱则专补脾阳,这种治疗方法,岂不是毫厘之间的细微差别吗?如果无效,就是总结上述两种情况的意思。因为虚寒者,应该补益命门之火;虚脱者,难道不应该补益命门之火吗?要知道脾肾是生化之源,当脾肾虚寒或虚脱时,应该补益肾阳以救助脾阳,怎能迟疑呢?所以说要赶紧治疗。